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中國書法圈,近年最振奮人心的一樁美事,應該要數孫伯翔、孫曉雲這倆名家,分別應邀給“中央黨校”這等高規制的國家機構,題寫正門牌匾了。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話說2019年8月前後,繼有“當代魏碑大師”之譽的孫伯翔老先生,受託為“中共中央黨校”和“國家行政學院”題署牌匾後,人稱“當今首席女書法家”的孫曉雲女士,連鑣並駕也銜命為“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及“中共中央黨校報刊社”書寫了“招牌”。巍巍樓宇,幾幅大字懸掛上頭,愈加堂皇氣派,引得大眾品評,那也是哤聒鼎沸。

過去,林語堂曾很驕傲地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講趣味、最懂風雅的民族,確實不純是自誇。中華文化,一直有著厚澤流廣、蔚為大觀的匾額書法傳統,這是中國特色,更是社會宏敷文教的展現。所謂堂有匾、門有聯、山有銘,不管是酒樓茶坊、華屋豪宅,亦或是繡閣小院、窮巷陋舍,書法必依附門額上,不可或缺,斯信美也。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孫伯翔,1934年生於天津,現為中國書協理事

所謂“白粉壁上書大字,匾下安歇往來人”,這些題字匾額,懸於宅門則蓬蓽生輝,張在廳堂則文雅為高,妝點名勝則古意盎然,描繪江山則禮樂增色,是一種風流蘊藉的格範。用汪曾祺的話講,“上街,看到一些字,是很愉快的”,“讓人覺得真是有文化”。

寫招牌的風氣,不止是傳統文人風致那一套。山川人文,詩情雅意,相映生趣,不徒裝飾而已。


可實話實說,近數十年來,文教衰落,惡俗靡靡,這一盛行千年的風雅傳統,也早已是面目全非,日漸衰頹的。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孫曉雲,1955年生於南京,現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不僅是書法家的水準越來越不能勝任,連一些規定,都是在有意無意地抑制的。不要說,幾乎全部機關單位的牌匾清一色印刷體了,近些年來,很多地方城市管理者,借“美化市容,規範管理”為由,腦門一拍,對原本特色各具的店招紛紛拆除,尤其是一刀切集中清退手寫體招牌,取而代之以顏色、大小、字體、風格都一模一樣的電腦體,真是煞風景。

這種形式主義,是很怪異的。走在大街上,舉目四望,清一色四四方方白底黑字,鋥光瓦亮印刷規範,倘若恰好一些店鋪門口懸掛飄幾條白布啥的,常會令人精神恍惚,疑心是否誤進了某追悼場。中國書法,難道也敗落到了妨害市容的地步了嗎?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孫伯翔所題牌匾

表面上,這種舉措,假以美名大刀斧闊,實際上是一種畸形病態審美觀的裸裎,再深究下去,更是對古雅傳統、精緻文化、固有風俗,乃至書法藝術的搗毀,甚至可說是一種汙辱。整齊劃一了,是“團結一致”了,可此等集體袒裼裸奔,毫無性感可言,而是極醜窮俗,氣味最下。過去,梁實秋發牢騷,說出門上街,“擠死人的公交”,跟“樣衰的市招”兩樣,最壞人興味,就是此理。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名作家梁實秋,書法也是了得

我們的鄰居,日韓諸國,雖“蕞爾小國化外邦民”,那也是鼎惠不辭,比我們自家還更護惜這一套文化傳統。至今,東京、首爾的街頭,尤其是一些深巷,漢字書法牌招觸目即是,整座城市,猶如文雅之囿、禮樂之場,又不失煙火人氣,想想真是寄顏無所,內心也不是味。


所以,此番中央黨校這等規格的國家機構,專誠延請“二孫”出面,重製門庭牌匾,撤下印刷體,置換為手寫書法,會引發全社會關注。

這裡面的主要緣由,當在於說,這波操作,不止是某一單位的破格動作,於當代中國其實都屬非常之舉的罕例。而且,更為緊要的是,它抖露出一個強烈的信號,耐人尋味,也引人猜測,更讓無數吃瓜群眾,尤其是文化圈中人精神為之一振。那些噼裡嘩啦的鍵盤聲中,只怕正有無數眼睛在暗滋著殷盼的光。無非換個匾,何以至此?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孫曉雲所題牌匾

其一,書法一道,說小不過“寫字”,深究實為“國粹”,此舉帶有規復匾額文化舊制的信號,不然犯不著多此一舉。正如前談及的,往昔中國,但凡莊重場地、勝地名跡,包括公衙官邸,其標配是必有匾額,躍然其上的,也必定是古意森然的書法名家題署。這是曾行之千年的“習慣法”,只是被我們擯棄殆盡了。中央黨校這等公家重地,此番溯雅追古,以迎舊為革新的姿態,無意具有示範效應。

其二,起於青萍之末,此作法有風向標式的暗示用意。我們都一清二楚,“中央黨校”可絕非區區某一單位而已,它的地位及其所繫為何,是國人都心中有數的,一舉一動天下觀瞻。突然換匾,且如此大破大立換法,豈是細故,也估計沒有人會天真以為心血來潮吧。不怕過度揣測之譏,它的確可理會為,最高層有厚待書法、提倡風雅、振興傳統、重視國粹的深意,更有接續“文化中國”,期從文化層面溉盥汙穢澡雪垢滓的決心。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孫伯翔題字原件

用一句話歸結,這不是“老頭老太復辟”,這是古典美學的回家,是文化自信的歸來,更是某些大決策轉向的草蛇灰線展露。除了對“二孫”的資格有爭議外,書法圈乃至普通大眾為此歡呼雀躍,是有理由的,並非莫明其妙的自嗨。


而具體到“二孫”資格及水準問題,風評確實莫衷一是。有人嘖嘖稱道,有人不滿“獻醜寫壞”,也有朋友揚此抑彼,觀感並不一致。作為好鬧嘴碎的吃瓜群眾,我也有話說。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孫曉雲題字放大

忝為多事嘴碎吃瓜群眾一枚,我以為,就資歷與水平而論,請孫伯翔、孫曉雲擔此重任,不僅不是濫用,且屬人適其事的唯才是用。也不是非得搞“爭座位帖”,平心而言,他們二位,論書法實力,引拔任此,均一時之選。且一男性,一女士,一北地名士,一南土才女,一望重耆舊,一後起之秀,一當下魏碑高峰,一現今帖學翹楚,禮為組合搭檔,無論哪方面都是美美與共,相得益彰。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孫曉雲年輕時與其書作

尤其是孫伯翔先生,年屆90,當今書壇的名宿老輩,得其筆墨為之謀,更是其字、其名、其德都足以副其地的。他題署的那兩道匾,運筆穩健,樸實淳厚,碑體且藏隸意,宛然二爨遺風,雅趣與蕭瑟之氣兼備,切情合意,名下無虛。所謂“重地峻門大家附墨”,也恰當此等場地。流傳久遠,許是可以期待的。

無需吹捧多完美,細究起來,缺憾也確實存在,且也顯著。倘秉持實話實說原則,不為尊者諱,也無防指出一二點,既共鑑書道博大圓滿之難,也可引以為同行公戒: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孫伯翔書法

1,孫伯翔老先生的書作,似乎中年以後,或為尋求那點“金石味”,或為突圍魏碑束縛期成自我風格,常有書不得其法,學不得其道之弊。比如,行書喜用楷法,本求飄逸與莊重並備實則兩失;比如,運筆多羼顫筆等,導致個性格調是有了,可也不免就此有點弱不禁風,失去了魏碑最應有的勁健、豪邁、質樸與霸氣。

2,孫老先生畢竟已是86歲高齡長者,老將黃忠,紙上縱橫,只怕不免心有餘而力不足。看他的這幅題匾,個別比劃似乎都不大聽使喚了,導致好幾個題字,細看委實有缺,既殊少瀟灑縱逸之氣,也讓碑體的銅鼎扎地本質渙散,晃盪猶如醉漢。這不是孫老師一人之過,只可嘆“人書俱老”四字,對於世間絕大多數書家來說,都會是奢望。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孫伯翔書法

此外,這兩幅牌匾,經手製作之人可能不是行家,苛察起來也是有問題的。比如木質過度土黃,比如形制過度窄長、配色卻又是大綠,未免顯得不夠協調。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孫伯翔書展中



至於孫曉雲老師,如果不是出於非得請女士相配的理由,請她在這般場合,寫此類牌匾,我覺得並非完美。

不難看出,後來成品懸掛出來,有目共睹,似也並未很“展得開,站得住”,總有一種方鑿圓枘之感。追述根源,當然不是孫曉雲水平有問題。她是當代帖學一等高手,是女書家中的翹楚,資格與資歷都無問題,已前有所述。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孫曉雲書法

雖然說,一直都有行內人,對她有看法。認為其字“平滑爛熟”,可那終究屬境地上“更上一層”的高要求,且按下不表可也。況孫女士家世非凡,幼承家學,她外公就是藝壇堪稱大師級人物的朱復戡先生,藝術薰陶和書學素養自非泛泛可比。她不僅書法好,才學也了得,年輕時寫的《書法有法》一書,多年來風行海內,是行業暢銷書。別的不談,至少見識是足的。

可最大的癥結在於,書法得有風格,題字更重場合。一般而言,匾額書法的要求,核心有二,一需莊重大氣,二需飄逸美感。過度莊重必難免呆板,過分輕飄則不肅穆。所以最好的匾額書法,理應是莊敬與飄逸並存在的.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孫曉雲外祖父朱復戡,1902-1989

而孫女士的書法,恰好就在飄逸不缺,莊重不夠。她的字,慧腕靈心,帖學功夫,重在以媚取勢,最大受限在於,不宜書大字,不宜題屬大牌大匾,更不宜給如此嚴穆肅然的單位寫大字、題大匾。而且,書法論其功用,不是單篇單字好就可,實也亟需整體的合拍。孫曉雲書法,最遺憾在與榜書、與大字、與牌匾、與中央黨校這場所不太融契。實話說,她是小行書極優,一寫大字則缺憾盡現。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孫曉雲年輕插隊時

究其要因,孫曉雲女士半生精力,都費在了帖學,追慕是“二王”傳統,加上女性書家的“閨閣氣”難祛,是以風格上可以秀美典雅,筆法也能結字靈動,飄逸細膩、極為精美。這種字,乃當代書家流行字體,用功深厚,屬端莊清秀一路,最適宜寫小字、或日常應酬,最缺乏的是大氣、雄魄、剛毅,難讓觀者生起肅然、矜重,與不言自威之感。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沙孟海題匾

而這些感覺,正是傳統牌匾書法,最需要的品質與氣息。只是,在當下,我們只怕確實找不到比孫曉雲更合適的書家了。


這其中的道理,好似纖小妍秀的小姐姐,裝扮成英邁豪爽的好漢大丈夫,會不倫不類,顯得優孟衣冠非驢非馬是同樣的理解。

這就是說,書法一道,真不是純寫字,它也講求與字體、與篇章、與文意、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這些環節實潛藏著相生相剋的隱秘關聯。比如,用草書揮寫莊肅的文辭、用魏碑刻畫楊柳清風的詞意,常會背謬,就是此理。說穿了,何以為美,和諧即為美;什麼是醜,好東西放錯地方也是醜。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不應走向的路?

論及匾額書法,其核心要求,在重“勢”重“力”,在於形式美和內容美的和諧,在書法意境跟場所意境的一統,最終用筆橫掃,出入自如。中央黨校這等場所,其牌匾最相配的字,應是樸厚的結體,豪放的線條,遒勁的骨感,雄渾的氣勢,如此方能天人合一,淋漓盡致。

孫曉雲的書法,自然成績不俗,是傳法承法的名家,是用筆有筆法,用墨有墨法,結字有結法,佈局有章法,在當下亂書橫行的世態中,值得禮讚再三。可是,字固然是好字,可也未免過於清秀端莊了,拿來寫大字牌匾,是當臂使而靠腕寫,與大氣和肅穆的環境配應不起來,也就自然而然凸出弊端了。

孫伯翔、孫曉云為中央黨校題匾,何以會遭熱議?聚焦點不止在書法

她的字,閨閣氣、帖學味那麼重,個性風格似乎也欠缺了點,各位看官,你說她真能壓得住中央黨校這等國之重地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