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腰間的配刀為什麼一長一短?

南亞風


常見的日本舊武士同時佩戴一長、一短兩把刀的現象,出現於日本的江戶時代。

日本江戶時代為了整肅風俗,以法令的形式規定武士正裝可以攜帶兩把刀,其中長刀稱為“本差”,另外一把較短的輔助性的刀稱為“脅差”(很多中國人誤把脅寫作肋,其實這兩個字是不能混淆的)。

本差:

本差即較長的那把刀,屬於戰刀,即用於作戰、砍殺時的武器,常見的是太刀形式。江戶時代只允許武士佩戴,平民不允許使用這種武器。

脅差:

即較短的那把刀,一般長度在30釐米以上、60釐米以下。這種刀並不是現代所說的是專用於剖腹的刀,而是屬於一種日常用刀,因為較短,便於使用。除了武士之外,普通的平民也可以擁有脅差。

(戊辰戰爭時代的薩摩武士,雖然已經換上了洋裝,仍然保留著佩戴兩把刀的傳統)

除了本差、脅差外,到了幕末時代,還有一種介乎於二者之間的刀,即長脅差(類似於打刀),因為攜帶性比本差好,威力又比脅差強,也被用作武具。


海研會


日本真正的武士腰間配有一長一短兩把刀,刀刀要人命,長刀就是我們所常見的武士刀,真正所謂名字叫“太刀或者打刀”,而短的刀叫“肋差”,很多人認為短的刀就是為了所謂的剖腹自殺,實際上是大錯特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日本武士腰間一長一短兩把刀的真正作用。

日本武士在戰鬥中,以長刀作為主要的作戰武器,而短刀作為備用武器,用於狹窄空間或破開鎧甲。當然有一些高手則是完美的將短刀和長刀完美的結合。在戰鬥中雙手使刀,長刀為主,在近戰對峙中,小刀出其不意,一刀結束敵人性命,有偷襲的嫌疑,如此卑鄙不要臉,這也符合日本人為了勝利不擇手段的性格。傳說中日本第一的宮本武藏用的就是二刀流,二刀流的“二刀”意指太刀與脅差。此外脅差也是准許一般百姓、市民、商人以及其他非武士身份的人隨身攜帶的自衛武器。

短刀才是日本剖腹自殺必備之神器,長度未滿30cm的刀。另外,30cm以上但是沒有刀反的平造製法製成的刀,通稱寸延也常被歸為短刀。在抗日題材的電視劇裡,那些戰敗的日本軍官,一言不合就剖腹自殺用的就是短刀,並且一般不會掛於腰間,而是放在住所或者辦公的場所,隨時準備剖腹自殺。

日本的武士刀可謂罪惡之刀,反映了日本的兇殘本性。在抗日戰場時期,日本人制造了南京大屠殺等一些慘絕人寰的慘案,而日本的武士刀的身影可謂當時中國人的噩夢,武士刀就是罪惡之刀,應該被禁止才對。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現在國內流行著一種不知道來源的說法,那就是日本武士所攜帶的短刀,也就是脅差,是用來剖腹自殺用的。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觀點。


試想,對於任何一個戰士來說,負重都是極其影響戰鬥力和續航能力的要素,誰會在作戰的時候隨身帶一把用來自殺的刀呢?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剖腹的,剖腹一般用來謝罪或者在戰鬥失敗時自裁,而這些都不是在戰鬥中進行的,誰會在戰鬥中給你一個舞臺讓你來表演切腹?


脅差本身也是一種作戰的武器,只不過使用的時機確實相對於長刀,也就是打刀來說,確實比較少。

從德川家康在1600年贏得關原戰役,到三年後建立德川幕府統治日本,只有武士才被允許佩帶劍。不管是打刀還是脅差,這些都是戰鬥用武士刀。

武士攜帶武士刀和脅差的主要原因是這已成為軍銜和地位的象徵,並且幾乎是必需的。 只有武士階層被允許如此武裝,而且即使他們不是戰士,大多數人也這樣做了。

你應該注意到並不是所有的武士都是戰士,“武士”是一個階級。封建日本的統治階級。哪怕你從事的工作是文官工作,但是你做為一名武士仍然必須佩戴武士刀。

在脅差,在另一方面,是比他更接近一個武士的靈魂的武士刀。正是有了脅差的武士,或武士,就殺了他之後用來割掉尊敬的對手頭部。這也是與脅差,一個武士會儀式開膛破肚自己的行為切腹自殺,或剖腹自殺,結束痛苦。


西洋參考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大家都能看到日本武士腰間佩戴一長一短兩把刀

但這個情況不是日本武士所獨有,比如17世紀的歐洲戰士們也喜歡佩戴一把長劍與一把長匕首

這事其實好理解,刀劍格鬥的場合不可能總是很寬闊的,戰士總得應對近身格鬥或者環境狹窄的作戰情況,這時候有把短刀就很重要了。


那為什麼日本武士佩戴兩把刀的形象深入人心呢?

因為在日本江戶幕府時代,曾經對刀進行過一次歸納整理,並對佩刀的制度進行了規定。

江戶時代之前,日本刀的種類還是很繁雜的。比如太刀、打刀、小太刀、脇差、凱通、懷劍等等。而且之前日本武士佩戴刀的情況還是很複雜的。比如《倭寇圖卷》裡的倭寇佩刀情況就很亂。


德川幕府則將所有刀重新歸類,將原來的日本刀分為刀和脇差,即長刀和短刀兩大類。

而且德川幕府規定,日本只有武士階層可以佩戴刀,而平民階層,比如農民和町人只能佩戴脇差類的短刀。

這麼一來,是佩戴一把短刀還是佩戴一長一短兩把刀就成為區分平民和武士的重要外在方式。

而日本武士為了彰顯身份,自然都會佩戴長刀,因為這是他們身為武士的特權。同時為了應對突發情況,武士也會隨身佩戴短刀。

於是,日本武士佩戴一長一短兩把刀的固有形象就形成了。

當然,事情也不是絕對,如果武士太窮,未必會一直佩戴兩把刀。

比如《黃昏千兵衛》裡的主角,雖然是武士,但因為太窮了,所以一般只佩戴一把小太刀出門。當然他有長刀,但已經被他賣了換錢……


冷兵器研究所


有一定的講究。

一、長的那個叫抹刀,是用來抹脖子的。



使用方式是這樣的:日本人有刀架,把刀刃向上擺放固定。然後準備自殺的日本武士就爬上桌子,不爬不行,日本人太矮了,腦袋就根本夠不上刀架,只能爬得高些,然後從桌子上一躍而起,脖子對準刀刃,落下時候,那刀吹毛斷髮,削鐵如泥,嗖地一下,那個腦袋瓜子就咕嚕咕嚕地滾到一邊去了。

二、短的那個叫肋插,是用來剖腹的。



具體使用方式是這樣的:日本人跪在涼蓆上,雙手倒持短刀,先從自己的右肋插入,然後轉動刀把,攪一攪,再橫著拉開,嗞拉,糞包子就裂開了,裡面那腌臢東西,嘣一下,就噴出來了,濺得到處都是糞和血。人向前栽倒,呈“大”字形,腸肚胃腑嘩啦啦地流一地。



對了,還必須要正式著裝,頭上圍上一條白布條。


饞嘴肥貓鏟史官


一套武士刀有三把,太刀最長最重,一般都是作為裝飾或者禮儀來用,實戰價值不是很大,需雙手持劍,或馬戰揮動可用,日本武士時代就有武士身份的文人(比如醫生)用木劍代替太刀懸於腰間的。

第二把打刀,也就是平時使用最多的,比太刀輕,短。可單手持劍,是日常作戰使用的。

短刀(脅差),相當於工具刀,平時佩戴作用很大,作戰時最主要目的是近身破敵人鎧甲。戰敗可用來切腹,戰勝可用來歃血,就是一把工具刀。


聊刷伢子


長刀用來抹自己脖子,短刀。。。是用來切他自己的JJ。


朔方冷箭


1、正常作戰用太刀,狹窄地方作戰用肋差。

2、對付不著甲的敵人用太刀,對付重甲的敵人會用上肋差。根據平家物語等小說的記載,對付身著重甲的敵人,除非砍到脖子之類的要害,否則太刀也很難給予致命殺傷,一般的方式都是把敵人打倒後掀起腰甲用肋差對著敵人肚子捅幾刀才能搞定。

3、日本刀是夾鋼法打造,鋒利但很脆弱,一戰毀掉一把刀是常事,太刀砍壞了,肋差還能作為替補。

4、實在打不贏,肋差還是能剖腹嘛。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在我們國家的好多抗日劇中有好多這樣的劇情:只要是鬼子戰敗,鬼子軍官都會從身上抽出短的那把刀(肋差),喊天皇萬歲,最後把刀從肚子插進去,往周圍轉一圈,最後死去往前一倒。



現在由於好多神劇的出現,也給我們造成了很多的誤導,在不接觸日本,甚至不瞭解日本的情況下,在某些磚家眼中,日本鬼子的兩把刀中短的那把就變成了切腹專用刀,還振振有詞的說:知道日本武士為什麼腰間要別兩把刀嘛?長的那把是用來殺敵人的,短的那把是用來自裁的,他們對自己都狠,何況是對敵人。



切腹在日本是武士謝罪的最高方法,一般不管犯下什麼罪,只要你肯切腹自盡,你就可以被原諒,家人也可以罷免。在自己必死的時候,日本武士為了防止被侮辱,證明自己清白,就會以死謝罪。

總的來說,日本武士兩把刀,長的就是殺敵,短的就是自殺。


愛抓魚的貓\n


很多影視劇中日本浪人帶的武士刀都是一長一短。那為什麼會有兩把?又為什麼一長一短呢?短的叫肋差,長的統稱叫太刀,平時也是收起來在腰際的,戰鬥時才把長的拔出來, 。 武士通常喜歡把肋差和較長的太刀同方向斜挎在腰間左邊(左撇子除外) 戰鬥時拔出太刀或者雉刀進行拼殺,自盡時就通常用肋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