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塞》說起李廣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每次讀到唐代大詩人王昌齡這首《出塞》時都會想起漢代飛將軍李廣,這首唐詩裡的”龍城飛將”並不是描寫的漢代飛將軍李廣,而是漢代直搗龍城的車騎將軍衛青。提起李廣讓人想起王勃《滕王閣序》那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後世人們多為李廣的一生命運多舛而嘆息。李廣死後他的兒子李敢又慘遭不測。

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李敢在得知大將軍衛青對其父李廣突死負有有無可推卸的責任時,便來到衛青大帳進行求證,衛青得知李敢到來目的後只是簡單向李敢介紹了當時戰爭的情況,以及李廣率領大軍在荒漠中迷路最終致使匈奴單于逃脫之事,當李敢詳細詢問衛青其父之死時,衛青只是含糊敷衍幾句,就是衛青這幾句敷衍之詞,徹底點燃了李敢內心的怒火,在氣憤中李敢揮拳打傷了衛青。後來衛青自認為自己對李廣之死也有一些內疚,所以他並沒有將此事伸張出去,可是他的外甥霍去病得知後,卻在漢武帝甘泉宮狩獵上暗箭將李敢射殺。由於漢武帝此時正十分寵信霍去病,便包庇了霍去病的所有罪責,並對外宣稱李敢是狩獵時被鹿撞死的。

那為什麼衛青不能真實告訴李敢關於李廣死亡之謎?大家是否記得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那場著名的“馬邑之圍,”當時只有24歲的大漢天子劉徹想結束之高祖以來屈辱的“漢匈和親”政策,正當他躊躇滿志時一個好消息頓時令漢武帝興奮不已。西漢雁門郡馬邑縣豪強聶壹通過大行王恢向漢武帝建議:匈奴剛剛與漢和親,對漢缺乏防備,如果能誘使匈奴深入侵擄,以伏兵襲擊,可以大獲全勝。漢武帝立刻組織群臣進行廷議,大行令王恢說:“戰國初年,代國雖小,北有強胡的侵擾,南有中原大國的威脅,君臣尚能同仇敵愾,奮勇抗擊外侵;匈奴雖強,也不敢輕易侵擾代國。如今大漢強盛,海內一統,陛下威名遠揚,然而匈奴卻侵擾不止,每次與漢和親,不過數年即違背約定,正是因為沒有堅決抗擊的緣故!”而御史大夫韓安國則認為此時漢朝還沒有完全準備好開戰的條件,暫時還不能一舉擊潰匈奴,所以他力主暫行漢匈和親制度,由於當時雙方爭執不下,漢武帝最後採納王恢的建議,準備設計伏擊匈奴。漢武帝於是派王恢率領3萬精騎迂迴到匈奴後方設伏,準備從側翼襲擊匈奴的輜重並斷其退路。御史大夫韓安國和李廣、李息、公孫賀率軍在馬邑城外山谷設伏。當10萬匈奴大軍將要進入伏擊圈時,一件小事的發生讓事情徹底敗露,匈奴人掉轉馬頭急速撤退,當匈奴撤退經過王恢伏擊區時,王恢為保全大漢當時最精銳的騎兵而放棄追擊匈奴。漢武帝知道此事後怒其不出擊匈奴輜重,認為王恢提出戰爭卻臨陣脫逃,將王恢下獄。廷尉判處王恢畏敵觀望死刑。王恢雖買通田蚡向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求情,但仍無法平息漢武帝的憤怒,王恢被迫自殺謝罪。

所以根據這段歷史描述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在當時環境中,如果李廣被押解回朝受審,那等待他的就是無比的精神羞辱和肉體折磨,所以李廣選擇自殺,一來是為了保全其名節,二來是間接的向衛青表達自己內心不滿。李廣突然自殺的確讓漢武帝感到震驚,由於自己對於李廣的不信任以及想到李廣平生的境遇,漢武帝並沒有過多責怪李廣,也沒有波及到李廣的家人。

可是漢武帝為什麼就不能讓李廣擔當一次主攻任務?那我們就要看一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和事件。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遣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及數萬步兵分兩路深入漠北,力求徹底殲滅匈奴主力,並組織步兵數十萬、馬數萬匹以保障後勤及物資。西漢與匈奴的漠北戰役,是漢武帝向匈奴戰略進攻的頂點,也是西漢畢其功於一役的戰略大決戰,這場戰役之後就能徹底解決漢匈長久以來的戰爭關係,也可以解決西漢北部邊患。所以漢武帝也是窮其一生勢在必得的大決戰,可是由於李廣軍隊的迷路導致合圍匈奴計劃泡湯,匈奴伊稚斜單于遁於大漠深處,直到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韓邪單于稽侯狦來朝才真正結束數百年來漢匈對立關係。在當時漢武帝是想做一個平定海內的千古一帝。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這件事留到他的曾孫手上,所以假設李廣被押解回朝,那等待他的可能是身體和心靈最大的摧殘,這讓戰神一樣的人物怎能受得了,李廣用自殺保全了自己的家族也給夠了漢武帝顏面,雖然結果很惋惜但英雄的故事將會流傳百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