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总是喜欢摔杯为号?

钓烟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代摔杯为号,主要是用来阴人的。

基本都是我已经埋伏了一批卫士躲在军帐的外面,或者直接是几个卫兵站在军帐里面,然后请傻瓜们进来喝酒、吃饭或者商量事情。

随后,我突然下令,卫士突然下手,将这几个傻鸟抓住杀掉。

这里就有个问题。

既然是在军帐内,我和敌人相距不会太远,我自己也是有一定危险的。

敌人未必是真正的傻,也会提防的。

你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比如像范增那样举玉佩,敌人说不定先下手为强,直接攻击你,将你杀了。

相反,举杯是最不容易引起怀疑的举动,因为喝酒吃饭本来就要举杯。

另外,如果采用口头下令,前提是你的卫兵素质很高。

我下令需要时间,比如我说一句“你们快将这几个人抓住”。这句话,至少要花费几秒钟时间。

如果卫兵反应较慢,到动手恐怕就要10秒。

这么长的时间,你一样有危险。

敌人再傻也能听懂你的命令,干脆先杀了你。

摔杯可就快了,也就一秒钟时间。

就在敌人目瞪口呆,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就被卫兵乱刀砍死了。





另外,摔杯是不可能产生误解的命令。

摔杯需要将杯子重重的摔在地上,而且会摔倒几米外。这同无意中手滑让杯子落地,是完全不同的。

摔杯本身也是很好的命令形式。


所以,我们老祖宗是很聪明的,别把他们当做傻子。


萨沙


声音大!

杯子是玻璃做的,古代的工艺做的玻璃粗糙,麻面的,还有点扎手,也脆一摔就碎,声音也大,所以都喜欢用摔杯为号。

但古代时杯子多是铜铁做的,地还不是水泥地,怎么也摔不响,可以说古人为了这个事情操透了心,所以才流传到现在。

摔杯为号最开始的是失误的,因为在很古的古代时,那时没有玻璃就是用铁做的,大家喝酒时的军账的地面都是土,将军摔杯的时侯用了吃奶的劲也就只能是“噗嗤”一声,像蚊子打喷嚏一样,没人动手。

“鸿门宴”当时就是想以摔杯为号的,当时大家也演练了很多次,怎么摔声音都小,铜做的酒杯都摔瘪了,也没声,搞的杯子全是土,刘邦一看有点脏也没怎么喝。就是项羽那么大的劲也不行,所以最后鸿门宴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有人发明了玉做的杯子,声音大一些,另外摔的时候还得找个砖地,土地也不响,真是愁人,但是在酒桌上也找不到别的好办法,大家一起喝酒越喝感情越深,又拉手又搂脖子抱腰的,也不好意思杀人了。也为了推脱一下自己的面子,搞的酒杯不小心掉地上了,军兵上来把人杀了,自己心里也好过一些,一般这类的酒宴也就是主人脚底下有向块砖,只是为了方便摔。

关公单刀赴会时,当时就看出来了,所以关二爷聪明,硬是把鲁肃拉到江边,江边泥多土多,想摔也摔不响。其实鲁肃当时也糊涂,你倒是弄个玉的杯子啊,整个铁的,你说摔哪合适?

但这些计策还是传的很广泛,玉帝也知道了,所以每当大宴众神仙时都加小心,有一回沙僧弄掉一个杯子,玉帝当时就吓坏了,还以为兵变了,所以把老沙给弄到人间陪着唐僧上三哥那取经去了。

不说不笑不热闹,大家看一下笑笑就好了。


江中游老师


“摔杯为号”通常发生在饭局中。当然了,这不是普通的饭局,而是即将发生政变的饭局,是即将擒拿某个政敌的饭局。关于这种饭局,古代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做“伏甲设馔”。从古至今,发生过的“伏甲设馔”可以说不计其数。那么,古代为什么总是要通过请吃饭的方式来擒拿政敌呢?而在擒拿政敌的时候,为什么又要采用“摔杯为号”呢?

咱们先来看看,古代为什么会采用请吃饭的方式擒拿政敌。

其一,请吃饭最容易约到政敌。

注意,我们这里所讲的擒拿对象,一般都是政敌。所谓政敌,就是政治上是敌人(军事上是敌人也可以),但又不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如果是不共戴天的仇敌,那肯定是约不来的。

为什么政敌就可以约来呢?因为古代是礼仪社会。约别人吃饭,那是向别人示以礼节。当一个人获得别人礼节的时候,他一般是不会拒绝的。拒绝了就是失礼,失礼的事情,似乎比什么都重要。

再一点,这个不仅仅涉及礼节,还涉及胆量。别人摆下“鸿门宴”,而你不敢去,那是你胆小的表现。胆小和失礼一样,也是为人所鄙视的。

(鸿门宴剧照)

其二,请吃饭可以把成本降到最低。

如果是带领军队去打政敌,兴师动众,投入的成本肯定是很高的。而且一旦真刀真枪上战场,胜负是很难预料的。

但是,如果采用请吃饭的方式,成本则非常小了。因为对方不可能带很多人来。就算带很多人来,有资格进去吃饭的人也非常少。“鸿门宴”上,樊哙就没有陪餐的资格,最后是生生地闯进去的。而且,还是因为项羽没打算杀刘邦,他要是打算杀刘邦,樊哙这样无礼地闯进去,肯定是会受到惩罚的。

由于进去吃饭的人很少,因此,只要帐后埋伏了刀斧手,力量对比就相当悬殊,拿下政敌可以说易如反掌。

其三,请吃饭可以放松政敌的警惕性。

因为是吃饭,大家都不带武器,因此不会觉得有很大的危险性。再一点,吃饭的时候必然会喝酒。一旦喝酒,神志自然会受影响,因而对方更容易放松警惕。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已经被带到这个饭局上来了,就十拿九稳了,放不放松警惕都没有关系了。

其实不然。一者,对方可能会带一些卫士在身边,有卫士,就不好下手。二者,对方还可以反抓住己方重要人物,这样投鼠忌器,就算埋伏了刀斧手,也没用了。“单刀赴会”中,关羽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因为他一直“很亲热”地握住鲁肃的手,因此,东吴的人想要拿下关羽,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最后,只能等着关羽轻松回去。

(单刀赴会剧照)

那么,在这种“伏甲设馔”的政变中,为什么要采用“摔杯为号”呢?

我觉得采用“摔杯为号”,有很多方面的考虑。

一者,避免政敌发觉。政敌一旦发觉,必然会反抗。最好的反抗,就是抓一个人质在手,尤其是抓一个重要的人质在手的时候,政变就会变得很复杂。但如果是杯子掉到地方,则不容易被发现。因为当喝酒的人感情很融洽,喝得很高兴的时候,摔坏一个杯子,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

二者,摔杯可以和正常打坏杯子区别开来。“摔杯”是发出信号,什么时候发出信号,非常重要。如果在不恰当的时间发出信号,事情肯定不会做得很完美。再说了,在喝酒的时候,喝高兴了,打翻一个杯子是很正常的。如果只是别人打翻一个杯子,而不是发出信号,那可就不好了。因此,只有通过摔杯,才能把信号突出出来。

三者,摔杯能发出更大的声音。刀斧手们因为埋伏着,看不见,只能听声音。就算是听声音,有时候可能也听不明白。而摔杯可以产生更大的声音,让刀斧手明确地听到。

四者,摔杯可以提振精神。摔杯的响声,就像击鼓一样,可以把刀斧手的精神在瞬息之间激发出来。毕竟这种政变,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控制住对手。否则的话,就有可能生变。因此,刀斧手的精神意志力是很重要的。摔杯就像发令枪,一旦枪响,运动员都会迅速做出反应。“摔杯”在刀斧手那里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张生全精彩历史


很简单,最简单实用呗!

摔杯为号!光听这个词语就知道,这是搞阴谋的时候才需要安排的动作,那既然要搞阴谋,阴谋能否从头到尾得到贯彻实施,究竟要需要哪些条件呢?

1、保密,这是阴谋行动首先要必备的条件,必须要在行动之前做好一切保密准备,直到行动前才发出最后一个命令信号。



2、快速,历史上的阴谋活动通常都具备着一个特点,就是当事方的实力形成不了压倒性的优势甚至是处于劣势,否则自己有压倒一切的权力根本用不着实施阴谋,光明正大的开战都能干掉对手,既然自身的实力不足,要想击垮对手,首先就必须要做到快速,不能给对手留有任何的反应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要求之下,摔杯为号自然成为了阴谋行动中最简单而且最实用的一个信号发令。



既然是摔杯,通常意味着这是在一个有酒宴或者敬酒的现场,否则杯子难以成为背景帝,在这里酒杯是一个常见的用具,它的出现自然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甚至摔在地上发出声音,往往也会让被攻击的一方以为这只是一个意外,当事人用一个不起眼的物件发出指令,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做法。

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在于摔杯时发出的声音,不拖沓不漫长,短暂而清晰的摔杯声瞬间就会传播到四周,一个短暂而又没有人类语言的声音如果能调动周边人物的行动,那它也将是阴谋者最喜欢的选择。



动手之前就可以提前设置好一切,让外围的人静而不动等待信号,随后这一段期间不做任何多余的言语和举动,最后直接摔杯发令,用一个一瞬间的音符来调动整个行动的进行,动作简单而效率高效。

例如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前夕,周瑜曾原计划利用刘备来访时表演舞蹈,令舞蹈者进行刺杀,动手之前所有舞蹈者正常表演舞蹈,等待酒宴中途周瑜突然将杯子摔下,才一拥而上进行刺杀,刘备也断然不会想到刚才还一脸投入在台上表演舞蹈的舞者怎么突然之间都会变成刺客,猝不及防之下必然死于非命,只可惜周瑜动手前高度紧张的神情和紧握酒杯的双手让刘备背后的关羽察觉到了问题,也令关羽手持武器随时做好反杀周瑜的准备,望着一脸杀气腾腾的关羽,周瑜直到演出结束也不敢将杯子摔下,台上伪装的刺客们迟迟听不到摔杯的信号,也只能直接下场,刺杀宣告失败


辽宁资深球迷


“摔杯为号”出自鸿门宴,就是用摔杯子作为行动暗号扑杀客人。“摔杯为号”作为一种实施行动的阴谋手段,被后人屡屡搬用。那吗为什么要“摔杯为号”,而不是用摔别的东西为暗号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 一,在宴会上或者客室里,杯子是最随意使用的器皿,所以,举杯饮酒也好,端杯饮茶也好,不可能怀疑其中还怀有阴谋。别的器皿就不行。比如宴会上,如果摔盘子,盘子本来是盛菜放在桌子上不动的,你突然搬起盘子来,本来双方就疑心重重,必然会引起对方的警觉,而摔杯子,对方就事前就不会怀疑。因此,“摔杯为号”是行动信号的最佳选择。

其二,摔杯子声音大,并且还有一种“粉身碎骨”的震慑力,能壮胆和助长自己的志气,刹对方的威风。

因此,利用宴会和客室对付政敌喜欢选择“摔杯为号”。


本昌谈历史


身为一员大将的你,受到邀请、兴高采烈去赴宴,但不知黑暗中几百卫士正手拿片刀等待号令,推杯换盏中、突然对方手一滑,哐当、杯子碎了,你以为是喝多了,突然黑幽幽的大刀已将你围住,满脸错愕的你被砍成肉泥。


一支杯子引发的血案,为什么古人喜欢摔杯为号呢。

为了隐蔽,最好是身边触手可及的。

掀桌子为号:动作太大,搬不动岂不尴尬。

摘帽子,扒衣服:万一有障碍物遮挡,即使脱光了,侍卫也看不到。

拔剑为号:这么显眼的凶器,没等拔出来呢可能已经血溅当场了。

扔盘子,摔碗:饭吃好好的,你在那举个盘子,是不是喝傻了。


点烟为号:对不起主公,声音太小,火光太暗,没接上你的暗号。

挑来挑去还是“喝多了”,哐当一声,摔个杯子比较靠谱。

为了提高成功机率

酒席渐入家境,手一滑,杯碎了,对手倒地。

约定拖鞋为号,日式家居风格,进屋先脱鞋

约定扇扇子为号,进屋一看、大伙正穿着棉袄围着火炉烤肉串。

约定掀桌为号,大理石材质的,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没搬动。


约定“来人,坎了他”,话到一半,脑袋搬了家。

还是摔杯为号比较好,适合各种地形、环境,小巧轻便。

为了安全

手一滑,杯子掉了,顺势俯身去捡,躲过对方第一轮攻击。待侍卫迅速赶到将对方拿下,大事搞定。

留有回旋余地

既然是去谈判就还有商量余地,没有完全撕破脸皮。待谈不妥时,那就生死凭本事了。

不过要是对方先摔杯,那就尴尬了。

万一是个古董 ,摔碎了,岂不是一下回到解放前,亏大了。


所以咱们还是让摔杯为号靠边吧,和谐社会才是如今的主旋律。


爱上驴的猫咪


我们常常在描述古代的小说和影视剧中经常听到或者看到一句话,埋伏五百校刀手以我摔杯为号将某某乱刀杀之。

其实摔杯为号基本上是杜撰而来,摔杯为号只是一种说法,其实以眼看摔杯动作为准

一般发生摔杯为号扑杀客人的地点都是饮酒之地,空间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后帐也容纳不了五百校刀手,可能五百校刀手只是为了剧情丰满夸张出来的数字。

摔杯为号实施起来难道也是很大,我们现在所有酒杯基本上是瓷器或者玻璃制品加上屋内地板以水泥为主很容易就可以摔碎酒杯。

但是唐代之前的酒杯大部分是青铜器、漆器等其他金属器具,瓷器等易碎饮酒用具是唐代以后才被广泛使用在酒宴之上,当时地板也没有现在的那么坚硬摔下去酒杯不碎或者没发出响声怎么办,刀斧手是进呢还是不进这就尴尬了。

想要实施摔杯为号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以眼睛看而非听声音,手下在酒宴房间的后账观察,然后以摔杯动作为信号进行扑杀。

倘若摔杯为号条件允许,为何古人总喜欢摔杯为号

我们脑补一下发生摔杯为号的场景,似乎只有摔杯才能出其不意,当然也是后来的古人经过反复实践,摔杯为号成功几率和效率最佳。

摔盘子的话一是行为不雅,二是容易被人察觉,三是摔盘子溅人一身菜渣场面会尴尬起来从而行动没有摔杯子那样行云流水。

拔剑为号也是不妥,你把手放在剑柄之时扑杀对象或许会有所察觉,万一让其来个先发制人岂不成为了笑柄。

掀桌子为号也是容易崩盘,桌子万一太重掀不动或者掀桌子动作幅度太大,会给对方充足的准备时间,不易达成目的。

脱衣服摘帽子眼色变化等为号,后帐之人难以观看的到,在说脱衣服摘帽子等动作太让对方容易察觉了。

酒宴之中能拿在手上,出其不意的只有杯子了,可以假装不小心酒杯掉在地上,后帐手下可以观察得到,实施扑杀之时对方才能有所察觉。

另外摔杯为号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举起酒杯之时可以观察时机,倘若不是扑杀的最佳时机可以继续喝酒以等待最佳时机进行扑杀。

那怕扑杀失败也可以给自己找一个很好的借口解释此事,可以称自己不小心打破酒杯手下太过谨慎造成刀斧手进账的场面。

古人其实很少用摔杯为号的,倘若真想杀一个人哪有这么复杂,直接可以借故离席命令刀斧手杀之即可。

真要是以摔杯为号,失败还是小事,被人反杀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后来经过说书人的加工,加上小说和影视剧让我们感觉酒宴刺杀一人都是以摔杯子来当作暗号。


豫北老崔


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事,谈事免不了就要喝酒,在酒局上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我们经常在电视上小说中看到,埋伏500刀斧手,以摔杯为号,将某某乱刀杀之。摔杯为号,就成了最常见的信号。



为什么一定是摔杯子呢?

酒局上杯子是最常使用的器具,也是最容易拿起、放下的。两个敌对方请吃饭,对方一定会防一手,如果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估计信号还没有发出去,就让对方给强攻先杀了。

如果是口头上说:“把这几个给我拿下”,这话还没有说完,对方就先动手了。自己的士兵反应再慢几秒,估计全军都覆灭了。

为什么不是摔盘子呢,首先这行为非常不雅,而且谁没事在饭桌上去拿盘子呢,除非是服务员,而且摔盘子时菜汤溅出来,也非常不爽。


为什么不是掀桌子呢,第一:如果是掀桌子不一定保证能掀得动,虽然古人都力大无比,但是并不代表桌子就一定很轻,而且摔桌子是一个体力活,耗时间相对较长,等你做完这一系列动作,估计对方也猜出你的目的了,也已经反守为攻了。

为什么不是拔剑直接刺杀呢?这种方式需要一个前提,就是武功高强,至少要动作迅速,反应灵敏,还得一招致命,万一宴席上双方都不让配剑呢,或者对方功夫比自己高太多,那这一招不就玩完了。



其次:拔剑这个动作还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可能剑还没有拔出来,对方侍卫都反应过来了。所以拔剑刺杀这也不是一个好方式,毕竟前提条件太多,风险太高,实施起来难度太大。

酒席中酒杯是最容易拿到手的,而且能出其不意的也只有酒杯了,准备摔的时候,发现时机不对,还可以顺势喝掉,瞬间化解尴尬,如果一不小心掉地上了,还可以解释为自己不小心,把杯子碰掉了。

摔杯为号到底是为声音进行信号传播,还是以动作进行信号传播呢?



我认为,应该是看动作,因为在我国早期的杯子都是青铜、铁、木,到了唐代后才开始使用陶瓷的,如果是以听声音为准,那估计很难成功,谁能把青铜杯子摔碎呢,或者摔地上没有声,埋伏的人没有听到,那不是很尴尬。 暗藏中的刀斧手 所以这个信号的关键动作应该是观察“摔”这个行为,以摔这个动作为信号,不然万一不小心打破杯子,刀斧手冲进来,那不是很尴尬。

所以摔杯应该是经过多次实践得出的经验之谈,是最有效的信号传递方式。


雨霁视角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古装电视剧,而在古装电视剧中,有很多鸿门宴(不知道鸿门宴的同学虎请问度娘),而在鸿门宴上往往都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摔杯为号。一个人摔杯为号之后,就会有一群大汉拖着刀,嗷嗷嗷地冲出来,那为什么古人都要以摔杯为号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古人为什么对“摔杯”情有独钟(杯子:我做错什么了,喵喵喵?)。

来,让我们想一下,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周围又有什么东西可以摔呢。让我来举个几栗子:桌子上肯定是有盘子的,可是,你不觉得吃饭吃着吃着突然把盘子举起来是个很傻的动作么。剑也有可能是有的,但是剑这个东西意图太明显了,说不定你好不容易把剑拔出来,大喊一声:呔,狗贼哪里逃,嗯,等你吼完,人已经跑远了。还有,也可以掀桌子,但你万一要是掀不动咋办。额,这就比较尴尬了。所以,总的来说,好像还是“不小心”摔个杯子比较好,简单又隐蔽。

还有,就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两边在交谈的时候,那肯定是有保镖的,你的保镖站在你的后面,他的保镖站在他的后面。假设桌子有比较短的话,你刚吼完一嗓子,别人的剑比你的快的话,恭喜你,你成功地送出了己方的第一滴血。但是摔杯子的话就比较好了,你假装杯子掉下来了,然后俯身去捡,这样别人不就打不到你了。然后,你事先安排好的人就冲进来,然后你就乘乱逃跑,一阵噼里啪啦之后,你就可以进去了。假如敌方主帅没死的话,你就可以羞辱他了,说什么早让你投降于我之类的,假如他死了的话,你就可以装模作样地感慨几句,哎,你也是一个可敬的对手啊。


再者呢,就是为了留下一些回旋的余地。你想,你请人吃饭,那肯定是带有谈判的意图吧。既然可以谈判那就证明还有的谈,没有到那种完全翻脸的地步。要是双方谈得拢,我喝一杯,你喝一杯,岂不快哉。要是谈不拢,那杯子一摔咱就成敌人了,谁生谁死就凭自己的本事吧。



当然在现在是不可能摔杯为号的,首先,你不可能像古代一样冲出来几百刀斧手,毕竟这是一个法制社会。还有,现在的杯子都忒贵了,我看到过一个新闻,有个香港富豪花了几亿港币买了一个明朝的杯子。果然,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啊,这种一摔就回到解放前的幼(sha)稚(bi)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


victor869


中国人历来喜欢酒局,在酒局上能完成很多事,干掉敌人就是其中之一。酒局上最常见也最容易作为信号的,自然就是酒杯了。

酒杯这东西不起眼,而且最重要的是能“拿得起,放得下”。

咱们先说拿得起。 我们经常在演义和小说里看到摔杯为号的桥段。主人请敌人吃饭,屋子里暗处都埋伏好人手,只等着主人把酒杯一摔,众人便蜂拥而上,将敌人剁成肉酱。

这里面主人什么时候摔杯子,就是很关键的因素。客人刚进屋的时候,警惕性正高,如果这个时候还没等人坐下,就直接把酒杯摔了,对方反应如果够快,很可能趁乱就直接掉头跑了!如果等着宴席要结束了再摔杯,估计埋伏在屋内的那些人手,精神已经松懈了腿脚也都麻木了,战斗力大打折扣,杀人计划的成功率会降低不少。

最好的摔杯时机,应该是宴会开始后的二十分钟到半小时之间,这个时候客人的警惕性降低,埋伏的人手也都正聚精会神,一举杀出自然成功。

再说放得下。 古人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其实在准备酒局请客的时候,杀了对方只是选择之一,更多的是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杀了对方只是最后的选择。如果在谈判达到了目的的情况下,这酒杯就不必摔了,自然要放得下。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画面:主人举起杯,等着客人的回答。拒绝了条件,摔杯杀人;同意了条件,放下杯继续喝酒,大家还是好朋友!

酒杯这东西在酒局上常见,客人肯定不会因为一个主人举起酒杯又放下酒杯而产生怀疑,实在比掀桌子、摔盘子这些手段高明实用多了!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