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李玫瑾是有关研究教育心理学的专家,她在教育访谈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家有孩子的,千万不要百依百顺,很多逆子都是宠出来的。

要不要让孩子干家务?这个话题在家长圈中一直争论不休。持反对意见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不听指挥,干家务添乱帮倒忙;孩子现在应该以学业为重,做家务是在浪费时间;干家务是大人的事情,与孩子无关。持支持意见的家长则认为干家务能够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劳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促进家庭亲子关系和谐融洽。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中小学生家庭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干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率是不干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率的27倍。哈佛大学也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爱干家务的孩子比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离婚率与患上心理疾病的几率都低,就业率和犯罪率分别为15:1和1:10。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竟这么大。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孩子干家务可谓好处多多。干家务不仅帮助孩子训练肢体动作,增强体力,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身上的肌肉都得到锻炼,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经常干家务的孩子即使处在陌生环境也能很快调整心态和适应环境。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让孩子爱上做家务,家长可以这么做

一、制作一个做家务转盘

制作一个家务游戏转盘,在上面分别写上家务的种类,扫地、洗碗、收拾衣服收拾玩具都可以写上去,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动手制作,在转盘上画上他喜欢的装饰,告诉他这个转盘的作用。将转盘放置在比较醒目的位置,与孩子约定好每天做家务的时间,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让孩子自己来转动转盘,根据指针的指向安排今天的家务活动,家务内容可以定期更换,尽量选择一些孩子能够完成的家务,避免孩子产生畏难情绪。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二、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奖励

对孩子干家务最大的肯定就是给他奖励,对待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购买一些小贴纸,每次孩子做完家务就在他的脸上贴一个。也可以采取积分制奖励,根据家务的难易程度制定积分,孩子可以根据积分的多少兑换奖品,一次外出大餐或者一个新奇玩具,不同的奖励消耗不同积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双管齐下,向孩子传达“劳动最光荣”、“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理念,激发孩子干家务的兴趣和热情。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三、引导孩子发现做家务的乐趣

干家务并不是按部就班,也不是埋头苦干,家长要引导孩子发现在家务中隐藏的乐趣。没有孩子会拒绝玩水,和孩子一起洗碗一起洗衣服,让他与水亲密接触,给孩子示范正确的洗碗和搓衣服动作,将泡泡点在孩子的鼻子,或者用泡泡在他的手心里画画,物品清洗完毕后允许他拨弄水花,只要做好擦干保暖工作,孩子一定会觉得原来洗碗洗衣服是如此的有趣。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如果孩子动手能力强喜欢创作,那么和孩子一起做烘焙也是不错的家务选择,孩子可以将面团捏成他喜欢的形状和动物,面粉不同的干湿状态的触感也可以刺激孩子的触觉发育,与孩子一同观察面包和饼干烘烤的变化过程,让孩子在家务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如果孩子不喜欢干家务,也不要强迫他,不要采用惩罚的形式要求他一定完成某项家务,否则就不能吃饭看电视。可以迂回一些婉转一些,在干家务的时候请求他的帮助,可不可以给妈妈倒一杯水,可不可以帮忙把工具拿过来。孩子是不会拒绝你的这些小要求的,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被你引导参与家务并且乐在其中。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别这么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孩子掌握了独立的生活能力,他们的人格朝向独立发展,他们才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我推荐给各位粉丝两套书,第一套《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书》从小帮助孩子养成独立的好习惯,第二套《陪你长大幼儿早教互动图画》帮宝宝学会自己《吃饭》《拉臭臭》《穿衣服》《刷牙》《洗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