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龍、洪金寶之後,再難見喜劇動作大片?

40年前,時間剛剛跨過1980年代,而成龍也剛剛確定了自己的電影風格:諧趣功夫。自此,在成龍、洪金寶等七小福的帶領下,外加李連杰、林正英的加持下,香港動作電影進入了輝煌時代:搞笑、恐怖、熱血···百花齊放,共享崢嶸。

為什麼成龍、洪金寶之後,再難見喜劇動作大片?


40年後,大獲成功的影片中已經再難見到成龍、洪金寶等人,動作片也基本上被“主旋律”所佔據,動作鬼片產出跌入了“零”時代,黃飛鴻也永遠存在了李連杰時代;傳統武俠電影更是難見蹤跡。

為什麼喜劇動作片徹底沒落了?

1. 演員難找,從底層苦練功夫的武打明星已經消失了

成龍,1954年出生,1961年拜師武術家于占元,藝名元樓,中國戲劇學院學習舞臺化妝以及舞臺表演技巧。同期的師兄弟還有洪金寶(元龍)、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元泰等。此時成龍年僅7歲。


為什麼成龍、洪金寶之後,再難見喜劇動作大片?


可以說,成龍、洪金寶等人練的是實打實的童子功:從小在武術環境中長大,身手靈活,擁有很強的基本功。70年代初期,成龍還處於跑龍套,做特技導師、武術指導等,最大的成就就是在《猛龍過江》中做李小龍的替身。

直到1977年,成龍主演了《蛇形刁手》,將喜劇元素引入到動作片中;隨後《醉拳》也是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進入80年代,成龍主演的《A計劃》《奇謀妙計五福星》《快餐車》《福星高照》《夏日福星》《雙龍會》《城市獵人》等;進入90年代,成龍更是衝向了國際,《紅番區》《一個好人》《尖峰時刻》《我是誰》等等一舉奠定了成龍的“大哥“地位。


為什麼成龍、洪金寶之後,再難見喜劇動作大片?


但是成龍的每一步,都是自己一拳一腳打出來的;每一份成就,都是自己的汗水換回來的。

在那個沒有特效的年代,跳樓、掉火坑、身上著火、炸彈都是成龍自己實地”演“出來的。

在國外記者採訪他拍電影時怎麼做到這些特技時,成龍回答:”ready,jump,action,cut,hospital!" ( 開機,起跳,開拍、結束,送醫院);

在《警察故事》中,最經典的是成龍跳飛機的那段,斯皮爾伯格後來看了該片段,專門打電話給成龍請教,是用了什麼特效將場面做的如此逼真,成龍回答:沒有特效,我就跳啊。

為什麼成龍、洪金寶之後,再難見喜劇動作大片?


現在什麼狀態呢?

演員拍戲受點傷,粉絲心疼的都要哭了;特效、替身更是比比皆是,失去了真實感,拳頭對拳頭的動作場面再難見到了;演員和明星更多是通過考試、進入專業院校、學習演戲,從小帶有基本功的“打星”已經斷層消失了。

2. 從“一份工作”進化到“一個明星”,主動權不再在製作方了

以前的娛樂圈,還不是娛樂圈,只是一個影視製作圈;演員是一份工作,而不是光環,這也是早期很多明星學歷不怎麼高、混圈還債的原因之一,也是演員們工作起來“不要命”的最大動力,因為很多人是不要命就沒命了。所以,早期明星中,尤其是港臺明星,基本上要麼是拼出來的,要麼是真的老天爺賞飯吃——有一份天賦和一份機遇。


為什麼成龍、洪金寶之後,再難見喜劇動作大片?


反觀現在,娛樂圈火起來的,有幾個家裡真的是普通家庭?有幾個是真正的草根出身?有幾個是真的喜歡演員這份工作?又有幾個只是為了賺錢和名氣?

演員,已經從一份工作進化成一個明星了。隨之而來的是明星天價片酬、粉絲經濟。

製作方失去了更多的話語權,帶資進組、粉絲效應,讓很多製作方受限於市場和大眾口味,一味追求:誰火找誰拍,哪個題材賺錢了一窩蜂的湧入這個細分市場。連春晚都變成了當年誰最火的佐證舞臺,不管適合不適合,一窩蜂的上演小品。

為什麼成龍、洪金寶之後,再難見喜劇動作大片?


3.好編劇,太難找,動作喜劇片再見吧

動作喜劇片沒落的最核心原因還是好的編劇,太缺了。

談到這裡還是要回到明星天價片酬上,因為明星佔據了過多的薪酬,而編劇的薪酬相應的非常低。很多劇本是同時找幾個編劇一起湊出來,你寫一段我寫一段,後期再湊在一起討論討論;中間遇到演員改戲,再調整調整,結果到最後,故事講不完、前後有衝突、人設不完整的情況比比皆在。

為什麼成龍、洪金寶之後,再難見喜劇動作大片?


反觀成龍時代的動作喜劇片,每個故事都是非常圓滿的,雖然套路永遠是:好人打敗壞人,大家皆大歡喜;但每部劇情都會有新鮮的元素加入,喜劇臺詞和戲劇衝突完美融合在一起,即使現在重看那些電影,還是會又笑又樂的看下去。

為什麼成龍、洪金寶之後,再難見喜劇動作大片?


在成龍之前,沒有人會知道有動作喜劇的存在;在洪金寶、吳君如之前,沒有人知道鬼片可以拍成喜劇動作;在林正英之前,沒有人知道鬼片不是單純的恐怖和嚇人······

所以,影視製作方,真的不是觀眾口味總變化,觀眾也不是隻喜歡吃一道菜,觀眾喜歡吃的是,有內容有故事的好吃的菜。

最後,不知道喜劇動作電影還能否重歸大熒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