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蔓延,粮价或将上涨,农村却兴起了“种树热”,咋回事?

新大风歌


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因为老家就是农村的,粮食上涨也是有限的,我认为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1.种树好管理,现在在农村种地的也都是60后了,种粮食管理起来太费心,

2.收益一样多,虽然种粮食国家油各种补贴,但是化肥,种子,收割,浇地,等等,一亩地里才收入900元左右,种树等成材再卖掉与种粮食的收益差不多,所以种粮食的吸引力不够

3.种粮食占有劳动力比较多,种树比较少,多出时间外出打工,挣钱多,

4.土地不集中,浪费管理资源,也是有这个原因的

现在的农村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收入高,感觉种地不是一个体面的工作,种地的都是年龄大的,农村现在成立合作社,土地集中起来管理,科学种植,发展会越来越好的





一个被遗忘的花生


虽然因为蝗灾蔓延,粮价有可能上涨,但是农村却很多人不愿意种粮食了,反而兴起了种树热,这是咋回事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现在种粮食不赚钱,维持不了生活开支。


虽然明知道粮食价格有可能会上涨,但是很多农民还是把地里种了树,不愿意去种粮食,那是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粮食价格再涨也不会涨太高,因为这一二十年的粮价历史在那摆着呢,涨价从来没有高过五毛过,而且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降下去,既使种粮食能赚点钱,还是不可能维持了生活的各种开支,因为我们的生活成本一直在上涨中,而粮食价格已经二十多年没啥大的变化了,这次上涨幅度也不会太高。

因为农民知道种粮食不挣钱,但是也不忍心土地啥也不种就荒在那,所以干脆就种上树,种树除了投资个树苗钱,以后几乎就不用投资了,等树成才了还能卖一笔钱。在这期间农民还可以长时间的去打工挣更多的钱,只有这样才能挣到更多的钱维持生活开支,过上更好的生活。


总之,农民不愿种粮而去种树,也是无耐之举。毕竟现在干啥都需要用到钱,既然种地挣不到钱,就只好把地种上树,出去打工了。


逸风三农


【木木观点】“种树热”和“鱼塘热”可以算作南方农村一个普遍现象。“种树热”指的就是农村许多土地农田用于种植经济树木或者果树;“鱼塘热”指的是大量

农田被改做鱼塘。这类现象主要发生在地块小、坡地多,不适合机械化,土地承包费用低的地区。我们村子里就是这样一个现象,几乎所有青壮劳动力都在城里上班,再加上机械化程度又低,于是家里面土地就成了负担,许多人又不愿撂荒,于是选择山地种树、水田挖塘


下面木木为大家具体分析一下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丘陵地区”机械化程度低,种粮食作物费力不讨好


1.地形特殊、机械化程度低,无利可图

拿我们四川丘陵地区来说,我们这儿种植“油菜”、“水稻”用来满足自家的油料和日粮;另外种玉米用来喂猪;还种一些蔬菜自己吃,或者多余的拿去卖。不过这已经以前的景象了,现在种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大家看下图这个地形就明白了,油菜种在山坡上,辛苦且产量低;水稻种在沟里田间,机器无法下田,大部分靠人力;玉米作为油菜后面的接茬作物,也种上坡上,费力不说,产量也是低而不稳。


2.上班忙,种地累而无利,土地无人流转


于是,有条件能去城里上班的人,都在城里上班,平时工作就挺忙,再加上种地费力不讨好,许多人已经不太愿意种地了。于是大都留两块离家近的地种菜,再挑点合适的水田挖鱼塘,将坡地种上不用管理的树木。可能有人会问,为啥不承包出去呢?这自然是因为即使100/亩都没人要,就算是包出去,可能还是被人拿去挖鱼塘、种树,何不自家挖鱼塘种树呢?


而这种模式也有其好处,在逐渐的被人们认可。效仿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下面我们来看这种模式有何好处。


二、“树木+养鸡,鱼塘+养鱼”落个清闲,还能提高收入


种树有个好处就是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管理,几年过去还能有些收入,如果同时还在林间散养土鸡,又能增添一笔收入,从这来看就比100元/亩承包出去强。而且放养土鸡的管理也是比较粗放的,只需注意早晚投食即可。此外;挖鱼塘养鱼就更加悠闲了,每天上班回来,就近割点草、投点饲料就行了。周末时候,还能约两个好友,钓鱼玩,很是舒服。年底了还能起一网鱼,卖些钱,不是挺好吗?


种树、养鱼不是很适合这些白天需要外出上班的农村人吗?我反正觉得挺好。对于部分农村人来说的确是个好事。但粮食安全问题也的确很严重,虽然这些地区粮食一般只能自主,但是如果大家都不种了,需要买粮,势必也会对我国粮食造成巨大压力。所以政府合理引导布局农业结构是非常重要的适宜产粮的地方种粮、不适宜的地方挖鱼塘,种树没什么不好。



三、占地将至,种树挖塘赔得多


还有个小众的原因让大家选择种树挖鱼塘。这就是许多城市近郊的现象了。因为土地未来将要被占,但又不知道是好久。什么样的宜机化改造,示范基地都落不到他们头上,于是农业陷入僵局,而选择种树挖鱼塘不仅能够落个清闲、提高收入。还能在未来被占地的时候多一些赔偿金,不挺好吗?我们这边赔偿是按照户口簿上的人头数+树林+养殖设施等等算的,所以种树、挖鱼塘能够增加赔偿金。


【木木总结】


“种树热”和“鱼塘热”农村人进城务工和农业产值低下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对于不适合种粮地区的农民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目前对于粮食安全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发生这些现象地区多是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地区;

但是如果这个现象太过,在市场供需无法调整农业结构时,就需要政策扶持当地因地制宜的发展。


三农木木


谢谢你的提问:

进入二O二O年以来,世界各国也动荡不安。非洲蝗虫,森林大火,美国的流感,中国的新冠病毒。等多种自然灾害困绕着人们,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协。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庚子年,在世界上波动很大,引是了各国的高度重视。

“蝗虫”这种东西,是局部性的自然灾害,老百姓叫它“神虫”。所到之处,棵粒不收。危害极大。在中国局部也时有发生,没有象今年的非洲蝗虫那样历害。一百年前就在我们这里也曾发生过,但面积不大,时间很短就没有了。它的神奇之处就是发生突然,消失也突然。不象今年的非洲“蝗虫”那样慢延时间之长,受害面积大。

作为中国老百姓,不用担心蝗虫的出现,该种么的种么?俗话说,“种在人,收在天”,夭不收无苗的庄稼。也别担心粮食价格的波动,看今年这个情况,是世界性自然灾害偏重,粮食价格有上涨的趋势较大。本国多种粮食没错。

栽树是重钱轻粮的一种表现,也受近年粮价很低的影响。都往钱看,忽视了农业上的发展。都进城打工,大量的土地栽上树。这也是一种办法,比荒着强。但是一旦世界粮食紧张,你拔都来不及。所以,农民还得以农为主,在不放弃粮食生产的同时,多挣点钱合情合理。钱再多,没粮也等于零。但愿世界稳定,风调风顺,五谷丰登吧!


老吴趣谈


现在的农村对种粮意识淡薄了,栽树不用加强管理可以出外打工挣钱有更高的收入。粮食近两年不会大幅度的价格上涨,蝗灾蔓延对国内人来说,还没有这个认识,都有一种侥幸的心理,不可能进入国内,由于国内几十年没受到很大的饥荒。把种粮的积极性都没放在心上,还是以经济为主。


站集镇孔治业


蝗虫和粮食涨价这都是未知,谁也说不好,只是猜测,不会准确。

我居住农村,又是农民,干的活也是农业。下面我从我的知觉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农村盛行的“栽树热”。

一:农村土地荒芜造成种树热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年轻人纷纷走向城市、走向工厂、家中留守的尽是老人、妇女、儿童,这类人群无力耕种,造成农村土地撂荒,就拿俺村来说,等级高和等级低的农田各占50%,六十岁左右这类农民,也只能耕种等级高的良田,次级农田也只好栽树了。

二:农业的产率低下造成种树热

由于以上原因,年轻人迈出家门,走向城市,家中留守人员,只有种点省事的庄稼,加上近几年农产品价格低下,农民的经济收入不高。又在城市打工的收入,明显比种地高,他们只是认为种点粮食,有吃的就可以了。这样也是造成土地撂荒们原因,也只有栽树省事。

三:国家对种树补贴的金额提高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植树造林力度,拿出了一大笔钱来补贴农民。往年们种树补贴国家每亩补贴170元,据村干部们说,今年的补贴标准将提高到每三年3500元的补贴。拿一些低等级的农田,栽一亩树,享受每年每亩一千多元的补贴,还是很划算的。

四:天气干旱造成种树热

近些年来,大自然有点跟农民过不去,拿我们黄河中下游地区,常年降水量少的可伶,地下水位下降,农业基础设施老化,种地浇水更是困难。我村的一些沙质土地,在三伏天,每一星期都要浇一次水,花生生长期120天左右,按一星期算是要浇十七次水,再减去汛期降水量大,收一季花生也得浇十次水。劳动程度太大,每亩收入不足千元。种树就不一样了,就拿杨树来说,栽上后浇一次透水,三伏天最多再浇两次水,来年基本上都不咋浇水了。再者,树苗也不能很浇水,你浇水多了并不好,因为浇水多了,树根不往下扎,浇水少保住命不死就行,这时树根要向下深扎寻找自需水源。由于种树的劳动强度小。所以才会自觉去种树。


XGC上善若水


由非洲蔓延而来的蝗灾,或许能催生粮价,但是未来的事情很难说。同时,虽然蝗灾的画面恐怖至极,但在农村人的眼里,都是遥远天边不可及的事。毕竟有皑皑雪山在那挡着呢。至于,兴起种树热,我觉的本质上还是与粮价偏低有关。

粮价的低廉,导致了种地很难赚到钱。于是,靠地吃饭的农民只有另寻僻径,种树就是其中的一种。比如,如今兴起种植水果热。全国各地,只要稍微有点种植条件的都种上,政府鼎力扶持,群众热衷响应,形成的合力是巨大无比的。但现在的问题是,种树慢慢也沦落成种粮一般了,水果过剩滞销,价格在慢慢吞噬成本了。估计这样下去,今年,种树的又将承受亏损的局面。如今,在我们烟台苹果产区,苹果的价格已跌至1元附近的成本价,种苹果也到了适者生存的淘汰冷冻期。

种粮委实不挣钱,具有深刻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种植成本的巨大,比如缺少规模化和机械化,缺少精耕细作,这些都是种粮难赚钱的原因。在目前,我国经济转型中,面对全球市场大分工,国家更多的精力用在服务和技术产业,粮食依赖廉价的进口即可,目前,不需要多大的扶持种粮力度,解决温饱,保障民生就行。

农民就是在这样的转型尴尬中,依然依靠着土地生活。在我们本地,还有栽植杨树的。听说是造纸的原料,我家里就植了不少。种粮难挣钱,父母年纪又大了,就把地里全部栽种了毛白杨。至少土地没有荒芜,比种粮还省心,不用管理。如今四五年过去了,看着已经长大的白杨林,将来销售到哪也是未知。

总结:种树热是农村建设中的新特征,实际上反应了如今农村,吃饭已经不是大问题。种粮之外,依靠土地种树,也是多种经营的模式,至于挣钱不挣钱,那就两说了。

朋友,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呢?


流水无声


种粮有没有积极性,主要看价格有没有吸引力,换句话说种粮能不能挣到钱。15年前玉米0.9元/斤,今天玉米1,1元/斤。价格虽然上调了,但赶不上化肥'农药'人工工资的上涨。现在粮食价格都和世界接轨了,国外的粮价更低(美国,乌克兰,俄罗斯)也冲击着国内市场,国家虽然也在变相保护国内粮价。但总的看粮价不会大涨,种地很难挣钱,依靠种地养活不了家庭。现在国家给一些政策补贴也是杯水车薪。所以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活。农村劳动力的不足,人们只能改种一些树木。


养殖利哥


☆蝗灾蔓延,也只是在巴基斯坦爆发蔓延,中国派遣到巴基斯坦支援灭蝗的专家称,蝗灾入侵中国的可能性不大。☆粮价或将上涨,这也仅仅是猜测而已,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粮价必然会上涨。☆农村兴起“种树热”,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兴起,直到现在仍然有增无减,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种树不种粮的原因。


1、农民按照投入产出比来计算

咱们把投入产出比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农民最关心的事情。

农民和土地打交道,种地和种树其实都是带来收入的方法而已,种粮食是农民们祖祖辈辈都在一直传承的工作,那为什么到现如今,许多农民竟然会把耕地重上树苗呢?

原因显而易见,经济告诉发展,物价上涨迅猛,虽然现在种地已经逐渐变得机械化和现代化,粮食产量也比以前高处很多,可是呢,农民手中的存款越来越少,粮食产量高了,可是收入并没有提高。

按照农民种粮食的那点微薄收入来看,日常生活开销,孩子上学,这也仅仅就是挣多少花多少,没有多少剩余,万一再生个大病,那就得倾家荡产甚至负债累累。

同样是付出时间和劳动,种树就不一样了,可以粗放管理,种植树苗的前期用心打理一阵子,未来都可以不用管,树林中的树木会依靠自然森林生态系统来成长。

伴随着树木成长,树苗可以卖钱,树木长大成才之后也可以卖钱,而是随着树木成长年限更久远,树木的价值也越高。不像粮食,需要特别用心的管理,还卖不了几个钱。



2、种树确实可以防治蝗虫灾害

近期巴基斯坦的蝗虫灾害给巴基斯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害,我国也派遣了专家援助小组前去支援。为防治蝗虫入侵中国, 高老慢也建议备耕的农民朋友今年可以减少种植蝗虫的食物源,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3、种树更节约时间成本

对于农民来讲,和天气抢时间,和节气抢时间,和春种秋收抢时间,这才保障了粮食的优质高产,这也是从历史到现在农民遵循的自然法则。

种粮食很耗费时间,收入也不多,但是种树也不然,种树可以粗放管理,一劳永逸,这样来看,种树就可以更节约时间,把空出来的时间用来搞养殖或者外出打工,都是增加收入的办法。

平时打工赚的钱够日常生活开销,而树木成才之后卖掉,那是一笔大收入,农民自己算一笔账,种树相当于在给自己和自己的孩子的未来买了一份保险,到啥时候,树林都是钱,这算攒下的,种粮食一年卖不了几个钱,一花就没了,孩子上学用钱,结婚买房子用钱,大病小灾的也用钱,到那时候拿不出来,就太难了。


4、树木的价值会持续提升

树木的价值在未来会持续提升,这也是近几年来种树热的原因之一,由于树木资源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所消耗的七七八八,于是木材资源逐渐变得紧缺,木材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种树的农民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所以很多人选择种树。

5、种树更节约劳动力

种地累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也不好受呀,一年四季围绕着土地打交道,收入虽然比以前多了,但是花销却越来越大了,农民们发现,啥啥都买不起了。

可是,农民也是人,世界那么大,谁不想去看看呢。种地的农民哪能走得开,想去旅旅行,那简直是痴心妄想,地里的庄家离不开人呀。

但是种树就不一样了,一劳永逸,付出一次精力,以后也不用天天去管。把人腾出来身子,可以去城里打打工,哪怕做农民工,哪怕开出租车,哪怕在城里随便找个工作来做,那也好过在农村面对一望无际的土壤好,毕竟,在带来收入的同时,还可以开开眼界,可以见见世面。

最重要的,是有时间能把孩子带到城里去读书,有时间能照顾他们。


各位网友朋友们,虽然种树看起来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却体现着农民们的心酸,你们能体会我说的这些话吗?

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感谢您的阅读。我们的相识只是一个伏笔,希望您能关注我一下,让我们成为朋友,相伴一起走下去。谢谢你,祝福你,我爱你们。


高老慢


问题简单,无为来答:

一般来说,危害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无非就是涝、旱和蝗灾。为了准确的回答问题,就主要谈谈蝗灾。蝗虫大约分为十个亚种,危害我国的主要是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

蝗灾自古以来也都是我国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古代威震四方的大唐帝国、元帝国及南北朝和大明王朝,都是由于连年的蝗灾造成民不聊生,引发农民起义,导致了这些王朝的灭亡。说明了蝗灾的危害非同一斑!

最近,非洲蝗灾泛滥,号称数以千亿只蝗虫席卷非洲,直逼亚洲,已经对我们的邻国巴铁和印度造成不小的损失,但是,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隔,从各方面条件分析,都不会对我国造成威胁。请大家放心好了!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就爆发了空前的冠状病毒疫情,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非洲飞蝗的肆虐,再加上今年有两个立春,有人就炒作,说什么:一年来两立春,粮食贵如金等等等等一系列叠加的因素,一些老年人就认为粮食会涨价。据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谷物理事会报告显示,至2019年底,我国仅小麦的储量就有2.5亿多吨,至少可以满足国人两年的食品消费,就算今年有点自然灾害,粮食的价格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我们再分析一下打工、种植粮食和种树的区别。一个男劳力,如果去工地打工,一个月应该有五千元左右的收入除过衣食住行和交通,至少应该有四千块的尽收入,一年就算只工作十个月,也应该有四万左右的实际收入。种植粮食,就拿我们老家陕西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来说,种一亩粮食作物,一茬小麦、玉米,在风调雨顺的年份,一亩地净收入最多一千元左右,人均一亩半地,就算你种十亩地,一年忙忙碌碌,也就一万元的收入,而且全年都不得空闲。到头来只能保证温饱,比完全打工的效益相差甚远。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变化非常巨大,还有城市的扩容加快,各行各业劳动力缺口巨大,由于农村年轻人大多数都去城市务工,家里只有老弱病残孕在照看,种植粮食就有点力不从心啦,为了不影响进城务工人员的精力,那就栽一些名贵树木,不用怎么过多的打理照样可以茁壮成长,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大赚一笔。

虽然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现实却是粮食没有自来水值钱。所以,人们宁愿把地栽树甚至撂荒,也不愿意种植粮食了。

这就是我的分析,也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若有不当,欢迎拍砖!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