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身邊的蔣幹真像《三國演義》裡演的“傲嬌”又“蠢萌”麼?

祈禱疫情早日褪去,向偉大的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致敬!

曹操身邊的蔣幹真像《三國演義》裡演的“傲嬌”又“蠢萌”麼?


《三國演義》第33集《 群英會》和第36集《 龐統獻連環》中,蔣幹絕對是一個亮點人物,甚至有人說蔣幹不會是來搞笑的吧!蔣幹難道是上天派來幫助周瑜懲罰曹操的救兵麼?

曹操身邊的蔣幹真像《三國演義》裡演的“傲嬌”又“蠢萌”麼?

\u0004蔣幹連續兩次中計,而且每次都不自知。第一次中了周瑜之計,奉獻了一條著名的歇後語“蔣幹盜書——上了大當”,曹操聽信蔣幹之言,將投降的蔡瑁、張允立即處死,當曹操馬上醒悟過來中了周瑜的反間計之時也是為時已晚,然而,蔣幹卻並不覺得自己上了當,並且極其自信,又第二次請命過江,結果又中了周瑜和龐統的連環計,於是又貢獻了一條有名的歇後語“蔣幹過江——淨幹失著事”!由此,還有人說蔣幹是周瑜派到曹操處臥底的“雙重間諜”!

曹操身邊的蔣幹真像《三國演義》裡演的“傲嬌”又“蠢萌”麼?

94版飾演蔣幹的演員演技也是極其到位,那自信又傲嬌的眼神加上表情和動作,真的會讓人會心一笑,也增添了幾分”呆萌“。可憐了曹操相信蔣幹,也一再中計,不僅痛失了滅掉東吳的好時機,而且在赤壁之戰中損失慘重!難道郭嘉死後,就沒有人能說服曹操了麼?歷史上真實蔣幹真的如此“傲嬌”又“蠢萌”麼?還是羅貫中為了襯托曹操大勢已去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而有意為之?

事實又一次證明了演義和真實歷史是有差別的,文學形象的刻畫和史料記載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曹操身邊的蔣幹真像《三國演義》裡演的“傲嬌”又“蠢萌”麼?

首先,據裴松之注《三國志·周瑜傳》中《江表傳》(以下簡稱裴注)記載,蔣幹“字子翼,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遊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九江蔣幹往見瑜“,即蔣幹不僅容貌過硬,而且思維敏捷,善於辯論,鮮有人及。也正是因為蔣幹辯才獨步江淮,曹操才派蔣幹去勸降周瑜。

至於蔣幹和周瑜是否從小一起讀書,周瑜一直是蔣幹的老弟,還有蔣幹是否是自薦勸說周瑜投降等細節上的問題正史中並沒有記載,多半是演義出來的。而且,蔣幹身著布衣,是以私人拜訪的名義去見周瑜的。


\u0004其次,周瑜在蔣幹拜訪之時,是否真行了反間計?裴注《江表傳》二人見面情形大致如下:

曹操身邊的蔣幹真像《三國演義》裡演的“傲嬌”又“蠢萌”麼?

瑜出迎之,立謂幹曰:"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

兄弟辛苦了!你跋山涉水而來,是為曹操做說客的吧?”

幹曰:"吾與足下州里,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並觀雅規,而云說客,無乃逆詐乎?"

“我大老遠來,是來敘述闊別之情,一起品識高雅之事,卻被你認為是說客,這豈不是妄自猜度別人的用心嗎?”

瑜曰:"吾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 夔是舜的樂官,曠是春秋時晉國的樂師)

“我雖然比不上夔與師曠,但曲的好壞還是能分辨出來的。”

因延幹入,為設酒食。畢,遣之曰:"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館,事了,別自相請。"

“正好我有點私事,你先去休息,等事情完了,再請你。”

後三日,瑜請幹與周觀營中,行視倉庫軍資器仗訖,還宴飲,示之侍者服飾珍玩之物,因謂幹曰:"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大丈夫處世立身,一旦遇到明主,對外雖然是君臣關係,但內裡卻結下骨肉般的感情,言聽計從,禍福與共。這樣的關係,恐怕不是言辭所能離間的。即使蘇秦、張儀復出,亦難奏效,何況是您?”

幹但笑,終無所言。幹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蔣幹笑著但始終沒有說話,但是回去後向曹操稱讚周瑜氣度寬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辭所能離間的,實際是勸曹操放棄招降的念頭。

曹操是個聰明人,聽蔣幹一說就此打消勸降周瑜的念頭。由此可知,蔣幹在勸降周瑜失敗後,並未採取其他行動,至於中了周瑜的反間計,還有盜書導致曹操冤殺蔡瑁、張允一節,多半又是演義,演義後的故事確實更加生動,吸人眼球,但也真是冤枉了蔣幹,換個方向考慮,蔣幹真是“傻的一匹”,難道曹操身邊的謀士也都此般“愚蠢”麼?經此一事,蔣幹早就該掉腦袋了吧,曹操也不會讓其再次出使東吳。

在說說《演義》中的蔡瑁,實際上蔡瑁投降曹操後,不僅沒有死反而一路高升,先後做了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爵為漢陽亭侯,可見蔡瑁之死與蔣幹毫無干係!


最後,龐統是否真的奉獻了“連環計”?如若不是,那蔣幹第二次中計,也就是”蔣幹引薦龐統“也是不可能的了!

曹操身邊的蔣幹真像《三國演義》裡演的“傲嬌”又“蠢萌”麼?

在《演義》中龐統與諸葛亮齊名,並稱“臥龍鳳雛”,劉備首見龐統是在赤壁之戰後,讓其擔任荊州的耒陽縣縣令,有一句歇後語”龐統當縣令——大材小用“,仔細想想,如若龐統獻連環立下大功,愛才的劉備怎麼也不至於只讓其當一個小小的縣令吧!

而關於“連環計”,有學者認為事實和演義大相徑庭,根本滅有所謂的”龐統獻連環“。《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寫道:“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裴注《江表傳》曰:“瑜之破魏軍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後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可見,因為駐紮在赤壁的北軍不習水戰,再加上瘟疫盛行導致戰敗,敗後曹操為了不把物資留給東吳,自己燒了戰船,而非聽從龐統的建議,更何況,此時的龐統還在家鄉擔任功曹,並沒有參與赤壁之戰,曹操如何能與龐統相見?


曹操身邊的蔣幹真像《三國演義》裡演的“傲嬌”又“蠢萌”麼?

蔣幹雖有勸降周瑜的舉動,但最終知難而退,並沒有之後的盜書,冤殺蔡瑁、張允,以及引薦龐統巧施“連環計”的事蹟。所謂的”蔣幹盜書——只知歡喜,忘了中計“、”蔣幹訪周瑜——自找麻煩“等後人耳熟能詳的歇後語真的是讓蔣幹蒙冤,真實的蔣幹並不是“傲嬌”又“蠢萌”!

至於蔣幹的下落,正史與演義中都沒有交代,但從《江表傳》對蔣幹的敘述推測,應該是繼續周遊於江湖之中,以其才辯儀容定會有一批追隨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