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富聯(601138)聚焦5G+工業互聯網對外賦能模式

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旗艦,鴻海旗下核心資產

公司主業分為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兩大板塊。智能製造方面,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與銷售商。同時,公司為客戶提供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新形態電子設備產品智能製造服務,探索工業互聯網對外賦能模式。公司持有鴻海智能製造核心資產,智能製造業務仍佔核心收入來源。根據鴻海三季報,鴻海共直接或間接持有工業富聯84.16%的股份。鴻海目前核心業務貢獻主要分為富智康、工業富聯和鴻騰精密三大上市體系。而2019年三季度,工業富聯是其旗下最大的上市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分別佔鴻海精密的36%和57%。


工業富聯(601138)聚焦5G+工業互聯網對外賦能模式

智能製造是第4次工業革命,工業富聯是中國智能製造燈塔

智能製造最早由德國的“工業 4.0”戰略提出,同期美國也提出了“工業互聯網計劃”,我國快速跟進,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規劃。目前,世界主要工業大國均認為工業互聯網是實現智能製造的關鍵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涵蓋了信息採集技術、傳感感知技術等關鍵技術,通過傳感器、RFID、機器視覺等手段收集物體信息,繼而進行自動化檢測、裝配,實現產品質量的有效穩定控制,增加生產的柔性、可靠性,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工業富聯憑藉30年來消費電子和信息通信 EMS 領域積累的智能製造經驗,從傳統制造、精密製造向智能製造的升級轉型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專利技術、技能經驗及海量製造信息,建立起以數據+AI 驅動的應用平臺,在2018年後徹底改變自身的生產模式。2019年1月,工業富聯“柔性裝配作業智能工廠”成功入選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製造業燈塔工廠”。

工業富聯(601138)聚焦5G+工業互聯網對外賦能模式

工業互聯網帶來 1%工業增值效益,意味著開啟萬億市場空間

2019年12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指出,預計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將達8000億元。按照國務院物聯網領導小組長鄔賀銓院士提出的1%行業增值概念:預估早期工業互聯網能夠給這個行業帶來 1%的增值。2019年,中國工業增加值超越31萬億,佔全球28%(統計局),2020年後每年1%的邊際增效相當於工業互聯網給我國帶來 3352 億元的工業增值。同時,中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行業分類全部工業門類國家,絕大部分智能製造改造將發生在中國,中國有望成為工業互聯網第一大國。我們認為,工業互聯網在規模落地期間每年的資本開支將相當於再造一張5G網絡。


工業富聯(601138)聚焦5G+工業互聯網對外賦能模式

內部賦能成效卓著,開創式提出對外賦能商業模式

工業富聯構建了基於傳感器、霧小腦、富士康工業雲(Fii Cloud)與工業應用的四層工業互聯網平臺架構。2018年,公司著手對內部製造場域進行工業互聯改造,自身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了一整年的對內賦能嘗試,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2019上半年,公司研發以外的生產經營費用同比下降16%,存貨呆滯率從4.3%降低到3.7%,人力成本下降14%,人均產值提升25%,單位生產設備產值貢獻提升31%。公司憑藉過去30年來消費電子和信息通信EMS領域積累的智能製造經驗、大量的專利技術及海量製造信息,開創性實現工業互聯網的對外賦能“煎蛋模型”,包括協助、引領客戶定義規格、提供全新產品製造解決方案,並在生產服務的產業鏈中挖掘與互聯網生態系統連結的新應用。


工業富聯(601138)聚焦5G+工業互聯網對外賦能模式

業績趨於穩定,降費效果明顯,智能製造賦能效果明顯

2019年,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2798.96億元,同比下降1.42%;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101.85億元,同比增長4.40%。從Q3單季看,公司2019年Q3單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93.88億元,同比下降12.44%(Q2 同比上升 11.18%),但Q3環比Q2上升21.02%。同時,公司Q3單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 47.07億元,同比增長9.16%(Q2同比下降6.69%),環比增長80.76%,公司Q3單季度的淨利潤達到4.30%(上年同期為3.45%),盈利能力逐步改善。2019年,公司期間費用優化明顯,主要因為內部工業互聯網改造使得經營效率有所提升。2019 前三季度,工業富聯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雙雙下降,其中銷售費用下降 18.54%,管理費用下降 22.88%,其中Q3單季度銷售費用下降27.99%,管理費用下降42.59%。


工業富聯(601138)聚焦5G+工業互聯網對外賦能模式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19 年~2021年的收入分別為4571.04 億元(+10%)、5252.44億元(+14.9%)、6036.02億元(+14.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75.24億元(+3.7%)、200.31億元(+14.3%)、225.12億元(+12.4%),對應EPS分別為0.89元、1.02元、1.14元,對應PE分別為22倍、19倍、17倍,給予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市場估值波動影響;5G應用市場發展不及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