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认为该如何评价《十月围城》这部剧中阎孝国这一角色?

专注看剧


阎孝国-《十月围城》人物,清廷武将,由胡军饰演。

电影中,慈禧在得知孙中山将要抵港组织革命后,迅速派阎孝国带300名杀手赶往香港,誓死刺杀孙中山。(此人物为虚构)

阎孝国往上三代均为朝廷的高官,对国家,对整个清王朝,绝对忠心。但阎孝国并非一个杀人的机器,他早年师从陈少白,接受的是先进的西方教育。

然而,在一路看到中国被西方帝国主义欺凌的时候,阎孝国因为怀着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反而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他拒绝一切与西方有关的东西,更厌恶以西方思想来带领革命的革命党人,认为陈少白乃至孙中山的软弱绝对不可能获得成功,他以为爱国便是忠顺于朝廷。因此在阎孝国的眼里,此次行动是保家卫国,赤胆忠心的体现,而刺杀孙中山行动在他眼里只是一次维护国体的行动罢了。

此次刺杀行动之中,阎孝国首先要面对的敌人就是陈少白。抵港之后,阎孝国在一次屠杀行动中抓了陈少白,并劝其放弃革命,陈少白非但没有答应,还偷偷溜走继续寻求抵抗的力量。

1905年10月15日,孙中山如期抵港。阎孝国率四大高手与300壮士沿着维多利亚港、皇后大道布下埋伏,为即将前来的孙中山和那些保卫孙中山的革命志士撒开了一张惨烈残酷的捕杀大网。

新浪娱乐评价:

阎孝国这个角色在电影中被设计得有血有肉,虽是反派首脑但也不泯人性,最终都没有杀死自己“终生为父”的老师陈少白。

其实阎孝国最后已经丧心病狂了,虽然他听见轿子里不是孙文,但一心认为诛杀孙贼,报效国家的他已经不能允许自己把孙文放走了,他宁可相信自己杀死的人就是孙文,好让自己的报国之心得到一丝满足。

这种人我们可以说是愚忠。他代表的应该就是当时社会上那些不明就里一味反对新思想的人,而孙中山带来的是新思想,是反封建的,正好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是好人,也是个蠢人,所以最后做了坏事,这是我们可以从电影里面得到的一点启示。信仰的背叛造就了一个悲剧,而那句“已报国恩”已然烙印进观众心中。

豆瓣网友“pretender”认为:

阎孝国,也是个有信念的人。他的信念也许和孙文不同。但他的希望应该和所有希望中国部不再被欺辱的人相同:革命者愿以自己的生命去保护自己的信仰。


孤狼淋歌


可以说在第八十分钟之前,我都在后悔买票来看这部电影,乏味、拖沓、扯皮,直到我确定阎孝国才是孙国父的终极护卫!!于是,逐渐的,我体会到了这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r1、也是我最先起疑的地方,就是陈少白很容易从阎孝国那里获得了一半匕首,于是,在后面陈少白竟然用这把匕首施展“诡计”得以逃走。想一想,他手无缚鸡之力,怎么可能从老谋深算的阎孝国那里轻易逃掉,而且,还笨的从房顶上掉下来,若不是故意放走,这绝不可能。我相信陈少白摔下来的时候,阎孝国肯定在一边急的大跳:放你走,你都走不了。\r2、阎孝国对每个阻碍他刺杀“孙国父”的保卫者其实都手下留情,并不是打算杀之而后快,特别是刘公子和孙四,几次三番没有必杀之意。\r3、陈少白已经大喊出了掉包计,可是阎孝国死心眼非要把假“孙国父”捅死,而且也不掀开篷布查看。\r4、阎孝国执意杀死假“孙国父”,其实还是在为“孙国父”的离开着想。\r5、还是最后,阎孝国完全有能力躲开陈少白的枪击,可是他就是不躲,因为他已经如愿:为朝廷,他已经尽忠;为国家,他也已经尽力。\r如果,要评选本部电影的最佳演员,我当只选阎孝国,精彩,面部表情丰富,深藏不露!!\r阎孝国,正是本部电影最大的看点。\r大家怎么看?










小鹿Mr影视剪辑


阎孝国(胡军饰)在九龙城寨与麾下宣誓的时候,一番话讲得掷地有声,“我是军人,诸位也是军人,军人当死于边野,何须马革裹尸。兄弟们,干了这杯酒,诛杀孙贼,报效朝廷”。

等到后来在狱中跟曾经的老师陈少白对质,阎孝国把国家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罪责全部算到了西方人与假洋鬼子的头上,他认为皇权乃天赐,而洋人全都是狼子野心,如果陈少白这类手无缚鸡之力的教书匠真的成事儿了,国家必亡。

“满清战狼”阎孝国是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的,以至于身死之时,手刃孙文替身的他仍对陈少白讲了“已报国恩”的道理。一个鹰犬认为自己是爱国者的时候,别人是说不动他的,因为鹰犬对事业是无责任感的,而爱国者对事业是有责任感的,有责任感的阎孝国错就错在,他误解了他的国所应为他担负的责任。



胖仔队长


毋庸置疑,《十月围城》是部相当血性的影片,正反双方的厮杀让人血脉喷张。其中一幕,陈少白怒斥阎为清廷的鹰犬,阎极力否认。

观点一:但从始至终,阎做的似乎分明就是一个鹰犬之所为,或者说他是一个愚忠的鹰犬。 然而,整部电影中,阎的形象可谓霸气十足,无所畏惧,一路追杀所向披靡,直至最后身中数弹,依然义无反顾将重光杀死。如此舍身取义绝非凡人,结合阎同其授业恩师的对白看得出来,他应该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且勇猛果敢,奸诈卑鄙之徒绝不可能如此视死如归。

观点二:细细想来,个人认为阎孝国非但不是清廷之鹰犬,甚至可称其为保家卫国之英雄。 其二,从阎尊师,重礼节等方面看来,颇有德操;虽然其恩师陈少白对他的评价是:功课优秀,头脑愚蠢,难成大器。阎依然坚持自己的道路,不惜以死明志:学生已报国恩!种种细节看来,我个人认为阎其实很有抱负,应该是一个爱国志士,他的出发点是忠心爱国,但他所选择的到底是怎样一种救国之方式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是自成一党,夺取政权之后重整旗鼓,拯救国家于危难;或许是为清政府扫清障碍之后效力国家,重振中华之雄风。可惜他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仅感慨,阎孝国爱国之心天地可鉴!


聊资


我认为阎孝国是一个复杂且矛盾的人。

一:说他复杂,是因为他不想,更不愿意伤害自己的老师。

二:他成全了刘郁白,亲眼目睹了沈重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想无和敌人同归于尽,但最后却被马给撞死。

三:他为了那个自己效忠的王朝,不惜杀了阎敬刘。

说他矛盾是因为

一:他为了梦中那个中国人不被欺负的国家,放弃了他的一切,只为去完成任务。要知道,之前的他是多么效忠于那个任人宰割的清王朝啊。前后者直接,他更喜欢前者。

二:当他看到沈重阳倒下的时候,心里面不由的被震撼到了,他本以为那伙人只是乌合之众,却不料尽然如此肝胆。

三:邓四第的忠义,阎孝国在做后算是深切体会到了,邓四第是他阎孝国最不想杀的人,因为阎孝国觉得他们都是忠肝义胆的人。

最后总结一下,阎孝国是《十月围城》里边人物情感最丰富、最复杂、最矛盾的人。







白泽剪影


阎孝国是《十月围城》虚构出来的人物,又有人说有原型,是满学家阎崇年。清朝武将,刺客,对朝廷忠心耿耿,在剧中是反派人物。

年少的时候接受过西方的先进教育,师从陈少白。看惯了祖国被西方列强凌辱,怀有很强的爱国心,并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拒绝西方的思想,当然也包括带有西方思想的革命党人。

在他的眼里革命党人就是叛国,所以剧中的这次刺杀孙文的行动,被他认为是保卫国家的行动。

剧中虽为反派,塑造的有血有肉,是个好人,有点愚忠,不懂得变革,与革命党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幸福来自生活


《十月围城》个人感觉中影响最深的不是甄子丹和谢霆锋,恰恰是在各种影评上都少见身影的阎孝国,翻遍《十月围城》这部电影的影评许多人都对阎孝国不太感冒!

阎孝国表面为清廷的愚忠鹰犬,内地里可能是一直保护孙中山的那个人,虽然师傅陈少白就曾怒斥阎孝国为清廷鹰犬!

可是阎孝国却是剧中一个最悲剧的人物,其性格特点勇敢,果断,舍身取义的一面来看他应该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而且阎孝国尊师重道、颇有操守,虽然恩师陈少白对他的评价是接受过西式教育、头脑简单、胸无大志,这种两面都有的评价及其模糊。

至于阎孝国选择了哪种报国的做法,我们从他和陈少白在监牢中的一句对白可以看出,阎孝国曾说:“帝国主义狼子野心!”。

这句话一针见血,试想一个曾怒斥帝国主义的一个人确是是清廷的愚忠鹰犬?作为剧里的大反派本身这种说法根本不合理。

然而有一点就是愚忠,对于昏庸无能清廷的愚忠,阎孝国要杀孙文却没杀成!那么,为什么没杀成?

他是在旧传统的“忠孝仁义”框架下教育出来的人,从阎孝国打死李玉堂的儿子,到疯狂追逐重光死亡说的:“学生已报国恩!”,这一点已经很明显了。


阎孝国不想杀孙文,因为他也知道清廷灭亡是早晚的事情,而他和孙文都是爱国人士,只是派别不同,但是出发点是相同的。

剧中没有表现出阎孝国的纠结情绪,可能是因为他的戏份实在太少,没能表现出阎孝国的内心挣扎。


可可电影摊儿


阎孝国,一个一辈子为了国家,尽忠报国,觉得那些个革命党都是洋人用来灭亡中国的工具。甚至是直到死的时候都觉得自己以生命换来了整个国家。

阎孝国人虽然是反派,但他的一些人格品质确实值得赞扬的,他忠心不二,尽职尽责、他成绩优异,尊师重道。就这么一个反派,那个朝代又会少呢。

站在主角立场上看,这个人罪该万死,追杀孙中山,布局围剿革命小分队,动起手来从不心软。但是,,但是在他最后死的时候,我又觉得他真的十分可怜。他被其老师打死时,喊着:”学生···已报国恩“但是他愚昧,迂腐,不能看清时势。不能认清现实的愚忠也是十分的可怜。


一南五树


阎孝国是十月围城里最复杂、最矛盾、最丰满的一个人物。他有自己的报国思想,并且比谁都执着。
他不愿意伤害自己的老师,他不愿意杀死除孙文外的其他人,他成全了刘郁白,目睹了沈重阳以命撞马,最后无奈杀死邓四弟。我觉得他从这3个人身上,都看到了自己。刘郁白为了一个女人,值得。他为了一个生养自己却即将走到尽头的王朝,值得。阎敬刘是个人物,不杀,最后却不得不杀。



在片中,阎孝国的做法是给了人愚忠的形象,让人对他是又恨又恶。 然而,反过来想想,他既然是陈少白的学生,接受的又是纯正的西式教育。完全可以这样设想,他如炬的目光洞穿了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实质,让他对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戒心,认为孙的三民和西方标榜的民主、人权有异曲同工之嫌。所以与其说他愚忠,不如说他愚昧。 再说,他搞得也是政治,我们都看到了三民主义的胜利,才体会到了革命的重要意义,愚昧的阎孝国所维护的政治,在他看来或许能够起死回生、万古长青呢! 所以,阎虽然是个狠角色,但依旧是小人物。




活在当下777


你好,我是星懿,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电影:《十月围城》

该片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影片人物

阎孝国

①胡军饰演的阎孝国无疑是剧中第一大坏蛋,可是阎孝国却是剧中一个最悲剧的人物,其性格特点勇敢,果断,舍身取义的一面来看他应该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而且阎孝国尊师重道、颇有操守,虽然恩师陈少白对他的评价是接受过西式教育、头脑简单、胸无大志,这种两面都有的评价及其模糊。

②至于阎孝国选择了哪种报国的做法,我们从他和陈少白在监牢中的一句对白可以看出,阎孝国曾说:“帝国主义狼子野心!”。这句话一针见血,试想一个曾怒斥帝国主义的一个人确是是清廷的愚忠鹰犬?作为剧里的大反派本身这种说法根本不合理。

③阎孝国是学贯东西,且不盲从、有自己独立思想和判断的智者,是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是看透了西方所谓“民主”思想的堕落和险恶用心的国士,是“报国恩、灭国贼、何须马革裹尸”的威武将军。他的名字已经说明了一切——孝国

④作为剧中反派,代表着清政府的旧势力残余阎孝国,被胡军演活了,那份报效朝廷的愚忠,顽固和病态都融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甚至他的名字里,可以说是入木三分!阎孝国也有他的信仰当他看到革命者真的敢于流血牺牲的时候,他也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自己的信仰!

他有他的信仰,有他的标准,也有他的理想,看到他临死前那最后一句:学生……已报国恩。莫名的有点心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