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冒用武大校友會名義募捐,踩了哪些“紅線”

博士冒用武大校友會名義募捐,踩了哪些“紅線”

據澎湃新聞報道,3月5日,武漢大學博士田軍以抗疫為由,在網絡上用武大休斯頓校友會的名義,面向全球進行募捐。倡議書標明,海外可以通過信用卡捐贈,國內可通過掃碼捐贈。隨後,武漢大學校友總會稱,此前已明示田軍禁用校友會名義活動,此次捐贈也並非武大休斯頓校友會授意,田軍曾兩次捐贈醫療物資後但又索回。

從公開報道來看,疫情發生以來,以武漢大學為代表的武漢高校各地校友會紛紛發出募捐倡議,捐錢資物,盡全力籌集口罩、護目鏡等緊缺醫療物資,這些校友回報母校、助力武漢抗擊疫情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動。

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以此次田軍全球募集事件為例,因為對其發起的募捐活動持懷疑態度,認為其“朝令夕改、出爾反爾”,武漢大學早在1月28日就終止了與田軍的合作。

在一個多月之後,田軍仍以武大休斯頓校友會的名義進行全球募捐,而且存在多種“踩紅線”的行為,讓人不得不對其動機心生疑慮。

當然,在進一步調查之前,對於田軍的行為,我們尚不宜下斷論。但是,對於其募捐行為存在的問題,卻值得分析清楚,防止公眾愛心高漲,但又往往在不具備辨識能力的情況下,被一些人鑽了空子。

首先,田軍博士未經武大校友總會的允許進行公開募捐,是違反《慈善法》的。

2016年實施的《慈善法》,對公開募捐有清晰的規定,即能夠開展公開募捐,只能是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

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基於慈善目的,可以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並管理募得款物。但從報道來看,田軍並沒有經過武大校友總會的允許。

而且就算經過允許,在整個操作中,田軍還存在一些“踩紅線”之處,比如倡議書附有支付寶等二維碼圖片,被標註為“武漢大學休斯頓校友會籌款二維碼”,但操作後可以發現,接收的賬戶實際上是其個人賬戶。

從公募的規範性來說,能夠接收善款的,在法律上只有具備公募資質的機構賬戶。這提醒,捐贈者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需保持警惕,及時停止付款的最後一環,因為善款到個人賬戶,完全是沒有任何監管的,被挪用、私自佔有等風險很高。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現實中,大家經常會混淆個人求助和公開募捐之間的差異,比如輕鬆籌、水滴籌上的很多個人的求助,公眾贈與的一些愛心款,也認為是參與了慈善募捐,其實並不是:個人求助在形式上屬於民事贈與關係,沒有通過慈善組織進行,不屬於慈善法規定的慈善募捐。

對於個人來說,可以為本人、家庭成員或近親屬在網絡進行求助,向社會尋求幫助,但為非親非故的人或者為公共利益來籌集款物是不被允許的。

這就是“私益”和公益的區別,基於慈善目的的募捐活動,必須是以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作為主體。

就在3月6日,民政部還在官網上發佈《關於謹防不法分子假借疫情慈善募捐名義進行詐騙的提示》,提醒公眾注意瞭解募捐主體的公開募捐資格、公開募捐活動備案等情況。

“博士冒用校友會名義募捐”事件到底是何性質,還有待進一步調查。但是,這顯然給我們提個了醒,民眾都想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該擦亮眼睛,提高辨識能力,謹防愛心被濫用事件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