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美容養顏第一花

桃花:美容養顏第一花

陽春三月,大地回暖,萬物復甦,這時候,在大自然中唱主角的可謂是桃花了。看:彷彿一夜之間,一樹樹的桃花競相開放。漫山遍野、溝溝坡坡,朵朵燦爛,枝枝奪目,千樹妍喧,噴火蒸霞,那景色真可謂“桃花溪流共爭妍,奼紫嫣紅競相呈”。

桃花:美容養顏第一花

桃花不僅僅是自然界中花的一種,在中國文化中,它還是一種文化符號。它作為一種自然物,本來不具有“文化”的涵義。但是,桃花以它俏麗的色彩、繽紛的落英觸動了人的某種情緒和情感,融匯了人們審美的心理因素,作為人們共同認可的一種藝術形象,世世代代承襲、相傳。於是,如同中國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樣,逐漸形成了中國的“桃花文化”。

桃花最常見的文化內涵是作為春天的意象而被人們喜愛。春天是花的季節,花的世界。可是人們一提到春天,就會想起濃豔的桃花。因為桃花在早春開放,芳華鮮美,往往成為春天來到的象徵。比如唐代周樸的“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桃花》);唐代吳融的“滿樹如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桃花》);宋代白敏中的“千朵濃芳綺樹斜,一枝枝綴亂雲霞。憑君莫厭臨風看,占斷春光是此花。”(《桃花》)都生動形象地寫出桃花在萬紫千紅的春天所佔的特殊地位。桃紅柳綠,一直是明媚春光的典型寫照,而春水也常常被形象地稱為桃花水、桃花汛、桃花浪。與此同時,桃花的凋零也往往和春天的逝去聯繫在一起。因此,憐花惜春也是古代桃花詩的一個重要內容。如南朝沈約的“風來吹葉動,風動畏花傷。紅英已照灼,況復含日光,歌童暗理曲,遊女夜縫裳。詎誠當春淚,能斷思人腸。”(《詠桃詩》)抒發了詩人因傷春而斷腸的思緒。清代袁枚的“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題桃樹》)將桃花凋零後滿目的狼藉景象與初放第一朵時的鮮豔明麗作對比,表達出他憐花惜春的思想感情。

桃花:美容養顏第一花

櫻桃花嬌豔美麗,在中國文化中又常作為美人的意象。以桃花比擬美人,或將美人比作桃花,在古代桃花詩中屢見不鮮。《詩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首唱以桃喻人的先聲。南朝徐悱的“方鮮類紅粉,比素若鉛華”(《對房前桃樹詠佳期贈內》),由眼前鮮豔的紅白花瓣的桃花,聯想到妻子臉上的胭脂和香粉,表達出對遠方妻子強烈的思念之情。唐代崔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題都城南莊》),借緋紅的桃花襯托少女的羞容。而唐代韋莊的“帶露似垂湘女淚,無言如伴息媯愁”(《庭前桃詩》)則用湘女之淚、息媯無言描摹桃花的姿態。清代曹雪芹的“胭脂鮮豔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歡花淚易幹,淚乾春盡花憔悴。”(《桃花行》)以花擬人,以人比花。詩人以人淚長流比花自嫵媚,淚易幹比花易衰,憔悴人比憔悴花,迴環反覆、珠聯璧合,將花與人交織在一起,刻畫出一個孤獨無援、多愁善感的柔弱少女形象,而桃花成了林黛玉純潔美麗而紅顏薄命的象徵性寫照。

桃花:美容養顏第一花

以上我們所說的都是桃花文化中的自然意象,有時古代人也把桃花作為某種精神的象徵。古時有時就把桃花作為情義的見證。《三國演義》裡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三人意氣相投,豪情滿懷,選在一個桃花似火、生機勃勃的園林,舉酒盟誓,結拜兄弟,這裡桃花的含義是不言而喻的。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那是一個理想的“世外桃源”,一個桃花盛開的地方,無塵世之煩擾,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老小怡樂,生活安逸,有花有草,有山有洞、有小橋流水人家……這樣的傳奇,寫在紙上,留在人心,令多少人神往?桃花在此,就是一種精神寄託。桃花源作為一個“理想世界”,作為精神棲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著文人學士,形成了他們的“桃花源情結”。中國一些文人並非不知道桃源之不可尋,他們尋找桃花源,幾乎與屈子的《天問》一樣,上升為一種探求宇宙、社會和人生意義的思維模式。

桃花:美容養顏第一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說別的,僅僅是一簇簇桃花就這樣深具文化內涵。看,古典桃花,風情有餘,風骨也足,入詩入詞入畫,處處彰顯一種桃花文化。

讓人想不到的是在中醫裡,這美豔的桃花更是效用非常。“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首詩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詳了。桃花自古便與女子聯繫起來,“面若桃花”,“人面桃花”等都是對女子美貌的讚美。而生活中,桃花也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觀賞花卉,從而與人們息息相關。 其實桃花不僅能看,更能用、能吃。中醫認為,桃花味甘、辛,性微溫,入心、肺、大腸經,有活血悅膚、化瘀止痛等功效。除此外,桃花美容的功效也很顯著。唐代太平公主曾將桃花製成面膜使用,結果容顏長久不衰。將桃花與白芷製成藥酒,對於祛除黃褐斑、黑斑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此外,桃仁、桃葉、鮮桃等皆可入藥,桃花可謂“一身皆是寶”。

桃花:美容養顏第一花

關於桃花的藥用價值,我國古代藥典中記述的都很清楚。《唐本草》載:桃花“主下惡氣,消腫滿,利大小腸。”《名醫別錄》則認為“桃花味苦、平,主除水氣,利大小便,下三蟲”。就連明代著名的醫家李時珍也對桃花的祛病功效推崇備至,認為它“性走洩下降,利大腸甚快,用以治氣實人病水飲腫滿,積滯、大小便閉塞者,則有功無害”。《本草綱目》中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美貌的少婦,婚後說載丈夫病亡。少婦悲傷過度,以致發了狂,後經多方醫治無效。後來有一天,少婦來到後花園散步,當時院落之中有許多桃花。那少婦見桃花鮮豔,於是便爬到樹上將上面的桃花全部吃掉。第二天清晨,家人將她找回。少婦回到家中,狂瀉數日,之後久治不愈的瘋病居然好了起來,家人甚感欣喜。 為什麼桃花可以治癲狂之症呢?因為桃花有瀉下利水、消瘀散結的功效。而狂症多由七情失調,氣血鬱滯,以致成瘀化火,上蒙心竅所致。少婦誤食大量桃花,將其體內的瘀血、鬱火隨糞便通通排下,因此神志也就恢復了。還有一種病叫做“桃花瘋”,患病的人總會在桃花盛開時發作,主要表現就是興奮、睡不著覺,不停地要唱歌、說話,甚至到處奔跑、跳躍、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想治療這種疾病,就是讓患者吃鮮桃花,將心裡的肝火、心火通過大便排出去,病自然也就好了。

桃花:美容養顏第一花

自古以來桃花都被稱為美容之花。我國古代四大美人中,只有楊貴妃是以胖為美的。歷史上有“環肥燕瘦”的說法,瘦指的是能在掌上起舞的趙飛燕,肥的指的是楊玉環。楊玉環有多肥呢?據史料記載,楊玉環身高164釐米,體重69千克。按照今天的標準來說的話,也算是個胖美人了。雖說在以胖為美的唐朝,但太胖也是不好的。於是這位貴妃娘娘便想盡了各種方法來減肥。她減肥的辦法就是每天用桃花泡水喝,不但能減肥,還能使臉色紅潤,可謂一舉兩得。這種方法在古醫書中是有記載的。《千金要方》中就有“桃花三株,空腹飲用,細腰身”的說法。

桃花:美容養顏第一花

桃花不僅可以瘦身,其養顏的效果也是很好的。據說,古代最早的面膜就是由桃花製成的。一提到唐朝,大家肯定想起那個赫赫有名的武則天。她的女兒太平公主也是當時有名的美人。《新唐書》中描述太平公主時用到了“方額廣頤”這個詞,這是典型的宮廷美女。太平的容貌在當時也可以算是傾國傾城了。她是如何保養容顏的呢?據說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她總會命宮女採摘新鮮的桃花陰乾,然後研為粉末。待到七月初七這天,再收集烏骨雞的血。然後將兩者調和,敷於面部。每日早晚各一次,半小時後用清水洗去。長期以往,她的皮膚變得細潤光澤,容顏長久不衰。

桃花:美容養顏第一花

桃花不僅可以用來外敷,也可用來內調。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中記載:“以酒漬桃花服之,好顏色,治面病,三日見效。”這裡的桃花要在將開未開時採,也就是採桃花的花苞。鮮桃花采250克就夠了,然後加入1000毫升白酒,密封,一個月後開啟。如果加入白芷,效果就更好了。白芷能修護肌膚,潤澤顏色。《本草經疏》認為,白芷“辛香散結而入血止痛,故長肌膚;芬芳而辛,故能潤澤”。白芷用量不多,只需3克即可,和桃花一起泡入。待藥泡製好之後,每日早晚各飲15~30毫升。另外也可將酒倒入掌中,雙手來回摩擦直至掌心發熱,然後來回摩擦面部,對於祛除黃褐斑、黑斑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此外,由於勞宮穴也位於掌心(握拳,中指指尖處即為勞宮穴,勞宮因“手任勞作,穴在掌心”而得名),而此穴可清心火,安心神。雙手在摩擦的過程中對勞宮穴也是一種很好的刺激,從而還能起到安養心神的作用。

桃花:美容養顏第一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