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塞》说起李广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每次读到唐代大诗人王昌龄这首《出塞》时都会想起汉代飞将军李广,这首唐诗里的”龙城飞将”并不是描写的汉代飞将军李广,而是汉代直捣龙城的车骑将军卫青。提起李广让人想起王勃《滕王阁序》那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后世人们多为李广的一生命运多舛而叹息。李广死后他的儿子李敢又惨遭不测。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李敢在得知大将军卫青对其父李广突死负有有无可推卸的责任时,便来到卫青大帐进行求证,卫青得知李敢到来目的后只是简单向李敢介绍了当时战争的情况,以及李广率领大军在荒漠中迷路最终致使匈奴单于逃脱之事,当李敢详细询问卫青其父之死时,卫青只是含糊敷衍几句,就是卫青这几句敷衍之词,彻底点燃了李敢内心的怒火,在气愤中李敢挥拳打伤了卫青。后来卫青自认为自己对李广之死也有一些内疚,所以他并没有将此事伸张出去,可是他的外甥霍去病得知后,却在汉武帝甘泉宫狩猎上暗箭将李敢射杀。由于汉武帝此时正十分宠信霍去病,便包庇了霍去病的所有罪责,并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的。

那为什么卫青不能真实告诉李敢关于李广死亡之谜?大家是否记得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那场著名的“马邑之围,”当时只有24岁的大汉天子刘彻想结束之高祖以来屈辱的“汉匈和亲”政策,正当他踌躇满志时一个好消息顿时令汉武帝兴奋不已。西汉雁门郡马邑县豪强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汉武帝建议:匈奴刚刚与汉和亲,对汉缺乏防备,如果能诱使匈奴深入侵掳,以伏兵袭击,可以大获全胜。汉武帝立刻组织群臣进行廷议,大行令王恢说:“战国初年,代国虽小,北有强胡的侵扰,南有中原大国的威胁,君臣尚能同仇敌忾,奋勇抗击外侵;匈奴虽强,也不敢轻易侵扰代国。如今大汉强盛,海内一统,陛下威名远扬,然而匈奴却侵扰不止,每次与汉和亲,不过数年即违背约定,正是因为没有坚决抗击的缘故!”而御史大夫韩安国则认为此时汉朝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开战的条件,暂时还不能一举击溃匈奴,所以他力主暂行汉匈和亲制度,由于当时双方争执不下,汉武帝最后采纳王恢的建议,准备设计伏击匈奴。汉武帝于是派王恢率领3万精骑迂回到匈奴后方设伏,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御史大夫韩安国和李广、李息、公孙贺率军在马邑城外山谷设伏。当10万匈奴大军将要进入伏击圈时,一件小事的发生让事情彻底败露,匈奴人掉转马头急速撤退,当匈奴撤退经过王恢伏击区时,王恢为保全大汉当时最精锐的骑兵而放弃追击匈奴。汉武帝知道此事后怒其不出击匈奴辎重,认为王恢提出战争却临阵脱逃,将王恢下狱。廷尉判处王恢畏敌观望死刑。王恢虽买通田蚡向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求情,但仍无法平息汉武帝的愤怒,王恢被迫自杀谢罪。

所以根据这段历史描述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在当时环境中,如果李广被押解回朝受审,那等待他的就是无比的精神羞辱和肉体折磨,所以李广选择自杀,一来是为了保全其名节,二来是间接的向卫青表达自己内心不满。李广突然自杀的确让汉武帝感到震惊,由于自己对于李广的不信任以及想到李广平生的境遇,汉武帝并没有过多责怪李广,也没有波及到李广的家人。

可是汉武帝为什么就不能让李广担当一次主攻任务?那我们就要看一看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和事件。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后勤及物资。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这场战役之后就能彻底解决汉匈长久以来的战争关系,也可以解决西汉北部边患。所以汉武帝也是穷其一生势在必得的大决战,可是由于李广军队的迷路导致合围匈奴计划泡汤,匈奴伊稚斜单于遁于大漠深处,直到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狦来朝才真正结束数百年来汉匈对立关系。在当时汉武帝是想做一个平定海内的千古一帝。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件事留到他的曾孙手上,所以假设李广被押解回朝,那等待他的可能是身体和心灵最大的摧残,这让战神一样的人物怎能受得了,李广用自杀保全了自己的家族也给够了汉武帝颜面,虽然结果很惋惜但英雄的故事将会流传百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