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后,先去涮一顿火锅


疫情结束后,先去涮一顿火锅


春节前写的文章,现在好想念那热气腾腾的火锅啊!

冬天,上海的夜晚冷飕飕的,虽然没有北方的寒彻入骨,从办公楼出来,却也让人浑身打了个激灵,晚上加班,几个同事约了一起去八佰伴的九六广场吃个晚饭,车在陆家嘴的环道上缓缓行驶,两边霓虹闪烁,车灯照耀在雨水打湿的路面上,泛着清冷的光,已经八点多了,路上行人比平日里少,也许是下雨的缘故。

从九六广场的地下车库上到二楼,一抬眼,就望见右手边有一家火锅店——渝利火锅,又冷又饿,也不想再跑路了,好了,就这一家了。

本想,这个时间段已经过了饭点,又是这样雨天的夜晚,应该没什么人了,谁知,一进去,人爆满,只前面空了一个三人的位置,我们在服务生的带领下,往里面寻找大点的位子。

大厅里暖烘烘的,热热闹闹的,四周围的墙角上挂着大红灯笼,装修是中式风格,中间还挂着一个巨大的皮影戏的模子,坐下来点菜,才发现周围的食客很多人脖子前挂着大红色的围脖,像小朋友的围嘴布,这种萌萌的设计让人忍不住笑,知道是为了防止吃饭时候,溅到衣服上面了,感叹店家的细心周到, 在我们的前排处,排了一排自取的蘸酱,芝麻酱、海鲜酱、抹茶酱应有尽有,左边还有西瓜、橘子,花生米、小菜等等,也是任意自取,人事部的崔总笑着说:“这些东西也足够吃饱了,火锅都不用上了!”

按国际惯例,女士优先,我还是点了最爱点的鸳鸯火锅,因为鲜锅底,辣锅底都有,两种口味,万一辣的受不了,也可以换一换。


疫情结束后,先去涮一顿火锅


锅底端上来,却是三种,鲜锅底有蘑菇,辣锅底的辣椒红彤彤的,红的耀眼,中间还有一个小锅,是高汤,酸梅汤也上来了,喝了几口,嗯,酸酸甜甜,口感甚好!大家撸起袖子,开吃开涮!

啤酒,火锅,酸梅汤,涮牛肉,毛肚,正吃得开心,聊得起劲,过来一位男士和崔总打招呼,崔总介绍说是上次参加华振协办的腾格里沙漠之行的伙伴朱总,也是这家火锅店的老板,来人三十出头,四十不到的年岁,清清瘦瘦,斯斯文文,像个老师,或者公司里的白领,他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拖把椅子过来,加入到我们的行列。

从腾格里沙漠回来,崔总跟我们讲了一些有趣的故事,沙漠之行不同于寻常的旅游,它是一种身体与灵魂的修炼,漫天黄沙,人迹罕至,如果没有很好的体力,没有一种冒险和吃苦的精神,是无法完成这样的旅程的,此行同往的还有其他的企业家们,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朋友们,朱总也是其中之一,他来自重庆,和所有来到魔都的奋斗者们一样,怀揣着梦想,要把家乡的美食发扬光大,把火锅品牌传承下来。

疫情结束后,先去涮一顿火锅

席间,朱总介绍,渝利火锅从成立到现在,已经七年了,像沙漠之旅一样,经历过创业的艰辛,也经历过收获的喜悦,到目前为止,在上海开设了十家分店,在南京和昆山也开设了分店,生意越来越红红火火了,也就在11月22号,渝利火锅在上海举办了品牌战略发布会,向媒体和社会正式发声。

通过朱总的介绍我才知道,看上去很普通的酸梅汤入口绵甜,原来是用乌梅、枸杞等好几种原料熬制出来的,完全的自产自销,而不是超市里的袋装酸梅粉,那三种锅底也是由专门的研发团队研制出来的,毛肚也是格外的嫩,很多的涮锅的食材是从重庆空运过来的,地道的山城当地食材,难怪渝利的火锅与别家不同。

从渝利火锅店出来,已经十点多了,街头依然是万家灯火,这个城市有上千万人口,有一半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远离故土,来到这十里洋场,为了理想,也为了生存,如同沙漠中的跋涉者,踯躅于艰险中,但是,他们从来不屈服,不低头,不认输,认准了目标,就勇往直前,如同渝利,是的,他们现在还是小企业,甚至是小微企业,他们是蹒跚的幼儿,是埋在土里的种子,但他们在学习,在努力,也在成长,很多年前,华为也是这样的小企业,很多年前,格力也是这样的小企业,但今天,他们已经是遮天蔽日的大树,是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制造,相信有更多的这样的种子在发芽,在成长,祝愿朱总带着他的渝利火锅走上更强更大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