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卡號!還錢!卡號!今天,我們還能簡單如高曉鬆和朴樹嗎?

“你手頭還有錢嗎?”一個同事19年底突然問我,我習慣性的告訴他還有點兒,“那你借我點兒吧?”“借多少?“”看你,能給拿出多少?我急用,很快還你……”

這哥們兒一共欠了30來個,錢基本都花在網絡遊戲、球星卡、泡妞兒(包含吃飯、禮物、開房)上了,每月靠著他當副局長的媽媽救濟,把最低還款給交上,他媽最近因為血壓高住院了,據說因為被P2P給套路了,金額估計得有300來個。這錢我最後沒借,到現在也再不聯繫了,據說借給他錢的幾個同事也都沒收到一分錢還款。


借錢!卡號!還錢!卡號!今天,我們還能簡單如高曉松和朴樹嗎?


人生總有讓錢難住的時候,張口借錢也是難免的事兒,另外,解決溫飽不是難事,但是要把格局做大,確實是需要金錢的補充,關鍵是你得真有能力還上再想著借,而且借了錢,你得時刻心想著給人家還上,說到十一,絕不能十五還,為什麼?都清楚,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不借是本分,借是情分,別以為誰都不把錢放在心上。錢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但絕對可以讓你對關係的遠近做出判斷。上學時候,我和一個關係很好的同學去街上買東西,結果兜裡帶得錢不夠,管那位同學借了50塊錢,後來真是給忘了,我就感覺那位同學有意疏遠我,當時特別納悶兒,後來突然想起來錢的事兒,馬上還上了,關係最後也沒回去。上學那會兒,心裡還一直挺不份兒的,心想就這麼點兒錢至於嗎?後來工作了,去找客戶要回款的時候,我才體會到:你當回事兒,別人不當回事兒,是種什麼樣的心情。


借錢!卡號!還錢!卡號!今天,我們還能簡單如高曉松和朴樹嗎?


就算人家腰纏萬貫,借你個百八十的,你也得當大錢來看待,關係的第一道坎就是錢,過了這道坎就一馬平川了,但很多關係卻都是死在這第一道坎上。很簡單的事兒,到中國就搞得特別複雜,各種劇情反轉:“掙到錢了算入股,掙不到算借的“;”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借錢的爺,要錢的是孫子”……總是親情、友情、愛情開頭,親戚反目,友誼帆船、勞燕分飛結尾。


借錢!卡號!還錢!卡號!今天,我們還能簡單如高曉松和朴樹嗎?


關鍵還是中國人缺少契約精神,說白了就是“先小人,後君子”的理念。我們總是想讓外人看到我們整齊劃一的方陣,可是實際到外面我們連排個隊都能打起來,反差實在太大。只有先立了規矩,才能成方圓,小到人際關係,大到企業間的合作,都應該遵守所立的規矩,誠信的體系才能建立。


借錢!卡號!還錢!卡號!今天,我們還能簡單如高曉松和朴樹嗎?


曾經高曉松和朴樹:“借錢!”、“卡號!”、“還錢!”、“卡號!”的簡單對話,讓多少人羨慕不已啊。

不得不說,這次疫情給經濟帶來了重大打擊。之前,平臺上偶爾能看到幾位做自媒體的負債人,少則幾萬,多則上百萬,在媒體上發發感言、講講經歷,讓人看得很心酸,不少網友都很同情,隨著疫情的爆發,各個自媒體平臺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負債人,而且更有戲劇性,很多人上演了現實版“大奔變兩輪“,大眾也越來越習以為常。為了刺激經濟,國家曾鼓勵超前消費,各種信用卡、網貸層出不窮,幾大巨頭阿里、騰訊、京東,甚至360都開始搞起借貸,人們一時間借錢越來越容易了,有人做過實驗:讓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通過各種正規渠道去借貸,最後他竟然借到了20萬元之巨!試問,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何以償還?這些平臺放低門檻後,引來了更多的借債人,很多人不僅是消費,而且還有創業和投資。然而,過度消費和創業失敗後,借貸的窟窿會越來越大,當還款出現問題,這些人就開始向周圍人借錢,這樣債務就向病毒一樣,開始“傳染”,最終造成了眾多負債人無力償還,僅開始2個月的疫情,就會對很多家庭的經濟造成嚴重打擊。

除了超前消費,還有中國眾多企業運作的核心:極度依賴現金流。房地產、外貿進出口等首當其衝,這些領域在沒有天災人禍的情況下,都可能因為一點兒風吹草動關張大吉。可是,按照中國的傳統的經濟來看,歷年的大災大難,餐飲業往往是最能扛的,人們那時都去儘量存錢,一天掙個5毛錢也要放進抽屜,可這次疫情下,最先開始關張潮的卻是大大小小的餐館。為什麼呢?排除房租、物料、人力上漲的客觀因素,主要因為現在餐飲企業都想著做大、做強,一旦走上這條路,就必須要去擴張來兼併對手,沒有人想著為自己去留下一條後路,商場裡一層有9家飲品店,賣著差不都的飲料似乎就是佐證,西貝莜麵在餐飲業是何等的強大,沒想到竟也頂不了2個月……看來瘦死的駱駝不一定有馬大。

對於借錢晚清重臣曾國藩曾在家書中就有點滴提到:

1、 借錢量力而行,絕不要賭上身家性命那種。現在有很多人,不考慮自己的情況,幫人全額擔保,結果借債人跑了,自己被搭進去了。就現在的狀況來講,對外借出自身能力的20%-50%就可以了,再多就是強己所難了。

2、 看他\\她借錢是為何用,借了錢去做投機買賣的不要借,如果是為了家中子女、父母的當予以幫助,起碼此人是在乎家庭的,如果理由含糊其辭的,要慎重。

3、 借你錢去還別人債的不要借,這是一種習慣,一旦養成,改起來不容易。

4、 上來不談如何還款,直接放下一句話:有多少借多少的,不要借,他\\她根本就沒考慮還款能力。

5、 隨便就一句“有錢就還”的,不要借,你可能把他當好兄弟,他壓根兒就沒當你回事兒。

6、 還有一個關鍵:一次失信,萬事無信,有前科的人,不可再予以幫助。

您身邊又怎樣的借債人?又有怎樣的債權人呢?歡迎您來分享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