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鹏&德达磊&布和

谢鹏:一个青年民警抗“疫”故事的自述


谢鹏,35岁,一个普通的丈夫,两个孩子的父亲,是父母膝下的孝子。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的爆发,使原本新年节庆气氛瞬间冷清,得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消息时,谢鹏正在家中休假,作为扎兰屯市公安局一名派出所民警和一名中共党员,在第一时间做好了返岗准备,他和妻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支持。

正月初三谢鹏向局党委递交了返岗申请,正月初四局、所领导正式批准他返岗工作后,正当谢鹏收拾行囊,穿好警服,自信满满正准备返岗执勤时,一岁半的二宝快步跑过来,拽住了他的裤脚,谢鹏抱起孩子在他温润的小脸上亲了一口,指着胸前的警徽问二宝:“爸爸帅不帅”宝宝奶声奶气的回答他“帅”“爸爸要去上班了,和爸爸说拜拜!”母亲告诉他说孩子这几天一直腹泻,还有些低烧,这会精神不太好。谢鹏看着孩子稍显萎靡却倔强的表情,将他抱在肩膀上拍了拍,“爸爸,要去保护大家,去抓坏人,乖乖在家等爸爸回来”

榜样力量 |谢鹏&德达磊&布和

回到工作岗位后,谢鹏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党委的各项防控工作部署,为防范新冠肺炎流入辖区,每天对辖区进行摸排走访,登记外来及返乡人员,宣传防疫知识及法律法规。每日将统计的数据像市局和疫情防控指挥中心汇报,2月初,随着疫情的发展,关门山辖区防疫形势骤然严峻,作为紧邻齐齐哈尔市与兴安盟扎赉特旗的交界地带,辖区农历新年流入和外返的外来探亲的人员被隔离在辖区无法外出,他们当中是否有流入的潜伏期感染者不清楚,是否已经有了扩散趋势也不清楚,为了摸清底数,排查和隔离输入性病例,防止聚集性疫情扩散。关门山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放弃休息,全力工作,谢鹏和同事们白天下村屯排查、登记、宣传外来人员和返乡人员,晚上下片区巡逻、盘查、劝返外出人员,同时配合关门山社区和卫生院对各个登记站点进行治安协助,每天都在警车上来回跑,所里的同事就吃饭能见一面,所长和他开玩笑说,食堂师傅30分钟做完的饭,你2分钟就吃完了。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所里每天熄灯睡觉都在凌晨1、2点钟,第二天早上7点半就起床。

公安工作既苦且累,但疫情在前,责无旁贷,2月11日上午,谢鹏与同事马红军到辖区湾龙沟村发放流动人口登记二维码,途中要经过魏家沟西山东侧的环山公路,路面因积雪较为难行,车辆行驶到第二个转弯处时,因为弯度较大,车辆侧滑,车尾划进了路旁边的树坑里,树坑里全是积雪,当时路上没有行人车辆,为了防控疫情,所有人都在居家隔离,在检查车辆没有损伤后,谢鹏和马红军合力将车推出树坑,掸掸裤管和鞋里的雪,继续上路,为辖区的六个村送去了流动人员登记二维码,向村民们讲解了二维码的使用方法,完成了人员流动自主登记的宣传任务。

2月21日深夜,所里接到野马河村登记点打来电话,谢鹏和所长刘英夫驱车赶到执勤卡站: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步行从新林镇到了关门山,还准备走到浩饶山去。经过了解,小伙子瑟缩的说自己是锡林郭勒盟人,目前在乌兰浩特工作,2020年初与浩饶山镇的一个女孩网恋,近日两人在网上吵架后,女孩提出分手,他要去浩然山镇劝女友。因为疫情防控,外来人员管控严格,他就准备从关门山徒步走到浩然山,这可是接近100公里的路程,天空还下着雪。谢鹏和所所长刘英夫以及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刚下完雪的雪地里劝了这个蒙古族小伙子足足半个小时,才说服他返回现居住地。临走的时候,小伙子说:“我不该一时冲动做这样的傻事,给你们添麻烦了!”谢鹏把他的手套递给小伙子,对他说:“天冷,注意保暖,理解就好!”。

榜样力量 |谢鹏&德达磊&布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个关键时刻,像谢鹏一样冲锋在一线的人民警察数不胜数,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肩负着责任,用实践履行着自己当初面向国旗许下的庄严承诺,守护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我的职责和使命,疫情不退,警察不退。

榜样力量 |谢鹏&德达磊&布和

德达磊:一心“抑疫”是本色


德达磊,中共党员,生于1977年,达斡尔族,现任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因工作表现突出,曾获市局三等功、旗局多次先进个人等表彰奖励。

2020年的春节将至,他赶往青岛想与远在他乡的亲人过个团圆年,想不到的是,新冠病毒如猛虎般让所有人措手不及,在家人的担忧和不安下迅速返回岗位。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规定,异地返乡是必须要进行居家隔离的,就在这隔离的14天里,部署警力、适时调整勤务模式,手机几乎24小时插着充电器。由于莫旗小镇的交通运输相对闭塞,一时间队里上一线的同志们物资紧缺,为了节省,战友们的口罩在疫情刚刚开始的几天里几乎都是用完了再晾晒,反复的使用,得知了这个情况让他无法安心,不断的打电话、微信多方询问,联系到所有他能想到的渠道,为弟兄们采购了口罩、护目镜和酒精等防护工具,虽然每一次买到的数量达不到人手一份,但是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和争取,积少成多,终于凑齐了,他说,总算是搞定了!这个时候让我们也看到了他男子汉柔情细腻的一面。

榜样力量 |谢鹏&德达磊&布和

难捱的隔离期终于结束了,其实在他的内心早已给自己下了军令状,人们所惧怕和恐慌的辛苦和危险全都抛在脑后。勇于担当履职,发扬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艰难危险和连续作战”的精神,他再一次成为了妻儿眼中工作在前、小家在后的工作狂,因为在他从警21年的生涯中,曾经在偏远农村地区的派出所、刑警中队、交警中队都有过工作经历,几个月不回家,见不到家人也就成了常态,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始终带头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

2月中旬,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调整,莫旗境内封闭出入关口,只开放了东、西两处作为交通运输要道,德达磊被委派负责任务最为艰巨、工作量最大的西出口,所有允许出入尼尔基镇的各类车辆都要途径他所守护的这扇西大门。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把使命放在心头,将遏制疫情蔓延扩散的责任担在双肩。

说起他这个“看门人”,还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儿。因为工作量大,“门口”实行24小时工作制,交警、治安、特警、尼尔基镇党工委、卫生防疫部门、城市管理局这几大部门九个人的吃饭问题让他犯了难。这个时候,马路右侧小区的一家饭店映入眼帘,大伙儿见他找来了一块儿大石头,硬是把门锁撬开了,所有人都看愣了,警察撬锁?这可是知法犯法啊!只见他不紧不慢地打着电话说:“哥,我把你锁砸开了,给我兄弟们用一下,我们这都抗疫呢,你不也得奉献一下啊”,话落,他就哈哈的笑起来。后来,大伙儿才弄明白,原来这个饭店是他朋友开的,他们的感情已经“二十多岁”了,德达磊为了一起“守门”的同志都能有个吃饭落脚的地儿,所以就有了“警察撬锁”,先斩后奏的小片段。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他一直没有停止筹集各类物资,先后得到了呼伦贝尔市博铭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莫旗羽毛球协会、莫旗泉发采石场价值近四万元的各类物资捐赠,为抗疫工作坚守一线的民警辅警提供了有力保障。

榜样力量 |谢鹏&德达磊&布和

平日里热爱体育运动,为人风趣幽默的他,给几名有特殊任务的医务工作者亲手制作了特别通行证,他把超市用作打折促销拳头形状的粘贴剪下来,醒目的“拳头”贴在了那几辆车的风挡右前方,享有优先快速通行的“特权”。这一次的疫情,让他头顶上一些不安分的白发正跃跃欲试,了解到他带领着的这一工作组每天要检查近400余台的各类机动车,本职工作外帮助其他职能部门查验登记出入人员不计其数。

无情的灾难面前,是顽强的抗争、是巨大的勇气、是坚韧的信念,凝聚在一起,用不离不弃的坚守与之较量,作为数万抗疫战士当中的一份子,他会继续扛旗前行,直到胜利。

榜样力量 |谢鹏&德达磊&布和

布和:土生土长的牧民守护者


布和,男,1977年出生,鄂温克旗公安局伊敏苏木派出所辅警。作为土生土长的鄂温克牧民孩子,他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第一时间向单位领导请缨参战。患有骨股头疾病的布和病假未到期就提前返岗工作,全然不顾骨病带给身体的伤痛,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布和负责两个嘎查,总面积300平方公里,辖区数为301户、624人,共有外来人口9人。牧区住户之间距离较远,最远距离为100公里,在茫茫草原上,布和与同事逐户排查,不落一户不落一人,通过细心工作及时发现了嘎查多名未掌握的外来及返乡人员,有效的消除了安全隐患。他还对居家隔离人员耐心细致的作思想工作,确保其思想稳定,为下一步嘎查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榜样力量 |谢鹏&德达磊&布和

布和既要排查外来人员和返乡人员又要在嘎查卡站执勤,他与嘎查的网格员、防疫员密切配合,合理分配工作,采用电话排查与入户排查相结合,卡站登记与现场询问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同时,布和还在嘎查微信群中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和要求,在有限的条件下,多措并举最大限度的对疫情进行防控。

多年的派出所工作,使布和积累了丰富的社区群众经验,他与牧民互相信任,疫情期间,有群众反映在嘎查草场里发现有能套野兔的套子,根据现场情况及近期嘎查人员的出入,布和判断是草场周围人家放的套子,针对此情况,布和集中两天的时间向草场周围住户及打工人员进行滥捕滥食野生动物的危害及疫病来源进行细致的宣传,第二天再到草场时,所有的套子都已经被剪断拆毁。布和用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诠释人民警察的职责,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家乡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榜样力量 |谢鹏&德达磊&布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