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妃:與皇帝離婚的第一人“刀妃”文繡

文繡,1909年12月20日出生,蒙古族,出生於滿族額爾德特氏,是位列上三旗中的鑲黃旗,家族跟隨多爾袞入關,因功所以定居北京,祖父錫珍的地位顯赫,官至吏部尚書,他是一個附庸風雅的學士,徐世昌就是他有名的漢族門生之一。父考取功名屢不中襲祖蔭,後因家道中落,隨母租房而居,日子清苦靠針線活為生。

末代皇妃:與皇帝離婚的第一人“刀妃”文繡

文繡

8歲時進去北京私立小學讀書,學名傅玉芳。她讀書期間,算數自然繪畫音樂都十分優秀,深得老師喜愛。後在叔叔慫恿其母以興旺家族為由將文繡的照片送去選秀,為溥儀相中,與溥儀有夫妻之名而無夫妻之實,鬱鬱寡歡。其妹奉命規勸,並帶去玉芬,正是此二人啟蒙文繡滋生獨立人格。並幫她請律師著手離婚事宜,要50w 終生贍養費。溥儀此時正值籌措復辟的關鍵時期,不得不息事寧人,應答下來。

文繡是時代的犧牲品,是挽救家族的棋子,是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看不清事實的可憐女人。在電影《末代皇帝》中對文繡的交代並不多。

末代皇妃:與皇帝離婚的第一人“刀妃”文繡

文繡

文繡是史上第一個和皇帝離婚的妃子。在真實的歷史中,文繡和溥儀離婚過程持續了好幾年,鬧得滿城風雨,被戲稱為“刀妃革命”。電影裡她不是主角,為了藝術表達的追求,只展示了最有衝突性的文繡離家出走。

回顧她的一生,文繡在13歲的時候,因為“長得好玩”被溥儀選中作為皇妃。同一時間,則被安插給了溥儀做了皇后。她掙扎了幾年才決定要離家出走跟著溥儀離婚。這段時間裡,一夫一妻制的法律概念和男女平等的人權概念顯然是深深影響了這個女人,甚至當面質問溥儀:“婉容是你的妻子,那我算什麼?”

末代皇妃:與皇帝離婚的第一人“刀妃”文繡

婉容和文繡

從目前已有的資料和作品來看,文繡就是典型的被田園女權閨蜜坑了的悲慘姑娘。什麼封建迫害不迫害的那都是後來的說法,在當時的背景下,這個一來不是溥儀主觀上的過錯,二來文繡可以有更好的辦法去解決。可是她選擇了在閨蜜的慫恿下通過公開的輿論和司法和溥儀決裂,獲得了一大堆諸如"女性權利衛士""新時代女性代表""婚姻自由"等稱號,以及鉅額賠償。然後她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閨蜜就沒空管她了,她自己也過得不好。然後文秀自己也在很短的時間裡把錢款揮霍一空,然後窮困潦倒,然後悲慘收場。關於她在離婚後如何奢靡、如何嬌縱、如何不是王妃還堅持要過富家小姐的日子,卻總是被人忽略。

電影中有個鏡頭印象最為深刻,文繡離家出走時候,正好天在下雨。下人們急忙給她送上一把傘。她笑的傻傻的,不停說著“我不需要這個,我不需要這個!”。或許,這把傘是禁錮她的清王朝的象徵。在這一刻,她摒棄了這把傘,脫離了保護和枷鎖,迎來夢想已久的自由。

一個追求自由、要求平權和專一的烈女人,顯然與這個腐朽的封建皇權制度格格不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