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王如來和普賢菩薩有什麼區別

普賢王如來又稱法身普賢,是藏密的本初佛、原始佛和最高佛。普賢王如來是普賢菩薩在密宗裡的稱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普賢王如來就是普賢賢菩薩。

普賢王如來的教法是大圓滿,大圓滿法講的主要是要見自己的本心。每個人要清明自己的心靈,眾生被困的緣由就在於不能夠認識到萬事與物的本相,被自己束縛在一個框架之內而枉受輪迴之苦。普賢王如來佛指的就是如來藏的光明。如來的意思是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簡而言之就是沒有。世界本沒有,萬事由心生。人們信仰佛教,相信世間有鬼神之說,究其根本還是由於人本心產生的業障,倘若不惡,不怖,不厭那麼自然不怕,也就沒有如來的產生了。普賢王如來象徵著光明,這與普賢菩薩象徵真理是同根之源。

他們的本體意義都是說內心向善,西方哲學曾說過光明就是真理,這個世界光明與黑暗是相對的,真理與謬論也是相對的,萬事萬物相生相剋。正如“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中所說的福禍相倚的道理一樣,因為這個世界有著始終不可後來的黑暗面,所以普賢王如來和普賢菩薩等佛的存在是必須的。因為人存在這個世界上,必須要有信仰,沒有信仰的人就猶如一淌死水,而沒有信仰的國家是不能長久的。各大市場平臺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瞭解更多相關佛教相關知識。

普賢菩薩是佛教十大願的願王,它的存在代表了佛教的“願”,普賢王如來為了度六道三界之內的所有眾生,也要發妙大願,使所有有情眾生超脫輪迴,它的存在代表了密教的“願”。所以普賢王如來和普賢菩薩雖稱謂不一,但它們實際是相對等的。

普賢菩薩的故事有哪些

普賢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在中國古代社會里,它是眾多凡間善男信女的信仰。千百年來民間流傳下了許多的關於普賢菩薩的故事,那麼普賢菩薩的故事有哪些呢?

普賢王如來和普賢菩薩有什麼區別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曾經化作一名美女,去考驗曇翼法師的德行。曇翼法師曾經在廬山慧遠出家,後跟隨鳩摩羅什學習佛法,小有所成。他獨居在秦望山之上,誦讀《法華經》整整十二年,晨鐘暮鼓,不差一刻。普賢菩薩為了試驗曇翼是否真的靜心修行,一心向佛門,便在一日黃昏化作一名翩翩少女,來到曇翼法師的草廬之前。普賢將自己塑造成了一個因天色已晚,害怕山中豺狼而不敢歸家的柔弱少女,要求在草廬內借宿一晚,並不斷地向曇翼拋媚眼試圖勾引曇翼,但曇翼一直謹守禮法,面對誘惑不動分毫,最後普賢菩薩現出真身,對曇翼法師道出事情的緣由,認同了曇翼法師的修為。此事後被流傳開來,皇帝也因此為曇翼修建了法華寺。

在中國民間故事中,普賢菩薩又名拾得大士。拾得有一摯友寒山子,兩人經常往來向人講習佛法。後來拾得在寺中掌管牧牛一職,在一次聚眾講法的時候,說戒法師因拾得一句笑言而發怒,犯了嗔戒。拾得因此面正色道:這些牛前世都是修行很好的法師,但是因犯戒而入了畜生道。你們雖在佛門,卻無一顆從佛之心,如此以往,必招懲罰。隨後拾得顯出普賢菩薩的真身,飛身而去。

普賢菩薩道場在哪

普賢菩薩道場是四川省的峨眉山,據傳普賢菩薩經常在峨眉山上宣揚佛法,導人向善。而峨眉山也是因此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普賢王如來和普賢菩薩有什麼區別

普賢菩薩道場

“峨嵋”又作“娥眉”,在《詩經》中取女子秀眉之意,本義指女子眉毛細長而彎。峨嵋山是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的總稱。在《華嚴經·菩薩住處品》中對普賢菩薩道場的記載如下:在西南方向有一座山名光明山,從古至今,很多的菩薩都曾在這裡停下居住過,如今有一個菩薩它的名字叫普賢,帶領他的三千弟子,經常在這裡演說佛法。因為眾多菩薩之中,唯有普賢常在此處,因此後來也就將峨嵋山作為普賢菩薩的道場了,並在在峨嵋山頂修建普賢菩薩象。各大市場平臺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瞭解更多相關佛教相關知識。

漢魏之際,佛教從西域傳入中國。其實在漢代以前,佛教還未傳入中國的時候,峨嵋山是道教的天下,民間傳說峨嵋山純陽殿附近的千人洞是呂純陽修道成仙的地方。金庸有一部大家耳熟能詳的小說《倚天屠龍記》,其中由小東邪郭襄創立的峨嵋教就處在峨嵋山之上,峨嵋教內都是女子,而她們從一定意義上來是是屬於道教的。因此峨嵋山既可以說是佛教聖地也可以說是道教聖地。佛教在峨嵋山的盛行緣於隋唐之後,在朝廷的政策之下道觀慢慢地改成了佛堂,在清朝順治年間,純陽殿被改為佛堂之後,峨嵋山上再也沒有道教的影子,成為了真正的佛教聖地,也就有了如今峨嵋山是普賢菩薩道場的說法了。

普賢菩薩的法器是什麼

普賢菩薩的法器是如意棒,當然這個如意棒不是《西遊記》中孫悟空手中的那顆如意金箍棒,它的存在意義象徵著行為如意,事事通達。

普賢王如來和普賢菩薩有什麼區別

普賢菩薩

如意棒是普賢菩薩最常使用的法器,事實上普賢菩薩的法器是不固定的。經常跟隨著所面對事物的不同而更換法器。比如普賢菩薩有的時候會手持一本經卷,這個經卷就象徵著它具有無上的智慧;有的時候又會手持慧劍,坐於蓮花臺之上,在中國古代的文學界,蓮花象徵著純潔,它的花枝中通外直,亭亭玉立,從蓮花臺上取出的慧劍,象徵著普賢菩薩的大智慧。

金剛杵和金剛鈴是普賢菩薩使用較多的法器,且這兩個法器通常是一起出現的,它們是密教的法具,然而卻被普賢菩薩拿來使用,由此可見,普賢王如來與普賢菩薩是同一個人。只是他們在不同教派裡的稱謂不一樣罷了。金剛杵在密宗中代表堅利的智慧之物,能夠斷人煩惱,降伏噁心魔,擁有金剛杵的人是有一個菩提之心的。

金剛鈴又稱金鈴。在密教之中又稱做藏鈴,它存在的意義是為了督促激勵眾生振奮精神,喚醒眾生內心深處的向佛之心。佛教認為眾生本體,性皆善德。也就是說三界六道之內的所有生靈的本心都是善的,只要加以引導,都能行善事,成佛法。普賢菩薩能夠做為金剛杵和金剛鈴的使用者,也就反映了普賢菩薩的佛法無邊,願力非凡。各大市場平臺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瞭解更多相關佛教相關知識。

普賢菩薩求拜保佑什麼

正如西方人對耶穌的信仰一般,中國人對於菩薩的信仰也是很高的。佛教雖然不是起源於中國,但是在千百年的時間沉澱下,佛教文化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種經典。許多人的內心都有一虔誠的向佛的心,人間男男女女總會將不能實現或者是難以實現的願望訴諸菩薩,祈求菩薩的保佑。普賢菩薩作為佛教四大普薩之一,信眾甚多,那麼普賢菩薩保佑什麼呢?而人們又向他祈求什麼?

普賢王如來和普賢菩薩有什麼區別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的梵名是“三曼多跋陀羅”,取普遍賢善之意,他象徵著理德和行願。普賢菩薩曾說人世間種種難苦之行,眾生所受種種痛苦,他心甘情願代眾生承受。由此可見普賢菩薩的慈悲之心。他的說法道場是蜀地的峨眉山,普賢菩薩經常在此宣揚佛法,感化眾生。各大市場平臺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瞭解更多相關佛教相關知識。

在密教之中,普賢菩薩因以普賢延命菩薩作為它的本尊修習佛法,所以普賢菩薩有增益和延命的性德,世人也常常向普賢菩薩祈求增加壽命。而在普賢菩薩的本誓中提到眾生若想增添壽命,少受輪迴之苦,則必須做到終身不行三惡道,即不作惡業。三惡道是指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生道。它要求世人終其一身內心保持良善之心,積陰德,行善事。如此這般則就免受三惡之苦,福德積多了,那麼福報自然也就多了,壽命也就延長。所以與其說是祈求普賢菩薩保佑我們身體健康,延年益壽。倒不如說是在向佛的過程中,淨化了自己的內心,洗滌內心業障而免受無妄之災。所以比起想普賢菩薩保佑什麼,更應當想自己應該怎樣做。

普賢菩薩的事蹟由來

民間關於普賢菩薩的來歷的說法眾說紛紜,由於其本身做為菩薩的神秘性,不同時代的人們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發出的願想不一樣,也就造成了普賢菩薩來歷的多種多樣性。

普賢王如來和普賢菩薩有什麼區別

普賢菩薩

第一種說法是說普賢菩薩是西方諸佛之子。這個說法取自《華嚴經》,經書上記載: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第二種說法是說普賢菩薩是阿彌陀佛的第八個孩子。在這裡解釋一下“阿彌陀佛”的意思,阿彌陀佛又名無量佛,是西方淨土的建立者,他在成佛之前渡得了許許多多的生命,成就了大功德。

在電視劇版《西遊記》開端的時候有寫道觀世間菩薩化作老和尚,向唐玄娤宣揚大乘佛教,唐三藏也是由此開始取經之路,他取得便是大乘佛經。而大乘佛經就是阿彌陀佛度得眾生的《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不過在《西遊記》中西方的主宰者是如來,但其實應是阿彌陀佛,這也是為什麼和尚唸經的第一句都是“南無,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是眾佛之父,普賢是他的第八子,出處是《第二菩薩經跡》和《悲華經》。

第三個說法是妙莊王的二女兒,這個說法取自《小乘經》,《小乘經》說文殊、普賢、觀音和地藏皆是妙莊王的孩子,個人覺得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的出處就是在這兒。第四種說法是將來成佛,該說法取自《悲華經》。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迴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普賢王如來和普賢菩薩有什麼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