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坦克履带被打断如何快速修复?

Laura-wei


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战场上坦克履带被打断自然是需要快速修复的,专业术语叫做“履带快速抢修”,至于快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2006年原济南军区某装甲师就曾经进行过模拟战场环境中对坦克履带的“快速抢修”演练科目,演练中所使用的坦克型号为59-D型中型坦克,“损毁”的履带为1号带(即左侧履带)。

演练开始后,从车长指挥调整车辆姿态到一炮手掀起车前挡泥板、二炮手取出所需工具、二炮手与一炮手一起断开履带,再到车长指挥车辆动作到一、二炮手配合、让出诱导轮,最后将履带从前侧第一个负重轮处接好,整个过程耗时仅3分钟!

战场上坦克履带快速抢修所需时间与履带的损坏形式、损坏程度以及修复程度有关系,上述中只用3分钟就将损坏履带修复的原济南军区的坦克属于单纯的履带受损。

所谓单纯的履带受损形式表现为:在行进中碾压反坦克地雷、履带被炮弹击中、被反器材狙击步枪击中等等;损坏程度表现为:损坏不涉及驱动轮(主战坦克还需包括导向轮)、负重轮受损不超过20%、车体未受损伤等等;而修复程度则只要求坦克能获得最基本的机动能力。

如果对坦克履带“快速修复”的要求符合上述三方面的表现,仅凭车组成员就可以在10分钟以内完成抢修;如果修复要求超过了上述表现,那么维修作业将超出坦克车组成员的能力范围,唯一的办法就是呼叫坦克抢修车前来配合维修了,至于“自动接上”则只存在于玄幻之中,世界上没有具备“自动接上”功能的坦克以及坦克履带。

坦克履带究竟是如何实现在战场环境中快速修复的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关于坦克履带的知识进行了解。

▼下图为实现3分钟“履带快速抢修”的我军59式中型坦克,它的“受损”情况应该是设定为1号履带一号负重轮位置碾压到反坦克地雷,致使履带断裂。这种修复办法的目的是让受损坦克具备最基本的行动能力,不至于成为战场上的“活靶子”。

坦克履带是一个复杂的动力输出系统

坦克履带是围绕着主动轮、负重轮、诱导轮和托带轮的柔性链环,由履带板和履带销等组成,履带销将各履带板连接起来构成履带链环。

履带板的两端有孔,与主动轮啮合,中部有诱导齿,用来规正履带,并防止坦克转向或侧倾行驶时履带脱落,在与地面接触的一面有加强防滑筋(简称花纹),以提高履带板的坚固性和履带与地面的附着力。

坦克履带按结构型式可分为:金属销铰链式和金属橡胶铰链式两大类,其中金属橡胶铰链又可分为单销式和双销式两种,比如我军装备的99A2型主战坦克所使用的履带就是双销式金属橡胶铰链履带。

履带是在主动轮的驱动下工作的,又称驱动轮,是个主动件,它由轮毂、齿圈、带齿垫圈、锥齿杯、固定螺帽和止动螺栓组成,它通过齿轮和履带啮合,将侧减速器产生的动力传导给履带而使坦克运动。
诱导轮是个从动轮,用来诱导和支撑履带,并与履带调整器一起调整履带的松紧程度,它由轮毂、轮盘、滚珠轴承、轮轴盖、固定螺帽、双排滚珠轴承、支撑杯和回绕挡油盖等组成。

托带轮主要用来托着上支履带,它的特征是直径比负重轮小,其轴承的转速却高得多,然而它只支撑上支履带,即履带重量的1/3,以起到减少履带振荡的作用。

另外坦克履带系统上还有一个关键设备——履带调整器,它的作用是调整履带的松紧度,由支架、曲臂、轴套、蜗轮、蜗杆、螺杆、摩檫片和衬套等组成。

履带的张紧程度对坦克行驶和履带寿命有较大影响,履带过紧或过松都不好,不同的使用环境要求履带有着不同的松紧度,比如在坚硬路面上行驶,应将履带张得紧些;在沙漠地区行驶则应将履带张得松些。

而且随着履带销和销耳孔磨损的增加履带也会变松,为了保持履带的适当张紧度,可以通过履带调整器来调节履带的松紧,这是借助履带调整器改变诱导轮相对于主动轮的距离来改变履带的张紧度。

履带调整器使诱导轮向后摆动到某一位置,诱导轮就远离主动轮,于是履带被张紧;履带调整器使诱导轮向前摆动到某一位置,履带就变得松些。

当坦克需要维护或者更换履带时也需要通过履带调整器来实现对履带的控制,比如更换履带时将履带调整器开关调至“0”档时,履带调整器会将履带完全放松,操作人员就可以很轻松地卸下整条履带,新履带安装完毕后将履带调整器开关调至“5”档时,履带调整器就会将履带完全绷紧。

战场上快速修复被打断的履带时第一件事就需要将履带调整器将履带完全放松,否则履带抢修作业将无法进行。

▼下图为采用金属橡胶铰链式双销履带的俄制T-80主战坦克负重轮和诱导轮特写,相较于单销式履带而言,双销履带的维修会复杂许多,双销履带的坦克是不可能实现“3分钟快速修复”的。

战场上理想环境中坦克受损履带快速修复的方法

我们以使用全金属单销履带的T-72主战坦克为例,假设一辆T-72主战坦克在战场上因碾到反坦克地雷,坦克1号履带被炸断(即左侧履带),为了尽快脱离被动挨打的危险境地,车组成员必须对受损坦克实施履带快速抢修作业。

第一步:为抢修创造符合作业要求的环境,即相对平整且坚固的地面。在没有坦克抢修车的情况下作业环境是制约受损履带修复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如果坦克在泥泞道路上或者陡坡上受损,那么车组成员是无法进行抢修的,因为履带是坦克的“鞋子”,一旦履带失效即意味着失去行动能力和制动能力。

所以只有相对平整且坚固的地面上才具备抢修条件,否则连“修复”都无从着手,“快速”就更谈不上了,我们把具备该抢修条件的战场环境称之为“理想环境”。

第二步:将受损履带的调整器开关调至“0”档,使履带不受束缚。现在需要使用工具箱中的两把卡钳卡在履带受损履带板之间,再用扳手旋紧卡钱上的螺母,使连接两块履带板之间的履带销不再受力,最后用扳手将履带销上面的紧固螺母拧松,用大锤和钎子“专业术语叫做顶针”从另一头将履带销敲出来,损毁的履带板就会从履带上脱落。

第三步:衔接履带,使坦克获得行动能力。使用钢绳紧固在履带一头,钢绳的另一头则紧固在驱动轮上,车长踩下离合器,然后发动坦克,驱动1号驱动轮转动,从而在钢绳的牵引下将履带拉到裁剪部位,当两头履带被钢绳拉倒基本咬合的位置时放松离合器。

这时候就需要车长、炮长、驾驶员三个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了:继续卸履带板时用到的两个卡钳卡住两块履带板,然后用大锤和钎子将履带销敲进销耳孔中,用螺栓固定起来,最后车组成员抓紧试车,坦克的履带快速修复作业就算完成了。

▼下图为理想环境中实施坦克履带抢修的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车组成员,许多读者不理解为什么女性坦克手那么少,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拿修履带这样的必学科目而言,真不是女人能干得了的活。

战场上复杂环境中坦克履带受损的快速处理的方法

战场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危险环境,不可能存在太多“理想环境”让车组成员从容抢修受损履带,那么当坦克在诸如泥泞、陡坡等复杂环境中履带受损又该怎么办呢?

倘若真的发生这样的事,车组成员首先需要下车确认履带受损情况,然后通过无线电向上级求助,这时候有可能面临两个局面:第一、坦克抢修车或其他坦克车组就在附近,能够在短时间能赶到事发地实施救援;第二、坦克抢修车或其他坦克车组无法提供救援。

当遭遇第一个局面时,车组成员需要按照步兵标准武装起来准备接敌,尽自己做大努力保护坦克,待坦克抢修车或其他坦克车组赶来后配合抢修。

如果赶来救援的是专业的坦克抢修车,该车将会使用前置的推铲开辟作业场地,然后牵引受损坦克到场地上实施抢修;如果赶来救援的是其他坦克车组,那就只能用钢绳将受损坦克牵引至相对理想的场地上进行抢修了。

无论赶来救援的是专业的坦克抢修车还是其他坦克车组,对于受损坦克车组来说都是好消息、好局面,至少坦克还有修复的希望,怕就怕出现第二种局面……

当遭遇第二个局面时,复杂的环境中对受损履带的抢修将超出车组成员的能力范围,这种情况下车组成员只能抛弃坦克,随步兵一起离开现场了。

▼下图为我军正在使用59式坦克抢修车对一辆受损的59式坦克实施救援,专业的坦克抢修车为受损坦克更换发动机尚且只需1个小时,区区履带抢修更是不在话下,即便是更换一条新履带也不过是10分钟的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战场上如果坦克履带被打断,在受损情况以及坦克所处环境符合要求时车组成员可以通过自救的形式将履带重新连接起来,使坦克具备最基本的行动能力,这样的环境下单纯的履带受损抢修作业速度是比较快的;如果受损坦克所处环境比较复杂,那就需要以呼叫救援的形式来达成对受损履带的快速修复;如果环境复杂且无救援时则不需要做任何毫无意义的挣扎,应当果断抛弃受损坦克,以确保车组成员的安全,毕竟再贵的坦克也没有人命有价值。

制造一辆坦克或许只需要1~3天的时间,但是要训练出三名技术过硬的坦克车组成员恐怕1~3年的时间也不够,而且优秀坦克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没有必要为了一堆钢铁而牺牲战士,必要时果断的决定才是对部队、对国家负责任的行为。

▼下图为《狂怒》中在坦克履带被炸断尚未修复且敌人近在咫尺的情况下决定“背水一战”的美军坦克车组成员,其实现实中并不允许士兵这么做,比如二战时期美军在欧洲战场上损失太多坦克手,一度造成新坦克运到战场上以后坦克手严重不足,用步兵补充坦克车组成员的尴尬局面,片中新兵诺曼就是典型代表。


兵器知识谱


战场修复履带是一件很烦心的事情,并不像那些打坦克游戏一样,只要乘员修理技能满格,再带个大修理箱之类的装备,抽两口烟“断腿”便修复完毕了。

真实的战场上,坦克一旦履带被断,往往就此丧失大半战斗能力,要么留在原地当靶子,依靠武器继续顽抗。要么弃车而去,先保小命要紧。二战时期,因为履带被断惨遭抛弃的坦克比比皆是,就地抢修履带绝不是件容易事儿。

当坦克履带发生损坏需要维修时,人员唯一能做的就是更换履带,这时候人员得下车进行故障处理,锤子扳子起子各种上马,相当的费时费力。

当然,第一件事是把履带整个拆下来,因为战场上被打断的履带已经处于脱离状态,所以不需要费劲将它们拆开,坦克只需要转动一侧导引轮或向前开即可将履带脱下来。不过某些时候存在履带被炸烂却未断的情况,这时候依然得把它们分开。

当履带被脱离后,根据履带板的损坏情况,机械师需要将出问题的部位拆下来扔掉,各国的履带根据设计,都有各自特色的分立方式。

维修履带的前提是需要备用履带,可以从其它损毁坦克上拆,也可通过装甲抢修车提供的备件进行修理,有时候坦克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会携带一些可供替换的履带板。

这种情况对坦克而言很普遍,二战时有些坦克甚至依靠这些履带板提供附加的防御力。坏履带属于不算严重但非常恼火的情况,它们比发动机损坏、机械损坏和电路故障好解决的多,但如果你没有备件,那么将一筹莫展彻底傻眼,比任何情况都糟糕。

上图是美军手动拆除履带链接的工具,通过专用工具和锤子对螺丝进行拆卸,履带板便能够被卸下来。

看过《士兵突击》的也应该记得这个场面,史今与伍六一修装甲车,许三多见两人拿锤子在履带上打钎,想证明自己也有出息,结果一锤子砸史今手上了,多亏伍六一和史今两人不计前嫌的鼓励。

现实中拆履带确实要靠大锤敲,虽然履带是个活动件,但想将它们脱离还非得使点力气才行。

换好损坏履带板的坦克,只需要将履带板在坦克前摆成轨道,确保履带上的齿与负重轮缝对齐,然后坦克直接开上去就能挂好履带。

最后将断开的接缝用工具接好,坦克的履带便修好了。有时候人们还会给导引轮缠绳子,让绳子转动取代履带,将履带自己给拉回去。

大多数情况下,面对一辆被断腿的坦克,最好的方法是让装甲抢修车来帮忙。视情况就地抢修,或者将坦克拖到安全地带再维修都可以。有时候抢修车还能临时拆卸其它损毁坦克的零件,互相拼凑出一辆能用的坦克。想快速抢修,什么诀窍都没有,只能靠优良的战场救援能力,以及战士们烂熟的维修技术。


王司徒军武百科


无论在战时或平时,若诱导轮、负重轮或履带板损坏较多无法迅速弥补时,车长都可以命令本车乘员,对坦克采用缩短履带连接的方法作为战伤自救的应急办法,迅速恢复坦克的机动能力,继续完成战斗任务或自行返回营地。短接履带行驶的特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种。第一,避免做大角度的制动转向,以免损坏平衡肘的轴向限制器。第二,避免在松软土地上倒车的同时做大角度转向,以免损坏短接负重轮的平衡肘轴。第三,对平衡肘轴的支座有点轻微的磨损。第四,坦克超越垂直障碍、越壕和上下坡性能略低于正常情况。第五,制动距离偏大,转向较容易,附着力较差。如果一侧短接有偏驶问题,下坡时往完好的一侧偏驶,上坡时往短接一侧偏驶(不包括短接在第一负重轮上)。紧急时一条履带照样走。





通向胜利的探索


坦克乘员组可以修复,车上有备用的二三副双节履带,跟修自行车链条似的,坦克乘员组在车场日里维护保养坦克时,除了履带和高机,别的地方是不让动的,而履带的清洁最费事儿,要一节节拆开清理。


颤动的丹田


推荐使用克里斯蒂安坦克悬挂系统,没了履带,跑的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