頸椎病會不會引起血壓升高?

忠誠博學


關於頸椎病會不會引起血壓升高,已經不是什麼個別現象了,臨床上經常看到有四五十歲的男性高血壓患者,一直吃降壓藥效果不理想,後來發現是有頸椎病引起的頸椎性高血壓。

而現代研究也已經告訴我們大家,不要再把頸椎病和高血壓完全獨立分開兩種疾病來看了,這兩個分屬不同系統的疾病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部分頸椎病不僅會引起血壓升高,還會導致血壓降低,當然臨床上以血壓升高最為常見!

頸源性高血壓通常有以下臨床特點

一是患者的血壓變化與頸椎病的發作有密切的聯繫。簡單的理解:就是患者感覺頭暈頭痛頸椎痛時候往往血壓就升高,一旦頸椎病症狀緩解,血壓也自然而然下降了。

二是頸源性高血壓患者往往表現為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低血壓或者血壓不穩,而且脈壓差比較小。

三是對降壓藥不敏感,但是一旦對頸椎病進行治療,反而療效更加。

四出現偏頭痛的同時出現高血壓,往往大多數屬於頸源性高血壓。

五是頸椎越不穩,血壓可能越高越嚴重。


什麼情況下,要進一步懷疑自己的高血壓是屬於頸源性的?

  1. 有頸椎病;
  2. 又有血壓升高;
  3. 血壓波動與頸椎病的症狀緩急有一定關係;
  4. 按照原發性高血壓使用降壓藥,效果一直不佳,但又找不到其他引起高血壓的疾病因素;
  5. 頸椎病通過牽拉、理療等後,出現有血壓的好轉,甚至恢復正常!

注意:通常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脊髓型頸椎病高血壓患病率高,當然交感神經型並不常見。


主要以針對頸椎病這個原發因素來達到降壓的目的。

  1. 手法治療,可採用定點旋轉復位法、搖正法以及按摩法等,但對於患有嚴重心臟病、腫瘤、頸椎骨結核、年老者禁用。
  2. 藥物治療。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3. 牽引理療。如超短波、紅外線等來改善局部循環。
  4. 藥物注射(封閉)
  5. 小針刀
  6. 手術治療

醫學小偵探


臨床觀察發現,大約30%的高血壓患者與頸椎病相關,頸椎病導致的高血壓,即為頸性高血壓,指的是因頸椎勞損、外傷、退行性變等使頸椎失穩或錯位,出現無菌性炎症,進而刺激頸交感神經或椎動脈而導致血管收縮功能紊亂,腦內缺血,誘發血壓升高。

頸性高血壓如何而來?

頸性高血壓,即因為頸椎健康導致的高血壓,其主要原因是:

1、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頸椎錯位或增生會壓迫、刺激頸交感神經和椎動脈,導致動脈系統出現供血不足,中樞興奮性升高,血壓隨之升高。

2、交感神經功能紊亂。頸部病變或損傷,會間接導致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引起血管發燒痙攣,干擾大腦的供血,使得中樞興奮性增強,血壓升高。

頸性高血壓有何特點?

頸性高血壓的發作與勞動強度、頸部病變有關,且血壓波動較大,一般而言,該種情況下,降壓藥的療效會相對較差,高血壓與頸椎病會存在相互干擾。

1、血壓與頸椎病同時發作。患者若有頸椎病發作的相關表現時,血壓會隨之升高;頸椎病症狀消失後,血壓相應下降。隨病程延長,該現象會減弱。

2、降壓藥治療,對血壓的影響不明顯,反而對頸椎病的治療,可改善血壓的升高。

3、頸性高血壓,常表現為較長時間的血壓波動。伴有頭暈、 乏力、記憶力減退等。

4、頸椎病治療對24小時血壓的動態變化影響較大。患者通過治療緩解頸椎病時,血壓會下降20—30mmHg,一旦停止治療,血壓隨之升高。

5、高血壓病情與頸椎病嚴重程度有關。椎體脫位的程度越大,高血壓症狀會越嚴重。

總之,頸性高血壓治療的關鍵是對頸椎病的治療。對有頸椎病的高血壓患者而言,建議首先明確病因,若為頸椎病所致,需積極治療,有效控制血壓。


鹽酸索他洛爾


頸椎病會導致高血壓症,胸椎、腰椎病變,也可以導致高血壓症。現在為什麼高血壓症多為發病原因不確定的症狀呢?主要問題是頸椎、胸椎、腰椎脊柱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收集不到治療前後的血壓波動數據,所以大家都知道原因,但拿不出具有說服力的證據來證明脊柱病變對血壓的影響。好在杏遺堂在兩年前就開始收集相關數據,現已進入整理階段。不久就會有完整的脊柱疾病對血壓影響,及治療前後的血壓波動數據及案例的統計評估結果。

要談高血壓症的產生,心臟功能的好壞及全身氣血循環的通暢與否是兩個繞不開的問題。心臟功能強,而血液循環不暢而使功血系統產生瘀堵就會產生高血壓症,心臟功能強,血液循環通暢,血壓就正常。有的人多服年高血壓藥,一旦血壓正常時,其心臟功能嚴重衰退了。心臟功能如同供水的水泵,泵好供水就好,水管瘀堵壓力會大,甚至水管會爆裂,泵好輸水管通暢水就能及時供給,原理是一樣的。

當一個人血壓產生異常時,初步可進行自我診斷,高壓高的多為頸椎病患者。低壓高的,多為胸椎病患者重點可查胸椎九至十二節椎體,胸椎病患者背部會有痛感,外觀有較嚴重的腫脹或脊柱兩側肌肉僵硬,脊柱側彎,凡低壓高者,背部必有此症狀出現。

高血壓症的產生,據多年觀察主要有兩點:

一、脊柱疾病導致血液循環不暢。

二、肥胖使血管變細變長,血液血脂高,血液中拉圾不能有效代謝。

治療上也應該疏通瘀堵,減肥降脂。現在對血壓高的治療,採取了限制降低心臟功血功能的方法,時間長了會影響人體的自我調節功能,最終會使心臟功能減退而使心臟產生新的疾病。正確的應該是疏通瘀堵的血液循環系統,使身體能自然調節才是治本。

高血壓只是一個身體血液循環系統出現不通暢的警報器,是症而不是病,是告訴你需要注意治療和保養你的血液循環系統,要用有效的治療和保健方法消除這個症才能治這個病。大家都知道一旦聽到救護車警報響了,想到的是車上拉有危重病人,而不會想到警報器有問題,難道把警報器關了,車上的病人就會好了嗎?道理是一樣的。

有的人跟我說,我得了高血壓病,我說恭喜你,你有一顆健康而功能強大的心臟,血壓高是好事,血壓都沒有了,生命還存在嗎?只是血液循環系統需要疏通,把血液循環系統疏通好,會長壽的。

很多時候,壞事不一是壞事,用良好的心態,正確的方法,壞事也能變好事!




山根50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如今頸椎病引起的高血壓,是非常常見的,那麼,很多人有疑問?我們來看看吧!



頸椎病引起的高血壓,我們醫學界又稱為頸性高血壓,頸椎異常引起的高血壓,頸椎病性高血壓等等,如今學術界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所以如今有很多類似的名字哦!



在臨床,我們發現,有一部分頸椎病患者伴有高血壓的情況,其血壓主要比臨界值高一點,然後去內科調理高血壓,發現口服降壓藥效果不好,而後來通過對頸椎進行治療,其血壓可以恢復並降到正常水平,並且頸椎病性高血壓,其血壓的高低與頸椎病症狀的輕重密切相關,基本上呈現正相關性哦。



而經過總結髮現頸椎病性高血壓,它屬於繼發性高血壓的範疇,主要見於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主要是頸部的骨質增生,頸椎間盤突出等刺激或者壓迫頸部的交感神經引起的心臟植物神經紊亂引起。(這個涉及到心臟的神經支配問題,在這裡簡單說一下,心臟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雙重支配,人在活動、情緒激動、應急等情況下交感神經興奮,平滑肌收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而副交感神經主要是人在安靜狀態下、睡覺等情況下興奮,作用相反。)



所以,頸椎病是可以引起血壓升高的,主要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引起的,而其它類型頸椎病則基本不會引起血壓升高哦!


杏仁健康


之前寫過頸椎病和高血壓的關係,這裡補充一下細節。

什麼時候考慮頸椎病引起高血壓?

我們一般在頸椎出現頭暈、頭痛等不適表現症狀的時候,才會考慮到高血壓問題,如果僅有頸部、肩部、背部疼痛和上肢痛麻,不必先考慮頸椎病引起高血壓造成症狀。

頸椎病引起高血壓的特點

頸椎病引起的高血壓有一個特點,就是血壓會忽高忽低,在頸椎病發病不適症狀明顯的時候血壓值會偏高,頸椎症狀減低,或者頸部疲勞緩解,血壓值會回到平時狀態。

頸椎病引起高血壓的原因

頸椎病導致血壓增高的機理不慎明確,不知道是和椎動脈供血不足,通過提高血壓加強供應,還是由於頸椎病刺激交感神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的血壓偏高。

如何進一步判定和處理?

頸椎病伴有高血壓的患者,可以勤測量一下血壓變化,觀察血壓變化規律,以判定高血壓是否和頸椎病有關係,頸椎病不是必然造成高血壓的,這點一定要明確!

假若是頸椎病導致的繼發性高血壓,那麼應該在控制血壓的同時,及時治療頸椎病,不能只顧控制血壓!


喬棟談健康


不一定會,但很有可能。心臟收縮節律和血管收縮程度是決定血壓的重要因素。在同等條件下,心跳越快、越有力度,血管越收縮、血管腔越窄,血壓就越高。心臟和血管的狀態由多種機制來控制,其中交感神經控制是最重要的一種。

頸椎官腔中及周圍,存在著人體神經的主幹道。若頸椎患病,例如椎盤凸出、骨質增生,致使這些神經受到擠壓、刺激,導致心率過快或全身小動脈痙攣,血壓就會持續飆升。

臨床上,將這種問題稱之為頸源性高血壓。


頸椎病引起的高血壓逐年高發,且有年輕化趨勢

高血壓最常見的原因是肥胖、代謝綜合徵,頸椎病導致的高血壓所佔比例很小。一些高血壓患者不知道真正的病因,甚至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頸椎病上。

高血壓逐年高發、年輕化的趨勢與頸椎病高發有一定關聯。頸椎病多見於四五十歲以上人群。目前,全國大約有7%-10%的人患上了頸椎病。50-60歲年齡段頸椎病的發病率約20%-30%,60-70歲年齡段達50%。

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成為頸椎病的患者。這與電子設備的依賴程度逐漸升高,長期低頭、趴在床上打遊戲等不良習慣有關。臨床數據顯示,約九成以上成年人都或多或少存在頸椎問題。


如何判斷自己患上了頸源性高血壓?

確診頸源性高血壓需要X光片查看頸椎。但有以下五個現象的可初步懷疑是頸源性高血壓:

第1點:血壓變化與頸椎病發作症狀“神同步”

出現頸後部疼痛、頭痛或頭暈等症狀時,血壓就會升高。症狀緩解後,血壓也會隨著下降。這一特點在發病早期特別明顯。

第2點:高血壓發生前,血壓會異常波動

在高血壓發生之前,相當長時間內會出現低血壓或血壓波動的情況。

第3點:降壓藥效果不大,治療頸椎病反而有效

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對於降壓藥多不敏感,而對病原進行治療,效果顯著。隨著頸椎病情況的改善,血壓會逐漸趨於穩定。

第4點:治療頸椎病時血壓下降,間歇期又升高

在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觀察中,在牽引、手法治療頸椎病時,患者血壓可下降20~30mmHg,治療間歇期血壓又會有所升高。

第5點:高血壓與椎體不穩或脫位程度有關

即椎體脫位越大,高血壓越嚴重,但與骨質增生程度不一定完全一致。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骨質增生或前縱韌帶骨化增強了脊柱的穩定性,減輕了機體異常增生物對於局部神經血管的影響。


患上頸源性高血壓後應該怎麼辦?

確診頸源性高血壓後,需要積極治療頸椎病,並改正生活上的不良習慣。

多數頸椎病可以採用理療、按摩等非手術方法對症狀進行緩解。如果症狀明顯,比如血壓突然升高、胸悶胸痛,建議進行心腦血管檢查。實施降壓與改善微循環處理,症狀緩解後,再請骨科或康復醫學科會診。

(2)改正不良生活習慣

生活中應該積極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看電視、打牌、下棋時,注意坐的姿勢,不要時間過長,最好能中間多活動幾次。不要長期躺在床上看書或看電視。

(3)做頸椎操




頸椎有問題是會引起血壓偏高的。

頸椎病一般分為幾個類型,神經根型頸椎病(最常見),脊髓型頸椎病(病情最嚴重),交感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頸型頸椎病等等。一般椎動脈型頸椎病和交感型頸椎病容易引起血壓偏高。

椎動脈型頸椎病,顧名思義就是壓迫椎動脈,主要是勾椎關節或是小關節增生鈣化壓迫椎動脈,引起腦部供血不足,就容易造成血壓偏高。

交感型頸椎病,就是壓迫交感神經,也是一些頸椎小關節增生壓迫交感神經,而交感神經有興奮作用,受到刺激容易興奮也可能會造成血壓偏高。

當然臨床上也見到一些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頸肩部疼痛劇烈,這種炎性疼痛刺激,也可能會造成血壓偏高。


康復劉醫生


貧血者偏多。


怪才48


頸椎病是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必須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