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藏文:པོ་ཏ་ལ),坐落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

遙遠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是藏式古建築的傑出代表(據說源於桑珠孜宗堡),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

遙遠的布達拉宮

主體建築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宮殿高200餘米,外觀13層,內為9層。布達拉宮前闢有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

遙遠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達拉宮之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治中心。1988—1994年再次大規模修繕。

遙遠的布達拉宮

每當夜晚來臨,燈光照耀下的宮殿更是充滿了神秘聖潔的色彩。拉薩城區現代建築進行了高度限制,所以無論在城市哪個方向,都能抬頭看到布宮美景。

遙遠的布達拉宮

傍晚時分的布達拉宮夜景與彩霞。

遙遠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夜景風光。

遙遠的布達拉宮

從拉薩河南岸遠眺布達拉宮日與拉薩城市夜景風光。

遙遠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世界最震撼的高原聖殿,千百年來,這裡吸引了無數人的到來,然而,這座世界矚目的高原聖殿,卻帶著千百年來不解的秘密。

千百年,布達拉宮何以穩如磐石

巍峨壯觀的布宮主樓有13層,高170多米。這座用無數石塊累積而成的宮殿在風雨中歷經千年,仍穩如磐石。如此高的高度,如此大的體量,如此長的時間,布達拉宮究竟是怎麼做到穩如泰山的?

遙遠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管理處黨委書記丁長征在布宮工作30餘年。他說,首先是堅實的地基確保了布宮的安全,方塊石頭壘起厚厚的地壟牆,不計其數的地壟牆給布達拉宮支起了堅實的基礎。

布達拉宮的宮牆更是托住了其巨大的體量,其精妙設計亦讓建築師叫絕。丁長征說,深入岩層的牆基最厚達5米以上。宮牆往上逐漸收縮,到宮頂時牆厚僅1米。上百米的高牆平整如刀削,令人歎為觀止。

丁長征說,有歷史文獻記載稱,為確保布達拉宮堅實永固,其部分牆體的夾層內還注入了鐵汁。為此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時常留意開裂的牆體中有無鐵塊,但迄今尚未發現。

“牆體使用的‘白瑪草’也大大減輕了牆體的重量。”丁長征介紹說,“白瑪草”富有韌性,還有隔熱、通風、不被蟲蛀的特性,被染料染成紅色作為牆體的一部分。

遙遠的布達拉宮

如此神聖之地為何積存垃圾

在佛教信眾的眼裡,布達拉宮神聖不可褻瀆。而這個神聖的地方,卻積存了大量垃圾。上世紀80年代,布達拉宮第一期維修時,因為要清點所有物品,工作人員對布達拉宮進行了徹底清掃。據他們回憶,載重5噸的卡車總共從這裡拉走了十幾車垃圾。

丁長征說,布達拉宮內確有不少垃圾,而且這些垃圾大有來頭,有的甚至長達數百上千年。這裡的垃圾主要分佈在地壟裡,或留在庫房內。

遙遠的布達拉宮

地壟施工時有些廢棄的建築材料殘存在其中,由於部分地壟並不具有實用價值,這些垃圾也就未予以清理。還有一部分垃圾是地壟牆體風化的產物:起凝固作用的黏土經歷千百年後粉碎留下;還有同樣起連接作用的椽子腐朽斷裂後掉下來,由此形成了地壟裡的垃圾。

庫房裡的垃圾則緣於當地的生活理念和認識。藏族人認為布宮是佛教的神聖之所,布宮內的東西樣樣具有神性,因而將垃圾丟出會倒黴。因此,一些垃圾會被堆積在不常用的庫房裡。時間長了,老鼠等小動物不請自來,垃圾堆成了他們的樂土,自然還會貢獻一些排洩物。

布達拉宮裡到處都是寶,時間久了誰也記不起這些庫房裡到底還有什麼東西。再加上有些貴重的小物件很容易與垃圾混在一起,這樣一來庫房裡的垃圾更不敢隨便倒了。否則一不小心就極有可能把一件稀世珍寶給當垃圾扔了。

工作人員的這種擔心還真不是多餘的。丁長征說,在布宮第一次維修清理垃圾時,工作人員不敢大意,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過濾了一次這些“古董”,裡邊居然發現了珊瑚、綠松石和銀幣等不少寶物。

遙遠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到底有無地宮

有傳言說布達拉宮地宮內隨處都有各色財寶及珍貴典籍,整個地宮就像個迷宮一般。丁長征明確告訴記者,布達拉宮沒有地宮。所謂“地宮”就是地壟,即布宮的地基,平整山體建起的地壟牆之間的井狀空間。丁長征說,地壟之間並非都相連,而且有些地壟面積非常狹小,絕非外界傳說的“迷宮”。

遙遠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到底有多少間房

布達拉宮究竟有多少間房?有人說是999間加上松贊干布的修行密室——法王洞,剛好1000間。其實,這一說法並不準確。

丁長征說,有文獻記載確實同上述說法一致,但那說的是公元七世紀首建的布達拉宮。布宮建成後歷經戰亂及雷擊,所剩不多。現在的布宮是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時重建的,而這一時期並無文獻記載到底有多少間房。後來歷世達賴陸續進行了改擴建,比如五世達賴圓寂後,其攝政王對布宮進行擴建,建成紅宮。八世及九世達賴圓寂後其寢宮被改造成靈堂殿。如此改造不勝枚舉,所以布宮構造極其複雜。

遙遠的布達拉宮

20多年前布宮一期維修時,丁長征曾隨老工匠試圖逐一清查房間,結果無功而返。因為西藏建築是按柱子數來測算房間數量,布宮構造極其複雜,有套間、隔間,還有套間與隔間的複合體,傳統算法根本不奏效。

後來布達拉宮管理處分來幾個文博專業人才,他們也試圖搞清布宮具體房間數,結果還是束手無策。因為現代測算方法對這些建築沒有用武之地。因此,時至今日布達拉宮到底有多少房間仍然沒有精確數字。

遙遠的布達拉宮

如果大家對布達拉宮充滿嚮往的話,也可以在閒暇之餘去西藏看一下這座擁有豐厚歷史的古代建築,真正自己感受一下布達拉宮所帶來的震撼體驗吧。

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私聊,歡迎向往遠方的你與我們同行!也可以點擊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