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解读疫情期间各地房地产成交数据?


春节和疫情导致的市场速冻在近期明显回升


据诸葛找房统计,2020年2月25日,监测9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325套,环比昨日上涨14.13%。深圳、成都、济南、宁波、大连城市日成交量创新高。从每日交易量走势来看,绝大多数城市交易量快速恢复,基本处于过去一个月的高点。


如何正确解读疫情期间各地房地产成交数据?

数据来源:各地住建委、房管局;整理:诸葛找房


憋了一个多月的房地产市场,大家都希望看到好消息。建诚晟业作为持续关注房地产行业的一员,当然也希望疫情赶紧结束,社会和经济秩序早日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春节以来的数据太短,前期交易量在春节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速冻,现在只是恢复性增长,我们解读数据不能只看“环比”。另一方面,房地产与股市(交易频繁,对象无异质性,价格可比性大)不同,要得到准确的结论,需要更全面深入的解读。


以下是我们看待数据的基本逻辑:


指标分析要在了解统计方式基础上进行,弄清指标的内在含义和潜在滞后性。

比如大家近期每天刷屏的新冠疫情确诊病例数,每一个病例,都有“感染——潜伏——发病——就诊——确诊——治疗”等多个流程,因此从技术上讲,新增病例数滞后于疫情扩散情况约1-2周,疑似病例数甚至发热发烧病例数(代表潜在的疑似和确诊病例)的下降对判断疫情更为关键(政府部门和医疗体系能够比我们更早看到疫情的防控情况)。


同样,新房交易数据的产生(大家看到)只是个结果,涉及开发商推盘——认购——购房资格审核(部分城市)——签约——备案等多个流程,可能滞后1-3周不等。因此,新房交易数据也存在明显的滞后,不能简单夸大其代表意义,特别是少数楼盘带动的交易量明显跳升。应当从新推盘的认购率或二手房看房、交易数等更具前瞻性的指标来观察,可能更能把握市场趋势。


其次,前期市场受春节和疫情影响进入冰冻期,多数城市交易量几乎为零,现在只是恢复性增长,

需要把数据跟节前或去年同期的正常水平比较,才能判断现在的热度(比如正常交易量为100,疫情期间下降到5,降幅达95%,现在恢复到20,增长3倍,但仅为正常水平的20%,降幅为80%)。


如何正确解读疫情期间各地房地产成交数据?


根据建诚晟业的统计,以春节为界限,往年交易量一般从初七开始恢复,一周(元宵节)左右即恢复正常,2018年元宵节甚至已超过节前一周的高点。2020年2月7日(正月十四),20个城市成交总量仅为0.11万平米,春节后一周日均成交0.23万平米,较春节前七日均值大跌99%,而2018和2019年同期降幅为2%和33%。

还有一类数据(信息) 需要注意。房地产行业从业者经常会接触到单个楼盘的实际成交数据,比如某高价楼盘的购房者(前几天很多公众号报道的,北京某客户全款买了一套4000多万房子,实际上早在去年底该客户就已经到访该项目,近期疫情加速其购房决策)。建诚晟业认为,近期开发商促销打折力度有所增强,在金融政策放松预期强烈的大背景下,少数购房者加速购房决策实属正常。


个案是观察市场热度的重要信息,但不可只依赖这些信息。要管中窥豹,但不能一叶障目,趋势研判应当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才能做的更准确。即使是市场最低迷的时候,总有购房者要买房或者想买房,这是房地产市场长期向好的动力。


相关研究:截止目前,我们已完成八篇疫情相关研究报告,覆盖总体影响、区域差异、政策放松、开复工、地方政策放松、恒大75折和线上营销等主题,详情点击如下链接。


建诚晟业看疫情(二):四大区域看疫情对地产影响,一季度销售下降近四成,全年平均下降7.9% 

建诚晟业看疫情(三):疫情胶着,中央可能放松房地产调控么?

建诚晟业看疫情(七):金钱永不眠,京沪地王之火或可燎更多城市之原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研究成果,请扫码关注公众号:


建诚晟业,下设建和城研究中心,由多位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拥有十年以上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发起成立,广泛开展建筑与城市等相关领域研究,为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购房者和投资人等提供地产研究咨询、投融资并购、财务顾问等服务。


针对房地产企业、金融投资机构在战略布局、投融研判等层面的相关需求,提供研究报告、专家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明晰公司外部环境,把握市场趋势,合理制定公司战略和投资决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挖掘市场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