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第92届奥斯卡收视率创历史新低。

而另一边,亚洲电影却迎来历史性的高光时刻。

这份荣耀,来自《寄生虫》,来自导演奉俊昊,也来自韩国电影的土壤。

事实上,亚洲地区获得奥斯卡相关奖项最多的国家,不是韩国,而是日本

仅以最佳外语片(现为最佳国际影片)为例,日本电影已经获得13次提名,其中4次获奖。

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从黑泽明到是枝裕和,无一不是日本电影界的大师级人物。

可是,唯独少了一位“大师”。

他的镜头,皆以细腻的笔法,探索那些所谓的日常。

他的画面,总是清新独特,却从不避讳对现实的直视。

他是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也有中国影迷称他为“日本王家卫”。

他就是,岩井俊二。

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01


1963年生的岩井俊二,刚刚过完57岁生日。

这个中年男人,若是你去网上查他的资料,“中年”这个词仿佛迷雾散开,能查到的,只是青春化的碎片信息。

他如何将“青春”化入电影于无形的?

大学期间,岩井俊二就读的是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学习油画专业。

这是一所能让多数毕业生进入日本社会上层企业的大学,甚至成为踏入国际的天之骄子。

1992年,岩井俊二毕业了,当时正值日本经济破灭的高峰。

梦想无法实现的残酷气氛,使得他转向了烟花灿烂的电影世界。

恐怖电影《鬼汤》拍摄完成后,他正式入行。

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电影《鬼汤》

1994年,刚出道没多久的岩井俊二,以电视短片《爱的捆绑》获得柏林电影节的NETPAC奖。

一年后,他便拍出了红遍亚洲的《情书》

90年代的亚洲电影,香港是“一切过火,极尽癫狂”的浪漫主义,韩国电影要到1998年才崛起。

日本电影则正在经历经济衰退后的漫长复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日本新电影运动”。

新、通俗,个人化,是这一时期日本电影的代名词。

但《情书》之前,还没有人能够如此温柔地把成年人的生活与年少轻狂联系在一起。

《情书》里,成人世界里的主角是渡边博子穿着朴素,在图书馆工作,有一个未婚夫。

故事开始时,她正经历未婚夫山难去世的惨痛。

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电影《情书》

传统电影里,故事至此,便意味着要鼓起勇气,拥抱新的生活。

但岩井俊二让成人生活从此停滞不前,岁月开始倒流,回到了未婚夫的少年时代。

现实中的人们,何尝不知这是梦。

然而,在岩井俊二所构筑的梦里,渡边博子本身的设定便无需面对生活。

她所在的图书馆不算大,工作简单,她的家却很大——对于单身女性而言,这个家足够她游园其中,永远不用出门。

葬礼之后,来自人生义务和责任的拷问被弱化了,剩下的便是她一往无前探索旧日往事的沉溺过程。

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电影《情书》

你可能会问,如果不能教会我们如何生活,那这样的电影有意义吗?

在《情书》里,岩井俊二给出了答案:

得知未婚夫多年前有一段未了情后,她选择接受自己未婚夫的表白,让他来推动自己往前走。

生活,至少是成年人的生活,在岩井俊二这里是不需要当成问题去“解决”的。

它是一天又一天的日子,而作为其中的人,你能做的,只有活过当下正在流逝又仿佛永远不肯消亡的每一秒钟。


02


拍电影是天赋的缠斗,岩井俊二只用了不到两年就证明了其才华。

很多年轻导演,还在为钱财、为梦想奋斗时,他功成名就,风格已立。

1996年,《梦旅人》刻画了三个“精神病人”的日常。

他们穿着古灵精怪的衣服,自言自语地彼此对话。

从“神是否存在”到“牧师是否每天都祷告”,从祈祷世界末日的到来,再到海边的地狱存在与否。

这些话,与众人的现实无关,只与他们的现实有关。

当路边的雨降落时,男女主角躲在一把破伞之下,谈起了他们的现实:

中学时男孩被班主任欺负,成年后班主任依然不放过他;女孩有一个总是模仿她的妹妹,模仿到极致时,竟说姐姐才是冒牌货。

无法退让的极端现实,成了他们“杀人”的引擎,而精神病院则是他们逃避的最佳场所。

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电影《梦旅人》

而到了同年上映的《燕尾蝶》这里,现实不再是一段可叙述的过往经历。

那是真实存在的困境:作为非主流移民的困境, 作为赤贫阶级的困境,以及暴富后的不堪一击。

经济强盛时,大量外国移民涌入,很快就形成了小城“元都”。

多年过去,经济衰退了,有钱移民的人也成了没钱回家的人,被当地人称作“元盗”。

成为众多时代符号之前,群像中的每一个人都挣扎过,试图证明自身存在的必要性。

固力果,一个无依无靠的妓女,靠客人过日子的社会底层。

她遇到了同病相怜的少女,不仅收留她还给她取了名字:凤蝶。

好心并不足以拯救,她依旧要靠客人过活。

一天,客人来了,看上了少女凤蝶,强奸未遂,反倒被固力果的朋友打死。

接下来该怎么办?

火飞鸿、阿龙、狼朗、固力果和少女,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元盗”唯一的目标是回家,与兄弟姐妹团聚。

可这个目标太长远,太宏大,像元都之上的虚空一样笼罩着你却无法靠近。

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电影《燕尾蝶》

命运让他们从死人身上挖出了一盒磁带,上面印有制造伪钞的磁性感应资料。

磁带的名字极具暗示性,叫做《My Way》,是美国殿堂级歌手辛纳屈的代表作。

“新”的生活开始了。

暴富后,火飞鸿买下一家夜场,专门给固力果唱歌用。

很快固力果被唱片公司发现,成为朋友之中第一个走出去的“元盗”。

有人说,天高任鸟飞。可在“元都”,鸟不过是被天空圈养的囚徒。

得知磁带下落的黑社会老大刘梁魁,派人追杀固力果等人。

一场风波过后,火飞鸿惨死,刘梁魁得知那场追杀,其实是内耗,是亲人间的自相残杀。

因为固力果,正是他失散多年的妹妹。

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电影《燕尾蝶》

电影至此结束,而“元都”的结局还未圆满。

“元盗”们都想回家,固力果的真实身份也意味着,之前的晃荡,癫狂和无意义的摇摆都成了梦。

人人皆是囚徒,任何想要逃走的愿望都会以失败告终。

然而当这个世界作为群像呈现在世人面前,又如此独特,瑰丽,每一帧摇晃如杯中酒的只言片语,都焕发着蓬勃而强劲的生命力。

这就是岩井俊二用独特的风格,创造出的《燕尾蝶》的红尘世界。


03


1998年,岩井俊二把目光抓回到了主流的日常世界。

《四月物语》花了八个月时间独自剪辑,色调像是樱花融在发黄的老照片里。

一句一句拍摄现场即兴创作的对白,仿佛写在角落的提示。

而女主角榆野卯月,与其说正在经历大学生活,还不如说把当下拉进了回忆里,并说服自己逃避。

她不愿与生活正面交锋,不愿承认自己的优点,考入名校的结果,也归属于与暗恋之人对话的激励。

从《四月物语》开始,岩井俊二似乎为人物打开了一扇自由的小窗。

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电影《四月物语》

然而,2001年,《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上映,聚焦校园暴力,少女援交等敏感问题。

突然间 ,岩井俊二式的残忍再次介入。

对他来说,校园是个混合体,不存在好坏之分。

幸运之人,如《四月物语》里的榆野卯月,为追寻意中人的脚步,坚定地单枪匹马在异地求学,只为每天能见他一面。

校园对他们来说是快乐,幸福,七上八下的心绪的缓冲地。

而不幸之人,如《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的莲见雄一,津田诗织和久野阳子,意外一旦发生,便只能挣扎前行。

他们对越发黑暗的现实妥协,对遭遇不幸的朋友抱有同情,却又怯于伸出援手。

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同样的校园电影,岩井俊二却总能从各处精准敲打。

从爱与执着,到恨与暴力,最后转变成了《花与爱丽丝》中的友谊。

花与爱丽丝从小一起长大,又考入同一所高中,恋上同一个男生,像极了巴掌大小的池塘里的鱼儿。

涉及校园的电影里,《花与爱丽丝》是最为狭窄,单纯的一部。

可即便如此,现实与梦的对比依然强烈。

花是那个任性,不负责任的做戏者,而爱丽丝是保护者,是那片好不残酷的成人世界。

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电影《花与爱丽丝》

岩井俊二喜好残酷,《你好,之华》筹备期间,他曾想让妹妹之南与伊川在一起。

更残酷的,是让姐姐之华的女儿——作为母亲被家暴,抑郁自杀的打击承受者——继承母亲的命运。

也许是一部电影承载不了许多转折,岩井俊二只好将人生理念碎片化,分置在不同的电影中。

这些电影里,樱花被风拂起,音乐和信总会刺破黑暗。

唯一不同的,是他心中那不可动摇的命运二元论:爱与友谊是光,是白昼,而孤独、失信是暗,是永恒的地狱。


04


2004年之后的岩井俊二,对人生转折处的细微律动,兴趣越来越浓。

《花与爱丽丝》《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里,众多副线穿插于主线之中,几乎掩盖电影本身存在的必要性。

仿佛若不是几位主角需要闲逛,坠落,随性地编排少年情事,电影根本没必要出现。

到了2016年的《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这种随性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这一次,他把镜头对准了喧闹的年轻人的世界,残酷在他这里变得更加隐蔽。

成长于90年代的年轻人们,属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的一代,却又意外地撞上了科技变迁,生活方式的更迭。

他们想逃吗?他们无处可逃。

皆川七海,一名派遣教师,在社群网站上认识了婚姻的另一半。婚姻成了她人生的第一个避难所。

没想到,刚结婚,丈夫还没出轨,她反倒被人骗到了酒店里,莫名其妙给人落了口实。

从未喜欢过她的婆婆以不忠为指控,将她赶出了家门。

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电影《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

日常碎片的叠加,偶然肆无忌惮的闯入,无数次错位的人生,让整部电影显出一种凌迟观众的倾向。

生活是不存在的吗?

只是一系列偶然连起的珠串吗?

还是说,人是不存在的,只能如海鱼一般接受大海的摇晃,被动地对周围的一切做出感应。

岩井俊二并没有给出答案,他只是孜孜不倦探索。

《你好,之华》不过是错位的延续。

2018年,岩井俊二第一部中国电影《你好,之华》上映。

电影继续了他之前所有的光影气质,画面唯美,怀念青春,以及人物自身对成人生活的逃避与退让。

作为《情书》的姐妹篇,周迅,胡歌,秦昊实力演员齐聚,却没能撑起一个令人信服的“少年与情书”的世界。

反而成了岩井俊二的电影极为幼稚,纯爱,水土不服,不值得讨论的证据。

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电影《你好,之华》

海外的水土不服,回到日本国内却成了被热议的议题。

纪录片《岩井俊二的电影研究室》从2015年开播,到现在已经有两季,无数日本电影领军人物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近几年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是枝裕和,在谈论岩井俊二早期电影《四月物语》时曾说,他发现松隆子扮演的女主角是个很奇怪的人。

她无法选择朋友,不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搬家该扔什么家具也不知。

甚至去见心上人也只敢在他打工的书店闲逛,而不敢上前说一句话。

名声大噪的《情书》里的主人公互相喜欢,也只到“在借书卡后面写下自己的名字”这个阶段。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里的皆川七海对人生没有任何主见,做着奇奇怪怪的工作,结婚离婚都是别人安排。

很多人不知道,岩井俊二后来又将《你好,之华》本土化了。

这部翻拍作《最后一封信》,上个月刚刚在日本上映。

国内挨骂,国外封神,没有奥斯卡他照样称霸亚洲电影

电影《最后一封信》

巧妙的是,这是松隆子继《四月物语》之后,时隔20年再度与岩井俊二合作。

从豆瓣评分来看,《你好,之华》的6.7和《最后一封信》的7.8,似乎也证实了——

或许后者才是岩井俊二献给影迷真正的“情书”。


05


少年时,岩井俊二曾喜欢过一个女孩。

朋友一边倒地劝他分手,左右权衡下,他与女孩分了手,思念至今。

都说电影是少年梦的补足。

岩井俊二却自动放弃了补足,只是将这种感情错误,人生错位扩散到电影中。

电影里,现实是无路可退的,回忆与偶然则可以随意操控。

从《情书》到《最后一封信》上映,横跨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岩井俊二从未改变立场。

他笔下的主角都是平凡人物,被动多于主动,失败多于成功。

为什么是他们?

岩井俊二看中的或许不是某种意义上失败的人生,而是作为红尘众人,他们将会如何执拗地保存自己的懦弱。

这不就像他当年,爱着一个女孩却分了手,错位已开启,接下来就是顺势坠落下去,成为导演,作者,制作人,音乐人,动画制作人,乐队的吉他手。

对他来说,可能性已发生,随波逐流才能经历奇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