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老屋永远的家


当年兄弟们分家时,虽我已远离家乡,但祖宅仍划在了我的名下,此乃故乡的习俗,老宅子一般都是由老小承继的。不过,这些年一直是打光棍的二哥和母亲住着,直到前年母亲和二哥迁入新居,老宅才算完成了它五十多年为家人遮风避寒的使命。

永远的老屋永远的家


01 旧时王谢堂前燕

日前回老家,酒桌之上,哥姐们问道:“老三,你的房子快塌了,你不修一修?”闻言大惊!我知道老屋将坏,但没想到会来的如此快。

饭毕,决定前去探望我的故宅。老宅离新居有十分钟的路途,一路之上,一直在纳闷:几个月前还好好的,当时尚有一家燕子兀自在空荡荡的老屋穿梭觅食、养儿育女,怎么这么快就将要塌了?再说,老房的檩条和大梁都是上好的材呢!

永远的老屋永远的家


02 非复旧时台

走近老宅,不由被它的颓败所震惊,这还是记忆中那曾经生机盎然的故居么?后山墙已经走形凸了出来,外层的青砖已经失去了底色,一些砖已经脱落,露出里面已经碱化的土坯。屋顶之上,长满了蓬蓬蒿草,或许夜间还有蛐蛐儿的演唱会吧!久未修缮过的干打垒的墙头已经有了好几个大豁口,且在风雨的摧残下“肌体日消”,看来离最终的倒塌已经为时不远了!

两扇陈旧的木制大门,依然完好无损,只是原来的黑漆已经斑驳陆离,失去了往日的凝重大气,轻轻推开门,吱吱呀呀的声音还似儿时那样熟悉。

走进去,那小小的庭院又现面前。院子很小,莫说与如今的高宅大院相比,即便与同时代的农家院比较,也真是小得可怜,东西南北皆只十余步。

永远的老屋永远的家


03 当年融融乐

但院子里曾经热闹得很呢!人口有八,常年还养着猪一头(不是为自己吃而是为了卖钱)、鸡数只、羊几头、狗一条,有几年还喂过几窝兔子(自然也不是为了自己吃的),另西墙头下有柴草棚一间、茅厕一座,东墙头下有灶火一间,每天人来人往,家 禽家畜之间还断不了发生“战争或争吵!”

夏夜的庭院是有一个妙用的,因老宅位于胡同内,屋内纳不得凉风,所以,每天在院内吃罢晚饭,将院落打扫干净,母亲就铺上一张席子,和我们几个尚年幼的孩子躺在上边乘凉,地下的凉气穿过薄薄的褥子,燥热很快就得以解除。

记不得多少次缠着母亲为我们讲牛郎织女的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不知道多少次听母亲唱那“月亮奶奶,拿着棒槌,砸我脑袋”的至今仍不知所云的古谣,不忆得多少次曾追着流星许下无尽的愿望……。

永远的老屋永远的家


04 人去屋已败

而今的院子已经空空落落,不复当年的喧闹。但闲不住的老母亲将院子开垦成了菜园,又为小院制造了另一种生机,夏天茄子豆角,秋天萝卜白菜,自食尚有余,这绿色的菜蔬和适度的劳作倒让老母亲一直保持了康健的身体,真是我们做儿女的福气呀!

永远的老屋永远的家


正屋是旧时农村的一明两暗的标准布局,门窗全部是老式的木门窗,进屋之前有三级砖砌的台阶,在当时的农村还是颇为少见的,犹记得父亲的晚年,因为脑血栓造成的腿脚不灵便,可是为上下这几个台阶费了不少气力,如今已是人去台荒芜了!

据父母说,房子的年头比我们大姐的岁数都大,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翻盖的,如若追寻祖上在此建屋而居的历史,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了!最初的老屋是土坯房,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父母拿出多年的积蓄并粜了一些粮食后,才将后山墙裱了一层砖。但老屋的檩条和房梁都很粗,因此,我相信父母所言“咱们家祖上是好户”的说法为实,所以曾和哥哥姐姐们开玩笑,言房子谁都可以要,但地下挖出的宝贝要归我云云。最早东西两里间都有一盘土炕,只是后来母亲的娘家侄子因为盖了新房淘汰了两张旧床才将西屋的土炕拆掉,但东屋的土炕至今还有!小时最怕的是雨季,尤其是连雨的天气,土房顶在雨水的冲刷下很快就变得千疮百孔,一时间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盆盆罐罐摆得到处都是,叮叮咚咚的虽然好听,但晚上睡觉却要跑到邻居家借宿了。直到后来房顶铺了砖才算解了漏雨之灾。

进得屋子,陡然觉得比记忆中亮堂了许多,抬首望去,发现有几处屋顶已经塌落,看见了蓝天。其中一处恰恰是燕窝所在处,燕子安在哉?记得年幼时常常羡慕那些有燕窝的人家,因为据说有燕的人家才会家道兴旺,才会吃上白面馍馍,但直到我去津门上学那年才有燕子入住我家,没有了安身的窝巢,他们还回来么?我挨屋转着,首先发现了一张我初中时的毕业证,唉!当年的少年如今鬓已星星也!接着发现了一个大惊喜,在一处完好的檩椽间发现了新的燕窝,看来,虽如今是人去屋空,但燕子们却是故巢难离呢!

永远的老屋永远的家


05 永远的家

问母亲:“老房怎么这么快就坏了”

母亲说:“没人住,没人气顶住!”

房子如此,家也如此吧!

老房终究要倒掉或被拆掉,但那永远是我的老家、我的老屋!

永远的老屋永远的家

后记:后来大哥说他老三要结婚,没有宅基地,于是就把老宅给了他!前段时间回到老家,和侄子在那里住了一夜,只听见风雨声,却没能等到父亲入梦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