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下的生活:觀人文紀錄片《極地》第一集 鹽湖女神的饋贈

大漠荒原,這世界是屬於你一個人的,見慣大城市的人來人往,你一定會喜歡這裡的寧靜和空曠。

果加村,海拔4800米,這裡有最好的鹽湖。春季,乾燥少雨,馱鹽隊每年都要去一趟鹽湖,他們的眼裡,鹽湖是有生命的,鹽湖女神是他們心中供奉的神靈。藏民的心中對大自然都懷有一顆敬畏的心。

口罩下的生活:觀人文紀錄片《極地》第一集 鹽湖女神的饋贈


每一年都要趕著犛牛組織一次馱鹽,鹽隊都必須是男性,只有男性才是對女神的最高的敬意。老人是這裡最德高望重和有經驗的領隊。這次,老人的小孫子也一定要跟隨馱鹽隊一起去尋找食鹽。

在尋找食鹽的過程中,路途遙遠,一路上餐風露宿,凡是除了死以外,所有的苦難都要經歷,會遇上狼、熊,會遇上暴風雪。走到哪裡,帳篷就是流動的家園。糌粑是藏民最好的食物,一路上鹽隊每一天都有固定的食物分量。糌粑攜帶方便,在野外拿開水一泡,在碗裡用手捏捏,就可以直接吃。糌粑的能量非常高,糌粑和酥油是最佳拍檔。

口罩下的生活:觀人文紀錄片《極地》第一集 鹽湖女神的饋贈

每一位隊員都必須遵守隊規,連小孫子也不例外,如果鹽湖女神生氣了,那就取不到鹽。老人打趣的告誡小孫子:“犯錯一次,拔一次體毛;犯錯二次,拔二次體毛;犯錯三次,在屁股上掛石頭跑。”

一路上路過的鹽湖有很多,但都沒有理想的好鹽。只有 海拔越高,鹽湖的鹽才越好。風雪總會在呼吸間形成。不知道馱隊趕著犛牛走了多少天,空空查卡鹽湖是老人們找到最好的食鹽,海拔5200米,接近生命的極限,這樣的荒原不適合人類生存。

口罩下的生活:觀人文紀錄片《極地》第一集 鹽湖女神的饋贈

然隊每天都要舉行煨桑儀式,乞求神靈的保佑。

影片中,藏民敲鹽塊時,聲音的渲染,在那高海拔的鹽湖邊,那是空氣稀薄時生命的極限,一呼一吸的聲音在自己的耳畔迴響,或許去過高原徒步的戶外人,一定有過這樣深切的體會。

什麼才是好鹽,這就是平時我們放進茶裡的每日所吃的鹽。老人說“不能浪費,浪費女神會生氣的”,“鹽很少,我們不能全部拿走,還會有很多人過來,如果我們都拿走了,別人就沒有了,人不可以貪得無厭。”老人的話讓我雖然起敬,對大自然取捨有度,才能讓我們人類生生不息。

口罩下的生活:觀人文紀錄片《極地》第一集 鹽湖女神的饋贈


老人用針在辮子上磨三下,“感謝鹽湖女神讓我的鹽袋裝滿鹽”,然後再開始在裝滿鹽的麻袋上紮好口子,為了讓回去的途中讓一粒鹽都不能掉下,那是對大自然饋贈的浪費。

最後,藏民唱起嘹亮的藏族民歌,感謝鹽湖女神給我們世世代代的生命得以延續,一起回到遙遠的故鄉,乞求明年還可以繼續來挖鹽。歌聲在廣闊的鹽湖上空迴盪,清澈悠揚。

臨走之時,在堅硬的鹽鹼地上豎起木樁,掛上潔白的哈達和五彩經幡,用最好的青稞酒和食物敬獻女神,感謝女神把最好的寶貝給了我們,給了我們世代以生命。

裝滿鹽的馱隊啟程,隊員們向空中揚起風馬,片片風馬在空中飛舞,乞求一路順風,安全回到遙遠的故鄉。


口罩下的生活:觀人文紀錄片《極地》第一集 鹽湖女神的饋贈


生命就像落山的太陽,回家的人就像大山的影子,只要是個男人,沒有馱過鹽,沒有走過鹽路,就和女人沒有區別。男人要有存在的價值,那就是家和女人的依靠。


口罩下的生活:觀人文紀錄片《極地》第一集 鹽湖女神的饋贈

第一次開始嘗試記錄影片,因為喜歡徒步高原,對高原有一種特別的喜歡,藏族的文化和高原空靈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