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荣在贾家家塾上学,有免费茶饭,可以给家里省钱,秦钟却要送二十四两贽见礼?

栖鸿看红楼


《红楼梦》里也有一所免费小学。

这所学校免学杂费,免费喝茶,免费吃饭。这所学校就是贾府的义学,离宁荣二府不远,不过一里之遥。

贾家的义学“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

贾府的私塾是宁荣二公建立的,办学的宗旨是怕族里有家庭贫困,请不起教书先生的子弟无法读书,有了这所免费的学堂,贫家子弟也可以上学读书。

贾府鼓励子孙读书上进,他们知道,学而优则仕,贾府子弟只有读书才能走上仕途。贾府的男子每个人都是十年寒窗苦,苦读出来的。贾琏的小厮兴儿说:“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学里的师老爷严严的管着念书?”贾府的宁荣二公虽然是武将也是读书的。

贾府重视读书,因为只有读书,考上进士,才能走上仕途,有一个好的前程。因此贾府非常重视子孙的教育。

贾府的私塾收的学生都是贾府子孙,其他家庭的孩子不能进学堂读书。

贾府的贾蔷,贾菌,贾兰、贾宝玉、贾环都在这里读书,他们都不必花钱。不仅不花钱,学堂里还供应茶水,和早饭、午饭。

古代都吃两顿饭。早饭9-10点,晚饭15点左右。贾府私塾里的学生都在学校吃饭。贾府的私塾免费学习,免费吃喝。每年的教学经费应该不少。贾府族中有官爵的家庭供给学堂银两,按俸之多寡提供银子,为义学的教学经费。

免费学校里的借读生。

贾府免费学堂的管理不严格,许多非贾府子弟也来贾府私塾读书。不仅蹭学,而且蹭吃,蹭喝。

来贾府私塾蹭学的学生有薛蟠。薛蟠不是贾府子弟,他是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夫人的外甥。薛蟠不是来读书的,而是来找契弟的。

来贾府私塾蹭吃蹭喝的学生有金荣,金荣也不是贾府的子弟。她的姑姑嫁给了贾府贾璜。他姑姑靠巴结尤氏和王熙凤,给金荣谋到了到贾府上学的机会。金荣上学也不是真心学习,他和他母亲的目的是蹭吃蹭喝。金荣母亲对金荣说:“况且人家学里,茶也是现成的,饭也是现成的。你这二年在那里念书,家里也省好大的嚼用呢。省出来的,你又爱穿件鲜明衣服。”

秦钟也不是贾府的子弟,也不能到贾府的义学读书。秦钟结识了贾宝玉,贾宝玉邀请他到贾府义学读书,在王熙凤的安排下秦钟到贾府私塾读书。

秦钟到贾府的私塾读书不必交学费。秦钟的父亲秦业,给贾代儒送了24两银子。

秦业为什么给贾代儒送礼呢?

第一,因为贾代儒是当代大儒,希望贾代儒好好教导秦钟。

秦钟的父亲秦业知道贾府的义学教书先生是贾代儒,他是当今之老儒,名头响亮。如果贾代儒好好教导秦钟,秦钟的学业应该可以精进。秦业给贾代儒送礼是为了儿子的前途着想。

第二,秦业怕贾代儒瞧不起秦钟。

由于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秦钟又是附学读书,如果不给贾代儒点见面礼,秦业恐怕儿子秦钟被先生不待见,吃亏。为了秦钟在贾府的私塾里不吃亏,贾代儒照看一些。

(秦业)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然后听宝玉上学之日,好一同入塾。

秦业给贾代儒的24两银子,不是学费,而是给贾代儒的贽见礼。这些钱揣进了贾代儒的腰包。贾代儒在学堂当老师还有不少额外收入。例如薛蟠为了结交契弟,便“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贾代儒那人家的手短,对于薛蟠在学堂里横行霸道,哄小学生们上手,视而不见。

贾代儒的孙子贾瑞,图了薛蟠的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贾家办学的初衷被无情践踏,学生们在学堂里不仅没有学到正经的学问,反而学坏了。秦钟在贾府的学堂里对“香怜”和“玉爱”起了窃慕之意,缱绻羡慕。秦钟与这二人“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后来因为秦钟和金荣,茗烟大闹学堂。

秦业后来后悔将秦钟送进贾府私塾读书,“早知日后闲争气,岂肯今朝错读书。”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润杨的红楼笔记


贾府办的是义学。何为义学?即旧时由私人集资或用地方公益金创办的免费的学校。贾府义学是由私人集资创办的。第九回有介绍:“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特共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专为训课子弟。”



金寡妇教训金荣时说:“况且人家学里,茶也是现成的,饭也是现成的。你这二年在那里念书,家里也省好大的嚼用呢”。从金寡妇的话中我们知道,贾府义学不仅免学费,而且提供伙食。那么金荣在义学里享受这些待遇很正堂。

而秦钟的父亲,给义学老师贾代儒二十四两银子,属于个人行为。原文第八回有说到“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因此十分喜悦。只是宦囊羞涩,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为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

秦业为什么要贾代儒送二十两两见面礼。一是想给老师留个好印象,让老师多关照秦钟,好让秦钟学有所成。再者秦业是读书人,好面子。他认为贾家是富贵人家,送太少,人家看不上眼,只好硬着头皮,东拼西凑了二十四两。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chen清英雅秀


为何金荣有免费茶饭而秦钟却要送二十四两贽见礼?这是由贾府私塾的性质决定的。

贾府家塾是义学,不但免费教学,还包括提供免费茶饭。虽是如此,但家塾并不禁止送给家塾塾师礼物,特別是亲戚附学到家塾的。如薛蟠,就年年送束脩给贾代儒。因而秦钟送二十四两的拜师礼并不奇怪。

贾家私塾虽是为族中贫穷子弟而办的,但学生不但包括族中贫穷子弟,也有族中纨绔子弟,还有亲戚介绍来的附学子弟。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大约分以下三类,

一,为吃免费茶饭兼做人契弟的。如香怜,玉爱,这三人都属于家中贫困,通过亲戚附学的,所图就是免费茶饭,但因长得妩媚多姿,被呆霸王薛蟠看上,都做了薛蟠契弟,得到一些好处。

二:浑水摸鱼的:贾宝玉,贾环,贾蔷,薛蟠。这一类人都是不爱读书,又闲来无事,寻求点新鲜刺激的。如贾宝玉,本身是在家中内帏厮混,因恋着秦钟女儿一般长相性情,也到塾里学习,便陪伴秦钟。如薛蟠,是假求学之名,为龙阳之兴,送些束脩于老师贾代儒,结交几个契弟等。

三,认真学习的。如贾兰,贾菌等。贾兰几乎是两耳不听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典范。贾宝玉金荣等几个已经把私塾闹的乱成了一锅粥,贾兰仍然认为不关他的事。

贾家私塾虽然有学习的,但更多的是混水摸鱼和借机占小便宜的。金荣便属于第一类。金荣家贫,母子二人寄居在金荣姑姑家中,金荣母亲靠为人缝洗过日,把金荣送去家塾,本身就是为这茶饭而去的,正如金荣母亲教训金荣所说:

“况且人家学里,茶也是现成的,饭也是现成的。你这二年在那里念书,家里也省好大的嚼用呢”。

而秦钟本来该归于认真学习一栏的,他父亲送他到贾府私塾,是因为秦钟老师因事辞馆,秦钟停学一年了,为了儿子有所进益,于是求到贾府。但是他又知道“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为了儿子学业,也为了儿子体面,不得不“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

秦业为儿子秦钟打算,东拼西凑给贾代儒送了24两的银子,但是秦钟却辜负了他父亲的希望,整天与贾宝玉,香怜,玉爱等混在一起,常常八目勾留,设言托义,咏桑喻柳,被学里看出形景,最后还被金荣揭破,并相继惹出许多事端。以至于作者也发言慨叹:

早知日后闲争气,岂肯今朝错读书。


萍风竹雨123


这个问题需要从私塾的起源和金荣、秦钟与贾府的关系来回答。

一、私塾的起源

按照《红楼梦》中所述,贾府的义学是贾家的祖先创立的,为的就是族中那些请不起老师的穷困子弟能够进入学堂学习。

其资金来源并不是来源于学费,书中表明主要由族中有官爵的人出资,俸禄多的就多出一点。说白了,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股份制,那些出资的多的,相对来说就有更具话语权。

私塾的老师及管理者为族中德高望重的人。

二、金荣、秦钟与贾府的关系

金荣和秦钟都不是贾府的直系子孙,按照贾府义学的立学宗旨,他们两个按理都没有资格进入义学。

金荣是通过其姑父姑妈贾璜夫妻的关系才进入贾府义学,经办人是王熙凤,按照书中描述,贾璜夫妻只守着些小产业,经常去奉承巴结凤姐和尤氏,而凤姐和尤氏还要反过来时常资助贾璜夫妇,说明贾璜的家境不怎么样,金荣自己的家境就更不用说了,所以金荣进义学肯定是交不起钱的。

秦钟作为秦可卿的弟弟,贾蓉的小舅子,其父亲是工部营缮郎,从家境来看,比金荣要强不少,况且其父秦业担心的是“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福贵眼睛”,不给点见面礼觉得自己面子上过不去,也影响秦钟及秦可卿在贾府里面的地位,所以东拼西凑也得凑二十四两作为贽见礼。

话又说回来,秦钟是通过宝玉的关系进去的,如果实在出不起这二十四两银子,估计也没什么问题,照样可以进贾府义学读书。

综上两点,秦钟进贾府义学其实也可以不用给二十四两银子的,只是秦钟家里自愿表示一点心意。

我是洞古鉴今,上述为个人见解,如果以上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如有不当之处,也欢迎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洞古鉴今


红楼梦第九回介绍,贾府义学距离贾府不过一里之遥,原系当日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力不能延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为官者皆有帮助银两,以为学中之费;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师。由此可见,在贾府义学读书的人是指本族子弟与些亲戚家的子侄。换句话说,都是亲戚。

贾璜与贾琏是平辈人,璜大奶奶和王熙凤就是妯娌,璜大奶奶姓金,是金荣的姑妈,所以金荣的母亲叫她“姑奶奶”,金荣应该叫贾璜姑父。璜大奶奶平时在王熙凤面前卑躬屈膝,争取到了王熙凤的关照,金荣凭此亲戚关系得以免费入贾府义学读书,还有免费茶饭。

而秦可卿虽是宁国府的大奶奶,但由于她出身低微娘家贫寒,所以连弟弟秦钟来贾府义学读书的事都搞不定。第七回秦钟到宁国府看望姐姐秦可卿,贾宝玉与秦钟一见就相互倾仰,宝玉问到秦钟上学的事,秦钟笑道:“家父前日在家提起延师一事,也曾提起这里的义学倒好,原要来和这里的亲翁商议引荐。因这里又事忙,不便为这点小事来聒絮的。宝叔果然度小侄或可磨墨涤砚,何不速速的作成,又彼此不致荒废,又可以常相谈聚,又可以慰父母之心,又可以得朋友之乐,岂不是美事?”


秦钟上学这样的大事,秦可卿无力搞定,还是靠秦钟与贾宝玉偶遇,秦钟抓住机会求宝玉,宝玉再去求贾母才办成的。

由于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为了让贾代儒能教秦钟,秦业“为了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方得入学。


寻人参果者


我来回答。

现代中国社会,一边倡导“尊师重教”,一边严厉禁止教师收受礼物、体罚学生,对教师作出许多不合理的束缚。我当然不是说送礼与允许体罚,就是尊重教师。但是对教师的感恩,以及赋予教师相应的权利,才是对教师、对知识的尊重与认可。

如果把教师视为保姆,入学仅仅是因为在家里没有人看管,或者国家法律的要求,你就很难指望他对教师能有多少尊重。相应的,他的孩子的学业成绩,恐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放到《红楼梦》中,金荣显然是前者,而秦钟当然是后者。

贾府家塾,按秦氏托梦所说,“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因不缺祭祀、供给”。也就是说,在现在的“盛时”,虽然没有固定的费用来源,但家塾并不缺少资金。资金来源在哪里?就像宁国府年前把送到的田租“一分一分的堆在月台下,命人将族中的子侄唤来,分与他们”一样,两府随便捐助一点,就够了家塾的费用了。不是学习成本低,而是宁荣二府太富贵了。

由于宁荣二府的捐资,家塾不仅免收学费,还能给学生提供茶饭。金荣的母亲,就是贪图茶饭,才把儿子送去就读。至于结识薛蟠、得到八九十两银子的来龙去脉,金母是不过问的。

秦钟的情况就不同了。秦家虽然贫寒,秦钟本来请了“业师”,只是因“业师于去岁病故”才暂时失学。而秦业送儿入学,是冲着“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为了儿子“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去的。

秦业对儿子学业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对教师的尊重上。《红楼梦》中没有廉洁从教、不许收受学生家长钱物的规定,只是从孔夫子留下的传统,教学可以收“束脩”。况且秦业以是“贽见礼”的名义送的,就是见面礼、拜见礼的意思,贾代儒接受是合理合法的。

接受之后,又如何呢?即使贾代儒清高,不因财重人,也不可能不受动于秦家的尊重。于是在授课与管理上,肯定会对秦钟有所偏向(如果贾代儒在,闹学之事就不会发生)。这样,秦家的目的就达到了。

花钱上学,与免费就读并且享受免费餐饮,不仅是学习目标的区别,也包括家境的差异。秦家虽然贫寒,秦业毕竟是在职官员。金家则是孤儿寡妇,就连仰仗的富裕亲戚贾璜夫妻,还是靠“凤姐儿尤氏也时常资助资助他,方能如此度日”的。别说金寡妇没有高明的见识,就算她有心培养儿子,恐怕也拿不出贽见礼来。


栖鸿看红楼


贾家义学原是免费私塾,私塾运转之费皆由族中有官爵者按俸之多寡供给银两。因此族中求学弟子是享受免费教育的。

金荣借姑母之光上了义学,得了诸多好处,以他的家境尤其是其母的胸襟、見识也未必像秦业那样给老师送上束修。束修是古代学生初次拜见老师赠奉的礼物,后来基本上与学费同义。因姐姐的身份,秦钟也可以免费就学的,但秦业还是艰难地拼凑了24两贽见礼,他自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他知道“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所以虽然囊中羞涩,但读书是儿子的终身大事,不可苟且。他深知少了这贽见礼,执教的贾代儒以及众学生恐怕都会以异样的眼光看待秦钟,只怕贾府上上下下对他的女儿秦可卿也会颇有微辞,因为贾府上下人等确实诚如秦业的判断:极其势利。贾母自己也说,“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同时,他认为送儿子业师的贽見礼既是传统,也是自己的体面。而金寡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既不知传统礼节更不顾体面。

其次秦业毕竟是读书人,他是真正地尊重老师,指望儿子学业有成,获得功名富贵,所以这份束修是必须的。而金寡妇送子入学主要为省钱和获得“薛大爷的帮衬”,读书倒像是“副产品”,所以她不会像秦业那样在乎贾家“上上下下的富贵眼”。


玄真子桑


本来就是义学,都是免费的。秦钟不过是大少奶奶为了表示我们和穷亲戚不一样罢了


桃之夭夭81464967


答!不理解这问题的意义和背景,所以没有可答之言。


爱写文章的大叔


此事古难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