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完美的友誼叫元稹白居易

唐朝的文科考試可以自選:明經科考背誦儒家經典,等於選了容易模式,但考上之後,可能很難當上大官;進士科考詩賦和政論,相當於選了困難模式,雖錄取率低,但考上之後,既容易當官,在社會上又有聲望​‍‌‍​‍‌‍‌‍​‍​‍‌‍​‍‌‍​‍​‍‌‍​‍‌​‍​‍​‍‌‍​‍​‍​‍‌‍‌‍‌‍‌‍​‍‌‍​‍​​‍​‍​‍​‍​‍​‍​‍‌‍​‍‌‍​‍‌‍‌‍‌‍​。所以當時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一說,30歲中明經,已經太老了;而50歲能中進士,那說明你還很年輕有為呢​‍‌‍​‍‌‍‌‍​‍​‍‌‍​‍‌‍​‍​‍‌‍​‍‌​‍​‍​‍‌‍​‍​‍​‍‌‍‌‍‌‍‌‍​‍‌‍​‍​​‍​‍​‍​‍​‍​‍​‍‌‍​‍‌‍​‍‌‍‌‍‌‍​。


世上完美的友誼叫元稹白居易

貞元十九年(654年),31歲的白居易靠著狂做模擬真題,考上了吏部的“書判拔萃科”​‍‌‍​‍‌‍‌‍​‍​‍‌‍​‍‌‍​‍​‍‌‍​‍‌​‍​‍​‍‌‍​‍​‍​‍‌‍‌‍‌‍‌‍​‍‌‍​‍​​‍​‍​‍​‍​‍​‍​‍‌‍​‍‌‍​‍‌‍‌‍‌‍​。中進士的時候,白居易一激動甩手寫下: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到了“書判拔萃科”,白居易本來還想驕傲一把,結果一看,同年登科的人中,還有一個俊朗的年輕面孔,私下一問,白居易不說話了。

這個人24歲,雖然當年考的是明經,但14歲就考上了,而且是狀元。此人便是元稹。

年輕人的友誼,開始於一場酒局,一次郊遊,怎麼都能開始,看順眼就可以。30歲之後,選朋友變得更為謹慎。白居易和元稹做朋友,更多靠的是一種對彼此的認同。

他們有相同的三觀,為朝廷興社稷,為黎民書正義;他們有相近的政治觀點,都支持打擊節度使,打擊宦官勢力;他們有相投的愛好,寫詩、旅遊;他們都對校書郎的職位不滿意,為了獲得進一步的升遷,他們攜手到華陽觀備孝,最終兩人同時考上了……


世上完美的友誼叫元稹白居易

後來旅遊、賞花、作詩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白居易做了翰林學士,元稹做了監察御史。兩個人各奔東西,然而友誼並沒有變淡。

中年人的友誼,是無論你在何方,無論我在做什麼,不需要理由,就會想起你,掛念你。

白居易和朋友去曲江慈恩寺,大家喝酒喝高了要玩遊戲,沒有酒籌,乘醉折下花枝,高興之際,只有白居易忽然默默良久,對朋友說:“元九(元稹)今天大概到梁州了吧。”這還沒完,過了兩天,元稹寄回來一首詩,白居易見了大驚,原來,就在白居易和朋友對著花枝說起元稹那天,元稹夜宿漢川驛,恰恰夢見了白居易,夢的內容和真實發生了一般。

中年人的友誼,是可以傾訴,可以依靠,可以分享。

可以分享的,不僅是喜悅,還有秘密。一說到元稹,我們總容易想起他在愛情上始亂終棄的故事。這個故事,元稹曾經在給白居易的信裡,老老實實寫了,還補充了一句: “不知道我的人不能知道這個故事,但我的知己白樂天,我要把這個故事講給你聽。因為你懂我。”

中年人的友誼,可以同擔風雨。在最危急之時,只有你站了出來。


世上完美的友誼叫元稹白居易

華州敷水驛,元稹宿於驛館上廳,結果晚到的宦官仇士良也要住在上廳,元稹不讓,仇士良衝進房裡,不由分說把元稹胖揍了一頓。仇士良惡人先告狀,滿朝無人敢言,只有白居易站出來,用他那小小的左拾遺官職,去碰皇帝最信任的宦官。

白居易連上三本,理由如下:元稹一心報國;太監無理取鬧;藩鎮節度使報復。

雖然白居易的意見沒被採納,但我相信,元稹離開時,至少心裡並不蒼涼。

吾道不孤,有白居易這樣仗義執言的朋友,是人到中年最大的幸運。

人到中年,對於友誼的期待,似乎越來越淡。說到底,其實也不是淡,是怕求不得。因為歲月的考驗,往往比一切都無情。元稹和白居易,兩個失意的中年人,他們漂泊四方,他們飽受非議,可是他們的友誼,經受住一切考驗。這是為什麼?原因特別簡單,因為他們投入了真心。


世上完美的友誼叫元稹白居易

元稹被貶,白居易不斷給他寄去財物。而聽到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元稹正在病中,瘧疾,幾乎要了他的命。可他仍舊掙扎著爬起來,因為他知道,這時候,白居易需要他的隻言片語。白居易看了最後兩句“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不禁感嘆: “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僕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耳。”

元稹的夫人去世了,元稹給白居易寄上自己寫的悼亡詩,白居易知道老友的痛苦,居然模仿元稹亡妻的口吻,給元稹答了一首詩;元筷的母親去世,白居易給寫墓誌銘,白居易的母親去世,元稹亦然。

這兩個人在這段友誼裡,都用盡了自己的心思。這種心思,有時候甚至會被後來的我們認為是一種愛情——無他,太甜。


世上完美的友誼叫元稹白居易

元稹和白居易最後一次見面,是在洛陽。元稹從越州回京師時,特地去探訪白居易,彷彿冥冥中有感應,他寫道: “君應怪我留連久,我欲與君辭別難。白頭徒侶漸稀少,明日恐君無此歡。”這是他們見的最後一面。

元稹到了武昌,突發疾病去世。元稹的家人把消息告訴了白居易,同時帶來的是他最後的話:我的墓誌銘,還是你來寫吧。白居易寫了,他說: “公雖不歸,我應繼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言外之意,你雖然不能回來了,但等著我,我很快就來。

30歲之後的友誼,確實難得,有時候難得到我們不敢相信,這是友誼,而只能把這份古人的厚誼理解成“愛”。我們所缺少的,是古人對於友誼的那份珍惜,那份投入,和那份無所求的淡然。

這世界上完美的友誼,不是推杯換盞,不是抵足而眠,不是觥籌交錯,不是患難真情,細細說起來,只有五個字——元稹白居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