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了一套86.4平方米的房子,实用面积才64平方米合理吗?

jyz111


这个情况是合理的,整个市场都是这样,而且在购买之前开发商就会标注好是建筑面积,问好公摊可以算出来实力得房面积。

房屋购买都是按建筑面积算钱,其中包括实用面积和公摊面积,你86.4平的房子除去公摊差不多60多平,楼梯间、电梯间、外墙、设备间占用越大,公摊越大。而且根据房管局的备案面积,公摊其实是合理的,房产证上面积是按照测绘大队(一般是国土局的事业单位)实际测量面积登记。

其实在最初,很多面积购房合同与实际房产证上的差距较大,开发商会在相关部门实际测量后实行“多退少补”原则,但是因为纠纷较大,基本在建筑面积比较大,很少有补给业主的情况。


金城楼市


中国市场上房产买卖都是按建筑面积来算价,未来可能对标香港等发达城市,采取套内面积来算价,但就现在而言,公摊依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关于题主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纬度来看:

一、房地产市场公摊的一般规律:

1、一般而言:住宅的使用率在80%~90%,写字楼的使用率在60~70%,商铺的使用率根据沿街商铺、商场内铺等区别相对较大。

2、整体而言:越是高级高端的物业它的公摊也是越大;比如,高级的购物中心的商场内铺公摊可能超过50%。

二、居住舒适度来说:

公摊面积都来自除我们居住区域外,其他服务我们更好生活的必要的配套设施及空间。

三、聚焦问题出发点来说:若是买的写字楼、公寓、商铺等商业物业,74%的使用率是可以。若是买的住宅,我认为这个面积是不合理的,回过头来说,这个地方你是不是住的舒服或者你享受这里,这些价值能否对冲稍不合理的使用空间,也是需要再衡量的。

以上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采纳。


屋上的我


按你说的得房率是74%,这个得房率买的应该是大高层总高30层以上的吧,正常是这样的,得房率最高的是不带电梯的多层,其次是电梯洋房,然后是小高,最后是大高层;但是价格从电梯洋房开始是从高到低的,也就是说大高层是单价最低的,所以也不用纠结,因为同样的平米数人家得房率高也多花了相应的钱,所以其实差不多,但是唯一你亏的地方就是交物业费、供热费等等费用时不划算,60平的房子要交80平米的钱,都是按建筑面积算,但大家都是这个计算方式,话说这样你心里平衡些了吧。不要太纠结,这个得房率是在正常范围内的。


神奇的甲骨文


换句话,房产证面积100平实际面积80平方米,房价100万。单价一万一平,如果没有公摊房子面积80 房子总价还是100万 单价1.25万一平,最大区别就是 花钱的公摊面积光明正大的独家占用 不花钱的公摊个个想占有,以中国人贪小便宜心理 肯定是打不完的官司,吵不完的架


几米哥79889377


现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基本出售的新房就是建筑面积,而新房的公摊面积基本都在15-20%,所以你买个80多平房子,实际面积60多,这在大陆所有新房销售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不要有什么担忧,这是正常的!

(当然,除了以前八九十年代那个楼龄的步梯房,可能他们的实际面积会多点,因为步梯房公摊小!)


袁立志CY


你认为公摊合理就买,不合理就不买。公摊合理,但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露天停车位地皮也是业主公摊了的,停车收费业主为什么不能分一勺羹呢?因为你现在还没斗过南霸天北霸地,想住新房的只能认了。


用户李哥ag


不合理,但是目前房地产市场就是这样。



粤港澳大湾区农民工


存在即合理,这只是一种手段,取消了公摊也会加在房价上(香港就是例子),近来很多人在喷李嘉诚发明公摊什么什么的,我都无语了,根本原因在于谁批准他用


随波61261353


中国人还有没有讲道理的人了?头条一天到晚说要取消公摊面积,而如果不是农村独栋别墅,所有房子都必须有公共设施,必须要分摊公共设施的面积,必须承担公共设施建设费,必须承担公共设施维护、运行费(物业费)。

凡要取消公摊面积,取消物业管理的人都是流氓加文盲!你完全可以不买、不住有公摊面积,有物业管理费的房子,别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


清逸231799974


公摊面积是极不合理的!这是香港早期李嘉诚掠夺财富采取的一种模式,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由李嘉诚复制到大陆全境!现在香港也实施了国际通用的地毯面积售卖方式,这才是最合理的,居民也能准确掌握自己的住房面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