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武器研發者經費短缺揭不開鍋,與美“軍轉民”合作差點闖大禍

他們,常常隱蔽於臺前幕後,時刻面對各種兇險考驗;他們,無畏卻在躲閃,真實卻在偽裝;他們,用暗戰改變歷史,用心計扭轉乾坤!【說諜】,帶你走近他們身邊,講述他們的故事,歡迎關注和收藏!

2000年4月3日,在莫斯科的一家酒店內,兩名正和俄羅斯雷根研究所專家進行“商務合作”談判的美國商人,被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特工堵個正著。不久後,這兩名美國商人被俄羅斯判處犯有間諜罪,並引發了美俄兩國的外交風波,引起這次風波的原因竟然是一起軍事技術轉民用的商務合作。

俄武器研發者經費短缺揭不開鍋,與美“軍轉民”合作差點闖大禍

原來,兩名美國商人和俄羅斯專家商談的軍轉民合作項目,竟是俄羅斯雷根研究所研製的“冰雹”魚雷。這種魚雷的速度非常高,在水中攻擊時的時速可達600公里,是西方國家當時最先進的魚雷時速的高5倍,艦艇遭到它的攻擊時基本無法躲閃。 正因為“冰雹”魚雷的神奇,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軍事情報部門一直想竊取“冰雹”魚雷的技術,一方面可以參考發展自己的魚雷技術,另一方面急需研究如何防範這種魚雷的攻擊。

俄武器研發者經費短缺揭不開鍋,與美“軍轉民”合作差點闖大禍

負責“冰雹”魚雷研究的正是雷根研究所,它的總部位於莫斯科,其光纖生產廠和試驗基地設在塔吉克斯坦境內。雖然此種魚雷是當時先進的攻擊武器,但無奈俄羅斯當時軍費緊張,對“冰雹”魚雷的研發投入嚴重不足,雷根研究所旗下的魚雷生產廠已經多年沒有進行生產,研究所內的許多高級工程師已經很久沒領到工資,普通技術人員更是快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

俄武器研發者經費短缺揭不開鍋,與美“軍轉民”合作差點闖大禍

通常各國往往把自己最先進的科研技術首先應用於軍事領域,只有當軍事領域普及後,才會轉為民用領域,如早期的計算機技術、現在人手一個的通信工具手機、至今仍被廣泛應用的核能等。但也有一些軍事技術,由於政府重視、研發投入、應用前景等多方面的原因,還未應用於軍事領域便被推向了民用市場。當時的雷根研究所上下都主張將“冰雹”魚雷推向武器市場,以換取一定的資金維持生存。

俄武器研發者經費短缺揭不開鍋,與美“軍轉民”合作差點闖大禍

從美國海軍情報部門退役的波普,就是一名專門從事武器裝備情報收集的“商人”,他的公開身份是一家國際科技公司的顧問,專門做裝備的推銷和出口生意。波普到俄羅斯後,利用關係建立一個俄美工程師聯合研究機構,專門出資給一些科研人員從事技術和武器研究;他還以“商務合作”為幌子,以大把的美鈔開道,誘使一些俄羅斯軍工技術工程師和軍工廠負責人,將許多原本涉密的軍事技術轉為民用,輕而易舉地獲取了許多敏感技術。

俄武器研發者經費短缺揭不開鍋,與美“軍轉民”合作差點闖大禍

雷根研究所的資金困境,很早就進入波普的視線內。通過幾番接觸,波普以與美國賓西尼亞大學實驗室合作研究為誘餌,花重金將一名專門從事“冰雹”魚雷研究的莫斯科專家拉下水,一些關於“冰雹”魚雷發動機、新型燃料和特徵金屬的絕密情報,轉手就到了美國人手中。波普還與雷根研究所和俄羅斯技術進出口公司簽署了一份將“冰雹”魚雷諸項技術商業化的合同,準備將整個魚雷的相關試驗設備、設計圖紙以及推進技術等全部搞到手。

俄武器研發者經費短缺揭不開鍋,與美“軍轉民”合作差點闖大禍

就在波普的計劃即將完成之際,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特工在酒店裡,將波普和另外一名美國商人及莫斯科的魚雷專家逮個正著。最終,波普和另外一名美國商人被俄羅斯判決犯有間諜罪,但考慮到俄美關係,俄羅斯不得不將其釋放。

說諜,帶你揭秘諜戰風雲,探尋諜海往事,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說諜]主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