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是明是昏?四萬蒙古騎兵揭露「中興」謊言

歷史上很多皇帝在位初期勵治,晚年判若兩人。

嘉靖帝朱厚熜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四十五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排名第二的皇帝。後世對嘉靖帝評價截然不同,有人認為嘉靖帝是中興之主,甚至堪比漢武帝,但也有人說他昏庸老朽。

明朝史上有兩大恥辱,第一個是土木堡之變,明英宗率領五十萬大軍御駕親征,結果全軍覆沒,明英宗自己還被瓦剌人活捉。

第二個就是庚戌之變,這事件瞭解的人不多,這項恥辱的主角正是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帝是明是昏?四萬蒙古騎兵揭露「中興」謊言

(網上圖片)

嘉靖帝在位初期,一直忙於「大禮議」,為自己的生父爭取名分,追朱佑杬為「皇考」,以孝宗為「皇伯考」,與群臣政治鬥爭,結果罷黜、拷打二百人,杖斃十數人。


嘉靖帝是明是昏?四萬蒙古騎兵揭露「中興」謊言

(網上圖片)


嘉靖帝是明是昏?四萬蒙古騎兵揭露「中興」謊言

(網上圖片)


嘉靖帝是明是昏?四萬蒙古騎兵揭露「中興」謊言

(網上圖片)


此外嘉靖帝熱衷道教活動,每日煉丹修道,很少上朝與大臣溝通交流。


嘉靖帝是明是昏?四萬蒙古騎兵揭露「中興」謊言

(網上圖片)

嘉靖帝對朝政的掌控沒有絲毫放鬆過,王世貞《嘉靖以來內閣首輔傳》載:他「雖深居淵默,而張弛操縱,威柄不移。」

嘉靖帝通過內閣掌控朝局,顯得他很聰明很有手段。

但是有不少人認為,這種管理方式使得嚴嵩嚴世蕃父子專權,不夠靈活得在處理紛繁複雜的邊境事務時,最終令明朝出事。

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嘉靖二十九(公元1550年)八月,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率領四五萬騎兵,越過明朝要塞宣府,從古北口殺入,「圍順義,長驅直入」。此後,俺答汗的主力逼進通州,「大掠密雲、三河、昌平諸處」。


嘉靖帝是明是昏?四萬蒙古騎兵揭露「中興」謊言

(網上圖片)

嘉靖帝接到奏報非常震驚,因自從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再沒有發生過被外敵兵臨城下之事。兵部尚書丁汝夔奉命佈置城防,但此時此時嚴嵩執政,明朝軍備廢弛,昔日戰鬥力強悍的三大營,「禁軍僅四五萬,老弱半之,又半役內外提督大臣家不歸伍,在伍者亦涕泣不敢前。」

嘉靖帝只好下詔,讓天下兵馬入京勤王。


嘉靖帝是明是昏?四萬蒙古騎兵揭露「中興」謊言

明朝軍隊(網上圖片)


俺答汗並沒有率軍攻打北京,他的目的不是推翻明朝,而是在京城附近四處劫掠:「大掠村落居民,焚燒廬舍,火日夜不絕」,「火光燭天,德勝、安定門北,人居皆毀」,通紅的火光照亮了北京城之夜,連宮中的嘉靖也感到「震懼」。而更讓他生氣的好戲,還在後頭。


嘉靖帝是明是昏?四萬蒙古騎兵揭露「中興」謊言

明朝軍隊(網上圖片)


勤王大軍陸續抵達北京附近,人數已達十多萬,嘉靖帝加封仇鸞平虜大將軍,統領各路人馬。

但是仇鸞不敢與蒙古騎兵作戰,反而在民間劫掠:「鸞兵往掠食諸村落。」

俺答汗率領大軍撤退時,與仇鸞的軍隊遭遇,結果「鸞出不意,倉卒幾不能軍。敵縱騎蹂陣而入,殺傷千餘人,幾獲鸞」。

為了讓俺答汗撤退,嘉靖帝認為「苟利社稷,皮幣珠玉非所愛」,決定與俺答汗通貢。

俺答汗在京城附近劫掠十六天,「諸州縣報所殘掠人畜二百萬」,率領十幾萬大軍的仇鸞向皇帝「報功八十餘級,以捷聞」。

庚戌之變暴露了明朝統治存在嚴重問題。

事後,嘉靖帝處死了兵部尚書丁汝夔,成為了替罪羔羊。

世宗在位前期多番改革,銳意圖治,頗有作為,時稱嘉靖中興,但他受人詬病其實也多,除了「大禮議」事件,到了中後期也無心朝政,使嚴嵩父子專權。


嘉靖帝是明是昏?四萬蒙古騎兵揭露「中興」謊言

網上圖片


嘉靖帝是明是昏?四萬蒙古騎兵揭露「中興」謊言


在宮中,世宗也暴虐無道,因為虐待宮女,導致宮女發動壬寅宮變,險些喪命。


總結:嘉靖的績效考評成績

嘉靖是中國數千年曆史至高皇權的一個代表。嘉靖個人修行是道家,求長生久視。老子道德經常在嘴邊,時常摘選字句用作旨意讓臣下猜謎,但治國馭下用的是法家。就皇帝這個崗位,嘉靖任職45年,按傳統史觀的考核標準,肯定不是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