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於古代四帝國時代的絲綢之路,是如何在3世紀陷入崩潰的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七絕·重走絲綢之路】

駝鈴聲聲,帆影幢幢。今天很多人把“絲綢之路”當作一個廣義詞,使之不僅涵蓋了遍佈高山和沙漠的遼闊地域,還蘊含了悠久的文化歷史。古老的絲綢之路橫貫歐亞,它以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為起點,東迄古都西安,經陝西,甘肅,新疆,越過帕米爾,再經中,亞西亞,西至地中海沿岸,沒有哪一條國際通道有如此驚天動地的歷史貢獻。

緣起於古代四帝國時代的絲綢之路,是如何在3世紀陷入崩潰的


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各國人民譜寫了千古傳誦的光輝篇章,共同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步。古老的絲路猶如一條川流不息的歷史長河,匯聚著東西方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文明成果的涓涓細流,漫長而久遠,美麗而蒼涼。其深遠影響已延續至今. 甚至到20世紀30年代,穿越沙漠的這些路線仍清晰可辨,然而就是這樣悠遠的“絲綢之路”隨著四帝國的隕落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這又是為何?

一,四大帝國起緣線——絲綢之路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數千裡。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葡萄酒。城邑如大宛”---司馬遷

中國在經過“百家爭鳴”的洗禮之後,迎來了雄偉的秦漢帝國;歐洲希臘城邦在經過短暫的馬其頓興起之後,迎來了羅馬帝國。當秦漢與羅馬並存時,亞歐大陸中部的安息和貴霜同樣演繹著自己的故事,四帝國的繁榮開啟新的世界篇章。連接東西方的起源線就此誕生。

緣起於古代四帝國時代的絲綢之路,是如何在3世紀陷入崩潰的


在建元三年張騫出使西域,其最初目的是為了聯合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然而當張騫向漢武帝詳細的稟告了自己的所見所聞之後,此時的漢朝在漢武帝的治理下已經是風生水起,正是所謂的“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乘字牝者擯而不得與聚會,守閭閻者食粱肉”。漢武帝在張騫的稟告下有了更加強大的“野心”-開通西域之路。正是所謂的“廣地萬里,重九譯,威德遍於四海”,絲綢之路正式開始。並且在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為了更好的管理這條“文化之路”設立了直接管轄機構——西域都護府。正是所謂的“但見巨龍呼嘯過,絲霞萬匹映天紅”!

緣起於古代四帝國時代的絲綢之路,是如何在3世紀陷入崩潰的


在公元前30年,羅馬人征服埃及之後,對於“絲綢之路”的貿易也是躍躍欲試的狀態,特別是當時中國的絲綢更是讓羅馬人眼紅,正如老普林尼所說:“絲生於樹葉上,取出,溼之於水,理之成”。可見羅馬人對中國絲綢的誤解,但是也是這份誤解,讓羅馬帝國親自派使者完成了97年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未完成的路線,開創了兩大帝國直接通使的記錄。然而朝廷的動盪,使這場連接亞非歐以及四大帝國的絲綢之路悄然隕落。絲綢之路是如何在這個輝煌時刻退出歷史舞臺的呢?

二,絲綢之路覆滅的原因

1、人為因素--戰爭不斷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隴西行四首·其二》

何為“3世紀危機”?意指此期間古羅馬帝國所面臨的內憂外患,經濟下降,城市衰落等一系列混亂現象,然而出現此現象的並非古羅馬帝國一個,其他三大帝國也面臨著相似的危機,甚至有些在2世紀末期就已經開始衰落。

緣起於古代四帝國時代的絲綢之路,是如何在3世紀陷入崩潰的


公元166-168年,漢桓帝與漢靈帝為了打壓世族對於皇權的“熱愛”,對此藉助宦官的勢力進行打壓,甚至不惜給對朝中世家子弟扣上了“結黨”的帽子,史稱“黨錮之禍”。

“黨錮之禍”表面上是世族對官宦涉政的不滿,而實際上則顯示出當時漢王朝依靠宦官以及世族和外戚的實力在足以生存的局面,然而世族的崛起是建立在土地兼併和人口匿藏的期初至上,到2世紀末期,東漢王朝已經氣數接近尾聲,然而第一次的黨錮之禍沒過多久,宦官與朝中世家子弟的第二次對峙再次拉開序幕,當第二次黨錮之禍發生不久之後,持續百年的東漢與羌的戰爭以東漢慘勝而結束,而遠在亞歐大陸西端的羅馬帝國也同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問題。

緣起於古代四帝國時代的絲綢之路,是如何在3世紀陷入崩潰的


日耳曼部落的多次進攻,甚至突破了多瑙河防線,使之歷代羅馬帝國對日耳曼部落極其的“重視”然而外患還沒有解決,內部問題卻連接不斷的出現,當時的在位的羅馬領導者-卡拉卡拉為了解決內部的問題頒佈了一系列的政策,安東尼努斯敕令便是其中一條,然而另外兩個帝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貴霜的前身月氏在公元前176年左右,被匈奴擊破並開始西遷,並在沿途中將烏孫的部落擊破,然而烏孫的剩餘族人投靠匈奴並且在公元前160年捲土重來,月氏遷往中亞阿姆河流域。貴霜在公元1世紀60年代進入鼎盛時期,然而卻在2世紀80年代開始衰落,而作為鄰國安息帝國,更是在貴霜帝國創立初期就已經出現衰落的現象,後期整個帝國都是靠絲路貿易和世襲貴族的支撐。然而戰爭並沒有因為兩個帝國的衰落而停止。

緣起於古代四帝國時代的絲綢之路,是如何在3世紀陷入崩潰的


在公元290年,晉惠帝繼位之後,內部矛盾越發尖銳,最終爆發“八王之亂”。司馬氏篡位稱帝,雖然總結教訓一改對藩王的態度,但是權利過大的藩王,對皇位依舊虎視眈眈不僅如此,關於帝位的繼承究竟是“兄終弟及”或“父終子及”一度成為當時的爭論點。然而時間並沒有讓他們爭論多久,“五胡內遷”再次爆發,西晉淡出歷史舞臺。

在八王之亂之後的三年之後,由戴克裡提出“四帝共治制”,然而這樣的制度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羅馬帝國所面臨的內憂外患的問題,最終導致羅馬徹底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由於西羅馬帝國所分得的疆域更加零散,再加上日耳曼部落的衝擊,當日耳曼一部的哥特人進入亞平寧半島時,西羅馬帝國宣佈滅亡。哥特人本身是被驅趕而來,不曾想無意中改變了地中海西側的政治格局,可見西羅馬已經衰敗到何種境地了,而在1452年,東羅馬帝國也宣佈滅亡。

2、經濟因素---南遷

“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食,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三國志.程昱傳》

絲綢之路隨著四帝國相繼退出歷史舞臺,而不再有以前的光輝,直至消失在歷史的河流中,難道只是因為戰爭?其實不然,各國的經濟佔有一定的比列。

緣起於古代四帝國時代的絲綢之路,是如何在3世紀陷入崩潰的


“三世紀危機”導致羅馬帝國面臨著農業,手工以及商業出現大蕭條,甚至連國家也面臨著枯竭的現象,正是所謂的:“

致治在於任賢,興國在於務農”,一個國家農業出現問題,那國家的財政以及稅收又該如何?而中國的情況也相當的嚴峻。

在西晉時期,八王之亂髮生不久之後,西晉是實力大打折扣,然而時間並沒有給西晉任何一點喘息的時間,“永嘉之亂”撲面而來,大量的皇家貴族,世族,以及平民百姓為了躲避戰亂,紛紛往長江中下游遷移,史稱“衣冠南渡”。中原戰亂之後,北方地區旋即陷入了五胡十六國階段,戰火紛飛之下商路的危險係數大增,絲綢之路東段

3、自然因素--環境惡劣

“君如矜此喪人;錫(賜)之不毛之地。”----《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在東漢末年乃至南北朝時期,溫度持續下降,甚至下降到零下2度左右,寒冷的氣候導致北方的降水量變少,400毫米左右的降水線向南遷移,北方糧食的產量減少了,不僅如此牧草也相繼減少,北方以牧草為生的遊牧民族向南遷移,然而降水量的減少不僅影響了百姓的生活,對於“絲綢之路”的影響亦是不可忽略的,長時間的不降水導致旱災,蝗災中多,百姓無意識的砍伐森林導致荒漠化更加嚴重,水土流失也是逐漸增加。環境更是越來越嚴峻。正是所謂的:“

荒灘漠鬼難行,鵬鳥欲飛終未能”!

緣起於古代四帝國時代的絲綢之路,是如何在3世紀陷入崩潰的


三、結語

古絲綢之路,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影響甚大,促進了當時經濟的發展以及與西方的技術交流,這條“文化之路”乃至現在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條重要通道,可見其中的重要性,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古絲綢之路也悄然隕落,但是它的光輝依然再被世人譜寫著!我們依然銘記著這條“絲綢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