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长草了,或将影响14亿人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同时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南部在尼泊尔境内,是世界最高峰,也是中国跨越四个县的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和尼泊尔国家公园的中心所在。

珠穆朗玛峰长草了,或将影响14亿人

由于海拔世界最高;气温与南北极同样寒冷;很多地方与南北极一样,渺无生命;温度日差较大。 所以珠峰又被定义为除南极和北极外的世界第三极。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

珠穆朗玛峰山顶终年冰雪覆盖,冰川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雪线(4,500~6,000米)南低北高。南坡降水丰富,1,000米以下为热带季雨林,1,000~2,000米为亚热带常绿林,2,000米以上为温带森林,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山间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等珍禽奇兽。

珠穆朗玛峰长草了,或将影响14亿人

正常情况下,珠峰6000米以上是没有植物的,5000——6000米已经是科学家们认为珠峰生长植物的极限高度了。因为6000米以上常年大雪覆盖,温度低,空气稀薄,不适宜植物生长,尤其是那些抗寒能力弱的植物。

可是研究人员经过实地勘察发现,在号称是地球“第三极”的珠穆朗玛峰地区6159m的海拔处竟然生长出植物,而且还是耐寒比较弱的草类植物。

英国研究人员利用卫星数据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周围的植被覆盖情况,当研究人员通过对1993-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的时候,惊奇的发现珠穆朗玛峰所在的 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000-6000米左右的地区植被覆盖率正在大幅度扩大,草和灌木丛的覆盖面积比冰川面积大了5-15倍左右。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川已经在融化,而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也是如此。高处的冰川融化就给草和灌木的生长带来了可能。 可以说珠穆朗玛峰高处长草也是全球气温升高的一个缩影。

那珠峰上长草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要知道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亚洲10大地区河流系统,包括长江、雅鲁藏布江、恒河……而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主要就为这些河流提供水源,14亿人依赖于该地区的水资源。

珠穆朗玛峰长草了,或将影响14亿人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数据,喜马拉雅地区冰的储存密度最大,不包括南北两极在内,每年可产生约8600万立方米的水。因此, 珠穆朗玛峰通常被称为“亚洲水塔”。如果这些冰川都因全球变暖溶解,可能我们的淡水资源将变得更加稀有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从美国的卫星拍摄的照片中发现,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已经是20世纪末的两倍,根1975年的冰川体积做对比的话,可以看到2000年的时候冰川已经只有二十五年前的87%,到2016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72%。

据统计,喜马拉雅山脉每年约有80亿吨的水流失,这80亿的水流失危害有多大?冰川加速融化的时候就像短时间强降雨,巨大的水量冲击可能在短时间引发洪涝灾害,而长远的灾害就是,水都变成洪水冲走了,之后漫长的日子就没水吃了。

珠穆朗玛峰长草了,或将影响14亿人

喜马拉雅山脉周边有约十亿人是靠冰河作为水源,如今冰川加速融化,他们可能面临旱期冰河断流,涝期洪水泛滥的尴尬局面。到时河流没有了水源补给会变得很干枯,河流流经地区的人因为没有水源,生产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的两三百年内,科技和社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工业生产,环境污染,自然破坏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增强,气温逐渐上升。前不久的澳洲森林大货就向空中排放量约3.5亿吨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需要地球利用一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吸收。 而这件事刚结束,珠穆朗玛峰高处就长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