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書法中的“匠氣”?為何文人墨客厭惡“匠氣”?

路南海


現在無論哪個行業都在討論“工匠精神”,這是一種對於工作、事業、愛好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一種鑽研的敬業精神,非常值得提倡。而在書法界,書法家卻對“匠氣”卻棄之如敝屣,“匠氣”和“工匠精神”是一回事嗎?二者有什麼區別?

“匠氣”和“匠心”不同

匠字最初的含義就是木匠,後來延伸到有一門手藝的人,比如剃頭匠、畫匠、泥瓦匠等等,同時它還有另一個含義,有巧妙的意思,比如成語匠心獨造,作為形容詞,它還表示某人有熟練的技能,匠氣就是屬於第三種。


書法裡的“氣”是對於一幅書法作品的直觀感覺,比如書卷氣、金石氣等等,“匠氣”指的是給人一種呆板、統一、千篇一律感覺的作品。

所以,同樣帶一個“匠”字,二者在書法裡的意思卻截然不同,“匠心”指的是巧妙的處理書法的章法、結構、用筆,而“匠氣”則是指的千篇一律、毫無變化的作品,通常會和“俗”聯繫在一起。


書法家,尤其是文人書法家非常討厭千篇一律的作品,他們思想活躍、思維開闊,需要找到一種更為自由、變化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來表達自己,不喜歡中規中矩,所以生怕自己的字變得“匠氣”、庸俗了。

匠心就是指的工匠精神

匠心其實就是指的就是工匠精神,既要精益求精、不斷的堅持和鑽研,又要把事情做的巧妙、漂亮。二者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當今提倡的工匠精神就是古人的“匠心”。


書法家要有匠心而不可有匠氣

書法家臨摹字帖、進行書法創作要保持工匠精神,精工細作、仔細研究,但同時也要把字寫活,寫出精氣神來,切忌呆板無生機。


不二齋


匠氣,彷彿青樓女子口中的“我不要”,彷彿貪官嘴中的“我不收”,彷彿詩人畫家書法家筆下的“我不俗”!

網絡時代真好,哪怕牽出來一頭驢,它都能知道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無距,是意境,是神韻,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第六感。

所以,甭管自己的水平是不是低到十八層地獄,儘管說什麼“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吧,保準能讓外行人高看你一毫米!

過嘴癮,誰特麼不會?

都在吵吵藝術不能有匠氣,可是我看了這麼多現代書法繪畫詩詞,怎麼全是匠氣洶湧如李白詩裡的黃河?

所謂匠氣,就是不自然。彷彿人工雕刻的假山亭榭,自然不能與自然景色相提並論。匠氣,就是精雕細琢,彷彿每一個字都要有所來歷,有所法度,在佈局,筆劃,留白,粗細、繁簡之間仔細謀劃,然後落筆。

可是,匠氣,真有那麼可恥麼?有那麼惡庸麼?弄得彷彿如落水狗一般人人喊打,彷彿這些人的作品都沒有匠氣一般。

沒有匠氣,何來匠心?

匠氣是一種很高超的技藝表現,它代表著認真,苛刻,務實,細緻,所以這個匠氣反而是一種難得的品質。因為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在枯燥,單調,無聊中日復一日地反覆錘打,沉澱。

一個沒有匠氣的創作者,不配是一個創作者。

一個口口聲聲不要匠氣的創作者,一定是一個技術低劣的大騙紙。

沒有匠氣的人,整個中國歷史也不會超過十個人,怎麼現在這些人的牛逼可以吹得這麼高,不怕掉下來摔出屎麼?

我藉著今日頭條的這個問答,鄭重而飽含熱情地


亦有所思


“匠氣”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針對某種製作上的一種感觀效果的描述,即工匠們對工藝器具及樓宇建築上進行的雕鑿、堆砌,所顯示出來的感觀效果。

用在書法上,“匠氣”的意思應該可以簡單的認為是書法家們通過各種技法的運用所創作出來的書法作品顯示出來的效果。也就是說,“匠氣”一詞並沒有對書法家本身具有貶義,之所以被文人墨客厭惡,是因為“匠氣”的書法作品通常比較呆板、比較標準化、不夠生動、靈動。

文人墨客心目中的書法應該如何呢?

  1. 首先格調必須要高,寧願脫離群眾也不能失去格調。所以說傅山才會說“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而“匠氣”的書法格調是不足的,雖然說“匠氣”的書法技法上也無可挑剔,可是其千字一面,每個字的發揮空間非常的小,並且缺少變化,一幅書法作品還未寫就已經可以知道其樣貌,談何格調?

  2. 書法必須能夠承載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記得以前還未有手機的年代,大家收到信件的時候,看到上面熟悉的筆跡,見字就如同見到了寄信之人,寄信方的思想感情通過文字以及字跡多重的向我們傳達意思。現如今大家很少寫信件了,微信上面一條條信息雖然拉近了地域間的距離,卻疏遠了大家的關係,以前的信件是溫暖的,現如今的微信信息卻是冰冷的。書法作品與之相同,我們寫出的書法作品如果都像打印出來的工整,一絲不苟,確實給人美感,讓人看著舒服,但是其缺少個性,缺少思想感情,這樣的書法是冰冷的,沒有思想沒有生命的,這也是“匠氣”書法特點,文人墨客對此十分厭惡。

  3. 書法創作過程也十分重要。還記得著名歌星周杰倫說過一句話:你在打籃球的時候,投籃可以不準,籃球可以不進框,但是姿勢一定要帥。我們書法雖然是以作品來表現,但是通過作品我們其實能夠感知創作者的創作狀態,是否精氣十足,還是萎靡不振,有些書法者寫字的時候十分謹慎,喜歡枕碗寫,雖然達到了穩定的效果,但是缺失了精氣,沒有了活力,寫出來的作品往往生動不足,刻板呆滯。書法家曾翔的作品可能爭議比較大,特別是其創作的過程都是又吼又跳的,被許多同行批評為“小丑”,但是認真看過他的書法作品的網友能夠發現,其作品風格可能並非你喜歡的,但其透過紙面傳達出的熱情和奔放是那些枕碗書法作品無法達到的。

“匠氣“這個詞語被用來形容書法家,是對這個書法家技法上的肯定,但卻降低了其書法的價值,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我們初級階段應該以“匠氣“為目標,將自己的書法技法達到一定的高度,但是要時刻謹記,勿要深陷其中,要能進能出,等到你脫去“匠氣“,你的書法可成。


歡迎網友們評論區留下你對“匠氣“的理解,我們一起討論,同時喜歡書法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的賬號,我們一同進步。


名廬書社許高鑑



我所理解的匠氣,其實就是作者自以為是的所謂別出心裁,不倫不類。

這種所謂的匠氣,其實何止於書法界,哪裡都有,不過是文化圈更甚,書法更甚,如此而已。

一個人經常寫字,自然會有自己的一些經驗套路,日積月累,這個寫法就成了習慣,也成了這個人的招牌。比如我們看王羲之柳公權,一打眼就知道哪個是王羲之的,哪個是柳公權的──沒辦法,兩個人的風格實在懸然殊途,不在一個路子上啊。

但這兩個人,這兩個史上赫赫有名的法書大家,開宗立派的泰斗級人物,卻沒有多少匠氣讓我們詬病,苛責。反倒是那些自以為寫有所成者,經常炮製一些約定俗成的所謂既定法則,並以此為遵循,告誡他人務必遵循此徑,不得有誤。他的實踐就成了金科玉律,至理名言,他人不得違拗。

我個人理解的書法,重在肆意揮灑不落窠臼。要麼銜枚疾走暴風驟雨,筆下驚風霹靂,展顏之間一揮而就,大氣磅礴,絕無俗韻;要麼精雕細琢,屏息凝神,運腕於氣血之間,精益求精之刻纖毫畢現,出神入化。

但我輩卻實現不了這樣的書寫,就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匠氣太重,刻板而僵化,循規而蹈矩,總在不經意間,參雜進自我意識深處的刻意雕琢。凡是書法或文藝上小有成就,取得一些聲名者,都喜歡自我禁閉在自己的認知衚衕裡,任由自我主張自由主宰,他們才是一群最大匠氣的製造者、推廣者。

並波及到了很多愛好者,追隨者。

匠氣,就是對陳規陋習的最大守護,不自思突破自我,反而更加禁錮自我。就像當今某某所謂的書法名家,總是一個筆觸一個撇捺,寫出來千篇一律、絕無旁逸的字跡,反倒徹底禁錮了人們的創作思緒,也成了最為可笑的最大笑柄。




龍吟148119260


匠氣者,刀砍斧鑿的匠人痕跡明顯也。在書法領域,是指把字寫僵了、寫死了、毫無生機。

一幅合格的作品,要自然脫俗清新和生機盎然,整幅作品無論是墨的乾溼濃淡還是用筆的徐疾,以及字與字之間的呼應、大小等都應該恰如其分合情合理。

假如我們把每一個都寫得很工整,大小一樣,墨色沒有變化,這幅作品就被寫僵寫死了,只能說你會寫字。

還有一種明顯的匠氣或稱為江湖氣,這種人往往在寫字的時候加進去一些肢體語言,邊寫邊吼叫、跺腳、搖頭擺尾,還有就是人為臆造一些沒有來路的誇張筆畫等,這些都是不可取和應該被人唾棄的東西。

書法就是好好的寫字,儘可能的把字寫出傳統的味道,寫出自己的真性情,寫出符合大眾審美的標準。

明清時期的館閣體其實也帶有明顯的匠氣,館閣體就如同後來的仿宋體和今天的印刷體,適用於國家行文、公告、編書、記錄等,館閣體就是要把每一個字都寫到規規矩矩清清楚楚,但館閣體用到書法作品裡就顯得呆板、無趣和了無生機。


惟生


匠氣是因為牽強附會而創作出來的書法作品而顯現的氣息,大多是由於作者筆墨功底不深,涉獵狹窄,名利心強(為了討好觀眾而注重形式和外表來雕琢勾畫出來的作品)。

具有匠氣的書法是經不起推敲和欣賞的,往往看幾眼就沒有興趣繼續往下看了,但是高雅的書法則百看不厭,每次欣賞都會有新的感受和收穫。


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大都厭惡匠氣書法作品,他們崇尚高雅,因為匠氣的弊端是背離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他們追求的是一種不可複製、難以言傳、妙趣無窮的理想境界。







國墨書畫


不但書法中有“匠氣”的說法,其實藝術領域都有這個說法,所謂的“匠氣”就是指因循守舊缺少靈性變化的意思,說白了就是象從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一樣,齊唰唰的雖然整齊,但缺乏創造性,或者說沒有個性。

但所謂的創造性和個性,也不是可以隨便來的,個性是在傳承的基礎上重新賦予的靈性創作,首先要求的是對傳統的充分繼承和尊重,先要把共性基礎打好,然後才談得上個性,意思是講要把傳統基礎爛熟於胸,可以做到揮灑自如,與傳統合而為一,這時才有可機會熟能生巧,自然的流露出一股靈氣。象現在各類“家”們所搞的什麼“噴書”、“射書”等,這可不是什麼創造性,這只是笑料而已。

沒有傳統基礎,完全靠怪異的形式來搏人眼球,這是小丑行徑,是笑料,但是若是隻有繼承,沒有創造,那就是“匠氣”了,舉一個例子,比如雕塑,學雕塑得先從基本功做起,練手法、刀法,瞭解各種事物的結構等等,這都是基本功,這是都要學的,但等基本功練好以後,在雕一件作品的時候,境界就區分出來了。

有的雕出來的雕像很周正,很認真,但給人的感覺就是沒靈氣,很僵硬,但有的作品就不一樣,從神情到姿態,都有一種說不出的美感,那麼這就是藝術,藝術的差距不在於你給別人看到了什麼,而在於你讓別人想象到了什麼。通過製作過程各個環節的處理,運用傳統基礎,把作者的精神凝聚在作品中,觀眾一看到作品,馬上就能品味到超越作品本身的感受,這才叫精品。


澡雪堂主談國學


匠氣是長期只專技術而不讀書,作品無文化內涵而工藝熟練,墨守成規,每天只是臨帖,字寫得(靚)筆筆有來歷,筆筆有出處,並得筆於古人(晉人)就是沒一點自己的東西,只有外殼,沒有思想激情,金玉其外,敗在其內,沒感情流動的作品,為匠氣。作品一味追求技術,抄襲古人詩句,而自己不會作詩,寫文賦的作品,也就是文人厭惡的匠氣。正是蘇東坡說的,退筆如山,但不足珍,只有多讀書,有書卷氣的作品,才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