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书是你读过好几次的?

谢应飞


宅在家里读书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既增长了学识,温润了气质,又充实了时光,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确实有一些书会读好几次,比如:


1、《红楼梦》



多次读《红楼梦》并不只是因为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是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身边有一位爱《红楼梦》的朋友,为了理清《红楼梦》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还自制了一份思维导图,可谓是用现代工具又把《红楼梦》给细细解析了一番。


2、《围城》


初读时还是懵懂花季少年,二十年光阴从指间匆匆滑过,那本《围城》已被翻旧,却未蒙尘,无论在人生哪一个阶段来读钱先生的这本《围城》,都能发出不同的感慨,正所谓是:"初读不解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3、《我决定活得有趣》


这本是蔡澜先生写的书,一直都很喜欢蔡澜先生的洒脱的人生态度,看他的这本书,会发现生活细节处的各种小美好,心情失落的时候看一看这本书,对生活的热情会被重新激发起来,在合上书的那一刻,哪怕吃一份美味的小茶点也可以让自己获得幸福的满足感。


漫步八零


《人生》 路遥

说到路遥先生 ,大部分人都会对他的《平凡的世界》印象深刻,而我却对《人生》偏爱有加。可能是先入为主,读《人生》是我高中的时候,青春懵懂的我最开始是被小说中高加林与巧珍、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所吸引,和我看的青春小说不一样,路遥先生对爱情的描写,让我深深的投入其中,我会与之喜,与之悲,与之怒,与之怨,文字时而柔情似水,时而血气方刚。这种浪漫与现实交织的故事给我产生了巨大的心灵冲击。后来上了大学,我又重新读了一遍,并且找到了电影版看了一下,现在我还能依稀记得高加林满眼含泪的回到了那片养育他的土地。我深爱着小说里的巧珍,她的坚强 、勇敢、忠贞、温柔和可爱等等,在我眼里都接近完美。请允许我把她做为小说的女主角[呲牙],同时也真诚的向大家推介这本书,希望有更多欣赏巧珍的朋友!



漫漫飞June


我很喜欢的一些书,没有新书的时候就反复看这些:

1.《简爱》,这本书高一快期末的时候看的,看了一遍以后又看了两遍,连续看了三遍。这是我看书的习惯,如果某一本书非常打动我,我就会反反复复看,会对里面的故事脉络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就能和别人聊聊这个故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英国文学,当时很感动,感觉自己就可以是里面的某一个人,这大概就是作品对于读者的唤醒吧。我后来看作者勃朗特的书信,我感觉她真的是一位心灵非常美且灵动的女性,故而她的作品非常耐读。

2.《傲慢与偏见》,作者奥斯汀。这本书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让我了解到英国社会那时的风俗礼仪文化以及女性地位,那本书给我的感觉是英国社会非常华丽和民主,各种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鲜明。也是高中的时候看的,虽只看过一遍,但我对那本书一直印象深刻,它是属于可以珍藏的,如同女孩的衣柜。

3.《追风筝的人》,我非常喜欢里面的主人公哈桑。我相信所有认真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会和我一样。这本书中有童年、成长、伙伴、亲人、战争还有救赎,我只是感觉哈桑与阿米尔的童年经历就像我印象里有过的景象一样,它并未发生在我的生活中,但我总感觉它在我的生活里时时上演,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是一个无比糟糕的人,我还会常想起我的童年。每看一遍都很怀念,想哭。

4.《霍乱时期的爱情》,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看完了一个漫长的童话故事。故事有点老套,可是我相信也只有马尔克斯才能把这样的故事结合当时的背景文化构写成属于自己的文学地图。这本书非常值得读者去读。看完以后,我打算去买一本英文版的收藏,虽然英文不好。

5.贾平凹的《浮躁》。这本书百看不厌,在图书馆借过几次,后来索性自己买了一本。这本书好像是贾平凹30多岁时候的作品,应该是80年代左右出的,我记不清了。我个人比较偏爱这本书,毕业论文选题就是以这本书为本,内容不做介绍了。另外他的《匪事》、《土门》、《高老庄》、《秦腔》、《三十而立》都很值得看,《老生》我在看第二遍了,因为这本书,我想去读《山海经》了。

7.苏童的书,写到这里,我都忘记他的书名了,但是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到了香椿街这个地名,我当时把图书馆他的书基本上都找来看了,我觉得他的笔就好比神仙的眼睛,能让万物复苏的感觉。

8.《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在细雨中呼喊》,我只看过余华的这三部作品,《兄弟》我看了一部,后来就没看了。他的书生命浓度很厚,看完了有点喘不过气,但又非常想看下去。个人觉得那三本都值得反复看,我最喜欢的是《在细雨中呼喊》这本书。

9.《白鹿原》,作者陈忠实。这里面的矛盾心理的书写非常动人,我之前看电视剧《锋刃》,子生作为共产党和作为国民党的兰英住在一起,他们都心知对方的身份,但又彼此相爱,怎么说呢,看到这里就很像白鹿原中白灵和鹿家兄弟的爱情,但又不只是爱情,因为有着革命使命,那种情感就像蒙了一层尘。

10.《呼兰河传》、《生死场》。我想自从《黄金时代》的电影播出以后,萧红这位女作家才得以公众视野里正名。作为喜欢她的读者来说,还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大概很多人都不会忘记鲁迅、张爱玲,但很多人却不熟悉萧红,她是一位非常特别的女作家,尽管名利这种东西在作家故去以后再加上对作家本人意义也不大了,但是但是还是由衷希望她不仅被文学史记住,也能被普通人记住。

11.方方的《风景》,有一次同学在看,我就拿过去翻阅,是短篇,它是以一个已逝的人的视角来穿透整篇内容,它的字数不长,所以我当时就读完了。这篇小说不仅仅视角独特,且文风清晰,细节具体,因为这篇小说,我后来去找了她其他的书,她的《祖父在父亲心中》也很耐读。

12.迟子建的《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我觉得她的文字里有一种蒙古风光的辽阔美,既大气又清新。

13.张炜的《古船》。这本书的文化意蕴很独到,夹杂着苦难和悲戚,象征着人生的常态以及某种难以逾越的力量。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一本书中,有人读字,有人读句,也有人读气。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有意思,在那种环境里,还有这样通透的语言。

14.老舍的《四世同堂》,这本书充分反映出作者自身的品格与格局。如果想了解三四十年代的故事,大概能从中寻出一些端倪,但是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家常又有着浓烈情韵,老舍的《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都非常不错,但我更偏爱《四世同堂》。

15.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我看的时候感觉像武侠小说,这本小说很长,但作者的叙事能力很强,读起来很有趣,但又不是那种普通市侩的文学,我去看过赵薇版出演的《京华烟云》,因为是先看书,书本先入为主,总觉得书出彩很多。另外他的《豪门》也看过,要了解一个作者,一般先通过读作品开始。

16.汪曾祺的作品。我只记得他的《受戒》,还有另外记得名字的不确定会不会打错字,所以就不赘述。他的小说文化底蕴深厚,且有作家自身的情怀,融注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我一直希望我自己能写出那种隽永、冗长、细腻但日常的文字,我觉得这种境界很难,所以要多思多行。他的作品都可以看。

17.《长恨歌》,作者王安忆,王安忆很擅长写弄堂生活与女性心灵,《长恨歌》是她的很不错的长篇,另外《流逝》、《街灯地下》、《小鲍庄》、《悲恸之地》、《隐居的时代》、《酒徒》中短篇也都很好。我以前看她的书觉得还挺喜欢的。

18.《阿黑小史》、《寂寞一点》。作者沈从文。其实他的小说不只有《边城》不错,他的一些小文都写的朴实且生动。我很喜欢他的小文和记录的日常。

19.《老海棠树》《命若琴弦》《务虚笔记》,作者史铁生。我觉得读他的文字整个人都会浮上一层气息,像云一样,干净遥远,能洗涤内心的那种况味,说不清楚。

20.张抗抗的《作女》。当时为其中的一些语言着迷过,“这个大都市里的独身女人,像大商场晚间打烊时的珠宝黄金柜台那样,把自己隔着玻璃一道道上锁。”就像当时看王安忆的《长恨歌》,里面说道,江鸥飞翔,是没有岁月的,要的就是这没有岁月,不是地老天荒的一种,而是五十年的流萤。以前看到这些,会很着迷。

21.《情书》。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小说,我以前看的时候不知道它是一个剧本,那本书它好似一个青春流动的过程,没有完美的结局,它所意图表现的也并非是对少年时代的盼望与追忆,他契合一部分人的成长,某一个片段和现实的经历相似。

22.《穆斯林的葬礼》。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这本书能够让人对于回族人民的信仰与坚守产生敬畏与尊重,最重要的是会理解,我觉得生活真的容易产生很多分歧,民族、种族或者性别之争,都能作为一种争议而长存于这个世界上。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情感容器,专门盛放怜悯、包容和爱。

23.《平凡的世界》、《人生》。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路遥作品的珍贵之处是质朴、厚重、谦和以及好读。以至于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人读过来都会有所思悟。西北这块土地大概很养人,出土的作家都十分有说服力的。

24.三毛的作品。我记得以前念高中的时候中午不睡觉,买了一本她的作品集,很厚。每天看一到两个故事,然后午觉完的路上就把看了的故事说给同行的人听。可能我没有说好过任何一个她写的故事,但她的很多故事都会打动我。我记得她在某一个故事里有一个这样的情景,是在国外的时候,她偶遇了一个老人,老人应当是一个艺术家,但十分落魄,大概没有人知道他,记得他,那个国家好像很贫瘠,她那时候生活并不富裕,她要了老人的一个作品,好像是泥塑(不记得了),然后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老人了,她似乎还觉得很不够。而且他们似乎还有语言障碍。我能感觉到她内心的那种抱歉,而非仅是怜悯,她对于人的尊重可以从她写的很多故事中窥见出她是那种真正内心高贵的人。所以,即使在一些人眼中她作品中的文学表现力度还不足够,但这并不影响她在读者心里的地位,以及她作为一个写作者本身所有的努力姿态与良好品格。

我觉得少年时候形成的价值观一直在改变,随着时间,随着经历,随着阅读的丰富,包括曾经喜欢的、而现在不再回头喜欢,只有感激是持久的。生活虽然艰辛贫瘠,但好在有那些故事相伴。学生时代所发生的事情已经过去,那些故事中的角色也已经开始模糊,而人还在长。

任何书籍都是在当时的时间里对人产生精神之力,时间久了,就会遗忘。但书籍永远是能长伴人的物品,因为久了它可能就化成人的仪态、礼貌和谈吐。其实我不赞同说每天一定要读多少页书,一年就能读多少书这种建议,因为读书是主观的,你看到喜欢的书可能会愿意当天就看完,看到不喜欢的就可能只是随便翻翻,如果读书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规定就会丧失过程的那种美感,可能还很痛苦。


奔跑的蜗牛ok


《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年纪大一些的人,对这本小册子不会陌生。作为世界诗歌史上的畅销之王,毛泽东诗词销量过四亿。一度令西方的《圣经》也黯然失色。这个版本的毛泽东诗词的出版有几个特点:

一,出版时间为1963年毛泽东七十大寿之际。对毛泽东而言,有特殊意义。

二,这个版本也是毛泽东主席平生唯一一次亲自参与审订、编辑的毛泽东诗词版本。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与人唱和的五首诗词,《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卜算子·咏梅》,这次都附带上了原作。

(二)诗人这次也补上了一些词牌的词题,同时改动了少数原有词题。特别是《词六首》,原先都只有词牌而无词题,诗人都补上了。


(三)诗人为每首诗词注明了创作日期,明确了作品的时代背景。这在之前是没有的。

(四)诗人对部分诗词作了文字订正。一共涉及8首。 

(五)诗人新增了之前没有发表过的10首诗词,包括《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七律·登庐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到韶山》、《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律·冬云》、《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律·答友人》、《卜算子·咏梅》。同时诗人还请了各界名人,郭沫若、臧克家、田家英等,专门征询意见。仅臧克家就提出过23条意见。

这些作品有9首都是建国后的作品。是经诗人反复筛选后比较满意的。

三、装帧分平装本和特装本。朱砂特装本只有10册。无论编辑、印刷、纸张均是当时国内最高水平,十分珍贵。

这一版的毛泽东诗词也成为众多毛泽东诗词版本中销量最巨、影响最大的一版。后来到了1976年,随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的发表,开始有了《毛主席诗词三十九首》的版本。


诗词桃花源


冯德英的《苦菜花》,《迎春花,》 曲波的《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红旗谱》。《把一切献给党》。《冯梦龙的三言二拍。》《镜花缘》。《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后西游记》。《隋唐演义》。《静静的顿河》。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福尔摩斯探案。》《三个火枪手》。从小我喜欢读书。我最喜欢读的还是?中国的四大名著。和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毛疙瘩5


▂ ▄ ▅ ▆ ▇ █ 精彩的回答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有一位长辈常劝我多读史传,少看小说。我想她说的很有道理,读史有益,但是大多无趣。读小说有趣,但不一定有益。可是今天这本书,真真是一本"读起来有趣的史书".

说史书可能高抬了这本《战天京》,毕竟它围绕展开的仅仅是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克复南京这一个历史事件。但是我实在不知道,一本用词考究、逻辑严谨,每一句话都恨不得找到出处、每一个论点都必须找到无数论据的书,怎么会配不上"史书"的名头。

《战天京》是谭伯牛先生收集自己在天涯论坛上的连载,刊录成集的。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罗辑思维推荐的,可惜当时知道消息的晚,手一慢没有抢到,竟然成了遗憾。如今好歹借着强大的网络东风,用kindle才聊以解忧。这本书我看完一遍之后掩卷长叹不知所以,想把感想写出来却不知所以,于是一口气读了两遍才敢来这里班门弄斧。

谭伯牛先生围绕曾家兄弟克复南京讲开去,描述了清军与太平天国数十年的争斗不休,描述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亦师亦友亦敌的纠葛往复,也描述了清朝末年上至咸丰、同治两位帝王下至兵部索贿小吏的众生相。虽然书中典故、书信、奏折有点儿多,但是你丝毫不会感到无趣,谭伯牛先生总会把你最兴奋的一点勾出来让你跟着读下去。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 ▄ ▅ ▆ ▇ █ 谢谢大家关注█ ▇ ▆ ▅ ▄ ▂


七旺堂手相风水起名


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

莫言先生的《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

高建群先生的《最后一个匃奴》。

海岩先生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等。

袁滕飞先生的《塞北三朝》。

这些作品我读的都不止两次了。尤其是路遥先生的《在困难的日子里》,让我永远地记住了,心疼,心酸!

噢,还有《简爱》,我发文时突然忘了女作者的名字了。



成昕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夕谈每年必读的书都有:

第一个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一遍又一遍的读它,是因为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喜欢文学的可以读,喜欢历史的可以读,喜欢建筑的可以读,喜欢美食的可以读,喜欢诗词的可以读,喜欢言情小说的可以读,身处职场的也可以读,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百科全书,也不得不佩服曹公的厉害,他喜欢用伏线的形式来写,给每个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也正因为彼此,研究《红楼梦》的人才会乐此不疲。

第二个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宏伟的长篇巨作,书中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当你用心读进去的时候,会发现平凡人的幸福其实特别的简单,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追求的也不过是平凡人的幸福,遇到苦难没办法,我们要像孙少安一样,要有越挫越勇的毅力,我们要像孙少平一样,永远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努力。“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第三篇是沈复的《浮生六记》,初识时学了他书中一个短篇《童趣》,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灵魂。读了整本书后,发现爱上的不仅仅只是他的文字,更是他书中那位最好的女子。林语堂曾经说《浮生六记》里的芸娘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女人。也正是因为一遍遍的读来,才发觉了芸娘的可爱之处。张爱玲曾说过:“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是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陈芸之于沈复是奋不顾身的,是用生命去爱的,且低入尘埃,但令人惋惜的是,这份低入尘埃的爱,并没有开出一朵花。”芸娘就是这样一位女子。

读书本来就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跟着书中情节的发展,感受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体会他们的心酸苦楚,也是一种获得,希望每个爱读书的你,都能有所收获。

最近在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她的文字特别的美,大家有一起读的吗,可以来评论区一起探讨交流。


一夕谈


《增广贤文》,我已阅读N遍了,没事就翻。反复阅读此书的理由如下:

第一,读起来轻松。该书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通俗易懂,由一句句单独的句子组成,含义相对独立,便于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

第二,内容丰富。该书内容覆盖面很广。有揭露社会现象的内容,有揭露人性的内容,有阐述做人道理的内容。里面有大量格言警句以及俗语。

第三,内涵深刻。该书目光犀利,解析道理非常深刻,每每读来发人深省,能够给人很好的启迪。

第四,常读常新。该书百读不厌,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每次读后,感觉又有新的收获,对人生和处世又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阅读此书,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因时移世易,极个别语句已显得不合时宜,注意摒弃糟粕。

第二,有些语句要领悟其道理,不能光看字面意思,要读深读透。

第三,要反复读,一两遍很难悟透其中做人的道理和处世智慧。





鉴古成今


有毛主席诗词,唐诗宋词元曲,古典诗词。外国名著(简爱)(呼啸山庄)。(瓦尔登湖)。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