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在全面防控之下,擊退此次疫情,畢竟只是時間問題,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疫情對整個水產業的衝擊,是無數中小養殖戶的生死存亡……


受疫情影響,所有水產批發市場關停,所有魚車無法上路,甚至一些品種受野生動物牽連被劃入禁養禁售之列,每年寄託無數水產人希望的黃金銷售季已化為泡影,大多數品種嚴重虧損已成定局,不知還有多少中小養殖戶能堅持到新的養殖季……


受疫情影響的不僅僅是水產業,家禽養殖業也紛紛告急,各地活禽市場全部關閉,出欄的家禽無處可賣;與此同時,由於飼料廠推遲復工,飼料已經供應不上了,無數家禽養殖場已陷入斷糧……


受疫情影響的不僅僅是養殖業,各行各業都受到巨大沖擊,餐飲等服務業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年夜飯紛紛退訂,飯店紛紛關門大吉;旅行社幾乎全軍覆沒,從業者悲鳴,今年連西北風都喝不起了……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一方面我們要承認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巨大影響,我們都要去承受經濟下行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是會保持增長,疫情過後水產的消費還是會逐漸恢復;經過疫情後仍然存活的中小養殖戶該如何繼續,是一個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一、首先改變自己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疫情帶來的影響,的確讓人焦慮,甚至有些灰心,但是如果外部環境變化成為一種常態,是我們必須面對又無法改變的,剩下唯一的路就是改變我們自己;中國經濟的發展太順利,絕大多數人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危機,經受過考驗,只要養得稍微好一點,就有不錯的收益;但現在一切都在改變,大家要準備一起過苦日子,要準備應對更低的消費和行情,以前的經驗已成為過去,這時候只有改變自己固有的觀點和方法,不斷學習和提升自我,擁有全新的能力,才有可能走向養殖成功!只有養殖成功才是最重要的!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二、學會管控風險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風險意識在水產人心目中也許有,但並不強,大家想得更多的還是行情總會好起來,這季不行下一季肯定行,沒資金了找經銷商賒欠一點,找朋友借一點,也能對付過去;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好過,還能去找誰?只有靠自己!

不能再把養殖看成是賭博,如果還有再搏一季的想法,一定會成為那些再也回不來的人中的一員。這次疫情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危機和風險永遠會在你想不到的時候發生!危機過後存活下來的,一定要具備超強的風險意識,才能在面對下一次危機的時候笑看風雲淡!

改變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學會管控風險!水產中的風險無處不在,可以做一個簡單分類:

1、資金風險又叫現金流風險;

2、病害風險;

3、管理風險;

4、消費升級或轉向的風險;

5、災害風險。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三、如何管控資金風險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做任何一項經營,都離不開資金,這是每個搞養殖的都知道;但有很多人不知道有資金實力不等於有現金,比如你有十萬斤蝦存塘,如果賣出去就值三百萬,去掉成本能賺一百五十萬,說明你有較強的資金實力,但不代表你手裡有現金,在你賣蝦之前有可能你手裡的現金為零;如果這時候發生突發事件需要你必須用現金才能解決,而剛好你又遇上蝦價不理想或賣不出去(比如這個春節),你就會非常困難。想象一下這次疫情期間你隔離在家哪裡也去不了,剛好沒有一點現金,兩個月下來會是怎樣的情景。

如果理解了有資金實力不代表有現金,你就開始理解什麼是資金風險。控制資金風險,有如下建議:

1、要給自己預留部分現金,即使這一季養殖徹底失敗,你也可以啟動新一季的養殖。

2、如果這一季養殖資金都不夠,就必須立即縮減養殖規模,減少投苗量或養殖面積,以減少投入從而能留出必須預留的現金;能做到縮減規模立即調整,你就真正具有了風險意識。

3、設計養殖模式時可以考慮分批上市銷售,以保持現金快速回流;多口池塘的可以按照品種設計不同上市時間的組合,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苗種規格進行搭配以分批上市。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4、儘量避免養殖週期過長的品種佔過高比例,宜長短結合,保持可以隨時將部分存塘水產品上市的可能性,以應對變化無常的行情同時保證現金回籠。

5、品種選擇上傾向於產品售價和飼料成本間有較大餘地的品種,儘量避免大量資金佔壓在飼料上,因為一旦資金緊張導致缺糧,養殖就可能崩盤。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四、如何控制疾病風險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養殖過程中的疾病風險,是導致養殖失敗的主因,必須高度重視!控制疾病重在預防,從這一次疫情可以體會到,疾病發生需要具備三個要素:感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預防疾病就可以從這三處著手,消滅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減少易感人群也就是提高免疫力;水產病害的防範原理一樣:

1、有條件的養殖場要選擇獨立的地理位置,進排水獨立,周邊儘量避免養殖集中區。

2、建立蓄水池(有多口塘的養殖場)、設計水質預處理系統,儘量保證進入養殖池塘的水已經過處理。

3、發病池塘使用的器具單獨管理,隨時處理;每個塘進排水均獨立。

4、儘可能保持水環境的穩定性,減少養殖動物頻繁應激,以減少免疫消耗,確保養殖動物長期處於免疫最佳狀態;要保持水環境的穩定,首先需要了解各項水質指標,並根據水質指標進行調控,才能保證持續穩定在適宜範圍。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5、安裝智能水質監測和控制系統,可以知道水質實時的指標並自動開啟增氧機調控水質;同時根據水質數據採取加水、換水、投入動保品肥水調水改底、種草或割草、搭棚或遮陽、分塘或上市、減少投餵、增加增氧設備等各項措施進行水質調節,以確保水質持續穩定在適宜範圍。

6、投餵高品質飼料,確保營養全面、安全無毒、原料新鮮,以保證養殖動物的體質和腸道、肝膽健康。

7、根據天氣、水質、養殖操作等情況及時在飼料中補充提高免疫力產品或養殖水體投放抗應激產品。

8、儘量減少使用對養殖動物和水質刺激較大的農藥、殺蟲劑、消毒劑和一些化工產品,以避免應激。

9、重點注意溶氧在5mg/L以下時,根據降低程度迅速減少投餵量甚至停止投餵,以避免消化率低浪費飼料同時惡化水質。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10、根據養殖階段和發病規律,在發病期前注意補充提高免疫力的產品、保持最佳水質並控制投飼量。

11、一旦發病要先調節水環境到最佳狀態,同時對症下藥且保證劑量和服藥時間,避免復發。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五、如何控制管理風險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這次疫情在防控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問題都是管理引發的問題,正是因為無數的管理失誤和疏漏,才讓疫情愈演愈烈,給全社會帶來巨大的風險;養殖中的管理風險同樣無處不在,只有知道哪裡有風險,才能做到控制風險,這需要養殖管理者不斷對養殖管理的各環節進行自我的檢查和改善,以把風險控制在萌芽狀態,避免重演這次疫情失控的悲劇;養殖中有以下風險管控點:

1、保持適度的規模,這樣確保自己能做到每天巡塘一次以上,以及時發現問題,否則把部分塘租出去。

2、保持適度的養殖密度,減少養殖風險和管理難度,多數的問題發生在密度超過了環境的負荷。

3、安裝智能監控系統,定期檢測各項水質數據,以提前發現問題,提前防範;一個高明的管理者一定不要有僥倖的想法,越早發現問題損失就會越小,只有核酸檢測盒才能確診是否感染,同樣只有監控系統才能幫助管理者提前發現養殖的問題。

4、注意養殖過程中各項數據的積累,定期對數據進行分析以及時發現問題和改進的方向。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5、投資改善硬件設施的配置,以備發生問題時可以快速應急處理,如加大換水、多開增氧機等。

6、提倡有協同作用的品種混養,以充分利用養殖空間增加產出,避免部分時間段過高的密度引發各種風險。

7、注意對工人的管理,要有激勵措施保持主動幹活的積極性,同時又要注意訓練避免操作失誤。

8、選擇和有極強服務能力的公司合作,以隨時可以得到指導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且能保證使用產品的質量。

9、在對養殖的品種瞭解還不全面時,建議可去當地養得最穩定的養殖場打工,以學習管理和技術來提高自己。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六、如何控制消費升級或轉向的風險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要清醒地認識到消費一定會升級或轉向,自古道花無百日紅,沒有一個品種能長盛不衰,但水產最大的優勢就是品種豐富,提供了較大的選擇餘地。通過這次疫情,人們對水產品的消費一定會進一步轉向更高安全性、更高品質、更適合網上銷售的產品,只有提前做好準備,才會在變化發生時從容應對:

1、設計養殖場規劃時應考慮品種搭配,有意識養殖兩個以上的品種,一旦其中一個品種消費下行不用臨時去學習養殖新的品種,同時也可以減小行情風險。

2、通過提高水環境的穩定性減少養殖動物的應激和發病、減少藥物的使用和殘留,來保障水產品品質。

3、通過提高營養水平,尤其注重蝦青素的補充(可通過養殖水體中培養富含蝦青素的藻類或直接投餵富含蝦青素的原料),來提高水產品的品質。

4、養殖品種選擇時要更傾向於適合網上銷售的品種,如適合長距離長週期運輸、單價中上、烹飪簡單、適合深加工或製作速食產品的品種。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七、如何控制災害帶來的風險

比疫情更讓人擔心的,是水產的中小養殖戶

養殖過程中災害隨時可能發生,猶如這一次肺炎疫情,如果隨時準備好了應對突發的災害,就能將損失控制在最小範圍。簡單梳理一下水產養殖中的幾種災害:

1、連續的高溫,如2018年極端高溫對海參的影響、幾年前連續高溫對河蟹的影響等,高溫往往發生在多數養殖品種的關鍵養殖期,無法通過上市減少損失,建議可在池塘基建上考慮增加池塘深度,高溫期可加深水位降低底部溫度;設計或改造進排水能力,在高溫期可保證通過加大換水量達到降溫目的;條件允許時建議打井,既有好的水源又可降溫;高溫期注意多用抗應激產品和改底,減少養殖動物發病。

2、極端低溫,最佳的應對是平時做好管理控制養殖成本,隨時關注15天以上氣象預報,一旦有低溫預警立即聯繫上市,可損失最小。

3、超強颱風,提前加固各項基建設施,提前進行抗應激處理,減少投飼,加深水位;颱風過後加強免疫不要急於恢復正常投飼量,以保證養殖動物在強應激下能儘快恢復。

當然任何防範處理措施都只是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一旦損失過大,最好的應對就是第一條講到的永遠留有能夠啟動下一季養殖的現金。


當前,在疫情防控的同時,中小養殖戶和從業者還要打一場自我保護的防控戰,如上面給的建議那樣,從改變自己開始,牢固樹立風險防控意識,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資金、疾病、管理風險的管控,從養殖規劃、養殖過程控制、利用領先的物聯網設備及網上銷售渠道來優化自己的養殖。作為水產中堅力量的中小養殖戶也要堅定意志,尋求更多的幫助,尋求互助共生,用韌性和堅持,克服難關,一起打贏這場防控戰。經歷過的困難終將使我們強大,堅持下去,必將迎來水產真正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