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在时光里的南山啊……


流逝在时光里的南山啊……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原址被叫做南山的。如今的晋华宫矿总是会听到有晨练的人说:哦,绕南山跑了一圈!或是说:是啊,到南山溜了一圈,花儿都开了,可好看呐!


流逝在时光里的南山啊……

人们对于南山的改变最初本是不以为然的—南山么,还是很熟悉的,这个地方的每一个沟沟坎坎,都是典型的黄土高原被雨水冲出来的纵横错落的每个角落,随地势的高低修建着各式各样的房子,或高大豁朗或矮小逼仄也没个定数,当初修建房屋的人肯定不会想到什么规划方案之类,看着地形合适,男人或是女人用铁锹画出房子的大体轮廓,随后夫妻俩带着孩子边打地基边准备材料,也不外是附近起些石头或就地取材托些土坯晾晒干了,很费时费工的活儿,一切准备就绪后,男人抽出两天休息,邀朋友同事邻里亲戚来迅速砌墙,然后响炮炸糕上梁,以后这就是他们的家了。这里的房子不论是石头还是土坯的,多是用黄泥摸就,砖瓦房极少,屋顶多是厚厚炭渣混少量水泥细细的敲打结实了,所以呈黑色,据说这样的屋顶是防水保暖的。有些讲究的人家会在院子的墙头挂层薄薄的水泥,载上各种形状的细碎玻璃用以防盗。这里的路更是没道理可讲,明明看着挺宽挺平整的一条路,可走着走着路的尽头却是一扇门;看着弯弯延延似有似无的一条小道,却是贯通了整个小街。转过不知几道弯会有个水管,每日里定时放水;附近的一条小沟成了天然的垃圾场,免不得春日污水消融或雨天风日里让人埋怨几声。

后来南山要建矿山公园了!

南山的棚户区改造进行的很快,人们都搬走了,房子也拆了!

有人忍不住好奇,悄悄问,答曰:灰迷触眼的还没看头的呐!


流逝在时光里的南山啊……

到云冈去转,抬头看向南山,山顶已经巍巍的竖立着“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几个大字,很让人臆想不断,会是什么样子的呐?


流逝在时光里的南山啊……

听说矿山公园快开园迎宾客了,最激动的莫过于中老年妇女同志们!特别是那些六七十岁的大娘们,呼朋唤友拉帮结对的租个三轮车郑重其事去南山公园参观。都说是在矿上极少看到就这样大大方方栽种在园子里的这么多品种的花儿呐。各种颜色的月季花壮硕肥美,全不是家里那珠小心翼翼护着却瘦骨伶仃的样子;波斯菊迎风摇曳出柔美的身姿,各色蜀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接地气的虞美人,百日草、矮牵牛、石竹、串红、万寿菊让女人们不时惊呼,也让矿山公园各处正在忙碌着收尾工作的男人们嘴角弯了起来,故作不屑的的相互嘀咕:少见多怪!

流逝在时光里的南山啊……

不经意间抬头远望,花间树缝中,云冈石窟山顶寂寞苍凉的烽燧带着历史的烟云缓缓袭来。


流逝在时光里的南山啊……


流逝在时光里的南山啊……

站在望佛台上,云冈石窟近在眼前。一千五百多年前,北魏文成帝的御马咬住高僧昙曜的衣角止步不前,成就了云冈石窟历经千百年的大气辉煌。据说开凿石窟的工匠最多时达十几万人,文成帝曾几次亲临视察建造情况,开凿时间大约持续了近百年……


流逝在时光里的南山啊……


流逝在时光里的南山啊……

当时,这里应该很是繁华吧。南山与石窟仅一水之隔,黄土层厚实,土质肥沃,应该是工匠们首选的驻地。鲁班窑据说那是工匠们的住所,离南山不远处的西边,三间石窟坍塌了多半间,只有中间石窟的门楣上有些花纹,一间石窟中有几身佛像,却都已经漫漶不清,几不可辨了。出了鲁班窑石窟沿着铁路向东走不多远就是南山,也就是如今的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了。住在南山的工匠们是如何过十里河到云冈石窟去工作的呐?十里河也叫武周川,,据考证武周川水流湍急,在石窟前有文物专家清理出的武周川遗迹可证,那时南山与云冈之间有条钢索桥,是连接云冈和南山最近就简便的路,几条钢索架在十里河两旁,钢索上铺着的木板因风吹日晒有些塌落了,透过缺失木板的缝隙,清澈的河水欢快地一路向东,随着矿山公园的建设,这个桥也一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橡皮坝拦着污浊的河水,倒是两岸的芦苇丛绿意盈盈,有些可爱。


流逝在时光里的南山啊……

这里的天气最是爽快,冬天北风吹来犹如小刀细细刮过脸颊,冰得刺骨冷的痛快;夏天不是很炎热,或许也有几日意思着热一下,但是晚上必然是凉爽的;春天的风很热情,会吹开河冰,吹绿了树木和大地;秋高气爽的日子似乎不是很多,很是宜人;当然会有冬日寒潮风雪交加和夏日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的时候。就如同这里的男人:热情爽朗爱憎分明,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脾气来时也是怒发冲冠,挥拳就上的。他们和当初云冈石窟的建设者一样,为了这片土地挥洒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和汗水。

流逝在时光里的南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