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風財訊 作者|多面君
開工以來,房企裁員、(變相)降薪、架構調整、取消績效等未證消息一直不斷,風財訊大概梳理了一下,確實不少:
(1)變相降薪
3月3日,消息稱,某總部在上海的三字閩系房企,疫情期間全員績效工資降低,津貼補貼降低(要知道,這兩項佔員工月薪的比例不小),疫情之後的政策不確定。另外,區域公司的合併還將繼續;
3月1日,媒體消息稱,重慶融僑2月-4月降薪50%,次日就有消息掛出,這是全集團的行動,針對G6級及以上、副經理及以上員工;
有信息稱,中森地產2月復工至今發放80%薪資;
凱德地產宣佈,高管降薪、凍結部分漲薪;
坊間傳禹洲暫定24號以後復工的,先用年假和調休假,再按基本工資發放;
除此之外,還有四五家房企,如未按正常時間返崗,2月績效0。不過照舊全額髮放的房企也不少,超過20家。
(2)裁員
2月23日,網傳中迪禾邦人力行政中心消息截圖稱,無力支付2020年1月、2月工資,通知主動離職或只發1月工資。
2月29日,消息傳出金輝地產的華東公司解散。後公司回應,是區域6變5,只保留少數員工,沒有裁員計劃。
2月中,傳出安徽文德控股,規勸員工自謀發展的內部群截圖。
2月開年,傳出錦藝地產在上海總部裁員6成。
1月傳出北大資源核心部門裁員比例達到50%...
(3)結構調整、崗位調動
比如近日被傳將開展戰略瘦身的某川滬雙總部房企。
內部公告“深化組織重建與事人匹配工作”的WK南方區域。而自去年,因為採用“低底薪、高績效”的組合工資模式,萬科上半年已減少約600名員工。
再比如2月24日發佈文件的桂圓之家,16項組織架構調整,29個區域合併,涉及38個高管。據稱去年上半年鳥廠家已經優化了將近1.5萬人。
1月19日拆分中區的萬達(地產板塊),如今僅剩南區和北區。
風財訊在一個業內群就看到有人調侃,現在連匯豐銀行都預計到2020年將減少1.5萬個崗位,錢緊的地產還扛得住?
哭窮PK真慘(小標)
說到這裡,最近正好有一個現象,讓風財訊覺得很有趣:
一邊是,關於疫情當前房企的各種擔憂,比如高週轉“急剎車”、消費後延、現金流受考驗…
最近諸多房企傳出的“裁員”“降薪”“撤區”也被視為信號,個個都是焦慮的源頭。
但另一邊,有媒體和業界的聲音建議,警惕房地產“藉機哭窮”。
主要是中央層面釋放了諸多“流動性寬鬆”的信息;與此同時,2月至今已有超50個省市在供給側和需求端,出臺了房地產扶持政策。
(其中不乏地產商會/協會向地方政府提出“放鬆限購,降首付比例、減免契稅”等建議,被批為“矯枉過正”。)
所以認為房地產在今年可能還會遇到“慣性拉力”,也就是像1997年、2003年、2008年,危機之後地產都有收益的局面,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投資性需求。
那麼房企這一波,到底是真慘,還是哭窮?
“窮”還不算(小標)
聽起來是夠慘的吧?
其實客觀來看,地產人是典型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如果要比慘,馬蜂窩、蘇寧、OYO、新潮、圓通等等的裁員力度都不比房企小,商業、零售、物流等,哪個領域的壓力又比房地產小。
智聯招聘給了風財訊一份最新的“春季求職競爭週報”。
節後復工到第四周的時候,房地產行業的人才需求(招聘職位數)環比增速達24.42%,超過平均值(20%)。
與之高度相關的中介服務、家居/室內設計/裝飾裝潢行業需求環比增速分別達40.81%、39.06%。
不過,一下子湧現的地產求職需求也不少,所以目前房地產行業的競爭指數是最高的,為19.7,也就是供需最緊張(簡歷投遞數大於放招職位數)。
但智聯招聘的預判是,房地產的招聘數會隨大勢,都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畢竟,房地產有公司裁員,也還有大批公司在招人。比如啟動“20000人”招聘計劃的萬科物業。
(風財訊去翻了一些主要房企的招聘頁,很多是物業招人啊~)
對地產人來說,跨界、轉行、轉業都可以,只要能活下來。但客觀地說,房地產在中國,依然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行業。
用一位目前已轉型產城的地產大佬的話說,地產依然算錢多的,很少地產出身的人受得了掐著賺錢的日子。
從上述報告就能看到,目前房地產/建築/建材/工程的平均招聘薪酬是9398元,雖然比不上金融、IT服務和互聯網/電子商務(分別是12270元、9608元、9676元)。
但還是要高出平均值1000元左右的,況且這是房地產打平了建築、建材、工程3個領域的合併計算。
上次風財訊聽一位資深人力專家的網課,他就談到,“房企應該每年保證20%的人員流動,來保證活力和競爭力。如果流動性過差,我甚至會建議老闆運用一些手段。”
其實人員流動在房地產行業來說,很正常。只不過用一位上海獵頭的話來說,今年的疫情一定程度上,有增加一些房企的裁員動作。
恰好,一位TOP20的房企老闆,最近就談到,企業只有50%的人也能運作。
那麼歸根到底,這個時候,與其怕成為待宰的羔羊,不如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和長處,保證自己對這家公司(或下一家公司)的價值。
房企的“難點”到底在哪兒(小標)
再從人說到企業,房企的日子真的難過嗎?
現金流緊張的中小企業,不必討論了,貨先甩了再說吧。
但對於大多數TOP50的公司來說,手頭一定是緊的,但還沒有差錢到“生死存亡”的地步。
上述被傳裁員的一家房企就在內部會議上說,模擬公司在0回籠、0融資、0延期的情況下,現金流可以堅持到4月份。
簡單說一下,這家房企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在100億左右,有效的應收賬款規模在300億。
假設4個月不能銷售,每個月還是要支出還貸、工程、拿地等款項,按80億來算,期間企業必須要融資,才能保證現金流沒有危險。但100億的額度,通過單一融資就能實現,也就是說,融資壓力不會非常大。
況且如今資金政策整體偏寬鬆。2月份,已經有超過30家房企發佈債券融資計劃,尚無未通過反饋。
而且還有3家涉房企業(珠海華髮、南山開發、中南建設)拿到了“疫情防控債券(審批短、低利率、評級要求基本在AAA)。
也是由此,確實有不少房企正在做準備,等待危情之下的政策紅利,可能帶給行業的格局改變。
但房地產能夠接到的“政策雨露”到底有多少,不好說。
所以除了傳統的經營,加強對資本市場的維護,多開拓多元融資,加強引戰工作,都是房企需要重視的。
機會到了,一定是給準備充足的人。
要說TOP50房企的“難點”在哪兒,應該是對管理統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融資,對於每一個城市公司的拿地管理、工程管理,對每一個項目的現金流管理、價格管理,都要更精細。
以拿地管理為例。剛性土地支出,必須控制在預計應收款回籠資金、可盤活資金覆蓋範圍內,保證現金流。
畢竟4月前可能對不少開發商,開工都是大問題,尤其是佈局一二線城市,受到更嚴格開工管制的開發商,週轉速度一定受影響。
拉長開發週期,一些安排在今年出來的項目就會推遲到明年,隨之減少結算收入,增加開發成本、影響現金流。
所以,疫情之下不一定是黑夜,疫情之後也不一定有曙光。但一定的,是必須“向陽而生”。
·END·
46家房企薪酬表,由於平臺無法通過圖片審核,感興趣可在聯繫多面小易WY_163_SC獲取
閱讀更多 風財訊深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