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广州美食,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

撩吃货


我是吃货小筑,一枚专注于烘焙的美食博主,很高兴与大家一起聊聊美食,共享美好生活!

说到广东美食,我第一个就会想到的是广东的早茶文化,我认识一个广东的朋友,他家就是开茶楼的,而且有好几家分店,他家已经是三代经营茶楼了,在一次闲聊中,他跟我介绍了当地的早茶文化,甚是有趣。

广东早茶是岭南民间饮食习俗。广东人饮早茶,有当早餐的,这种一般是工作节奏快的上班族,来的急走得早。而另一种除了满足饮食需求,更是当作消遣,呆的时间比较长,这种一般是退休的老年人,他们的空闲时间比较多,他们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甚至可能从早上茶馆开门坐到早茶“收档”。

广东人早上爱去茶楼喝茶,通常会点“一盅两点”,即泡上一壶茶,两样点心。早茶文化也体现了当地的社交文化,“请早茶”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无论是经济实惠的小茶馆,还是高档的茶楼,邀上三朋五友,喝喝茶,聊聊天,也是一种非常惬意的生活方式,慢生活,享受当下!

说起广东早茶,不得不说种类丰富,让人眼花缭乱的广式点心啦。无一不精致小巧、口感独特,难怪现在广式茶餐厅越来越收到大家的欢迎啦。

马蹄糕、叉烧包、虾饺、叉烧包、肠粉、糯米鸡、蒸排骨、奶黄包、马拉糕等这些有特色的广式点心,真的太多了,说着都要留口水了。

广东的特色菜肴,不得不说的要说自成一派的“粤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各具特色。无论是经典粤菜:白切鸡、红烧乳鸽、白灼虾、干炒牛河等,还是十大名菜:阿一鲍鱼、广州文昌鸡等,都是让人垂涎三尺,想想都太美味啦!真的想去这个爱吃的城市去大块朵颐哈。

广东人还特别喜欢煲汤,而且是作为必备的技能,这次在烘焙展,广州的烘焙厂商,在展会期间就在煲银耳汤,真的是一个会吃会煲汤的城市,和我这个吃货很合拍呢,难怪我的粉丝中最多的就是广东的哈!

广东人爱吃甜品,像双皮奶、杨枝甘露、杏仁豆腐、椰汁西米露等这些都是经典的广式甜品哈。说到这里,作为吃货的你们是不是心都飞到广东去了,要不下次我们一起结伴去广州吃吃吃吧~

伙伴们,如果让你为吃选择一个旅行目的地,你会选择哪里呢?你最爱哪一道特色美食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美食心得,晒出你的美食作品哟!

喜欢我的美食分享,就点赞、转发分享和关注来支持我吧!你的一赞一评都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哟!期待下次相约!


吃货小筑Vivi


我是吃货小筑,一枚专注于烘焙的美食博主,很高兴与大家一起聊聊美食,共享美好生活!

说到广东美食,我第一个就会想到的是广东的早茶文化,我认识一个广东的朋友,他家就是开茶楼的,而且有好几家分店,他家已经是三代经营茶楼了,在一次闲聊中,他跟我介绍了当地的早茶文化,甚是有趣。

广东早茶是岭南民间饮食习俗。广东人饮早茶,有当早餐的,这种一般是工作节奏快的上班族,来的急走得早。而另一种除了满足饮食需求,更是当作消遣,呆的时间比较长,这种一般是退休的老年人,他们的空闲时间比较多,他们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甚至可能从早上茶馆开门坐到早茶“收档”。

广东人早上爱去茶楼喝茶,通常会点“一盅两点”,即泡上一壶茶,两样点心。早茶文化也体现了当地的社交文化,“请早茶”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无论是经济实惠的小茶馆,还是高档的茶楼,邀上三朋五友,喝喝茶,聊聊天,也是一种非常惬意的生活方式,慢生活,享受当下!

说起广东早茶,不得不说种类丰富,让人眼花缭乱的广式点心啦。无一不精致小巧、口感独特,难怪现在广式茶餐厅越来越收到大家的欢迎啦。

马蹄糕、叉烧包、虾饺、叉烧包、肠粉、糯米鸡、蒸排骨、奶黄包、马拉糕等这些有特色的广式点心,真的太多了,说着都要留口水了。

广东的特色菜肴,不得不说的要说自成一派的“粤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各具特色。无论是经典粤菜:白切鸡、红烧乳鸽、白灼虾、干炒牛河等,还是十大名菜:阿一鲍鱼、广州文昌鸡等,都是让人垂涎三尺,想想都太美味啦!真的想去这个爱吃的城市去大块朵颐哈。

广东人还特别喜欢煲汤,而且是作为必备的技能,这次在烘焙展,广州的烘焙厂商,在展会期间就在煲银耳汤,真的是一个会吃会煲汤的城市,和我这个吃货很合拍呢,难怪我的粉丝中最多的就是广东的哈!

广东人爱吃甜品,像双皮奶、杨枝甘露、杏仁豆腐、椰汁西米露等这些都是经典的广式甜品哈。说到这里,作为吃货的你们是不是心都飞到广东去了,要不下次我们一起结伴去广州吃吃吃吧


一木红酒


说起广州美食,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芮至,我的回答是:说起广州美食,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艇仔粥。

很多人对广州的印象就是早茶文化,我那时候在广州其实很少去吃早餐。因为平常没时间,周末一般起不来那么早。有时候是晚上的时候去吃夜茶,我对茶点比较无感。现在很多茶点都是买的速冻食品,跟在超市买回来家里自己蒸的一样。

我在广州读书工作生活了几年时间,现在偶尔也会去广州吃东西,怀念一下青春时光。

学生时代消费水平比较低,但是也恰是那段时间,会去打卡广州的各个网红小吃店。


印象最深的就是黄埔古港的艇仔粥,2010年的时候,3块钱一碗。经济,实惠,料足,味香!但是现在再倒回去就很难吃当时的那种美味啦。


黄埔古港还有一个很出名的姜撞奶,但是对于我来说是黑暗料理。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好吃,每次路过都是很多人。但是我试了一次就怕了,吃了一口发现完全吃不下。


其他的广州美食跟我现在的城市有的差不多,所以也不是特别怀念。这两个特别有印象。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有不同的意见欢迎评论交流!


芮至爱美食


说到广东美食,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叉烧包、云吞和肠粉。

在广州待过半年,刚到的时候,去吃早饭,看到价目表上有写云吞面和云吞。

没吃过,想尝个新鲜,所以就点了。东西一上,傻眼了,原来就是我们所说的馄饨啊,云吞面就是馄饨和面的组合,这个你知道了吗,哈哈😄

还有就是肠粉,早餐店几乎每个店都有,一块铁板,一个铲子,一桶米糊,就可以做了,不过我吃的次数不多,口味种类很多。

最后是叉烧包,这个是看了很多港剧,里面说到叉烧包,才印象深刻的一个美食,叉烧包偏甜,我不太喜欢吃。


对于广东美食的记忆就这些了,谢谢

老谭大厨成长记vlog,给你最快最简单的美食分享,喜欢这样的美食关注我吧,我会给你最喜欢的美食,谢谢大家的支持


老谭大厨成长记vlog


说到广东美食,让我马上想到的其实有蛮多的,毕竟“食在广州、厨出凤城”这句话也是有着极高的名气。本篇就简单地来说让我印象深刻的那道经典的广式美食吧!

广东菜(粤菜)的三大分类:广州菜、东江菜、潮州菜

广东菜也就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的粤菜,根据地域又被分为三个大类别,即广州菜、东江菜和潮州菜。

广州菜(广府菜)

广州菜又被称为广府菜,是粤菜里最具有代表性的类别,如果再细分,东莞、顺德、中山等地的菜我经常也是属于广州菜的。其特点在于食材和味道,选材丰富多样,对原料的要求高;口味方面则讲究保持食材的原味,清爽注重鲜嫩。再就是广州菜的调味品,一般很少会用到辣椒,而是搭配适宜的姜葱蒜做为简单的料头来进行烹饪,其他的调味品也相对比较丰富,使食材更为突显多样性,如酸甜苦辣咸鲜一一尝尽。

豉汁蒸排骨

比如豉汁蒸排骨就是广州菜的代表之一,它以精选的小排骨搭配咸香的豆豉做为主要食材,做法快速而又简单,直接蒸食即可,口感咸香且又清爽。而这道菜品不仅可以做为单点,在广式早茶或是煲仔饭里也很常见。
其实这款豉汁蒸排骨最讲究的是里面的豉汁了,它选用豆豉,搭配葱、姜、蒜、陈皮、紫苏叶等,再搭配生抽、老抽、蚝油、麻油、糖、胡椒粉等等多种调味品进行制作。

其实除了豉汁蒸排骨,广府菜里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挺多,比如广州菜里的文昌鸡、老火靓汤,还有东莞菜里的道滘肉丸粥、顺德菜里的大良野鸡卷等。


天使美食探店


作为一个在广州生活了7年的人,这个问题我还是有些个人的见解的。广州美食真的是太多了,一看到这个问题,我脑中就蹦出了很多食物,想想都流口水。

1、牛杂煲

说实话,我对牛杂煲是情有独钟的,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去吃一次。我吃过很多家的牛杂煲,最爱的就是牛小灶牛杂煲,他家的牛杂软烂,萝卜也是清爽入味。汤汁浓郁,再搭配上我最爱的炸腐竹和面筋。真的是一绝。

2、早茶点心

来广州不得不吃的就是早茶,虽然是叫早茶,但是从早上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都能吃到。必点的有虾饺、干炒牛河、红米肠、豉汁凤爪。慢慢品着茶,吃着点心。享受大城市中的慢生活。

3、潮汕牛肉火锅

本人最爱的火锅不是四川、重庆的火锅,而是潮汕牛肉火锅。锅底只用牛骨清汤和白萝卜,更有利于尝出牛肉本来的味道。蘸料一定要有潮汕的沙茶酱,这样才能更凸显肉质的鲜美。而广州最火的一家应该就是八合里海记了,每次去基本都要排1个多小时。

作为一个不是在吃,就是在寻找美食路上的人。广州真的是美食的天堂,但是确实减肥人的地狱。我完全无法抵挡住诱惑呀。

关注我,分享更多美食路上的故事。


热爱生活的大壮


说到广东最深刻的美食,在老广的心目中,脑海首先浮现的一定会是肠粉。

清晨的广东,无论是高级的茶楼还是街头的小摊中,在薄雾般的蒸气笼罩下,排队等肠粉的人们总是形成一条长龙。

这种传统美食起初源于是唐代的油味糍,在广东罗定,由惠能、惠积无意创造的。但当时还没有叫做肠粉,直到在乾隆皇帝游江南时,说它有点像猪肠子,才赐名肠粉。

一般肠粉按流派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布拉肠粉,制作很简单,在大网筛子上铺一块白布,将磨好的米浆浇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馅料,卷成猪肠形,置于盘上,淋上熟花生油、生抽、辣酱便可食用。

传统布拉肠粉品尝以馅料为主,肠粉浆大部分是使用粘米粉再添加澄面、粟粉和生粉,各种粉的比例不同,导致肠粉的口感便各有不同,或者弹牙,又或者香糯。

另一种是抽屉式肠粉,用抽屉式蒸锅蒸煮,肠粉浆是使用纯米浆做成,品尝的重点在于肠粉粉质和酱汁调料的味道。

但现在,为了适应现代人口味,抽屉式肠粉也作出了改良,也加上了各种馅料,馅料由猪肉、牛肉、虾仁、猪肝到咸蛋、鸡蛋都有。做出的肠粉不单馅好,粉质也好。

对于肠粉的味道要求,各地有各地的习惯,各人有各人的口味。或咸或甜,随人心意。但大多好的味道都不在高级餐厅,只藏于闹市中。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认为最好吃的肠粉。它们大都会一直隐身于老城区的陋巷里面。说起它的名字,人们也大约都说不出来,但一说起位置,就便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都会说:“原来是它”。

“原来是它”的味道,也许就是最好的味道。





木子罗食记


广州,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其地区特色美食小吃种类之多,饮食文化文明中外,所谓食在广州。下面给大家推荐地区特色美食:

西关肠粉

西关肠粉又称广州肠粉,肠粉入口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西关拉肠都是布拉肠,是最地道的老广州风味。铁皮箱子拉出的肠粉,滑溜,但细嫩而言,比布拉肠粉差远了。“白如玉,薄如纸,爽滑微韧,味道鲜美”是很多人对布拉肠的评价。布拉肠粉有鱼片、瘦肉、鲜虾、鸡蛋等不同的馅料。刚上桌散发着阵阵豉油香味和虾香的拉肠,米白色的肠粉非常滑,薄薄的肠粉中隐约可见其中包裹的鲜虾。放入口后,既能吃到肠粉的薄滑,又能尝到虾仁的香嫩。



叉烧包

叉烧包以切成小块的叉烧,加入蚝油等调味成为馅料,外面以面粉包裹,放在蒸笼内蒸熟而成。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包皮蒸熟後软滑刚好,稍为裂开露出叉烧馅料,渗发出阵阵叉烧的香味。



萝卜牛腩

萝卜牛腩是广东省广州地区有名的传统小吃,以白萝卜、新鲜牛腩,配以佐料长时间炖制而成,只要保证牛肉不被炖碎 炖得越久越入味、越好吃。在一些繁华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萝卜牛腩的清香飘满街。在街上,你会常见到端着碗吃着萝卜牛腩逛街的人,特别是少男少女们。



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喜欢我的记得点赞转发分享,感谢观看。谢谢大家!!!


三只小羊0529


烧味丶顺德鱼宴丶生滚粥



簇簇梧桐幡动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去过广东呢,对于个外省的吃货来说,如果要说第一个想到,便是禾虫。为什么是禾虫呢,因为我们这里不吃它了,一是好奇,二是看资料中看到广东人将它奉为珍馐。

老广们食禾虫的历史早有《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过记载:禾虫,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

禾虫是什么,怎么得到它?

每年农历三四月和农历八九月,也就是春秋两季,在珠三角一带会有一种特殊的食材成为餐桌上的珍馐,它就是生长于咸淡水交界处的稻田和淤泥之中的禾虫。说它是虫但它并不是虫,它的学名是疣吻沙蚕,属环节动物门沙蚕科。因为它经常出没在乡间禾田里,以禾根为食物,每年又恰逢广东早晚,两造水稻孕穗扬花时破土而出,故得“禾虫”之名。


长得像毛毛虫的禾虫,虫身金黄或红杂绿,虫身丰腴饱满,因为一年很短暂的食用期限,甚至于珠三角一带流传着“千金难买禾虫季”这样的美誉,以此来说明禾虫的难得和美味。

因为禾虫还衍生了一种以捕捉禾虫为职业的捕虫人。每年三、四、五、八、九、十月的农历初一前、十五后潮水涨的晚上,禾虫开始快速游动或繁殖,此时也是捕虫人最忙碌的季节。要等到大量的禾虫并非易事,一般要在天气、水温条件配合的情况下,禾虫才会大量离开禾根,随水位上涨,成群结队、密密麻麻地浮游在水面上。禾虫生性怕光,一般在晚上才会大量出没。因此,在闷热天气与潮水适当的日子,捕虫者于傍晚在河涌或滩涂的出口处架设网具,涨潮时,放水进滩,退潮时禾虫便随水“自投罗网”。这时,就要抓紧时机起网收虫。


极品禾虫要在什么时候才有?

虽一年出两季,深谙食禾虫之道的老广们知道,想要吃到极品禾虫一定要等到农历八九月的,此时出水的禾虫是晚造虫,被称为“金花虫”,养足了肥膘,体肥浆满,那些禾虫的拥趸者们每年等到此时最雀跃了,新鲜饱满的禾虫飞水之后可炒食,最常见的就是禾虫蒸蛋这样的作法,将禾虫剪碎,与生鸡蛋、肥肉丁、葱姜盐在、胡椒粉等调料一并放入瓦钵中蒸而食之。

禾虫怎么吃?

老广们将禾虫晾晒于芭蕉叶之上,在暴晒下,怕阳光的禾虫便蜷缩成团,最后被晒成禾虫饼,吃它的时候最简单,如同蒸食腊味一样将晒干的禾虫与米饭同蒸,然后再撒上葱花,米饭奇香,软糯清甜。

另外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禾虫吃法,就是在天气晴好时将禾虫灼熟晒干,与腌菜混成禾虫酱成下饭菜,将这样的乡野之食存于罐中,于粗茶淡饭的寻常之中慢慢回味。

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老广们嗜之如命的禾虫数量在锐减,禾虫变得越来越稀有珍贵,价格也在逐年走高,于是乎更显珍贵难得了。食客若想来一盘体相好,丰腴饱满的禾虫来解馋则完全要靠运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