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收穫下茬種植什麼蔬菜合適?

九零凡冰


說到大蒜收穫以後的,下茬種植什麼蔬菜,就算問到人了。因為前幾天,我家的菜園子裡面種植的一小塊大蒜全部拔了以後,就開始收拾了下園田,就準備下茬蔬菜的種植。因為在我們鄰村有一個較大的蔬菜種植地,所以較早就繁育好的蔬菜苗。一根秧苗3毛錢,家裡一次買了五十多塊錢的。現在溫度不高,所以提前栽種的蔬菜大都是辣椒和茄子。




我們在把大蒜田清理後,就直接整地栽種的辣椒和茄子。因為菜園子的土壤利用率非常高,基本在反覆種植,所以我們在栽種蔬菜的時候,一般會避開上茬同樣的蔬菜種植地。也就是說去年種辣椒的地方,今年就不要再種植在同一位置。這樣主要是避免上茬種植完後,土壤裡面殘留些一些病菌,影響下茬蔬菜生長。

那麼一般怎麼種植下茬蔬菜呢?

因為園田的土壤比較蓬鬆,所以沒有另外的鋤地。僅僅把田裡的雜草清理了一下,然後起壟下基肥。因為面積不大,全程都是人力勞動。首先把肥溝挖出來,這裡不用挖多深,一般在15-20釐米左右,就可以。因為我們需要起壟種植,所以肥溝上面,還會有土壤,避免肥料距離辣椒苗太近。


因為現在農村的農家肥也沒以前那麼多,所以我們這次種植辣椒,也是撒施的複合肥。我們在挖好了肥溝以後,把化肥均勻的撒施在土壤裡,然後將化肥掩蓋住,並直接在肥溝上面起壟。種植蔬菜的壟面一般不高,只有10釐米左右。起壟的原因是我們種植蔬菜比較早,需要提升一些土壤溫度。而且在南方雨水多,所以需要避免土壤積水。積水問題,會嚴重影響辣椒的生長。

在起壟後,土壤溫度還達不到辣椒適宜生長的土溫,所以我們要覆蓋地膜。起壟以後,就非常方便蓋地膜。這裡一般蓋的是透明地膜,透明地膜利於土溫升高,也可以很好的保溼。如果你希望辣椒可以長的快,快結辣椒,那麼還可以給辣椒搭建一個小拱棚。那麼,更適宜辣椒的生長。


著迷大鄉村


我是北方地區,一年四季有溫差,我們大蒜收穫期是每年的五月中旬,大蒜收穫後地不能閒著,要種植短期成熟的蔬菜。

短期成熟蔬菜,有大蔥,栽辣椒,種秋玉米,黃瓜,蘿蔔等很多蔬菜,但是農村指著種地有收成,還得買錢的蔬菜,我們這邊是種植大蔥,辣椒,其他蔬菜都是種一點自己吃,不是有的地方種的蔬菜賣錢的。

大蔥苗都是提前撒種育苗,就是等著大蒜收穫後,地裡施肥耙地,上攏,栽小蔥苗,用水罐蓋一遍,蔥的收穫期是八月底九月初,也是三個半月,大蔥都是別人到地裡看這蔥值多少,全部按多少錢,不論斤,按畝地算,給種植戶,人工收都是收購商帶人出蔥。

一年兩季收穫農作物,碰到好時候買個好價格,碰到不好行情,連本帶利都陪錢。

各行各業都不好乾,種植戶越來越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去了。


大欣小欣


大蒜屬於一種越冬的蔬菜,生長週期長達半年之多。這兩年大蒜的行情相對來說還是可以的,尤其是去年大蒜的價格得到了蒜農的滿意,每畝大蒜的收入超過了3000元,這也使得好多農民擴大了大蒜的種植規模。今年春季大蒜的種植面積比2019年春季種植面積至少增加了20%,這也使得今年春末夏初之際大蒜地比較的多。對於大蒜收穫以後下茶能種植什麼蔬菜最合適呢?

一般大蒜的生活時間是在5月底6月初大量上市,這個時候的溫度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對於種植蔬菜類總體上來說有點晚一些,當然這需要進行提前的安排大蒜茬空閒地種植蔬菜的種植模式,必須做好提前的準備。如果說對於農民菜園裡的大蒜茬的地相對來說比較少一些,這些地農民種植小油菜、大蔥等葉菜類的最好,這樣能夠確保正常的食用,但如果去在一些黃瓜、茄子類等等的蔬菜就有點晚了。

在我們這邊家家戶戶的菜園裡也是種一些大蒜的,但種植的都比較少一些,一般種植3~5溝幾里地大蒜作為一年的消費食用。在大蒜收穫以後,農民一般在蒜地裡種上一些玉米,或者是種上一些黃豆等等,對於種蔬菜的是比較少一些,這是為了難省事,當然也是為了秋後種白菜不耽誤。由於夏季雨水比較多,病蟲害也是比較多一些,特別是蟲害對於蔬菜影響非常的厲害,這也是農民不願意在大蒜茬地裡種植蔬菜的主要原因。

我國的大蒜種植基地基本上分佈在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等幾個省份,在其他地方相對比較少一些,對於這些地區大蒜茶種植什麼蔬菜最合適呢?其實到了五六月份這些大蒜種植基地的溫度也是比較高了,如果再及時去種植的話,可能有點晚了一些,必須提前育好苗。或者說在大蒜地裡套種一些蔬菜,比如黃瓜,茄子,辣椒,西葫蘆等等這些蔬菜都是非常好的。如果說種植一些豆角、芸豆還是不晚的,但是溫度來得比較高,對於芸豆方面會有點影響。


宗元三農堂






峰姐日常生活


大蒜收穫下茬種植什麼蔬菜合適?

辣椒、豆角、芸豆、黃瓜、絲瓜、茄子均是大蒜收穫後適宜種植的蔬菜。

編者是北方人,當地也是有名的大蒜主產區之一,每年的大蒜產量佔全國重要地位,可以說大蒜每年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影響全國蒜價的波動。有些生產者也在考慮,大蒜種植後該如何高效利用土地,比如考慮適合種植何種農作物?



帶著這個問題編者深入農村瞭解到,可種植的蔬菜眾多,以夏季生長採摘的蔬菜為主。

1,辣椒

辣椒屬於熱性蔬菜之一,對溫度(也包括土壤的溫度)要求高,一般白天氣溫在20度左右,傍晚的氣溫在15°以上。露天的種植一般在4月份以後,這是基於溫度、光照等條件考慮的。同時,辣椒屬於耐熱耐澇的蔬菜,5-6月雨量還不算很大,有一段適宜生長的時間週期。

在很早以前,大棚種植辣椒還未普及時,北方各地秋季以及冬季需求的辣椒多是用海南運輸供給的,說明了海南當時的辣椒種植面積廣、產量大。

2,黃瓜

眾所周知黃瓜屬於果類蔬菜,涼、寒冷的環境下不適用於黃瓜的生長。同時,大蒜收穫後,蒜每壟的溝中積聚了眾多有機物質,在種植黃瓜前對土壤進行疏鬆處理,有利於黃瓜的生長。

3,豆角、芸豆

眾所周知,豆角、芸豆是夏季的主要食用蔬菜,但是眾多的居民朋友不理解為啥夏季出產豆類蔬菜呢?這與豆角、芸豆的生長習性有關係,豆類的種植溫度下限為13--15℃,也就是說低於這個溫度無論是豆角還是芸豆生長不佳。豆角芽、苗需達到這個溫度才能更適宜的生長,大蒜收穫後的55月下旬溫度正適宜。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小希時間


在我們當地農村,農戶種植大蒜都是在頭年的秋天播種下地,安然越冬後,在第二年的端午節前後除蒜。大蒜收穫後下茬種的蔬菜,要選擇避開韭菜、大蔥、洋蔥類的蔬菜,因為同屬辛辣氣味的蔬菜,如果連續耕種的話,容易引起地蛆以及相關的病蟲害流行。所以大蒜收穫後,下茬適合種植的蔬菜有多個品種可以選擇。

根據家裡人的口味,如果喜歡吃葉類蔬菜的,可種植茼蒿和生菜。如果喜歡吃豆角類蔬菜,可以種植秋芸豆和秋菜豆均可。或者索性讓土地閒置一段時間,留作秋季種大白菜。

父親在大蒜收穫後,會把蒜田深翻,在陽光晾曬幾日後,施足農家肥,拉平畦面,如果是在離水源近的地塊,種上生長期短的茼蒿或者生菜。茼蒿和生菜都是喜水蔬菜,在小苗出土後,保持土壤的溼潤,一個月左右就可以間苗食用了。

大蒜收穫後也可以種上秋芸豆或者秋菜豆,這兩種蔬菜,都是需要搭架攀爬,等秋風涼的時候,正是豆角長得最多的季節,而且芸豆和菜豆的根系深扎,適合吸收土壤深層的肥力。有一年父親索性種上幾墩秋黃瓜,小苗出土後開始爬蔓前,劃溝施喂提前發酵好的餅肥,那一年的秋黃瓜也是長得鬱鬱蔥蔥,口味更佳,洗淨生吃,有種淡淡的香甜味。

總之,在我們當地農村,大蒜收穫下茬適合種植的蔬菜品種,根據節氣和蔬菜適合種植的時間,可以選擇茼蒿、生菜、秋芸豆和秋菜豆等等。如果暫時沒有什麼想種植的蔬菜,也可以索性翻土晾曬閒置一段時間,待到立秋就可以種上大白菜。


我是家在南鄉,喜歡和您嘮嘮關於農村的點點滴滴,記得點贊、關注和轉發,讓我們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家在南鄉


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由於全國新冠病毒疫情的關係,家裡真沒少吃大蒜,大蒜是我們山東人的標配蔬菜之一。大家都知道山東人吃辣椒吃不過四川人,但確實最喜歡大蒜,大蒜是我們山東壽光農民的主產蔬菜,武漢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山東壽光的農民組織車隊物流,第一時間向武漢運送了幾十噸大蒜。大蒜獨特的蒜味素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也是抗病毒的一種蔬菜吧。

大蒜收穫種植什麼蔬菜最合適呢,根據我們當地土壤環境和溫度差來計算,我認為我們這裡大蒜收穫以後種植豆角是最合適的。

煙臺地區農村大蒜和各種豆角是農村人最喜歡種植的蔬菜品種,豆角時候都喜歡用大蒜做配料配料,豆角炒大蒜也是很好的一道農村美食。豆角又分為芸豆,菜豆,四季豆,藥物扁豆,紫芸豆等等。芸豆科的蔬菜品種,在我們膠東半島可以分為兩季播種,一年可以種兩季,是經濟效益可觀的農作物。一直能結果到11月中旬都有的吃。


根據我們當地農村氣候條件,大蒜一般都是農曆9月下旬或者10月上旬開始播種的,然後到來年的5月中下旬,大蒜就開始收穫,第蒜薹,壓蒜秸稈再過十幾天收蒜頭兒,收貨以後就可以平整土地,合理施肥,種植各種豆類。

大蒜地接著種植豆類對土壤改良有很好的幫助,因為大蒜是一種淺根系的蔬菜品種,原種植大蒜時的底肥大多數為腐熟的農家肥,大蒜作為淺根系的蔬菜品種不能很好的吸收土壤深層的有機肥料。收穫大蒜以後的土壤中的肥力沒有達到很好的利用,而豆角是一種根系比較發達,可以深入土層,40釐米左右的蔬菜品種,它可以很好的利用土壤裡剩下的農家肥料。能很好綜合土壤肥力有效利用。


種植大蒜地接著種豆角,在時間上也非常符合豆角的生長規律和時間點,這充分的利用了土壤肥力,而且在有限的土地上多種植幾茬農作物,農民能夠合理利用土地獲得增產增收的高效益。

所以大蒜種植收穫以後種豆類蔬菜是最合適的。


豔陽之美


很多蒜農都對大蒜收穫後下一茬種植什麼農作物更合適不太瞭解,這裡我從科學的角度給大家提供一個回答,希望能解決農民朋友們的困擾!


有些地方在大蒜收穫之後會選擇種植玉米,以達到對土地的充分利用,但是近年來玉米的收購價格並不高,所以種植玉米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在所有的農作物中,豆類是最適合在大蒜之後接茬種的,其原因有三點:

一、

大蒜在生長過程中會從根部分泌大蒜素,這種物質會對土壤中的細菌和真菌起到很好的殺菌作用,而大豆生長中最容易生的一種病“豆根腐病”正是這些細菌和真菌導致的,因此在大蒜收穫之後種大豆,會對減少病蟲害,提高產量有明顯的的促進作用。


二、

其次,大蒜生長髮的根叫虛擬根,它扎得很淺,一般在土壤中約為10cm,對土地中肥料的利用率很低,而大豆根部可以達到80釐米的土壤,充分利用深層土壤中的營養,使土地肥力利用率達到最大化。

三、

最後,大家都知道大豆根部和根瘤菌共存,生長的根瘤具有很好的固氮作用,因此種植完大豆的土壤中氮的含量會很多,反而會促進下一茬大蒜的生長,所以大蒜和豆類輪換種植會起到相互促進,合理利用土壤的作用,使兩種農產品的產量都達到最大化。


如果覺得這個回答對您有用的話,記得關注、點贊、轉發、評論,讓更多的人瞭解到科學的三農知識。


臨猗那些事


導語

“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這是農村老話說的,大體情況各地都是以秋季種植大蒜,然後來年春夏再收穫大蒜。收穫後要看具體是什麼月份了,然後還要結合當地的種植習慣來合理地安排下茬農作物,具體到蔬菜種植,各地適宜種植的也有不少。我們老家農村這幾年種大蒜的很少了,雖然經歷過“蒜你狠”,但因為自己家有種大蒜,倒也沒有受到波及,不會為買大蒜吃發愁過。


老家大蒜的收穫

我們老家農村屬於南陽一個小縣城唐河,自古以來就有種植大蒜的習慣,有很多地方農村的農民還專業以種菜為生,其中就包括大蒜、大蔥等日常必須品。我們老家種植大蒜,基本上也是九、十、十一月份的時候開始種植大蒜,由於沒有現成的在大田種植大蒜的經驗,不知道大田種植是什麼時候,農村老家多菜園,在農閒時分就會剝蒜瓣種蒜,大蒜在菜園子越冬後返青生長,來年四五月份開始收穫蒜頭,但種在自家菜園自然是不急躁的,等到大蒜的莖葉乾枯是再收穫也不遲。

大蒜後茬種啥蔬菜

大蒜收穫蒜頭也就在五月份,五月後距離過冬還早,溫度很高,氣溫還是適合種植很多種蔬菜的。俗話說“深栽蔥,淺栽蒜,大蒜種植不麻煩”,種完就收,收完繼續下茬農作物。能種植的簡直太多了,比如冬瓜、菜豆、辣椒、黃瓜、茄子、四季豆、小白菜、豇豆等,但五月份天氣太熱,有的蔬菜還不能種早,比如芫荽,吃不及就不好吃了,所以要選擇比較耐熱的蔬菜品種。


我是比較推薦種植夏秋茬冬瓜種植的,因為我很喜歡吃,相信大家很多人也喜歡,冬瓜無論是炒菜還是煲湯,都是口感非常宜人爽口的,冬瓜炒瘦肉,我能當菜又當湯吃,另外常吃冬瓜還有食補的作用。很多人奇怪,既然夏秋季的蔬菜,為啥冬瓜不叫夏瓜呢?其實和冬天沒關係的,不過是冬瓜外皮上的白色覆蓋物像極了冬天的霜雪,另外冬瓜的肉也是白的。

夏秋茬冬瓜種植

冬瓜喜歡溫暖的氣候,在夏秋季是可以種植冬瓜的。冬瓜適宜的生長髮育溫度在25到30度之間,我們老家農村種植冬瓜還是可以的,不過是對水的需求大些,但是冬瓜又不耐澇,不過對土壤倒是沒有多高的要求。我們老家農民喜歡種植大型體的夏秋冬瓜,一個大冬瓜能長几十斤上百斤,有的一個大冬瓜抱不動。其實之所以種植大冬瓜,不種小型體冬瓜,也是有原因的。


大冬瓜生長期比較長,晚熟,耐熱,抗病,產量又高。作為上茬種植的大蒜,也不重茬,而且大蒜屬於淺土層的蔬菜,對菜園土壤深層的養分吸收利用比較少,大蒜本身又具有抗土壤病蟲害的能力,所以很適合種植夏秋冬瓜的。冬瓜和大蒜不同,正好需要深層土壤的生長環境,需要耕深30到40公分的耕土層。

冬瓜在生長期對水肥的需求量很大,這個也是夏秋冬瓜種植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施入腐熟的農家肥和過磷酸鈣,後續還要追施肥料。具體每畝可施入有機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在幼苗期施入一次提苗肥,抽蔓期再施入人糞尿500公斤,坐瓜期再施入硫酸鉀複合肥15公斤。對於水份的需求,除了雨季不缺水,從冬瓜開始定植開始,幾乎每個生長髮育階段都需要澆水,但在採收冬瓜前一週內要及時控水,不然水分太大不容易儲藏。


結語

夏秋冬瓜的全生長期比較短百十天左右,所以很快就能開始吃上嫩冬瓜了,能一直吃到冬瓜老熟,嫩冬瓜沒有老冬瓜好吃。記得以前家裡種植冬瓜,由於存放的好,過罷年還有冬瓜吃,老冬瓜皮厚,如果不碰傷外皮,就像老南瓜一樣能儲藏好久。有的地方農村種植冬瓜還要搭架吊蔓,不過確實品相好看,我們老家種植冬瓜就是地爬瓜秧,不過長勢也不錯,關鍵是老品種,結的冬瓜很大,吊蔓不用網兜兜住,瓜蔓估計承受不住。你們老家種菜大蒜下茬種什麼呢?是不是也有冬瓜的呢?


農村老俗話


山東是大蒜的種植之鄉,而且山東人吃蒜也是名聲在外,那麼大蒜收穫後,下茬種植哪種蔬菜最合適呢?


可以說,在我們山東,大蒜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品。有的時候,大蒜甚至可以作為唯一的菜來代替其他菜品來下飯的,所以山東種蒜和吃蒜都在國內出名掛號。

像我們膠東農村這邊,種植大蒜一般是在11份前後。由於大蒜屬於耐寒蔬菜,能夠越冬生長,來年春天返青後,繼續生長,5月份收穫。大蒜根系不是很發達,紮根也淺,所以對於土壤深層的養分吸收利用不多,而種植大蒜前菜地裡撒施的農家有機肥的底肥也就出現過剩。


如果說大蒜收穫後種植作物,以豆類最好,比如大豆。但要是具體到蔬菜,就要看哪種蔬菜適合在5月份在當地種植了。像我們膠東農村,5月份可供種植的蔬菜種類也不少。但前茬是大蒜的話,我認為還是種植芸豆最合適。

芸豆屬於喜溫蔬菜,溫度在20到30度的環境下最利於它發芽、生長、結莢。而且芸豆的根系比大蒜髮達,可紮根於土壤深層,與大蒜形成互補,吸收土壤深層養份。


芸豆屬於耐旱不耐澇的蔬菜,生長期間土壤以見幹見溼為宜。對於肥料需求以氮肥鉀肥為多,磷肥較少。芸豆根系有根瘤菌,但它的固氮能力較弱,所以在芸豆生長初期,也要補充氮肥,配合磷肥及鉀肥和一些鈣、鋅、硼、銅等微肥,效果最佳。


芸豆一般搭架種植,在豆蔓30公分時引蔓上架,後期打頂摘心,以促進芸豆作莢數量,提高產量。

所以,在我們北方農村,大蒜收穫後,下茬多是種植芸豆為宜。當然,地域不同,種植的蔬菜品種也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等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蔬菜。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留言交流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