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为家乡而“战”——北大人民医院医疗队的湖北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中,有一些湖北籍的医护人员。在疫情发生的时刻,他们义无返顾地回到家乡,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2月7日,湖北枣阳籍的护士曹彬与医疗队一起来到武汉。曹彬告诉记者,以前她没有做过传染病的护理工作,进入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工作后,她和同事们要面对一系列问题: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导致身体缺氧,带五层手套不太方便给患者抽血打针,怎样在护理中保护好自己,防护服的穿着方法等等。但病房就是战场,曹彬和同事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作为湖北人,曹彬有时会当他们的方言翻译。曹彬说:“经常有时候同事听不懂病人的方言,我知道了会过去给他们当翻译。比如‘吃药’、‘吃饭’这些,我解释一下,大家就更明白了。”

战“疫”镜头 | 回乡!为家乡而“战”——北大人民医院医疗队的湖北人

曹彬帮同事系鞋带

张柳是湖北赤壁人,本科就读于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现为北大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今年是张柳离开湖北十多年来,父母第一次在北京过年。可就在大年初一中午,张柳接到了去武汉进行医疗援助的电话,要求马上出发。他作为北大人民医院第一批医疗队的队长,进入到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工作。作为医生,他亲眼见证所在院区从五十张病床,扩张到1050张病床的规模;作为一个八个月孩子的父亲,他为因病人一家五口染病,三个月的孩子没有照顾的境况流下男儿泪;作为医疗队的队长,他每天在病区工作结束后,还要为医疗队成员解决各种生活上的问题。他说,我为自己身为湖北人、身为中华儿女而感到自豪,对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越来越有信心。

战“疫”镜头 | 回乡!为家乡而“战”——北大人民医院医疗队的湖北人

张柳在病区工作中

来自湖北孝感的高青青,是北大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副护士长。家中的孩子才刚刚两岁,自己的爸爸患肝腹水失代偿期,医生也没有治疗方案。鉴于她的情况,医院一直没有安排她参加援鄂医疗队。倔强的高青青却几次去领导办公室,主动请缨。可是当高青青跟随医院第三批援助武汉医疗队来到病区第一天,一位病人送院后还没来得及抬上病床,就失去了生命体征。那一刻,她感到了害怕。她告诉记者,那一晚她没有睡着,一直做噩梦,梦到病毒进入了自己的眼耳口鼻,梦到了孩子的哭声,梦到了病重的爸爸。当她知道在老家的爸爸,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在医院开到救命药时,她崩溃地哭了。但作为组长,她依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守着其他的组员,生怕他们有意外发生。

记者采访那天,高青青说自己又哭了一次,但那是喜极而泣,因为她送走了一批出院病人。她管理的病房,已由50个病人,减少到了17位病人。当记者问她,再有一次机会,还会选择回来支援吗?她说:“刚走进学校校门的时候,宣下了南丁格尔誓言,还有入党誓词,在平时的工作可能还体会不出那种精神。而在这种危机的时候,才感悟出这些誓言的真谛。我脑子里面想的就是我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又是湖北人,我就理所应当地应该去。”

战“疫”镜头 | 回乡!为家乡而“战”——北大人民医院医疗队的湖北人

虽然用了压力贴,高青青脸上还是有了勒痕

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专家,曹照龙教授对自己的家乡随州有着深厚的感情。1月6日,他刚刚与全国各地的随州籍专家结束了在家乡的义诊,回到北京。还没过多久,疫情就爆发了。曾经参加过2003年非典和甲型H1N1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他,担任了北大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组长。主动请战奔赴湖北一线。按照工作安排,曹照龙教授2月7日随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来到武汉。在此之前,他除了做好院内的新冠患者患者的治疗工作,还指导家乡随州的医院给患疗出各种治疗方案。知道家乡医疗物资紧缺,他联系各方校友,为家乡募集资金、防护服、急救设备等,解决燃眉之急。目前在武汉已经工作一个多月了,辛苦的工作换来了胜利的曙光。他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疫情结束后到东湖绿道上去走一走,欣赏一下东湖的风景,和同学们好好地聚聚。”

战“疫”镜头 | 回乡!为家乡而“战”——北大人民医院医疗队的湖北人

曹照龙教授在工作中

湖北之声记者 胡佳

审核 万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