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疫情是黑天鵝,那麼中國少子化老齡化加快則是灰犀牛

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12.6%,未富先老。

日本首相安倍把少子化視為國難,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俄羅斯的命運和歷史前景取決於人口。

調整人口政策事關人口健康可持續、中國長期經濟增長和民族復興。出生人口持續下滑。繼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下降200萬後,2019年出生人口再下降58萬至1465萬。2019年出生人口減幅明顯收窄主要在於主力育齡婦女數量減幅邊際明顯收窄和生育率基本穩定。

從長期趨勢看,由於生育堆積效應逐漸消失、育齡婦女規模持續下滑,當前出生人口仍處於快速下滑期,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降至不到1100萬。住房教育醫療等直接成本、養老負擔、機會成本高抑制生育行為,"生得起、養不起"。

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快,2022年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12.6%,未富先老問題突出;美日韓老年人口比重達12.6%時人均GDP均在2.4萬美元以上,而中國僅1萬美元。從發展趨勢看,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2022年將進入佔比超過14%的深度老齡化社會,2033年左右進入佔比超過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

人口老齡化使得社保收支矛盾日益凸顯,養老金缺口將日益增加。人口紅利消失,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滑。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已於2010年見頂,預計2050年比2019年減少23%;2010-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已從10.6%降至6.1%,即將進入"5時代"。老齡化提高消費降低儲蓄和投資,導致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並引發消費結構變遷,比如醫療保健佔比將逐漸提升。

該不該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

我們建議:

第一,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讓生育權迴歸家庭自主,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實行差異化的個稅抵扣及經濟補貼政策。加大托育服務供給,大力提升0-3歲入托率從目前的4%提升至40%。進一步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加強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權利。加大教育醫療投入,保持房價長期穩定,降低撫養直接成本。

第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打造高質量為老產品和服務體系,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加快推進國資劃轉社保補充缺口,推動社保全國統籌,發揮養老保障體系中第二、三支柱的重要作用。構建老有所學的終身學習體系,鼓勵企業留用和僱傭年長勞動力,適時適當推遲法定退休年齡。打造高質量的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


如果說疫情是黑天鵝,那麼中國少子化老齡化加快則是灰犀牛

摘自《城市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