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盆景怎么浇水?如何养殖?

用户6484544423117


先上结论:

菖蒲盆景更适合见干见湿,即指盆内植料上层干了,就要浇水,而且要浇透。

下面再说下网上查阅的资料和相关说法。

关于菖蒲浇水,常见的说法有三种:一天一浇、干透浇头、见干见湿。这三种浇水原则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异同?哪种浇水方式更适合菖蒲?下面我们从引导根系生长的角度试着分析一下。

一天一浇

一天一浇,即每天浇一次水。因为菖蒲喜水,所以只要盆景底部有一个洞,它就不会引起积水。如果温度,湿度,光线,通风和其他条件良好,一天一浇菖蒲也能长的很好。但是,一天浇水也有一些问题。由于充足的浇水,菖蒲的不必发出更多的根系去找水,所以这样养护的菖蒲,根系不发达,抗逆性差,而且遇到回南天、梅雨天等湿度较大的天气,很容易导致根和芽腐烂。一般来说,只要每天浇水灵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仍然是合理的浇水原则,特别适合新手和健忘的人。


干透浇透

干透浇透,是指看到盆内植料上层下层都干了,再一次性浇透。很多新手在问浇水问题时,总有老司机告诉你要干透浇透,但实际上这种浇水方式并不适合菖蒲。干透浇透适合兰花等喜干怕涝的植物,很多蒲友最初来自隔壁兰圈,所以把这种兰花的浇水方式用于菖蒲,这显然是有问题的。等下层植料干透,菖蒲的根毛差不多也就干了,再浇透也没用了,而且可能造成腐败烂根。把喜干兰花的浇水方式用在喜湿的菖蒲身上,这就有点刻舟求剑的意味了。

见干见湿

见干见湿,是指盆内植料上层干了,就要浇水,而且要浇透。所谓浇透,是指盆内植料都吸足水分,最后水从蒲盆底孔流出,为了浇透不妨多浇两遍。当上层植料干了,这时下层植料还没干,为了获得水份,菖蒲就要发出更多的根去下层找水,这种环境刺激菖蒲根系长的更密,扎的更深,强壮的根系意味着更好的芽叶,更强的抗逆性。多几次见干见湿的循环,根系就能长满蒲盆,发达的根系是菖蒲爆盆的基础。而且这种在逆境下生发出来的根系,不同于肥料催生的根系,它不会让菖蒲徒长。个人觉得这才是最适合菖蒲的浇水原则。

菖蒲对肥料需求很少,通风、光照、温度等又都是环境因素,只有浇水才是菖蒲莳养的根本法门,掌握了浇水的基本原理,养好菖蒲也就不难了。


二是如何养护:

第一:阳光,对于菖蒲盆景尽量采取阴暗处培养,菖蒲喜欢湿润忌讳干燥。所以要把菖蒲盆景摆放于阴暗之处。但是为了植物体得光合作用,还需要进行适度的光照。尤其是在夏日一定要做好遮光工作。

第二:温度,菖蒲盆景能在高温中生存也能在低温中生存,由于其生长海拔的影响这种植物体的抗寒能力较强。但是植物体有一个最适温度,菖蒲盆景的最适温度在20℃到30℃之间。但是由于沿海地区普遍冬季温度高于内陆地区,所以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

第三:水分,菖蒲盆景适合生长于水分较强地区,忌讳生长于土壤干燥地区。对于盆景而已要经常浇水但是要控制浇水的分量,勤浇水但要少浇。虽然菖蒲对水分要求过多,但是倘若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植物体呼吸作用缺乏会导致物体的枝芽易发黄,从而导致枝条过早凋零。

第四:肥料、对于菖蒲盆景肥料要求并不高,只要处于湿润土壤即可。但是为了促进枝叶的旺盛生长,在发芽和生长期中也需要进行施肥,在发芽阶段主要是以氮肥与钾肥为主,在结果时期以磷肥为主,促进果实的生长以及成熟。施肥时需要把肥料埋藏于土壤之中,施肥的位置要与植物体的生长位置保持在五厘米以上。避免肥料肥量过大伤害到植物体的芽胚。

第五:剪切,菖蒲盆景经常修剪盆景的叶片会变得细长,虽然增强了盆景的观赏价值。但是过多的修剪会使叶片有所损伤。同时也会影响植物体结果,在修剪时除造型制作之外其他时期只需要修剪发黄的叶片或者是受损叶片。此外还不能改变盆景的造型。


最强助眠


我先坐个沙发,等着看答案,因为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也想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