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侄俩牛粪养蚯蚓 粪土里刨出“金”


2017年,即将退休的临县玉坪乡党委副书记刘学亮没有打算“告老还乡”,而是想着去发展一个合适的农产业让当地更多的老百姓一起参与进来共同增收致富。于是刘学亮开始做调查,他发现有机种植很热门,养殖业和种植业开始构建起了多方位的循环产业模式,而蚯蚓是重要一环。|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 |本期摄影:刘亮亮 冯海砚 蔡晓霞

蚯蚓作为一种药材,市场潜力大;蚯蚓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发展前景也不错。刘学亮笃定这便是商机。2017年,刘学亮租下了六七亩比较平整的农田地,从安徽购回了1500斤蚯蚓苗,开始蚯蚓的繁殖发展。

租来的地都是靠近一些大型养牛场的,就地取粪比较近一点,也节省运输成本。刘学亮算了一笔账:蚯蚓苗是按一斤20元购买的,牛粪也是用的当地养牛场的,一吨三四十元,一年下来只算蚯蚓的产值也有十来万。

白文镇秦家坪是刘学亮蚯蚓养殖的第一基地,画面中规模较大的基地是在他的规模效益下,周边群众发展起来的。基地配备了铲车和自动加粪机。

刘飞飞,23岁,是刘学亮的侄子,他除了是基地的技术人员外,也是管理者,什么时候添粪、补水,什么时候收蚯蚓、风干粪,养殖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他基本都会过问。

刘飞飞和工人在为蚯蚓添粪。当下,鸡、羊、猪、牛等动物的粪便污染,已成了农村养殖户最为头疼的事情。粪便处理不及时,臭气熏天,影响养殖环境和周边村民的生活质量不说,关键是每年的环保难以达标。蚯蚓养殖解决了周边养牛大户的粪便处理难题。

刘飞飞将称好重量的蚯蚓会散在潮湿的土壤中进行繁殖。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刘飞飞在查看蚯蚓生长情况。

工人在翻滚着土堆,蚯蚓喜潮怕光,扒拉掉上层的肥料,蚯蚓就会自动钻到下层,如此几次,蚯蚓就收好了。

今年,伯侄俩扩大了养殖基地,基地面积达到了四十亩。刘飞飞说:“蚯蚓不愁卖,每次收蚯蚓的时候都有商家主动上门收取。最发愁的是那一堆蚯蚓粪,卖不出去,找不到好买家。当地农民不愿意使用蚯蚓粪,蚯蚓粪使用还得好好推广”,这也是刘学亮最烦恼的事情。

伯侄俩正在将蚯蚓粪过筛。刘学亮说,“那堆粪最起码也有百十来吨,按照现在蚯蚓粪的市场平均价格六七百一吨算,那简直就是一座“金山”。  

蚯蚓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抗血栓药中的一味药材。刘学亮在展示采集好的蚯蚓。

蚯蚓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没有肥料特有的刺激味道,附近的蚯蚓养殖户跟刘学亮商议蚯蚓粪销售事宜。

工人在用耙子翻滚着土堆,土堆里密密麻麻都是蚯蚓。

生态学中有一个常用词叫“生态链”,刘学亮和刘飞飞伯侄两个就是巧用了这一科学原理,才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一公斤蚯蚓13元,这一盆蚯蚓可以卖到70多元。

在他们的带动下,临县已经有十来户农民养起了蚯蚓。中阳县、文水县、石楼县的一些农户也来基地学习养殖技术。“等我们做成熟后,会带领更多农户一起养蚯蚓。”伯侄俩信心满满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