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天上班你们感觉累吗?有什么感悟?

HUANGGoNCJU


休息了一个多月,上第一天班,说实话身体一点也不累,是心累呀!

因为店里一点生意都没有,白在店里呆了一天,反而还要比呆在家里花费更大,电费,气费,人工费。开心而去开店上班,失望而回家。一天呆在店里无聊,玩了一天的手机。

没办法目前的情况大家都不愿在外面消费,由此是餐饮行业,受疫情的影响大部份都呆在家里自己煮来吃。所以对我们的餐饮业打击很大。

只有再坚持克服困难,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过不了多久,所有行业又恢复了以往的活力,不知别的朋友第一天上班有什么感觉,请大家分享出来[耶][耶][耶][耶]


无奈的留在贵阳


第一天上班会有点累,不是干活累,而是适应环境和人有点累。慢慢的就习惯了。我今年有一次进厂上班的经历,以前我在家带孩子也没有出去上班的经历,现在孩子也大点了,就有想法去上班,刚好附近的厂里招人。那就应聘去了。到车间那种感觉当时让我有点窒息。因为对需要做的事情和环境不熟悉又跟别人不好意思说话。上了一天到下班人都是晕的。这样的感觉过了有3天,然后慢慢习惯了也就好了。现在和同事也慢慢熟悉起来了。所以不管谁换一个环境开始都会感觉累,不妨多试几天,慢慢习惯就会好的!


努力小宇


疫情之后,3月份,全国大小企业都开始陆续复工了,我们公司也不例外,照理说同事们在家里宅了一个月,能从见天日本是开心的事,但是看到他们的复工情况,一个个的反应都出奇的一致,就是一脸呆滞,跟不上办公节奏,严重的甚至会辞职。

拿我的同事小E来说,一个20多的小姑娘,前几天刚辞了职,我惊讶之余问她原因,她说,疫情过后,觉得之前会的工作,现在做起来好心累,一出门看到都是口罩,好压抑。所以想休息一段时间。

对于为什么疫情过后复工会很吃力,我觉得有以下三点原因:

1,放假的时间过长,本来熟悉的工作,现在拿不起来了。

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相信不少职场人也是一样,一个多月的游手好闲,真的让本来就会的技能变得不熟悉了。回到公司后,看到陌生又熟悉的工作任务,突然还会断片,我到底是干什么的?

这次的疫情对很多职场人影响很大,包括我,自从参加工作后,从来没放过这么长的假期,而且是在这种环境背景下放的假,着实是让人休都休的不踏实。

年前本来还能得心应手的工作,复工后,我也是足足花了半个月才缓过来。

这时候会出现害怕和抗拒的心理,害怕跟不上节奏,抗拒面对复工的事实。可见,要摆脱这种心理,首先要把这种情绪压下去,进而才能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不是逃避。

建议:找出之前的工作计划,还有以前的工作内容,重做一遍。

我们之所以觉得跟不上节奏了,就是手生了,那就强迫自己重新进入工作状态中去,例如,以前做的工作计划是,1234一项一项地做下来的,那现在就机械性地重复做,慢慢的就会找回之前的感觉来。

一旦熟悉的感觉回来了,心理自然就不会有一种拿不起工作的无力感了。

2,疫情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心理有压力。

我们以前看灾难大片的时候,都觉得这只是电影,现实是不会发生的,但是,它今天就切切实实的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每天的出门就感觉是一个仪式,要戴口罩,要戴手套,要带护目镜。

出门看到满大街的口罩,大家在地铁上宁愿站着也不坐在一起了,公共场合安静的可怕,微博微信,电视广播都在循环播放,各地的疫情信息,带着厚厚的口罩觉得坐在办公室里,要酒精消毒,要洗手。

在这种压力下,任谁都会突如其来的一阵烦躁,心都静不下来。

半个月前,我复工时,在空无一人的地铁站站着的时候,也是心慌了好一阵子。所以,要正确的学会纾解这种焦虑感,才是正常投入工作的关键。

建议:实际上,国内的疫情控制得很严格,不要过分地去解读这个事情,也不要产生负面的心理。

可以有意识地去转移注意力,多看看喜剧电影,看看搞笑的综艺节目,也可以看看轻松愉悦的书籍,平时做好个人防护,心态放平和,总之不要专注在这件事情上就好了。

3,出现“自己能力不足”的错觉

在这场灾难里,每个人都措手不及,有些人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存款,不工作就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有些人发觉自己不会做饭,没外卖就饭也吃不上,包括许多公司一直以为自己运转良好,这次疫情给他们当头一棒。

我的好几个同学,还没复工,公司就倒闭了,坐在家里,突然发现自己失业了。

这种心理会带来一种畏惧感,也就是畏手畏脚的,害怕工作出错,不积极主动地去工作,因为害怕做多错多。

如果说疫情前像个小龙虾一样,张牙舞爪的,希望多工作多表现,想让老板认识自己,那么疫情后就像个寄居蟹一样,就唯恐老板注意自己,心里想的,就这么混着过吧,只要不被炒,不要失去生活来源。

建议:以前努力工作的,现在更要努力,以前混日子的,现在要转变态度,因为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是不是更应该利用好每一天,才能不留遗憾?

混日子什么的,还是打消念头吧,只有积极的工作才能换来更多的报酬,才能有存款,才能让你不管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你都会因为有底气而感到安全感。





沐熙清风


我是做工地的,木工,这次疫情在家歇了将近两个月,是吃了睡,睡了吃,在内心里是真的想快点干活,来到工地的第一天干活真的不知道累,好像把这两个月的力气都使出来一样,可是第二天就不行了,浑身疼痛,连自己提鞋都弯不下腰,浑身疼,这就好像一个人长时间不运动,忽然间一运动,肌肉根本受不了。就只能浑身疼。疼过几天适应了以后就没事了。但这也看体质的,体质好的自然不会感觉累,体质不好的肯定会不适应,一般3—4天就会回复过来。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铁嘴八哥


今年头一天上班感觉真不一样。

曾经休假算还有几天要上班了,临近上班时间难免心里有一种焦虑,现在以往的拖延症没有了,改为迫切希望早点能开工。

各种房贷 车贷 信用贷让家人们开始计算着口袋里那几张大头票。长达50来天的休假,却只能宅在家里围着锅碗瓢盆还有那张大床,为数不多的采购成了放风的最好选择。群里晒的各种自家手艺吃食,网上视频的美食呀小吃更是时时更新。疫情啥时候能结束是最多的话题。最揪心的是孩子的学习 ,老师们都成了网红。抗击新冠疫情的一线医生护士,他们的每分每秒更是时时牵挂着大家心。

现在,终于可以开工了,排长长的队伍中,你看不见他们的笑容,因为每个人的脸上都戴着各种口罩,可你依然从他们的眼神里感到炽热。

图片网上下载


余财子


那肯定的,从放假状态过度到工作状态是需要时间的。

明明已经开始上班了,却无心工作;明明有一堆事情要做,却提不起精神;在做表格、开会的同时,总想着刷刷抖音、打打游戏、看看小说、刷刷剧。仿佛还睡在假期中,没有“醒来”。

那接下来,我们就聊聊怎么从假期中“醒来”,快速进入到工作状态?

1、先做5分钟看看。

从一个状态中转换到另一个状态中,如果没有外力推动或者外部刺激是比较难的。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先做着试试看。先做5分钟:有个工作汇报要写,先花5分钟列个提纲;有汇报PPT要做,先花5分钟找个模板;要写一份工作规划,先花5分钟写个开头。至于其他的,不用想,5分钟之后再说。

当5分钟之后,有些小伙伴可能就找到一些状态或者感觉了。那就可以继续做下去。如果5分钟之后还是想做其他的怎么办?没有关系,先去做:放松也好,娱乐也好。但是别忘了,一段时间之后要有下一个5分钟行动。

2、定个时间。

当我们通过上个建议逐渐找到一些工作状态之后。可以采取定时间的方式。30分钟之内,我只做这个事情——写PPT,其他的一概不管。定个闹钟,闹钟响起,当前的事情才能停下来。

3、要有所奖励。

我们的“定时间”不单纯的是定时间,还应该有所奖励——刷10分钟抖音,打一局游戏等等。当然,奖励也是应该要有时间限制的。

如果这样还没有动力开始行动。小九给你这样的建议:

1、手握拳头挥三下。研究表明,运动会带给人正向的力量,尤其是握拳为自己加油打气这类的动作,更会促进行动的产生。

2、听一些激昂兴奋的音乐。音乐是通过声音,影响大脑和心情,进而带动行动的产生。

3、看一些催人向上的影视作品。这个其实是最为无奈的或者最后的举措——当之前所有的行为都不具备效果的时候。因为这个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确实是会给人较大的推动力。

不知道这些建议是不是会对你产生帮助呢?一起来试试吧。


九天do


我2月28日上班,感觉头一天上班心累身不累!其实有工作的日子才心安。早上一大早起来戴上口罩,赶去上班要排长长的队伍,一个个测量体温,双手消毒,正常后进入厂内,打卡上班!签几份协议,等待经理、行政高层等领导们一一宣导,再到办公室再接受部门主管的讲话,讲完打扫卫生,到处消消毒,然后才能正常办公!感悟最深的是以前几分钟的事情现在要几十分钟才能完成!全程戴口罩,各自保持一米以距离!都在沉默中积极性也不高了。心累啊!希望疫情早点结果!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9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d68d7284da5e4c1f8a487d0c5d062c58\

陈素洋


头一天大部分人应该是会感觉有点累的。因人而异吧。

不过会适应的

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指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

同时社会适应能力是反馈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的间接表现,是人这个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

社会适应

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它有3个基本组成部分:

①个体。社会适应过程的主体。

②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适应过程中情境的重要部分。

③改变。是社会适应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

个体在遇到新情境时 ,一般有3种基本的适应方式:问题解决,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接受情境,包括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新情境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主动地作出与社会相符的行为;心理防御,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盖由新情境的要求和个体需要的矛盾产生的压力和焦虑的来源。

改变环境状况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有两种人: [2] 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想改变自己。”有时候,我们改变不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可是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看待周围环境的心态以及目光,到了那个那时候,你会发现其实身边每一样事物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环境不就是已经改变了吗?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开始无时无刻都在想着有朝一日逃离不利于自己发展的环境。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想法,不仅让他赚不到钱,而且还面临着“下岗”的危机。为了生计,朋友告诉他努力去适应这个环境,要想让环境因你而改变是不可能的。后来,他试着改变自己,让自己的一切都融入到整个演艺界这个大环境中去,最后,他就像一只湖里的鱼适应了大海的环境,演艺界由他自由地畅游,成为了国际明星。挑那星也在其1995年的著作《论社会适应》中阐述了人们对改变环境的渴望。

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在生活中习得的某些应付挫折的反应方式。其目的在于减轻心理矛盾,消除焦虑,更好地适应环境。 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最早提出防御机制的概念。 [3] 他认为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反应,用以防止为社会规范所限制的不能接受或不能直接表达的本能冲动,并使“自我”与“超我”和外界现实协调起来。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神经症的发病机制或主要症状是某种防御机制的结果,通过这些机制把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从意识中排除出去,或转变为精神症状。

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

①投射作用,即把自己不能承认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投射给别人或归因于外界事物的作用。

②升华作用,即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

③文饰作用,指一个人为掩饰易被他人取笑的行为去寻找理由为自己辩护;或巧妙地证明事实上他不能忍受的感情和行为是他所能忍受的。

④倒退作用,指一个人采取倒退到童年或低于现实水平的行为来取得别人的同情和关怀,从而逃避紧张或不满的情境。

⑤移位作用,指在一种情境下是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比较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

⑥补偿作用,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空虚感。

1. 别让社会实践成为“盖章实践”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7-08-09]

2. 托尔斯泰 .腾讯网[引用日期2017-08-09]

3. 弗洛伊德 .腾讯网[引用日期2017-08-09]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c9aa55e9b6e452a84ff7fc56a29ebf6\

蚂蚁大帝


笼里鸟儿逼急了,开门狂飞上蓝天;

人宅家门闭思过,而后上班勤磨炼;

新的一天开始了,慌里慌张去挣钱;

大爱无疆总有报,未来家家都平安。





星来客


都快穷疯了,哪里顾得上累[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