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會得糖尿病?

古今騙術


糖尿病是一組以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生活條件提高,導致患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

提到糖尿病,我們先了解一下人體生理機能,當我們吃下食物後,食物經過各部的溶解與消化,將渣滓排洩,部分營養經溶解後成為血糖,正常的情況下,它是為脾臟所管制的,多的時候就儲存起來,等到各部門(如心,肺,胃,腎等)需要時,再將所控制的存量,根據各部門所需,慢慢輸送出去,以完成身體上的需要和調節的功能。但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機能卻減低或停止了。所以雖然吃下很多營養,反而對身體沒有助益,且因為血液內血糖增多,導致對某些組織產生危害,這些過多的血糖,最後隨同尿液排出,就成了糖尿病。

什麼人會得糖尿病?

導致患糖尿病的因素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愛喝酒,吸菸,經常熬夜,喜歡吃動物類肉食,少蔬菜水果,不愛運動這樣的人容易患糖尿病;遺傳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患糖尿病的機率相對高些;身體肥胖有高血壓,高血脂也容易伴有高血糖,要預防糖尿病;孕婦懷孕期間營養過剩,產下巨大兒(八斤以上),將來也容易患糖尿病。

為了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平時要注意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規律生活,不暴飲暴食,堅持體育鍛煉,控制體重。

如果突然特別能吃,常常口渴,喝下就尿,晚上睡眠不穩,日間常感疲乏,體重減輕,偏吃甜食,那麼就要注意血糖,很可能患上了糖尿病,此病有時危及生命,不可掉以輕心。





繁花似錦246577633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全身性和進展性疾病,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紊亂性疾病,主要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礙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進而可能引發各種急性或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的,主要有以下這些人群容易得糖尿病:對於未成年人,出生體重小於2.5kg的兒童容易得糖尿病;對於大於18歲的成年人群,具有下列任何一個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險因素者都容易得糖尿病,這包括了:

(1)年齡≥40歲;

(2)有糖調節受損史;

(3)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2250px,女性腰圍≥2125px);

(4)靜坐生活方式;

(5)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產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婦女;

(7)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8)血脂異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1mmol/L、甘油三酯≥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

(9)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過性類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或抗抑鬱藥物治療的患者。


在上述各項中,糖調節異常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5%~10.0%的糖耐量減低患者進展為2型糖尿病。


中國疾控中心


我不是醫生,所以具體原因我也說不上來,我就說說我自己和我身邊的幾個人吧!我本人的血糖偏高了,6.9,醫生說再這樣發展下去就是妥妥的糖尿病😱原因我也知道,我女兒讀了兩個高三,為了加強她的營養,我是變著花樣地給她做好吃的,結果她因為壓力大根本吃不了多少,剩下的則全部進了我的“肚家壩”……我婆婆的糖尿病呢?則是坐出來的,因為公公生前非常勤快,所以我婆婆成天啥也不做,就守著臺電視看,每天一睜開眼就開著電視,一直要看到凌晨的“再見”,因此她的體重嘛!那也是蹭蹭直長,現在已經有1百7、8十斤了,那糖尿病這個惡魔也就找上她囉!而我二叔子呢?貪杯成性,一年四季就是在酒海肉林裡泡著,好不快活,所以糖尿病又豈能饒過他呢?


鳳146983974


家裡有糖尿病的,其實現在已經說不清楚了,以前說是吃出來的,不錯,和吃得有關係,但是關係是現在的飲食習慣以及食物,但是我個人覺得和生活還有環境都有關係,我在糖尿病醫院見過4歲還是3歲的小朋友二型糖尿病,二型不是一型,你說他能吃多少,目前為止已經證明的是高熱量,不是說你不吃高熱量就好了,而是總和,現在的人生活好了,什麼都吃得多,還有精米精面,這些多糖,雖然說現在世界上一概認為人要多吃碳水化合物,但是你要知道以前的人每天能吃到多少東西,現在的人能吃多少東西,中國人為什麼現在各種慢性病比例已經超世界,其實就和我們的飲食習慣很大的關係,好,下面說現在的環境,空氣汙染,汽車尾氣,比以前多多少,我們這裡小城市,現在每天都還會堵車,手機這些電磁波多了,喝的水全部是加了消毒劑的,吃得東西,現在已經沒有不用農藥的食物,而且農藥比以前猛,現在的蟲非常抗藥性,以前的農藥都已經殺不死,所以現在的農藥比以前更加強,雖然說明書一般說殘留三個月,但是誰能保證它在有毒的環境長出來是完全無害的,而且誰能保證這些菜已經沒有噴農藥三個月,誰能保證三個月就完全無害,肉可以說所有的都是添加了飼料的,三個月豬都可以賣了,外食我就不說了,只是在吃農藥和飼料的基礎上加了添加劑,所以說現在的時代大背景下,我們吃得喝的吸的都不會有多健康,我們也改變不了,所以我才覺得現在年輕人的病越來越多,沒有辦法


色蜀叔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並通過各種方法來預防糖尿病這種“富貴病”。

要想預防糖尿病,首先要知道,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這12種人容易得糖尿病。

1.年齡≥40歲。

2.有糖尿病前妻史,哦不對,寫錯了,是有糖尿病前期史。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異常。
空腹血糖受損是指:空腹血糖≥6.1mmol/L,<7mmol/L,而糖負荷後2 h血糖(就是標準的75g葡萄糖耐量試驗的2小時血糖)<7.8mmol/L。
糖耐量異常是指:空腹血糖<7mmol/L,糖負荷後2 h血糖≥7.8mmol/L,<11.1mmol/L。
這裡的血糖值是指:靜脈血漿的葡萄糖數值。

3.超 重(BMI≥24 kg/m2 )或 肥胖(BMI≥28 kg/m 2 )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5 cm)。

體質指數(BMI)=體重/身高2(kg/m 2 )。
腰圍:肋骨下緣與髂嵴連線中點的腹部周徑。

4.靜坐生活方式。

上班辦公坐著,下班看電視、用電腦、玩手機都是坐著,很少抽時間鍛鍊身體。

5.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2型糖尿病,你就容易得2型糖尿病。

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婦女。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間發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但血糖未達到顯性糖尿病的水平。

7.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8.血 脂異 常 : 高 密度 脂 蛋 白 膽 固 醇(HDL-C)≤0.91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

9.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肌梗塞、心絞痛、心肌缺血等。

10.有一過性類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類固醇糖尿病是指:內源性或者外源性糖皮質激素增多引起血糖升高,達到了糖尿病的標準(空腹血糖≥7mmol/L,或者,隨機血糖或糖負荷後2 h血糖≥11.1mmol/L)。
這裡的血糖值同樣是指:靜脈血漿的葡萄糖數值。

11.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患者或伴有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臨床狀態(如黑棘皮徵等)。

多囊卵巢綜合徵(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種生殖功能障礙與糖代謝異常並存的內分泌紊亂綜合徵,其中持續性無排卵、雄激素過多和胰島素抵抗是其重要特徵,是生育期婦女月經紊亂最常見的原因。

12.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和(或)抗抑鬱藥物治療和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

精神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抗抑鬱藥、鋰鹽,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例外)有誘發糖尿病的不良後果,尤其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如氯氮平、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齊拉西酮等。
他汀類藥物,如辛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長期服用有升高血糖的風險。

上述危險因素中,糖尿病前期病史和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如果不幸,你成為那個容易得糖尿病的人,該怎麼辦呢?

1.改變生活方式。

如管管嘴巴,讓飲食合理起來;不要久坐,讓身體動起來,減掉贅肉和小肚腩;戒菸限酒,等等。

2.定期篩查。

每年進行空腹血糖或任意點血糖篩查,其中空腹血糖篩查是簡單易行的方法,宜作為常規的篩查方法,但有漏診的可能性。如果空腹血糖≥6.1 mmol/L或任意點血糖≥7.8 mmol/L時,建議行OGTT(空腹血糖和糖負荷後2 h血糖)。

除了查血糖,每年還要查血壓、血脂、尿酸等,如果超標,要及時處置。

3.藥物干預。

對於糖尿病前期人群,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干預,使用二甲雙胍、a-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藥物(TZDs)、GLP-1受體激動劑以及減肥藥奧利司他等藥物,尤其是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比較常用。

但是,由於目前尚無充分的證據表明藥物干預具有長期療效,所以,只有在強化生活方式干預6個月效果不佳,且合併有其他危險因素的情況下,方可考慮藥物干預。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我是醫生。歡迎關注“漢中陶大夫”!也歡迎大家點贊、留言!


漢中陶大夫


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可能患有糖尿病,因為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樣的危險因素,雖然說有些因素是不可掌握的,諸如遺傳、年齡、妊娠期糖尿病史等,但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是因為平時的生活習慣造成的。

什麼人容易得糖尿病?

1,經常不吃早餐,飲食不規律。

2,經常吃米飯配紅燒肉、滷肉、燉菜汁泡大米飯,喜歡吃油膩快餐食物。

3,不喜歡剩菜,哪怕已經吃飽了,也強忍著將剩餘食物吃光。

4,喜歡吃甜食,飲料、蛋糕、糖類。

5,只要是看電影電視時,就喜歡吃東西,邊看邊吃。

6,生活、工作壓力過大,經常需要加班熬夜,需要通過大量進食和吸菸進行緩解。

7,沒時間、也不喜歡運動,平時活動量就不多,哪怕很近也不願意走路,而是選擇駕車。

8,飯量較大,喜歡吃主食和肉,而不是蔬菜。

9,身體虛弱,經常感冒發燒。

看完了這些,心裡是不是咯噔一下,感覺特別害怕,覺得自己全中,其實現今社會很多人的生活都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我國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要知道很多糖尿病患者其實並沒有家族遺傳史,也沒有過於肥胖,我國糖尿病患者約有1.18億,佔全世界27%,居全世界首位,全世界平均患病率8.8%,中國10.4%,全球未診斷糖尿病約為50%,中國63%(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解鈴還須繫鈴人,因為每個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很難有固定的藥物和食譜,管住嘴邁開腿才是真理!

再說點沒用的,其實就我個人感覺:人生很多事情都有平衡的,你之前的享受、放縱,總有還回來的時候,希望大家且吃且珍惜!


羅民教授


段醫生答疑在線🚀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前幾天我母親去診所查了個指尖血糖,發現6.7,雖然還不到糖尿病,但已經不正常了,嚇壞了,回去後多運動,吃蔬菜,1周後去檢查到了5.2。這就說明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甚至避免發生的疾病。

並不是說某些人一定會得糖尿病,而是有些人得糖尿病的概率很高,我們稱這類人群為“糖尿病高危人群”。那麼,我們怎麼識別這類人群呢。



一、哪些人屬於糖尿病高危人群

①體檢曾發現血糖高於正常範圍(空腹血糖≥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7.8),但是又達不到糖尿病的標準(空腹血糖<7.0,餐後兩小時血糖<11.1)。

②所有年齡超過40歲的人群。

③超重或肥胖人群,超重指體質指數≧24kg/㎡,(體質指數=體重kg÷身高m÷身高m ),肥胖指體質指數≥28。

④直系親屬中有得糖尿病的。

⑤懷孕期間有糖尿病,或者出生的新生兒為巨大兒(出生體重≧4kg) 的母親。

⑧已經發生過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⑨有其他影響血糖疾病,比如多囊卵巢綜合徵、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嚴重精神病和(或)長期接受抗抑鬱症藥物治療的患者。

⑩平時靜坐少運動的人群。



糖尿病高危人群應該怎麼做才能預防甚至避免糖尿病的發生?

(1)篩查血糖:

定期篩查空腹血糖和隨機血糖(任意時間的血糖,最好是餐後兩小時血糖這是血糖一般比較高),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如果只篩查空腹血糖,會遺漏病情。

當空腹血糖≥6.1或者隨機血糖≥7.8時,或者最開始就直接檢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能同時檢查空腹血糖和餐後兩小時血糖。

檢查血糖正常者,至少3年再篩查一次,其實,一年一次血糖檢查最好。

(2)平時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合理均衡飲食、 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並維持、適量的運動、低鹽飲食、戒菸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段醫生特別提醒:

(1)很多糖尿病高危人群可以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延緩糖尿病的發生時間,甚至能避免糖尿病的發生。

(2)希望大家能通過這篇文章,意識到糖尿病的正確預防,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識。


(3)“上醫治未病之病”,意思就是說好的醫生可以治療還沒有發生但是很可能會發生的疾病,這個觀念在糖尿病預防中能得到極大的體現。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大家好!我是心血管徐醫生,傳播正確的科普知識,為您的心血管健康保駕護航!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呢?徐醫生來為您解答。

年齡大於等於40歲;

有糖調節受損史;

有糖尿病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糖尿病;

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2250px,女性腰圍≥2125px),

不願意運動,常常靜坐生活方式的人;

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有分娩過巨大胎兒(出生體重≥4kg)的婦女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婦女;

此外, 以下人群也容易患糖尿病,應引起注意。

有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

血脂異常[HDL-C≤0.91mmol/l(≤35mg/dl)、TG≥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

有一過性類固醇糖尿病病史;

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

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和(或)抗抑鬱藥物治療的患者。

以上人群都比較容易患上糖尿病,有這些因素的人要特別注意預防和監測。

瞭解更多健康科普,就在”今日頭條“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心血管徐醫生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2015年發佈的第7版糖尿病地圖數據顯示,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約4.1億,而中國糖尿病人數位居首位,約有1.1億人。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狀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後期會有許多嚴重的併發症,比如失明、腳潰爛而截肢等。目前糖尿病不能根治,只能用藥物一直維持,對個人和社會都是非常大的經濟負擔!那麼,什麼樣的人容易得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呢?

1、胖子

有研究表面,糖尿病發生的危險性與肥胖呈正相關,BMI指數超過24 kg/m2(超重),甚至超過28 kg/m2(肥胖)、典型的腹部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肥胖程度越重,時間越長,越容易得糖尿病。同時,肥胖的人也容易高血壓高血脂等。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控制好自己的體重,保持良好的體型,不止是為了外貌好看,更重要是為了身體的健康。

2、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研究表面,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遠高於正常人,並且糖尿病發生的年齡一般也早於正常人。其中母親患糖尿病的遺傳傾向高於父親。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生活中更應該注重從鍛鍊、飲食各方面預防糖尿病。

3、缺乏體力活動的人

運動可以消耗熱量、脂肪,還能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所以,那些缺乏運動的人是糖尿病“瞄準”的對象。

4、有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的人

暴飲暴食或經常攝入高熱量食物,生活作息又不規律的人,易導致肥胖和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從而增加糖尿病發生的概率。

5、疾病和生活壓力大的人

疾病和生活壓力大的人精神容易緊張,身體較差,平時運動量往往又少,熱量消耗少,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身體各種臟器又開始逐漸老化,細胞功能逐漸衰退,容易患糖尿病。

6、煙槍

疾病和生活壓力大的人精神容易緊張,身體較差,平時運動量往往又少,熱量消耗少,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身體各種臟器又開始逐漸老化,細胞功能逐漸衰退,容易患糖尿病。

7、某些孕婦

(1)年齡超過30歲的高齡孕婦。

(2)肥胖,妊娠前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或者妊娠後盲目增加營養,進食過多,活動過少,體重增加太多的孕婦。

(3)直系親屬中已出現過妊娠糖尿病病人的孕婦。

(4)以往妊娠時曾出現妊娠糖尿病的孕婦。

(5)生育過巨大胎兒(體重大於8斤)的孕婦。


華絡健康


專科醫生為大家解答。做醫生好多年,見過太多人和事。

我曾經有一個老年女性病人,有20年糖尿病史,她有7個子女,有5個子女(4男1女)和她臉型、性格、語調相似,這5個子女都先後檢查出了糖尿病,因此直系親屬中有糖尿病的,得糖尿病的幾率會非常大。

門診見到女性病人,會問一問她的生育史,例如有沒有不育、死胎,或者巨大兒生育史,這樣的女性有血糖異常的會非常多。曾經有1個女病人,幾乎是懷一胎死一胎,3、4個了,才想起來查體,發現血糖很高,控制以後因宮內環境不好,年齡也偏大了,就再也沒有了自己的孩子。

肥胖人群得糖尿病的風險也比較大。現在不光50歲以上的成人,孩子肥胖發現糖尿病的也比較多。最近才診斷3個孩子,1個13歲,2個15歲,都是2型糖尿病。

另外長期喝酒的,服藥的,不愛鍛鍊的,工作壓力比較大的,這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查體,儘快儘早發現糖尿病,儘早干預。就像這石縫中的小草,儘早拔除,才不致影響機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