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红梅抄袭事件,想到近年来的名师出书热,再想到宋丹丹

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任何丑闻都别想留有一丝隐匿,只要一露出马脚,必然会被毫不留情地剥到骨子里,而且会一直剥到细胞核,剥到不能再剥。

因此,关于胡红梅(这里实在不好再称其为老师)抄袭事件,我想读者朋友们应该都已经了解地非常清楚了。铺天盖地的消息,已经让胡红梅原形毕露,跌落神坛,并在坠落过程中砸碎了无数仰望者的眼镜。

故而本文无意再啰嗦其人其事,虽然有些感慨很想发一发,但这里还是要努力克制一下自己,避免用与别人大同小异的文字,发他人发过的牢骚,令人审美疲劳。本文想借着胡红梅事件说一说近年来的名师出书问题。

从胡红梅抄袭事件,想到近年来的名师出书热,再想到宋丹丹

任何一位名师,其成名之道,一定始于真正的才能。所以实事求是地说,胡红梅本人在教学上,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不然她无以起步。不起步,自然就走不到今天。她今天的跟头,是栽在了抄袭出书上。

胡红梅为什么要出书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连傻子都知道,无非一个“利”字。尽管她可能打着公益推广、贡献教育的响亮旗号,但在出书这件事上,是没有遮羞布可找的。

当然,如果凭真本事出书赚钱,自是天经地义而无可厚非,谈不上遮羞的问题,但问题是,很多名师如果凭真本事出书却赚不到钱,于是就动起了歪脑筋。

从胡红梅抄袭事件,想到近年来的名师出书热,再想到宋丹丹

胡红梅只是名师出书中的一个反常的极端案件,其行为本质上属于违法行为。绝大多数的名师都是本分的,自己创作,依法出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没有在出书问题上动歪脑筋。

这话怎么讲呢?自己写的,依法出书,还要动什么歪脑筋?这就要说到一些名师所出书的质量了。

不可否认,很多名师确实很杰出,出的书也确实是杰作,对于普通老师来说,为了实现个人的专业成长,确实值得买来一读。比如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就很好,读了真能受益。

然而,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些名师出的书一般般,没什么创新性和可学性,甚至没什么可读性。这样的书谁会买呢?

从胡红梅抄袭事件,想到近年来的名师出书热,再想到宋丹丹

也就是说,我认为名师出书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力出书派,一类是名声出书派实力派出的书销售是不成问题的,但名声派可就不一样了,出了书,却卖不动。

卖不动怎么办?这些书基本都是自费出版的,卖不出去不就贴本了吗?不用担心,对于销售问题,名声派也是不愁的,因为人家有关系

每一个名师,都有许多人脉,这些人脉也必定都连着不同级别的教育部门,至少也是县一级的,神通广大的可以连到省一级。这样的人际关系,便是最理想的销售渠道。

从胡红梅抄袭事件,想到近年来的名师出书热,再想到宋丹丹

名声出书派通常有两种卖书方式,一种是软推销,一种是硬推销:

所谓软推销,是指请有交情的一些县市教育局领导帮忙推销。县市教育局领导自然不可能强迫下面的老师购买,所以一般都是直接公款购买,分发到下面各校,然后美其名曰“师资培训”。我们学校的图书室里就摆放着我市某特级老师的书,装帧精美,价格昂贵,但不过凑数而已。

所谓硬推销,是指借做讲座之机,向邀请做讲座或是听讲座一方强行摊派,书钱都包括在听课费里了,你不要也得要,不要白不要。我被派出去听过好几次讲座,领到几次书,就属于这种类型。这些书表面华美,但内容却没有什么价值。

从胡红梅抄袭事件,想到近年来的名师出书热,再想到宋丹丹

总之吧,现在只要是名师,大概都想着要出书。名利、名利,有名就要想办法变现得利。名师出书,就是一种将“名”变现得利的途径。

前面说了,出书赚钱天经地义,将“名”变现得利无可厚非,但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要靠自己的实力。实力不行,靠弄虚作假或是靠关系销售,都是不应该的,前者应该打击,后者难道就不应该抵制吗?

所以,最后想到了宋丹丹,想到她扮演的白云大妈,觉得还是白云大妈好,起码人家不搞歪门邪道,人家免费送书,为此欠了出版社两万块钱也在所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