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因為白痴皇帝二世而絕,晉武帝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白痴兒子?

三國後期,曹魏取代了東漢的天下。可惜的是,曹家的幾代皇帝實在太短命了,魏文帝曹丕盛年登基,僅僅在位六年就去世了,他的兒子曹叡更加不濟,在位還不到三年。

沒有盛年皇帝在位,給予權臣趁勢而起的機會,司馬家族靠著三代人的努力,最終由司馬炎竊取了曹魏江山,建立西晉。

應該說司馬家繼承自曹魏的晉朝,根基還是不錯的,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期間,吞併蜀吳統一全國,並且出現了十年的“太康之治”。

晉朝原本可能借著這樣的盛世成為歷史上一個濃墨重彩的朝代,誰又能夠料到,晉武帝司馬炎竟然立了一個痴呆的兒子做太子,大好河山從此斷送,西晉滅亡,並且開始了為期兩百年的南北朝時期,五胡十六國,戰爭頻仍,權力迭代,各家各姓的皇帝如同走馬燈,導致中華大地生靈塗炭,成為歷史上最黑暗、最慘烈的時代。

那麼,倒底為什麼晉武帝司馬炎會立一個白痴兒子作為晉朝繼承人呢?難道他會不清楚這樣做的恐怖結果嗎?

顯然不是。按照史書上記載的種種情況來分析,導致司馬炎立白痴兒子作為繼承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司馬炎不清楚兒子的痴呆程度。

誠然,司馬衷有著順利繼位的身份,他背後還有皇后和大臣的支持,但這些並不是司馬炎立他的決定性因素,但凡知其白痴程度,就不可能這麼做,除非司馬炎根本想拿司馬家的江山鬧著玩。

那麼,他怎麼會不清楚兒子的痴呆程度呢?

首先,慣性思維。

西晉因為白痴皇帝二世而絕,晉武帝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白痴兒子?

沒有任何父母願意承認自己的兒子是白痴,況且司馬家還是儒學傳家,魏晉有九品中正制,極度看重血統論,出身低微之人往往極難出頭。

此時司馬氏儘管已稱帝,對於家族的文化優勢還是很看重的,自認有著優良血統的司馬炎潛意識裡不會承認他的兒子出現智商缺陷。

想想看,一個養尊處優的高門皇帝,被臣下指著鼻子(以及看著智障的目光……)說:你生了個白痴!會甘心承認嗎?——不要說是皇帝和世家心理,就連普通人也不會輕易承認自己生了個傻兒子。

傻兒子後來生了個兒子,據說司馬炎非常喜愛這個孫子,從而堅定了立傻兒子的決心。孫子還只有豆丁大的時候,司馬炎就喜得到處顯擺:瞧瞧我這孫子多聰明,多像他曾祖爺爺司馬懿。

——這個孫子司馬遹後來長大了,真沒看出啥特別的地方,司馬炎兒子多成一個連,孫子估計認不全,之所以偏愛這一個,到處誇寶,這其實是他掉進了一個心理陷阱:你們不是講我生白痴嗎?你們看看,白痴生的,活蹦亂跳,哪白了?說明我生的那個也不是白痴!(還有,我也不是白痴!!!……)

其次,他和兒子見面不多,不能徹底瞭解。

西晉因為白痴皇帝二世而絕,晉武帝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白痴兒子?

司馬衷九歲被立為太子,表現雖平庸,但由於還是個小孩,做父母的對此還報以希望很正常,只以為是個智力平庸的愚鈍娃兒。

但司馬炎不太喜歡這個笨拙孩兒是肯定的,他的兒子女兒多不勝數,最喜歡的駙馬是最出名世家的才子,後宮還有一萬個女人在等著替他生兒子,這些聰明太過的兒子女兒女婿應付著就累,能分給傻兒子的時間能有多少?

隨後,司馬衷13歲大婚,出居東宮,父子倆見面就更少了。分府以後,東宮擁有獨立官署,為權力前途起見,肯定是絕大部分的人都為他下死力隱瞞真相的。

因此,司馬炎聽得盛傳兒子白痴,並且由此起了繼承人爭議,他直覺得認為自己不太可能生個智障兒子,因此對這種爭議感到不快,打從心底反對別人的“誣陷”。

但司馬炎並不確認兒子傻的程度,為了慎重起見,他也曾做過一些試探。例如,把東宮的人都支開,把兩件煩難政務拿去給白痴兒子處理。

不幸的是,這個過程沒有把握後,在太子妃也是權臣之女賈南風的暗箱操作下,還是出現了槍手。

司馬炎看到槍手代筆的政務處理方案,寫的大白話,但解決問題,立刻居信不疑,因為這高度符合了他的心理預期——我兒子白是白了點,他不傻啊,他能解決問題,你們怎麼可以說他傻呢。

——這種情況不要太常見啊,粉絲追愛豆,不管愛豆秀啥下限,都說:我愛豆最好最聰明,天神下凡,你嫉妒,你是壞銀。

第三,司馬衷是弱智,還不是後來東晉那個真正的不分冷暖,結婚多年生不出兒子的絕對白痴皇帝。

西晉因為白痴皇帝二世而絕,晉武帝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白痴兒子?

他會寫字,能把槍手代做的試卷抄一遍,估計這字也不至於太狗爬,否則他爹還得哆嗦。

他的妻子賈南風多次矯詔亂政,直到賈南風自己被幹掉,都是由亂黨把傻皇帝提溜出來:來來,籤個字。說明平時簽字鈐印,還是傻子自己乾的,很懂得保護版權。

傻兒子的生育能力很強。不僅生了個不知道是他還是他爹的兒子(一天……一天就懷了……這白痴13歲就有兒子了……)(他爹在宮裡把這娃養到三四歲,他才看到,被告知是他兒子,也說明平時他和司馬炎不容易見到),賈南風還不止一次殺害了他和其他女子的孩子,說明他不但能人事,還挺知道挑精揀肥的。

司馬衷有好歹之分。八王之亂中,嵇康的兒子嵇紹忠心護駕,血濺帝袍而死,脫險後侍從要給他換下血衣,他不肯:嵇侍中血,不可洗。——小白痴儘管是個傻瓜,金句頻出,嵇侍中血千古名言,文天祥都用過。還有那句“何不食肉糜”。

他不是隻知道好,也會記恨的。第一次被廢重立,處理叛臣,沒有人問他的意見,他也不開口,但想把其中一個人輕輕放過的時候,他就說了:阿皮(非常親熱的稱呼,總之是他叔伯兄弟子侄中的某一個司馬)拗我的手指,奪我的印章,他不可以不死。——看,知好歹,而且他很清楚這個行為代表什麼,挑戰他皇帝的權威啊,同時也又一次證明白痴皇帝對自己的簽名鈐印的版權保護意識非常清晰。

(至於分不清大豆和麥子……喵的,這是丟分題啊……筆者區區也不認得……)

種種表明,司馬衷是個弱智,但是距離白痴還有一定距離的。待人接物,人情往來,沒有大的問題,但妄想他能處理政事,就是痴人說夢了。

第四,有一種說法是司馬炎顧忌過繼給伯父司馬師的他的親弟弟司馬攸。

西晉因為白痴皇帝二世而絕,晉武帝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白痴兒子?

這位親王以賢名著稱,因此在繼承人中呼聲很高,血脈正統,為了顧忌他,司馬炎不得不立個血統上名正言順的傻兒子以堵悠悠之口。

這個說法不通。其一,朝廷不是因為司馬炎立了兒子不立弟弟而發生的爭議,恰恰是因為他立個傻太子才出現爭議;其二,朝廷雖然有司馬攸的呼聲,但希望司馬炎另外立個兒子的呼聲也不低。他要廢傻兒子的繼承權,阻力不會有想象中那麼大。

更有甚者,司馬炎死時,司馬攸已經死了好幾年了,伯父司馬師可沒別的兒子,沒有其他正統威脅的情況下,有這麼多年,還是可以順水推舟改立太子的。若真的是由於司馬攸導致不敢另立太子,只能說這個理由很可笑很幼稚。

誠然,立長立嫡有禮制支持,但也不過是在理論上。漢景帝立劉徹廢劉榮,漢武帝立才出生的小兒子既不是嫡也不是長,漢昭帝之後比劉詢更適合帝統資格的還有好些個。即使是那些最後立長的,原因也不是顧忌禮制。曹操決定立曹丕,實在是因為曹植行為放誕,曹操對他失去信心。司馬昭想把繼承人權還給他哥哥那邊,更是做戲而已。

——歷史上無數事實證明,只有當掌權者想立長的時候,這種所謂正統論才會體現出價值。

司馬炎可是個玩弄禪讓把戲的人,可不是因為一個正統論就怕事到立個白痴太子也要認的人。他顧忌司馬攸是很正常的,顧忌到不敢正常立太子是不可能的。

最後,如果司馬炎真對兒子的白痴程度瞭若指掌,確認他不能獨立理政,就算因為各方博弈而不得不傳位,他應該有最低限度的手段來保證兒子理政期間的安全,至少過渡個十來年,以便讓傳說中他最愛的孫子順利繼位。

西晉因為白痴皇帝二世而絕,晉武帝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白痴兒子?

司馬炎儘管不如漢武帝,但為君之道還是懂得的,他自己在朝處理的就不錯。就算不如漢武帝的託孤和制衡手段,也不至於立太子幾十年啥都不幹,明知是個傻兒子就放心的去了。除非他也是傻子。

綜上所述,接替曹魏相對穩固江山的強大的西晉,二世而絕,固然是因為晉武帝司馬炎立了個傻太子,但是司馬炎應該真的不清楚兒子真實智力水平,最多認為平庸。這才導致即使“此子不類我”,仍抱以僥倖心理,起碼認為其可以當個過渡天子,這種情況,歷史上很多。

這是很可悲的。父親不知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