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宇宙,“老齡化”的勝利

作者|謝明宏

過了一年,再看高偉光的“鷓鴣哨”,依然很香。盜取殮服的片段,除了對喵星人甚不友好,業務素質可以說是“搬山、卸嶺、發丘、摸金”四家魁首裡數一數二的了。

關鍵是人家還老實,對了塵坦白:“雞鳴燈滅的同時才取得殮服,不知道算不算壞了規矩。”《龍嶺迷窟》的7-9集,在Shirley楊的回憶中,完成了與《怒晴湘西》的聯動。

“鬼吹燈”宇宙,“老齡化”的勝利

事接瓶山元墓後,又在遠行美國前。如此大篇幅的閃回,沒有讓人不耐煩,也算是《龍嶺迷窟》敘事的圓熟了。說到鷓鴣哨和紅姑娘的感情線,雖然老媽一直不吃辛芷蕾的顏,但也對兩人的境遇扼腕。

造化弄人,雮塵珠在獻王墓,而鷓鴣哨去黑水城斷了臂。去了獻王墓的陳玉樓,又壞了一雙招子,變成了陳瞎子。看到《龍嶺迷窟》招待所那段,硬糖君的母親大人更是驚呼:“啊!看陳瞎子自己給自己摸骨算命啦!”

“鬼吹燈”宇宙,“老齡化”的勝利

導演應該是故意的。陳瞎子對著潘粵明還說:“你跟老夫年輕的時候頗有幾分相似。”以往對於《鬼吹燈》動不動就換主演的操作,觀眾是很不買賬的。但從“陳瞎子”變成“胡八一”,老潘咋就成了意外呢?

而在所有《鬼吹燈》網劇中,評分排前三的是8.2的《龍嶺迷窟》、8.0的《精絕古城》、7.1的《怒晴湘西》,墊底的是5.2的《黃皮子墳》、3.0的《牧野詭事》。口碑差距足以說明,“鬼吹燈”宇宙裡,最吃香的還是老男人。

“鬼吹燈”宇宙,“老齡化”的勝利

靳東、潘粵明的大叔流,完全秒了阮經天、王大陸的鮮肉派(誤)。尤其是老潘和姜超的組合,倆人加起來90歲,高齡盜墓石錘了。過去,有製作方不顧一切搞“青春化”,哪成想觀眾就愛磕老胳膊老腿。

盜墓訴求

《龍嶺迷窟》的結構,分成了時空交錯的三段。前段,是胡八一、王凱旋、大金牙,看上農民李春來的繡花鞋,準備去陝西收購文物的故事。

“鬼吹燈”宇宙,“老齡化”的勝利

這一段的小高潮,是胡八一等人和李春來團伙的巷戰。打劫的地頭蛇們在後面追,人生地不熟的胡八一他們在前面跑。實在是狹路相逢了,板磚和包袱齊飛,古早群架特別帶感。

魚骨廟探秘後,故事進入中段,逃生後的胡八一等人重遇Shirley楊。有一說一,張雨綺的顏還是吻合“美國妞”的設定的。拿起工兵鏟,相信也絕對可以砍得下去。

她回憶起外公鷓鴣哨,時空跳回民國。托馬斯神父成了鷓鴣哨的“粉頭”,一直喊別人快槍手先生(這樣真的好嗎),動不動就是“你們中國人太厲害了”。

“鬼吹燈”宇宙,“老齡化”的勝利

中式大探險+洋人彩虹屁,《龍嶺迷窟》到了中段才是真的“大餐”。末段,是胡八一等人無意中破解了棺材鋪老掌櫃的邪惡痋術,進而得知雮塵珠藏於雲南蟲谷獻王墓的信息。

就這樣,鐵三角的盜墓行為獲得了“正名”,建立自主選擇的主體性。應該說,在一部網劇裡講述三個互相關聯的故事,並不十分新奇。過去的盜墓網劇,都是隨著主角視野進行線性敘述和情節推動。《龍嶺迷窟》這種拍法,不失為一種新的影視化經驗。

更何況,主角們的盜墓是為了拯救自己和族人的命運。它的口碑,除了敘事的精巧,更在於它是一部生死寓言和解密故事集。當我們把盜墓歸結為“為了嚇人”的視覺奇觀時,往往忽視了主人公的“心靈成長”才是它真正保有魅力的內核。

探秘是盜墓網劇的必由之路,但如何將“死者”和古墓及其所承載的文化意蘊,整合到現實層面的探險故事中去,是一個長期課題。如果說《怒晴湘西》展現的是搬山、卸領兩位魁首的成長,鷓鴣哨成了徹底的孤獨者,陳玉樓建立了新把頭的領導力。

那麼《龍嶺迷窟》所要解構的關鍵,便是“鐵三角”作為“盜墓者”這一社會身份對自我命運歸宿的驗證。胡八一併沒有被作為定型的人物來表現,反而被網劇放到不斷的變化中,凸顯絕處逢生的生命體驗。

“鬼吹燈”宇宙,“老齡化”的勝利

換言之,主角們不僅要依靠自己的機智求財和求生,還要在漫遊和探險中尋求自我存在的意義。當然,這裡的成長已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畢竟早已超齡),而是對古墓世界的理性認知與古今互鑑。

邊緣立傳

《龍嶺迷窟》與人物傳記片相類,更注重空間維度。主人公在盜墓空間裡的行動使驚險情節呈現,也向觀眾展示難以感知的地下時間、盜墓空間和靜態文明。

“鬼吹燈”宇宙,“老齡化”的勝利

劇中,傳統與現代在多個維度展開激烈交鋒,而時間的介入與空間交替發生作用,使主人公的性格不斷熟化。他們的言行不僅反映著自身的思想和性格成長,還反映著另一個暗黑世界的歷史存在。

盜墓網劇本質上,是藉助影視形式來吐露理想追求的媒介。至於那些情節和故事多是出於幻想,特效打夠錢應該不至於難看。《龍嶺迷窟》裡的“幽靈冢”情節,展示的便是對唐朝和西周墓葬文化超時空交接的想象。

講到唐墓會留虛位藏風聚氣,但虛位上必有機關,一旦盜墓者破了虛位的墓磚就會觸發機關,被封死在冥殿內。墓主寧肯破了虛位也不便宜盜墓賊,這無疑展現了封建統治者的險惡用心。當然,這也是完全符合歷史真實和心理邏輯的推測。

就影視敘事而言,《龍嶺迷窟》用回溯法以“過去完成時”來想象封建統治階級的心理的思想軌跡,賦予了古墓空間以歷史和文化意義。其套路與《走近科學》如出一轍,只不過小劇場更加逼真。

“鬼吹燈”宇宙,“老齡化”的勝利

當他們掙扎求生時,已不在一種歷史和時空的內部,而是處於兩種歷史和時空的交叉地帶。透過他們的視角,觀眾才能知悉過去某種時空和文明的轉折,正是這種轉折的不斷演進才有了“今天”。

為“邊緣人”立傳,使得他們的形象能夠跨越系列而不泯滅,是盜墓類網劇成敗的關鍵。《鬼吹燈》的四大門派也罷,《盜墓筆記》的老九門也好,其核心都是通過傳奇式的書寫,讓觀眾認可主角的行為動機和價值傾向。

鷓鴣哨是目前比較立得住的人物,比如他拜師學摸金術的理由是:為自己的族人消解無妄之災。他的每一次吐血場面,都讓人不由得悲從心起。在瓶山吐血,是尋找雮塵珠的希望破滅,還失去了師弟師妹。在黑水城吐血,則是雮塵珠希望的二度幻滅。

“鬼吹燈”宇宙,“老齡化”的勝利

他不斷地相信,又不斷地失望,最後遠走美國鬱郁終生。儘管我們很難把盜墓和道德評價聯繫在一起,但鷓鴣哨的確打破了盜墓者“求財”的刻板印象。黑水城裡古物堆積如山,同行的美國神父托馬斯看得兩眼發直,可鷓鴣哨只對雮塵珠掛心,視奇珍異寶如草扎紙糊。

雖然“出道”了好幾年,但盜墓網劇仍然是一種缺少經驗的稀缺題材。僅從探險類劇集,去探討盜墓網劇的拍攝體系,是有明顯疏漏的。但優秀的盜墓片,也一定是精彩的傳記片,這是《龍嶺迷窟》和《怒晴湘西》共同驗證的。

類型生產

如果我們把《奪寶奇兵》《古墓麗影》《國家寶藏》等系列片打包,不難發現它們都是既定模式下的產物。大概有六個流程:

“鬼吹燈”宇宙,“老齡化”的勝利

一是動機,包括主人公身份及探險原因的呈現;二是任務,證明寶物存在的依據。三是地圖,寶物所在位置。四是密鑰,奪寶所需要的鑰匙口訣等;五是對人性的考驗——面對寶物的誘惑,要做出的抉擇。六是安全逃脫,以備續集拍攝。

《鬼吹燈》也有類似流程,只不過線索和好萊塢極為不同,有些幾乎是《聊齋志異》的中式鬼故事。他們無頭無尾,更多的是為了增添恫嚇感。胡八一等人,一直是“受難者”和“解密者”,在尋龍、探墓、歷險、榮歸中循環往復。

大量的風水和八卦學說,以不明覺厲的方式呈現,但又不可脫離人民群眾的理解範圍。比如尋龍訣,取材於唐代風水學家楊筠松的《撼龍經》:“尋龍千萬看纏山, 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若有千重鎖, 定有王侯居此間。”

“鬼吹燈”宇宙,“老齡化”的勝利

纏山即纏護之山, 守護墓園的機關越多, 越可能是顯貴之墓。這時候用胖子的話插科打諢,下面必有明器,具有大眾傳播屬性的梗就形成了。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類似《龍嶺迷窟》的盜墓網劇,經常充斥著隨性淺顯的關於歷史、政治、文化問題的思考。這些思考帶有“三言二拍”式的懲惡揚善的說教意味,反而成了特殊笑點,彌合了古墓環境帶來的不安。

喜劇+恐怖的類型融合,倒頗有取材香港八九十年代鬼馬喜劇片的意思。以林正英、吳君如、許冠英為代表的演員,常在恐怖片裡帶來神乎其技的搞笑表演,可視為如今盜墓網劇的濫觴。

但是這種搞笑,又必須以主演老道的表演化解,不然就會顯得輕浮。2017年的《牧野詭事》二次元風明顯,雷人造型宛如Cosplay,胡天的扮演者王大陸演技浮誇,還有各色葬愛髮型,背離了“七分驚悚+三分搞笑”的原則。

同年的《黃皮子墳》演員則和角色出入太大,阮經天的口音讓人懷疑他是從對岸游過來的。飾演王胖子的演員劉潮,則完全讓人看不出胖在哪裡(你瞅瞅人家姜超)。還有一個搶戲的“燕子”,強行把劇弄成《燕子傳奇》。

“鬼吹燈”宇宙,“老齡化”的勝利

《牧野詭事》和《黃皮子墳》當年都是奔著年輕觀眾去的,加入了不少看似創新、實則無趣的口水劇情。對IP的操盤者來說,與其刻意地討好年輕觀眾,還不如延續原著氣場,弄一盤老年人真香。

可以預見的是,《鬼吹燈》系列要想越拍越精,不僅要進行類型化的生產,也要將創作者的思考予以展現,同時保存自我的個性化。可謂雄關漫道真如鐵,明裡下墓倒鬥,暗自走近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