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一剑:南阳的新价值时代

叶一剑:南阳的新价值时代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关于南阳,曾有一种说法是,相对于“河南南阳”而言,很多南阳人更习惯于称“中国南阳”,这背后不但体现了南阳在河南的特殊性,还代表了很多南阳人对南阳这座城市特有的认知视野,或者说是自信。

这并不难理解:作为河南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总人口1200万人,面积2.66万平方公里)的地级市,虽然经济总量在郑州和洛阳之后排第三(2018年3566亿元),但与其它地市相比,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无论是历史知名度还是从影响力来看,南阳都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大城市”;另外,南阳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整个南阳盆地三面环山,唯有南向面水,在历史上,西北向的长安和北方的洛阳虽有要道相通,但顺水路南下入汉水然后入长江可谓是南阳最主流的心理方向,再加上正好位于秦岭和淮河构成的中国南北分界线上,这自然强化了南阳在中国地理中的独特区位坐标;在文化上,这里虽然被形容为楚汉汇流,且汉文化繁盛一时,但也可以被理解为是楚汉文化分野之地,这在客观上也造成南阳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与河南其它地市有所差别。

当然,这样的认知视野不仅在以前,在当下和未来也是一种很难得的发展资源——就像全国所有的城市一样,跳出南阳和河南来思考南阳的区域发展、城市转型、产业集聚和品牌营销等,不仅必要,还很重要,也是南阳在新一轮区域和城市发展决策中最重要的一种战略眼光,只有这样才能习惯于并实践于从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来重新发现南阳的独特资源禀赋,并通过全国乃至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实现当地既有丰富资源的更高附加值的的价值变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具创新性、前瞻性的推进南阳既有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集聚,才能真正的实现河南省以及南阳当地政府所提出的建设“具有较强吸纳集聚能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大城市”的战略目标。

在我们看来,对于南阳新的价值坐标的构建,除了一些与南阳类似的三四线城市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比如生态治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城市治理、全面开放、城市经济、产业体系、创新体系等,此外,南水北调、文旅产业与中心城市等关键词以及这些关键词背后所代表的产业、文化、城市、经济、社会等丰富的发展内涵,是南阳尤其值得关注的,也将是南阳新一轮区域和城市转型发展中最值得依托的战略背景、产业逻辑和空间载体,也是构建所谓的南阳的新价值时代的路径依托。

1、南水北调与南阳的新价值坐标

在北京西站候车室的液晶大屏上,经常可以看到南阳对于当地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品牌广告,类似的传播主题和广告形式我们在西安高铁站也看到过。

这至少代表了两个意思:一是南阳官方显然已经将南水北调以及南水北调水源地作为当地最重要的地理坐标和品牌符号加以表达,二是在这样的地理坐标和品牌符号背后,基于良好的生态资源的想象进一步延伸出了康养和文旅产业发展的诉求。这样以来,不仅创新性的回答了新的阶段“南阳在哪里”的问题,还创新性的回答了“来到南阳除了传统的消费内容之外,还可以消费什么”的问题。

之所以说是创新性的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是因为,在我们看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完成,虽然曾经在短时期内给南阳当地带来了沉重的移民搬迁、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产业转型等压力,但是长期来看,也将为南阳的区域品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等带来一系列正向的综合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以京津为代表的受水地区对南阳供水地区的对口帮扶(甚至在我们看来这点根本就不重要,甚至以补贴经济的形式对南阳经济的长期创新来讲形成一定的伤害),更重要的是,

将直接为南阳创造一个历史性和世界性的、具有地理、自然、人文、社会、生态、产业和经济等综合属性和价值的战略资源,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南水北调为南阳提供了一个具有重大想象空间的新价值坐标。

叶一剑:南阳的新价值时代

南水北调为南阳提供一个有重大想象空间的新价值坐标

按照南阳市2019年9月发布的信息显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南阳既是“大水缸”,也是“水龙头”,同时也是移民最多、干线最长、环保任务最重的地级市。为了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丹江口水库建设以来,南阳先后移民11个批次,共36.7万人(沿线总移民40多万人),其中大坝加高后,一次性移民达16.5万人。

南阳段干渠占中线总干渠长度的1/7,丹江口水库中,南阳境内的水域面积占库区水域总面积的一半,水库一级保护区的全部和二级保护区的绝大部分都在南阳,所以,在南阳群众看来,“南水北调”就是丹江水从南阳调往北京。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108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Ⅱ类,同时有106项指标达到Ⅰ类,可以自豪地说,从南阳调往北京的水超Ⅱ类、准Ⅰ类。截至2019年9月,已累计送水超过240亿立方米,成为京津冀豫地区13座大中城市的主要水源,受益人口达5300万人,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困局。

其中,在北京,丹江水占城区供水量的80%,使北京连年超采的地下水得以休养生息,地下水位回升3.16米;在天津,生活用水的全部都是丹江水;在河南,受水区37个市县全部通水;在河北,配套输水干渠全部建成通水。虽然设计之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只作为北方地区补充水源,如今,已成为很多城市的主要水源。

那么,南水北调又给南阳带来了什么影响呢?南阳划定了6362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全面清理、整治保护区内污染企业,先后关停、整治企业700多家,关闭、搬迁畜禽养殖场1500多家,取缔库区养鱼网箱5万多箱,否决、终止各类项目450个;在汇水区和干渠沿线实现污水处理和垃圾治理全覆盖,对库区周边进行石漠化治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确保库区及干渠沿线水质安全;在渠首高标准造林6000多亩,形成园林式景观,在185公里的干渠沿线,率先建成两侧各100米的生态林带,打造绿色长廊、清水走廊,建设环库生态隔离带,累计造林53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26平方公里,库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3%。

此外,在库区及周边县重点发展猕猴桃、食用菌、软籽石榴、薄壳核桃、金银花等高效生态农业,在水源区建成近3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关停了曾经产值超百亿元的淅铝集团电解铝生产线后,支持淅川县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先后引进、集聚关联企业88家,使得淅川县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产值达到百亿元以上,成为河南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库区独特的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强力推进环丹江口水库生态旅游圈、老界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叶一剑:南阳的新价值时代

充分发挥库区独特的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

综合来看,在南阳当地关于南水北调之于南阳发展的影响的看法是:一方面,为了确保水源安全,当地做出了很大投入和牺牲,另一方面,当地针对库区新的发展定位和生态环境优化,进行了相应的产业转型,并利用与京津两地的帮扶资源进行了新的产业的导入,为当地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大江北去,回到南阳。在我们看来,因为南水北调工程给南阳带来的转型发展和转型阵痛或许已经过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南水北调与南阳的关系,开始需要进行新的叙述方式,其背后既牵涉到对南水北调的价值再思考,也牵涉到对南阳区域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品牌营销、文旅产业发展等命题的新思考。其背后的基本洞察至少包括:

其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水北调的工程属性越来越隐性化,文化属性、生态属性、旅游属性、城市属性越来越显性化,对于沿线地区来讲,需要从纯粹的水利和供水层面进一步转移到对这一世纪工程的综合价值挖掘。比如,基于南水北调而实现的对沿线各地的更加综合性的生态治理,南水北调在当地的景观价值的发挥,基于文化和生态的综合旅游价值的发挥,等等。

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京杭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一样,南水北调也是可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其沿线的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因为南水北调的修建和通水,在沿线地区激荡出的新的文化元素和内容,也都是宝贵的人类文化资源。

基于此,就需要对沿线的自然、人文、地理、民俗等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的发现和讲述。

其三,随着自驾游的兴起,以及南水北调沿线地区的文旅大发展,南水北调沿线将可能成为中国大地上最值得期待的黄金自驾游线路之一,而且,如果沿线地区能够联合起来进行打造,将可能构建一个南水北调黄金文旅带,这将与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长城、长征等黄金文旅带是一个量级的,更何况以国家旅游主管部门为代表的相关部门,很早之前就做出了明确表态,甚至还专门发布了针对南水北调工程沿线专门的旅游规划。

其四,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源头,南阳的南水北调的叙事,曾经主要围绕生态、奉献、旅游来展开,在新的背景下,完全可以更综合的加以利用,比如,南水北调在南阳众多的城市品牌符号中,到底应该占据什么位置?这就需要从南水北调与南阳新一轮的城市和区域综合转型的层面进行更加综合的价值发现和讲述,充分挖掘南水北调能够为南阳提供的综合价值。

叶一剑:南阳的新价值时代

移民村的精神回归和文化信仰依然应该被关注

其五,对南水北调后续的社会民生问题不应该被忘记,甚至应该更多的被纪念,比如,我们在郑州的一些移民村感受到的,虽然在经济、住房等方面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安置,但是,在后移民时代,这些移民村的精神回归和文化信仰依然应该被关注。

那么,面对“后工程时代”的南水北调和南水北调的新价值时代,南阳重新准备好并开始付诸于新的实践了吗?

2、价值洼地与南阳的“大城市”之路

关于南阳市的城市和生活面貌,在当地的互联网社区中曾流行过这么一个段子:“河南大,南阳美,没到五一露大腿,穿大街,走小巷,到处都有麻辣烫,啤酒肚,小平头,大金链子黄鹤楼,软中华,硬玉溪,头发越短越牛逼”。

这样的描写虽然多少带有些自嘲的意思,而且不只是在曾经的南阳可以看到,一度也是很多中国三四线城市市民生活的典型写照。不过,无论是从南阳市大多数市民和当地主要决策者来看,还是从河南省政府层面来看,对南阳市改变这种状态都有着更多和更迫切的需求。

作为河南省第一人口和面积大市,一个功能完备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具有多重的战略价值:这不仅是因为包括城镇化率、城市经济质量在内的南阳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河南省整体发展指标的好坏,而且,如果南阳的城市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大量的人口和资源要素将流向周边相对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南面的襄阳,甚至是武汉和郑州。

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南阳的人口基数、土地规模、资源富集、文化厚重等因素,其经济总量、城市品质、区域影响、文旅发展与当地的资源禀赋之间都具有明显的不匹配性,是典型的价值洼地。随着高铁的开通、南水北调综合价值的发挥、新消费时代背景下农业和文旅资源的价值变现模式创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如果战略得当、施策精准,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崛起将是大概率事件。

所谓“战略得当、施策精准”,显然包括多重因素,既涉及对区域和城市转型发展的普遍性规律的遵循,也包括基于对南阳当地独特资源禀赋的洞察而展开的一系列创新发展决策和实践。

叶一剑:南阳的新价值时代

发达城市经济与多元和复杂产业体系支撑城市均衡发展

在我们看来,对于南阳这样的地区,不但需要发达的城市经济,而且需要更加多元和复杂的产业体系支撑,才能实现相对均衡和持续的发展;考虑到现实的发展阶段,南阳需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依然较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中心城市建设到县域经济转型,从生态环境治理到科技创新发展,等等。甚至可以说,一些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深层次转型发展的因素,在南阳都存在,但是,能够代表中国经济创新性和领先性的高端技术和平台企业的,在南阳却依然相对稀缺。

所以,对于南阳新一轮的改革和转型来讲,可谓是在负重前行之下还要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在省内要力保第三经济大市的地位不被紧随其后的许昌、周口等市超越,甚至要保三进二,对外还要谋求与周边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竞合,而在每年都在发生的超过200万人口流出的问题上,南阳市不仅在和一些人口流入地竞争,还在和时间赛跑,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地人口在本地的城镇化转移,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转化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在我们看来,无论是在城市的空间布局上,还是在产业体系的构建上,对南阳来说,单点突破都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发展困境的前景,而是需要多点布局,多管齐下,一边大力解决短板,一边快速构建长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心城市的崛起、社会治理和能力的提升、文化和文旅产业振兴、完整市镇体系的构建等一个大城市建设的基本目标诉求。

而且,城市空间的多点布局和产业体系的多点布局又有所不同,对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既要有区域性大城市的建设,还要考虑到与县城、乡镇、特色小镇、村落之间构成完整的市镇体系,

以南阳市中心城区为代表的大城市,更强调新兴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全国乃至全球性城市品牌的塑造、区域发展资源的配置平台属性、区域文化展示和旅游集散、优质和高端的公共服务供给等,小城镇则更加强调某一产业集群的集聚、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治理等。

叶一剑:南阳的新价值时代

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要有区域性大城市的建设

基于此背景和逻辑来看,按照南阳市新一轮的中心城区的发展规划,通过跨白河两岸发展,在既有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155平方公里、人口160万人的基础上,规划96平方公里的南阳新城区,并大力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致力于培育新的动能、活力和增长点。在老城区抓好卧龙岗武侯祠文化园、南阳古城保护利用两个标志性项目,提升品质,改善民生。这些措施虽然在当地一度引发了不同声音,但在我们看来,都可谓是务实之举,也是南阳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只不过,在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和更新城市空间的同时,也需要对城市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作出恰当的安排,推动产城人文的协同发展和融合发展。

与很多城市的发展轨迹类似,南阳的产业发展也经历了“一二三”、“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根据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拐点,工业经济持续下滑,工业增加值占比降低,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下降至43.3%,第三产业贡献率首次超过第二产业4.4个百分点, 2018年,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52.1%,高于二产1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在我们看来,虽然全国很多区域和城市都将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提升作为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诉求,但是对于南阳这样的城市而言,也需要做出更综合的考量和分析。比如,考虑到南阳现在的城镇化率、经济总量、城市规模和质量等,工业化(尤其是高质量的工业化)依然是南阳的明显短板,大力推进工业化甚至提高二产的占比,依然具有充分的战略合理性和必然性。

而且,就像前面提到的,三产占比之所以提升,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工业经济的下滑,关于这一点,从南阳经济增速明显低于郑州、许昌、洛阳甚至商丘也可以反映出来,对此,以及关于南阳现有的三产发展的水平和竞争力,官方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在“要结构”与“要规模”、“要产值”、“要增速”之间要做好平衡,分清主次,而不是以所谓的结构优化代替了区域和城市经济的务实增长,最终导致南阳经济在河南省内进一步的相对下滑。

毕竟,对于一个真正的“大城市”而言,虽然经济总量不是唯一标准,但经济总量绝对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同样如此,而就南阳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经济总量的较快提升和相对增速的提升依然是最重要的发展目标构成。更何况,无论是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的发生,都是需要产业基础作为支撑的,如果缺少包括工业在内的强大的产业支撑,依托南阳现有的经济体量和消费水平,科技创新和现代金融的发展,可谓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叶一剑:南阳的新价值时代

经济总量是衡量一个真正“大城市”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当然,通过梳理南阳经济的基本盘,我们也惊喜的发现,这里还是有着明显的亮点。比如: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全市工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至2018年,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8%,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1.2%;15家民营企业进入河南全省民营企业100强,位居河南省辖市第一位;截止到2018年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1家,发行股票11只,A股5只,境外股票4只,著名的牧原股份总部就在南阳;物流业迅猛发展,注册登记的物流企业已达6600多家,相关从业人员达8.8万人,快递业已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电商物流稳居全省前三;南阳旅游资源丰富,仅4A级以上景区就有20家,2018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22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8%,旅游总收入364.8亿元,增长30.0%,旅游发展不仅具备了较好的基础,而且,正处在快速增长的新轨道上,潜力巨大。等等。

江山轮流坐,风水轮流转。在南阳的发展史上,传统交通优势地位的旁落曾是其城市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截止到今天,在经历了多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弱势的尴尬处境后,随着郑万高铁的通车,以及高速、高铁、航空、综保区、电商的发展,甚至内河航运的开通及成长,南阳的综合交通短板不但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一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雏形也开始出现,再加上包括人口规模、土地面积、消费潜力、生态环境、厚重而丰富的人文积淀,以及南水北调、区域中心城市这样的新的战略和价值坐标的加持,使得关于南阳的新价值时代的思辨正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而这种关注本身也将成为南阳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动力之一。

当然,无论是从南阳自身区域转型发展的紧迫性来看,还是从周边地区的竞合态势来看,还是从河南省内地市之间的排位战来看,留给南阳的时间都不多了——就目前的经济增速和发展质量来看,相对于南阳既有的基础和势能,还有一定的不适配性。不过,这也是我们对南阳进行关注的逻辑起点之一,期待这个千万人口大市和特殊的价值洼地的快速复兴。

在我们看来,楚豫雄藩,秦吴咽喉,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围绕南阳的历史性兴衰的讨论,因为南阳在中国地理区位、历史进程、人文谱系、人口地理等方面的特殊性,从来都不是仅限于南阳当地的事件,而是具有着明显的全国性事件色彩,所以,南阳,值得你更多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