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在眾多的古典傢俱中,明式傢俱無疑是成就最輝煌的那一位。可以說,明式傢俱是中國傳統傢俱的集大成者。經過歷代的更替、經濟的發展以及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明式傢俱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成就。

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藝盟百勝復刻版安思遠垂手圈椅


它不僅注重材料的質地、顏色和紋理,而且善於運用線條的起伏變化和構件的精巧設計來體現傢俱的簡潔明快和典雅柔美,同時也善於用結構來體現中國之“禮”以及對意境的追求。

在傳世的明式傢俱中,明式圈椅又無疑是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顆明珠。


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藝盟百勝大紅酸枝圈椅


而明式圈椅的靈魂就在於榫卯

榫卯,是古典傢俱之魂,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凝結著中國幾千年傳統傢俱文化的精粹,沉澱著流光迴轉中的經典傢俱款式的複合傳承。

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我們將以上下兩篇的形式,著重介紹明式圈椅上的幾種重要的榫卯結構,看看古代工匠的智慧,如何在歷經漫長歲月之後,歷久彌新。

上篇介紹明式圈椅上半部分的椅圈


詳觀明式圈椅,椅圈宛轉如圓,椅盤之下則四面見方,蘊含了古人天圓地方的理念。


椅圈勢如引弓,蓄勢內斂,扶手外展至末端,圓潤寫意。

椅圈上常見有兩種榫卯:楔釘榫悶榫(或挖菸袋榫)。

01

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楔釘榫


在造法上,一般有三接和五接兩種。顧名思義,就是將椅圈分為幾截。木器不同於竹器,弧度較大時,因木頭的物理特性,無法保證器物結構的穩固,須分為數截,以楔釘榫連接。

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藝盟百勝垂手圈椅俯拍圖


楔釘榫是將弧形材截割用上下兩片出榫嵌接,再在中部插入平行四邊形的楔釘,能使連接材上下、左右不錯移和緊密的接合連成。

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楔釘榫


基本做法:兩片榫頭交搭,同時榫頭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動。然後在搭口中部剔鑿方孔,將一枚斷面為方形,一邊稍粗,一邊稍細的楔釘插貫穿過去,使其也不能左右移動即可。

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根據人體手臂和人體結構,整個椅圈楔釘榫的位置就會有一定講究,椅圈應該遵循“後平、中短、前長”的規律,人坐在上面時,兩手、兩肘、兩臂都能得到很好的支撐,應該呈現一種非常放鬆和舒適的狀態。


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天圓地方的圈椅


同時這又很符合木性的特徵,中端部分彎度較大的部分應略短,下半部分相對較直可略長,以便符合取材的需求;對於木材本身來說,豎茬的木材也更為堅固,而橫茬更容易斷裂,所以“中短、前長”的設計既符合了人體結構,又考慮到了木材的特性。


02

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悶榫

悶榫在靠背椅中比較常見,在垂手圈椅中,扶手不出頭而與鵝脖相接,就是通過這種特殊的榫卯連接。

以45°連接的叫悶榫。扶手與鵝脖兩端結合之後不露頭。


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不以45°連接,把橫材造成轉項之狀而向下彎扣,形似一口老煙槍,北京匠師據其形象稱之為“挖菸袋榫”。嚴格說起來,挖菸袋榫也是屬於悶榫的一種。


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挖菸袋榫


它們的特點是構造簡單,尺寸精巧,接角圓潤。

悶榫基本造法:有單悶榫和雙悶榫。單悶榫是在橫豎材的兩頭一個做榫舌,一個做榫窩;雙悶榫是在兩個拼頭處同時做榫頭和榫窩。兩接頭的榫頭一左一右,榫窩亦一左一右,與榫頭相反,這樣兩側榫頭就可以互相插進對方的槽口。

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悶榫


挖菸袋榫基本造法:搭腦出鑿一個方形榫眼,向下彎扣,腿子出榫與上端榫子相交,裡面有一個數毫米的牙嘴。在製作過程中,眼不可緊貼裡面打榫,外面是立茬,卯眼不易過大。此榫較小,要求榫眼與榫子的尺寸把握要求非常高。

美器中的風骨:明式圈椅榫卯識趣(上)

挖菸袋榫


一件傢俱的製造,首先要滿足人們生活中某種使用要求,適應使用要求而後確定結構,在在此基礎上再考慮儘量完美的造型式樣。


因此,明式圈椅首先是要坐得舒適,而後才有美學的追求。


以明式圈椅為起點,我們可以看到明式傢俱就是這樣一個載體,它成就了中國人對藝術和自身之美的追求,因此明式傢俱的外顯形式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更加值得我們今天去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以求復興明式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